宋士芳 - 簡介
宋士芳,男,京劇琴師。1942年出生于哈爾濱。
宋士芳 - 經(jīng)歷
自幼“嗜琴為命”。似孩童臨帖,反復(fù)“臨摹”京胡名家的唱片錄音。十五歲考入黑龍江省少年京劇團,1962年先后拜在汪本貞、何順信先生門下,并以其聰慧刻苦、師如父而深得先生喜愛。1978、1979年,北京京劇院馬盛龍先生兩次持文化部商調(diào)信到哈爾濱專門協(xié)調(diào)宋士芳去京。1987年至1990年戰(zhàn)友京劇團也曾四到哈市請宋士芳調(diào)京專為辛寶達操琴。此六次終因省里執(zhí)意不放而未能成行。
1981年,與李萬春先生到哈合作《古城會》、《走麥城》、《五百年》。1983年,中央臺來哈錄京胡曲牌及老旦趙鳴華、老生王志英唱段(出版了唱片與盒帶)。1985年,梁慶云、吳吟秋來哈,宋士芳為他們伴奏演出了《四郎探母》、《失空斬》、《楊家將》、全部《伍子胥》、《女起解·玉堂春》、《紅娘》。1985年在哈爾濱與程正泰合作演出全部《楊家將》、《失空斬》、《烏盆記》、《擊鼓罵曹》。1986年,應(yīng)黑龍江音像出版社要求,與李鳴盛、孟俊泉合作錄制全部《打登州》、《捉放宿店》、《除三害》及唱段盒帶四盤。同年,專程赴寧夏、銀川,為李鳴盛伴奏,劇目有《宋江題詩》、《捉放宿店》、《三家店》、《碰碑》、《烏盆記》、《王佐斷臂》(后由天津音像出版社出版錄像帶)。1987年,李鳴盛再度赴哈,與之合作《打登州》、《碰碑》、全部《伍子胥》、《失空斬》。1988年,與孫毓敏在哈爾濱演出全部《紅娘》、《女起解·玉堂春》、《勘玉釧》。1989年,與張建國合作在哈爾濱演出《打金磚》、《烏盆記》、《楊家將》、《哭靈牌》、《白帝城》。
1990年,在天津大戲院舉辦全國京劇十大流派演唱會,海報上除演唱名角外,獨一注明的琴師是宋士芳,并在演出時作了他的簡歷介紹。1990年5月,由中國劇協(xié)和黑龍江省劇協(xié)在哈爾濱主辦全國中青年優(yōu)秀演員展演,有當(dāng)時已在全國嶄露頭角的演員于魁智、李軍、楊赤、朱強、王雨辰、何威、趙永敦等,劇目有《群借華》、《打金磚》、《擊鼓罵曹》、《烏盆記》、《三娘教子》、《蘇武牧羊》、《文昭關(guān)》、《碰碑》、《九江口》,全數(shù)演出,均由宋一人操琴。
1991年,由中國音協(xié)、中央臺、黑龍江省文化廳、黑龍江省音協(xié)、京劇院主辦、哈爾濱電視臺協(xié)辦,在北京音樂廳舉辦《宋士芳京胡獨奏音樂會》,特邀李鳴盛、王玉敏、馮志孝、王蓉蓉、于魁智、張火丁、李勝素、楊燕毅等演唱。1992年,在哈爾濱舉辦《宋士芳京胡獨奏音樂會》,特邀演員有:楊乃鵬、薛亞萍、孟廣祿、辛寶達、趙鳴華。1992年秋,中國京劇基金會募捐,在北京吉祥劇院演出兩場,宋為楊乃鵬、薛亞萍操琴。1990年,與吳吟秋、何威合作,在上海演出《女起解·玉堂春》、《紅娘》、《春秋配》、《文昭關(guān)》、《碰碑》、《空城計》。1994年去日本53個城市演出73場,全部由宋一人操琴。1993年至1994年,應(yīng)李勝素之邀,先去山西太原后去北京,為李勝素梅花獎專場伴奏,并參加梅葆玖、李勝素收徒、拜師會。1995年,與宋長榮合作,在哈爾濱演出《紅娘》、《拾玉鐲》、《宋江殺惜》。
1997年,應(yīng)臺北神州國劇院邀請,赴臺灣作文化交流、為演員說戲,并參加了大陸演員孫岳、李崇善、張火丁、琴師燕宋平、尚長貴、周佑君等《辭舊歲迎新春》演出(與當(dāng)?shù)匮輪T合作)。1999年北京京劇院赴臺北舉辦“懷念張君秋張派名劇大會演”,演員薛亞萍、楊淑蕊、張萍、董翠娜、王蓉蓉、張學(xué)津等,宋為薛、楊、張伴奏。2000年12月,在北京長安大戲院“紀(jì)念汪本貞誕辰85周年”,宋特為作曲并演奏京胡協(xié)奏曲《懷念》,并為趙鳴華、康萬生伴奏《赤桑鎮(zhèn)》。
1997年至2004年連續(xù)八年先后十次應(yīng)邀赴臺灣交流。他曾應(yīng)聘于臺北“國立國光劇團”,并在臺灣的電臺、大專院校、專業(yè)京劇劇團、民間“票社”等,進行京胡講座、演出伴奏,說戲,吊嗓,教唱各行當(dāng)各藝術(shù)流派的唱腔。
1992年與2002年7月分別為薛亞萍伴奏,在北京出版盒式帶一盒、CD盤四張。2006年再次出版CD四盤。2007出版了他蘊釀十年的著作《宋士芳京胡演奏藝術(shù)與琴譜集》,書中除了有他為新編京劇設(shè)計唱腔音樂,改編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曲牌,還有他所創(chuàng)作京胡協(xié)奏曲與京歌。同時還有一個章節(jié)專門解說京胡的各種指法和運弓技巧,呈現(xiàn)他多年來的心得與體會。
先后八次獲國家級、省部級藝術(shù)一等獎,1991年被授予中青年專家。1992年中國國務(wù)院為獎勵他在文化藝術(shù)上之杰出表現(xiàn)和貢獻,特頒給他每月國家級杰出藝術(shù)家津貼。1998年宋士芳以一篇論文《水乳交融珠聯(lián)璧合——論京胡在流派唱腔中的地位與作用》榮獲黑龍江省文化廳頒發(fā)戲曲伴奏藝術(shù)理論論文一等獎。
宋士芳有拜師弟子近四十位,分別在北京、黑龍江、山東、河北、寧夏、臺北。
宋士芳 - 活動年表
1986年7月,農(nóng)歷丙寅年:李鳴盛錄制《李鳴盛京劇藝術(shù)集錦》
寧夏電視臺、寧夏人民廣播電臺聯(lián)合為李鳴盛錄制《李鳴盛京劇藝術(shù)集錦》。蔣季平任電視導(dǎo)演,寧夏京劇團的編導(dǎo)劉連侖任藝術(shù)顧問,臺長徐志健擔(dān)任總監(jiān)制。
劇目包括:《文昭關(guān)》(夜嘆)、《捉放曹》(行路)、《定軍山》(下書)、《戰(zhàn)太平》(別妻)、《打登州》(游街)、《王佐斷臂》(斷臂)、《除三害》(路遇)、《魚藏劍》(乞街)、《碰碑》(探路)及《斬馬謖》、《宋江題詩》。
寧夏京劇團抽出一批優(yōu)秀演員加以配合錄制,如花臉演員梁嘉禾,老生演員劉順奎,丑角演員金玉恒,小生演員汪野航,程派青衣靳芳,老旦演員曹長寶等。李鳴盛的兩位公子李鑒、李鳴也分別在《斬馬謖》中扮演了趙云和王平。樂隊方面還特邀了黑龍江省京劇院的著名琴師宋士芳前來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