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碧云 - 個人簡介
徐碧云(1903~1967),京劇花旦。字繼香;行四。祖籍蘇州,生于北京,清末著名小生徐寶芳之子。是梅蘭芳的琴師徐蘭沅先生的弟弟。曾拜吳菱仙、吳彩霞為師,學(xué)青衣花旦,后入斌慶社以文武旦挑大梁。他擅長反串小生戲。如《花木蘭》、《薛瓊英》,這里都有大段的“反二黃慢板”。獨有的劇目有《綠珠墜樓》,唱腔新穎,突出了獨有的風(fēng)格。其它的新戲還有《藍(lán)橋會》、《大喬小喬》、《褒姒》、《驪珠夢》、《蝴蝶杯》等等。他的傳人有畢谷云、醉麗君、黃蜚秋等。晚年在西安曾任陜西省戲校的副校長。
徐碧云 - 藝術(shù)經(jīng)歷
曾在斌慶社學(xué)習(xí)。初學(xué)老生,后改青衣,拜梅蘭芳為師。他戲路子很寬,文武全才。在演出《綠珠墜樓》時,他能從三張桌子翻下。能踩蹺、擅長打出手,并能反串《八大錘》的陸文龍。他喜歡排演新戲,除《綠珠墜樓》外,還有《芙蓉屏》、《盧小翠》、《薛瓊英》、《蝴蝶杯》等。這些新劇目都利用了布景與燈光,為演出烘托了氣氛。他曾與時慧寶同組雙慶社掛雙頭牌演,后搭高慶奎班,仍以雙頭牌演出。
華北淪陷后,徐碧云在大連演出《法門寺》,因?qū)≈械囊痪渑_詞改作了“你成天念日文,早把漢字忘了”,就遭到了鬼子的毒打。據(jù)湖南湘劇老藝人回憶:1938年10月22日下午,長沙中山路附近的保節(jié)堂內(nèi)正在召開的戲劇座談會上,洪深講述了這件事;此事,造成了長沙藝人在長沙淪陷之前整體逃離長沙,決心不為日本人演戲。
建國后,任陜西省京劇院副院長、并在陜西易俗社兼任教員。
徐碧云 - 藝術(shù)特色
他文武兼長,青衣、花旦、小生戲俱佳。唱念剛勁內(nèi)涵,表演灑脫,并善編演能發(fā)揮自己藝術(shù)特色的新戲。
徐碧云 - 代表劇目
代表劇目《綠珠墜樓》極有特色,不但唱工表演精彩,還有三張高桌翻抱背,拋接翎子之絕活。擅演劇目還有《薛瓊英》、《蝴蝶杯》、《木蘭從軍》、《大喬二喬》、《虞小翠》、《李香君》、《藍(lán)橋會》、《獨占花魁》、《丹陽恨》、《玉堂春》、《殺惜》、《大英杰烈》、《紅鬃烈馬》、《盤絲洞》、《寶蓮燈》、《汾河灣》、《刺湯》、《販馬記》、《穆柯寨》及小生戲《八大錘》、《群英會》、《白門樓》和武旦戲《搖錢樹》、《演火棍》、《扈家莊》等。
徐碧云 - 藝術(shù)成就
12歲人斌慶社,不久便獨自組班挑大梁,在《順天時報》發(fā)起選舉名旦,名列第五。與梅、尚、程、荀并列為“五大名伶”。20世紀(jì)30年代初受聘南下上海并輾轉(zhuǎn)中南、西南各省,抗戰(zhàn)勝利后,曾在張家口四維劇校和上海夏聲戲校教戲。1952年受聘赴西安,任陜西省京劇院副院長兼任陜西易俗學(xué)校教學(xué)工作。晚年致力于教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