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約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號蓮社居士,開封(今屬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好填詞,每應(yīng)制進(jìn)一詞,宮中即付之絲竹。嘗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蒞聚景園,掄進(jìn)柳梢青詞;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蒞聚景園,掄進(jìn)壺中天慢詞;九月,孝宗幸絳華宮,掄進(jìn)臨江仙詞:均賜賚極渥。掄所著有《蓮社詞》一卷,存詞100余首!段墨I(xiàn)通考》及紹興內(nèi)府古器評二卷,《四庫總目》并傳于世。
人物簡歷
張掄。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總管”。平日虔誠修習(xí)凈土法門,曾經(jīng)請南宋高宗書寫“蓮社”兩個字掛置在他的門前。張掄為此事作文章呈給皇上曰:u2018臣曾經(jīng)讀天竺的經(jīng)書,知道出世間有極樂國土這個地方,此國有佛,號阿彌陀。最初時享有國土高居王位,后來舍棄國土不居王位,超然解脫獨尊覺悟,悟入本心證得圣果。以廣大宏深之愿力,普度一切蕓蕓眾生。其極樂國土皆是以無上殊妙的眾寶所莊嚴(yán)而成,土地皆由黃金鋪設(shè),沒有高山河川丘陵深谷之險阻。氣候常年如春天一樣地清爽舒適,沒有陰陽寒暑晴雨不定的變化。無有饑寒老病生死輪回之苦,也沒有五趣雜居之濁惡不凈。阿彌陀佛用這些種種的神通,方便善巧地引導(dǎo)眾生,使其歡欣喜樂生起信心。只要能夠在日用平常之中;能發(fā)起一念凈心,念彼阿彌陀佛圣號。即此當(dāng)下一念,清凈純熟,圓滿具足,融會真如,同一法性;没纳頊绫M時,此本性亦不斷滅,一剎那之間,極樂佛土即刻現(xiàn)前,就如同拿著契約,去領(lǐng)取自己寄放的事物一樣的容易。
臣恭敬地聽聞其說,于是更加努力修行,精進(jìn)不懈,無有間斷。念念之間唯有佛名,如是用功也已經(jīng)有好幾年。全家老少,無不因此而受到感化。因此在我破舊屋舍的東邊,挖掘水池栽種蓮華,仿效慧遠(yuǎn)大師結(jié)集蓮社遺留下的風(fēng)范,每日率領(lǐng)妻子兒女課誦佛號一萬遍。另外又在每年春季、秋季的最后一個月,選擇良辰吉日,就在普靜精舍,與共信佛道的善人一同修行。于是見聞此事而隨喜參與者,如云彩般地聚集、如河川般地會合,唱念佛號的聲音,就像潮水翻騰于江河一般持續(xù)不斷。從慧遠(yuǎn)大師創(chuàng)立蓮社,距今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在這些年間,無論僧俗,景仰羨慕其余留下來的高風(fēng),推崇追隨其高尚胸懷的,歷代以來都不乏其人。然而其大多都是隱晦而不被人知,與木石一樣地沉寂。臣子我何以獨自有幸,乃蒙“太上光堯圣壽皇帝”,親自揮灑御筆,書寫“蓮社”兩個大字,賜下皇上如云彩美玉般的筆跡,實在是從來未曾有的榮幸。使得萬人眼目共同瞻仰,眾人的歡喜踴躍實在難以禁制。不只是傳示于百官之間,更是千載難遇的盛事。并且真心的期愿天下后世,凡是見聞此事者,皆得念佛三昧,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噬洗伺e所饒益的眾生,豈可以心思測量得知?今日微臣恭敬地將此事記載于金石之上,用來稱贊皇上的偉大圣業(yè)、顯示皇上福德祥瑞的天命。2019(樂邦文類)
作品一:燭影搖紅 上元有懷
雙闕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瑤池宴。
玉殿珠簾盡卷。擁群仙、蓬壺閬苑。
五云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
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
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yuǎn)。
可是塵緣未斷。謾惆悵、華胥夢短。
滿懷幽恨,數(shù)點寒燈,幾聲歸雁。
作品二:蝶戀花
前日海棠猶未破。點點胭脂,染就真珠顆。
今日重來花間坐,亂鋪官錦春無那。
剩摘繁枝簪幾朵。痛惜深憐,只恐芳菲過。
醉倒何妨花間臥,不須紅袖來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