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虹 - 基本簡介
高長虹(1898~?)本名高仰愈,長虹是他的筆名。 盂縣西溝村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過較大影響的文學團社“狂飆社”的主將,山西一位較早結識魯迅,并在魯迅直接培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進步作家。1924年至1929年間,他先后在太原、北京、上海等地,發(fā)起并組織了“狂飆運動”,創(chuàng)辦了《狂飆》、《弦上》、《長虹周刊》等多種進步刊物,并做為魯迅倡導組織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員,鼎力協(xié)助魯迅編撰《莽原》。1930年至1937年間,為了探求救國救民的道理,遠涉重洋到日、德、法、意大利考察學習。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返回祖國,在武漢、重慶等地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41年,徒步赴延安參加了革命工作。
1946年到達東北解放區(qū),后患精神病故世。在長達二十余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中發(fā)表作品上千篇,出版著作17本,約130余萬字,他是雜文創(chuàng)作最多產(chǎn)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1989年,由盂縣政協(xié)收集編纂編輯、著名詩人艾青題寫書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高長虹文集》,分上、中、下三卷面世,為研究高長虹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鑒。
高長虹 - 成長階段
高長虹,1898年3月出生于山西孟縣,1905年,8歲的長虹入小學堂讀書。在讀盂縣第一高小時,由于他成績優(yōu)秀,縣知事專門獎賞過他一枚銀牌。他不光功課好,思想也進步,當聽說武昌起義成功后,自作主張剪掉了頭上的辮子。1914年,高長虹考入太原的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各門功課俱佳,尤其國文與英語突出。課余,他熱衷于參加各項活動,并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到了二年級時,他拒不參加學校組織的為閻錫山投靠袁世凱搞的“提燈會”,得罪了校方。于是,他逃離了學校,先是去北京靠親戚的幫助在一家圖書館讀書并旁聽一些大學的課;1918年之后回到盂縣家里,埋頭自學了五年。他選定文學創(chuàng)作為方向,博覽群書,練習寫作,為后來馳騁文壇打下了堅實基礎。
高長虹 - 高魯沖突
1924年9月創(chuàng)辦《狂飆》月刊,從此文名遠播,引起魯迅(時在北京)的注意。1924年12月10日,高長虹初次晤見魯迅,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1925年3月,《狂飆》?,魯迅決定與高長虹、韋素園等青年聯(lián)手合辦新文學刊物《莽原》。大家起初合作不錯,高長虹作為主力,出力最多,在刊物上發(fā)表不少有分量的文字。
1925年8月,高長虹忽然撰文聲稱,他對魯迅感到“瘟臭”,甚至想為之“嘔吐”。不久,高長虹又在廣告上稱魯迅為“思想界的先驅者”,魯迅為之憤怒,撰文予以駁斥。當時,魯迅還以為高長虹只是想過河拆橋,等到1926年11月,高長虹發(fā)表兩首愛情詩《給——》,魯迅才明白高長虹攻訐自己的真正原因。
《給——》里有這樣四句:“夜是陰冷黑暗,他嫉妒那太陽,太陽丟開他走了,從此再未相見!表f素園告訴當時遠在廈門的魯迅,這里的太陽是高長虹自喻,黑夜代表魯迅,月亮就是許廣平。魯迅恍然大悟,認為高長虹當初“川流不息的到這里來的原因,并不是為《莽原》,卻在等月亮。”
原來,高長虹謾罵魯迅的真正原因不是想過河拆橋,也不是因為《莽原》的內(nèi)部糾紛,而是因為認為魯迅對他橫刀奪愛。早在1925年5月,許廣平曾給高長虹去信,欲購買其詩集,兩人從此開始通信。以后的幾個月里,雙方通信七、八次,或許彼此表示過傾慕之情;蛟S許廣平僅僅稱贊過欣賞高長虹的文才,高長虹卻以為許廣平已經(jīng)愛上他。1925年7月,高長虹在魯迅家里見到許廣平,憑著詩人的敏感,他知道許廣平已經(jīng)鐘意于魯迅,因此決定停止與許廣平通信。
當時的許廣平與高長虹都是27歲的青年,雙方對文藝的愛好也大致相同,或許有成為戀人的可能。但許廣平早在1923年就成為魯迅學生,對魯迅了解更深,從她1925年3月給魯迅的第一封信中,可以看到她對魯迅的感情。高長虹與許廣平的通信時間,僅比許廣平與魯迅的通信時間晚兩個月,但他與許廣平的交流卻比魯迅少了兩年。此外,雖然高長虹更加年輕,他的識見及才氣都遠遠不及魯迅。
有趣的是,在1921年,高長虹曾在太原文廟博物館工作,結識過一位才氣超過許廣平的女子,即館長之女石評梅,石評梅后來卻愛上另一位姓高的男子——高君宇。
回頭再說高長虹。由于身為詩人,偏愛浪漫幻想,他自認為許廣平不可能喜歡比她大17歲的魯迅,除非受了魯迅欺騙。所以,他對魯迅因妒生恨,終于忍不住跳出來大罵。這種行為反倒使許廣平對他的好感幾乎蕩然無存。1925年10月,許廣平與魯迅正式確定關系。再往后,他們在上海正式同居,高長虹再不可能得到許廣平的愛情。
高長虹 - 求學生涯
愛情常使人瘋狂,高長虹的瘋狂卻超出了極限,讓他與魯迅和許廣平的關系徹底結束。1930年,高長虹感到情場文壇皆失意,決定放棄文學,改學經(jīng)濟,便東渡日本,開始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從1930~1946年,高長虹確實拋開了文學創(chuàng)作,他在海外的活動可以證明:1930年,他在日本學習行為心理學、語言學;1931年,他又去德國學習馬列理論;1933年,他在法國研究經(jīng)濟學……。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滿懷愛國熱情的高長虹結束了求學生涯,于1938年回國參加抗戰(zhàn)。1941年,他不顧閻錫山等人的收買,決定前往延安。延安起初很歡迎他,特意派周揚作陪,請他到魯藝做了一次報告。據(jù)說,在魯藝的歷史上,除了高長虹,只有丁玲和歐陽山有此殊榮。
高長虹 - 文藝創(chuàng)作
1941年到1942年,高長虹的文藝創(chuàng)作激情第二次狂飆般爆發(fā)出來。他開始大量寫作,頻頻給延安《解放日報》投稿,由于他的文字不是政治宣傳,很少被報刊采用,可他仍然筆耕不輟。寫作之余,看到對延安不滿的地方,他就忍不住向延安提意見,引起一些上層人物的不快?瞪鴳岩筛唛L虹是青年黨(其實高長虹早在法國時就加入法國共產(chǎn)黨,但從未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想找機會加以批判,只是在博古的保護下才沒有得手。
1942年5月,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之前,高長虹收到毛澤東、凱豐署名的座談會請柬,他卻以自己是學經(jīng)濟的為由,拒絕與會。那以后,高長虹明顯地被延安冷落。
日本投降后,國民黨進攻延安,延安干部開始大批轉移,毛澤東于此時分別找文藝界著名人士談話。和高長虹談話時,不知雙方說了什么,毛澤東“勃然大怒”,會談不歡而散。
高長虹 - 被貶逝世
1948年,高長虹被貶到東北,住在哈爾濱市南崗區(qū)東北局宣傳部后院。1946年10月19日,東北成立文協(xié),高長虹是成員之一。草明曾經(jīng)去看過他,認為他的生活雖疏于自理,神經(jīng)還算正常。可據(jù)舒群回憶,高長虹早在延安時神經(jīng)就不對勁,到1946年時更加不正常。
剛到延安時,高長虹的神志應該是清楚的,不然又怎能寫文章?只因漸漸被冷落和排斥,他才開始自我封閉,不愿與人交往,顯得有些怪異。
1946年11月,東北局遷到當年剛剛解放的沈陽,高長虹也跟著來到沈陽。1949年,高長虹終于住進東北旅社樓上的精神病房,雖然他那時可能還沒有瘋。有一次,他跑出來找舒群訴苦,舒群給他100元錢,還請他喝酒。喝酒時,高長虹忍不住哭了,51歲的男人,哭起來一定令人心酸。可是,在整個中國,除舒群等幾人,又有誰能聽到高長虹的哭泣?又有誰在意他的哭泣?
1953年,東北詩人侯唯動在東北旅社看到高長虹被服務員訓斥,生氣地喝退服務員。他來到高長虹面前,望見他披肩的銀發(fā)和乞丐般落魄的樣子,不由掉下眼淚。然后,侯唯動去找保衛(wèi)科的人,他們說高長虹是個喜歡大叫的瘋子,侯唯動當即勸他們善待高長虹。接下來,侯唯動去高長虹的房間看他,并問他為何喜歡大叫。高長虹解釋說,他在無聊時用德語朗誦歌德,用英語朗誦拜倫,別人聽不懂,就以為他在說瘋話。由此可知,高長虹雖然苦悶至極,但到那時也還沒有瘋,只是苦楚無處申訴而言。
1956年,師陀在長春作協(xié)的飯廳里又見過高長虹一次,未及交談,高長虹已匆匆離開。那以后,再也沒有過高長虹的消息。估計他不久就死去了,也許臨死前發(fā)過瘋,雖然他本該是正常人。
高長虹的一生雖然有過污點,卻也沒有什么大過錯,為什么會有如此悲慘的結局?高長虹有才氣,難免恃才傲物。但社會寧可容忍一萬個庸人的胡鬧,也不愿意容忍一個有才者的傲骨,這大概高長虹悲劇的主因。幸虧高長虹早早地告別人世,若不然,等到文革最瘋狂的那幾年,他一定生不如死。這么說來,他還算有一點點幸運,雖然他永遠都不知道這一點。 〖注:本文中的史實部分參考了參考魯迅作品及書信,南江秀一的《魯迅、許廣平和高長虹的戀愛糾紛》一文(原文載于上海的《書城》雜志創(chuàng)刊號),閻繼經(jīng)的《高長虹到延安的前前后后》(原文載于《魯迅研究資料》第23期),特此注明并感謝。〗
高長虹 - 著作書目
精神與愛的女神(詩集)1925,永華印刷局印行
閃光(長詩)1925,永華印刷局印行
心的探險(散文、詩合集,后改編為《從荒島到莽原》)1926,北新
光與熱(散文集)1927,開明
給——(詩集)1927,光華
獻給自然的女兒(詩)1927,現(xiàn)代
實生活(小說集)1928,泰東
曙(中篇小說)1928,泰東
給時代的先驅(詩、論文合集)1928,光華
春天的人們(小說)1928,光華
青白(小說集)1928,北京狂飆出版部
走到出版界(隨筆集)1928,泰東
游離(小說、散文合集)1928,泰東
草書紀年(寓言、童話等合集)1929,上?耧j出版部
神仙世界(中篇小說)1929,上海狂飆出版部
延安集(詩集)1946年,張家口文協(xié)分會“和平野營”印行
高長虹文集(上中下冊)1989,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