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欽 - 藝術生涯
劉少欽生于中山市沙溪鎮(zhèn)溪角鄉(xiāng),中山師范畢業(yè),隨即考入廣東音樂曲藝團,當年是三省幾百人參加考試,錄取僅僅20人,可以說是百里挑一。從1959年至1964年師從高胡大師劉天一,由于劉少欽從小就聰明好學,劉天一非常喜歡他,讓他吃住都在曲藝團,劉少欽是大師最得意弟子之一,得其真?zhèn),很快成為廣東音樂曲藝團臺柱演員。不久“文革”爆發(fā),劉少欽被迫去了香港,在香港期間,劉少欽繼續(xù)從事廣東音樂搜集整理和演出工作,繼續(xù)研究廣東音樂。1973年,劉少欽由香港來美國定居,從此在海外開始他的演藝教學生涯。劉少欽 - 代表曲目
劉少欽剛剛來美國時,迫于生計曾做過餐館、裝修、服務員、調酒師等等,不管做哪一行,都會抽大部分時間來修煉音樂,整理收集廣東音樂資料,幾十年來他從不停止對廣東音樂的追求,在美國這段時期,將廣東音樂的作品通讀演遍,實踐多多,追求多多,如演奏《魚游春水》、《紡織忙》、《放煙花》,又有他最具代表性的演奏曲目《平湖秋月》、《春到田間》、《鳥投林》,同時也有體現(xiàn)廣東音樂曲藝團繼承傳統(tǒng)、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節(jié)目,包括用新的形式演奏、演唱的廣東音樂作品,如高胡古箏合奏《漁舟唱晚》、《花市迎春》,女子絲弦樂合奏《醒獅》、《月圓曲》、《驚濤》,木管四重奏《廣東音樂雜錦》等等,特別迷人。此外,還有演奏一些依照廣東音樂旋律填詞演唱的節(jié)目,如彈唱《昭君怨》等等。劉少欽音樂形式多樣,色彩豐富,突出展現(xiàn)高胡這一廣東音樂主奏樂器的特質,在高胡演奏上更有天才的創(chuàng)造,得到大師的肯定。1987年劉少欽回廣州探望劉天一,劉天一曾說:“你高胡造詣很深,很全面,你在海外這么多年,堅持研究廣東音樂很不容易,是我最滿意的弟子!劉少欽不斷自己的音樂藝術追求、創(chuàng)新,用二胡古箏合奏《漢宮秋月》、《鳥驚喧》、《流水行云》等音樂名曲,深受聽眾的好評,在美國各地演出中,他的才藝令觀眾耳目一新,贊嘆不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在曲調進行中加有多種裝飾音型,稱做“加花”,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暢優(yōu)美,節(jié)奏活潑歡快。劉少欽是廣東音樂的代表人物,他將傳統(tǒng)曲目《旱天雷》、《連環(huán)扣》、《倒垂簾》、《三潭印月》、《餓馬搖鈴》、《小桃紅》、《漢宮秋月》、《雙聲恨》、《雨打芭蕉》等等,在灣區(qū)得到更廣泛的推廣。人們通過對音樂藝術作品的欣賞,感受那多姿多彩的音樂組合,體會在靜態(tài)之美中幻化出的強烈的動態(tài)效果,欣賞者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到一種超越現(xiàn)實、開闊胸襟、升華人格、融入自然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