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陳師道

    陳師道

    陳師道(1053年-1101年)字履常,一字無己,別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北宋詩人。娶郭概之女為妻,迫于生計,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元佑二年(1087年),由蘇軾、曾鞏等薦,起為亳州司戶參軍,充徐州教授,元佑二年七月任太學(xué)博士,元佑五年,潁州教授,紹圣元年(1094年),被目為蘇軾黨,謫監(jiān)海陵酒稅。紹圣二年(1095年),調(diào)彭澤縣令,以母喪不赴,居家六年。元符三年(1100年)秘書省正字,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郊外皇家祠堂守靈,天寒,其妻回娘家借一大衣,師道聽說是趙挺之的大衣,大怒曰︰“汝豈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不穿,以病卒。

     


    個人說明

    陳師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陳洎,官至三司鹽鐵副使,贈工部侍郎;父親陳琪,官至國子博士通判絳州。到陳師道時,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狀》云:“先君以家貲讓群弟蓄孤振窮,欲死恤終。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貧,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養(yǎng),人以為憂,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貧!

    陳師道早年娶郭概之女為妻,迫于生計,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歲時從師曾鞏。當(dāng)時朝廷用王安石經(jīng)義之學(xué)以取士,陳師道不以為然,不去應(yīng)試。元豐四年(1081),曾鞏奉命修本朝史,薦陳師道為屬員,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學(xué)博士正錄薦師道為學(xué)錄,他推辭不就。當(dāng)時的執(zhí)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觀致意,讓陳師道往見,準(zhǔn)備加以薦舉,他卻回答:“士不傳贄為臣,則不見于王公!保ā杜c少游書》),拒不謁見。

    元祐二年(1087),當(dāng)時任翰林學(xué)士的蘇軾與傅堯俞、孫覺等推薦他任徐州州學(xué)教授。四年,蘇軾出任杭州太守,路過南京(今河南商丘),陳師道到南京送行,以擅離職守,被劾去職。不久復(fù)職,調(diào)潁州教授。當(dāng)時蘇軾任潁州太守,希望收他為弟子。陳師道以“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婉言推辭。但蘇軾不以為忤,仍然對他加以指導(dǎo)。紹圣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為蘇軾余黨,罷職回家。他家境貧寒,但仍專力寫作,欲以詩文傳于后世。元符三年(1100),復(fù)除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書省正字,未上任即卒。

    文學(xué)成就

    陳師道的文學(xué)成就主要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他自己說:“于詩初無詩法!焙笠婞S庭堅詩,愛不釋手,把自己過去的詩稿一起燒掉,從黃學(xué)習(xí),兩人互相推重。江西詩派把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列為“三宗”,其實陳師道只是在一段時期內(nèi)學(xué)習(xí)過黃庭堅的詩風(fēng),其后就發(fā)現(xiàn)黃庭堅“過于出奇

    陳師道撰《后山詩集》

    陳師道

    ,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詩話》),因而致力于學(xué)杜。對于他學(xué)杜甫所達到的境界,黃庭堅也表示欽佩,曾對王云說,陳師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關(guān)鍵,其作詩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詩人不能當(dāng)也”(王云《題后山集》)。方回的《瀛奎律髓》有“一祖三宗”之說,即以杜甫為祖,三宗便是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方回并說:“老杜詩為唐詩之冠,黃、陳詩為宋詩之冠!贝篌w上說,陳師道的詩由于受黃庭堅的影響,做詩要“無一字無來歷”,但他的學(xué)問不如黃庭堅,需要“拆東補西裳作帶”(《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不免顯得竭蹶。而在學(xué)杜這一方面,也僅僅專致于形式格律,所以雖然形式上能有所肖似,卻往往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他學(xué)杜比較成功的是五七言律詩,例如“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半生憂患里,一夢有無中。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除夜對酒贈少章》);“斷墻著雨蝸成字,老屋無僧燕作家。剩欲出門追語笑,卻嫌歸鬢逐塵沙。風(fēng)翻蛛網(wǎng)開三面,雷動蜂窠趁兩衙。屢失南鄰春事約,至今容有未開花!保ā洞簯咽距徖铩罚3] 。前者可以看出他在追步杜詩的句法上所下的工夫,后者則近似杜詩中的遣興體格。他的五古用力刻畫,要求辭意獨造,但生硬處仍不脫江西派的習(xí)氣。他也有一些感情樸摯的詩,如“極喜不得語,淚盡方一哂!保ā妒救印罚弧肮γ斡枚,莫作分外慮。”(《送外舅郭大夫夔西川提刑》)。后一首詩對外舅提出規(guī)勸,方回評為“學(xué)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勁,情味深幽!保ā跺伤琛罚。他的詩也有寫得恬淡而有味的,如“書當(dāng)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絕句》);也有寫得風(fēng)流華美的,如:“春風(fēng)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不惜卷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放歌行》),可惜不多見。相傳他做詩用力極勤,平時出行,有詩思,就急歸擁被而臥,詩成乃起。有時呻吟累日,惡聞人聲,所以黃庭堅稱之為“閉門覓句陳無己”(《病起荊江亭即事》)。這種嚴(yán)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值得肯定,但他的詩作思想深度不夠和時見拗澀。

    陳師道于詞頗自推許,自稱“余它文未能及人,獨于詞自謂不減秦七黃九!保ā稌f詞后》)。但他現(xiàn)存的作品,很少精彩之作,不能和他自己的估價相稱。他的散文較有成就, 紀(jì)昀評為“簡嚴(yán)密栗,實不在李翱、孫樵下。”(《四庫全書總目》)。

    陳師道有《后山詩話》,提出“詩文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寧粗毋弱,寧僻毋俗”,依然和黃庭堅的主張一脈相通。又說:“善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至其觸山赴谷,風(fēng)摶物激,然后盡天下之變!闭撈嬲年P(guān)系頗有見地,可惜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自己的理論不盡相符。由于此書中對蘇軾、黃庭堅、秦觀都有不滿之詞,《四庫全書總目》以為“殊不類師道語”,則似失之拘泥。但書中有陳師道死后的事情,當(dāng)出于后人的增補。

    主要作品

    陳師道《后山集》,原為其門人魏衍編。集中詩 6卷,文14卷!对娫挕贰ⅰ墩剠病穭e自為書。宋代任淵有《后山詩注》,析原詩 6卷為12卷。清代冒廣生作《補箋》12卷外,又增入《逸詩箋》上下兩卷。又有明馬暾所傳、清趙鴻烈刊本《后山集》24卷,計詩8卷,文9卷,《談叢》4卷,《詩話》、《理究》、《長短句》各1卷,有《四部備要》排印本。

    詩作選摘

    田家

    雞鳴人當(dāng)行,犬鳴人當(dāng)歸。秋來公事急,出處不待時。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人言田家樂,爾苦人得知。

    病起

    今日秋風(fēng)里,何鄉(xiāng)一病翁。力微須杖起,心在與誰同。

    災(zāi)疾資千悟,冤親并一空。百年先得老,三敗未為窮。

    泛淮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風(fēng)。鳥飛云水里,人語櫓聲中。

    平野容回顧,無山會有終。倚檣聊自逸,吟嘯不須工。

    示三子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wěn)。

    登鵲山

    小試登山腳,今年不用扶。微微交濟濼,歷歷數(shù)青徐。

    樸俗猶虞力,安流尚禹謨。 終年聊一快,吾病失醫(yī)盧。

    登快哉亭

    城與清江曲,泉流亂石間。夕陽初隱地,暮靄已依山。

    度鳥欲何向,奔云亦自閑。 登臨興不盡,稚子故須還。

    后湖晚坐

    水凈偏明眼,城荒可當(dāng)山。青林無限意,白鳥有余閑。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間。 目隨歸雁盡,坐待暮鴉還。

    雪后黃樓寄負(fù)山居士

    林廬煙不起,城郭歲將窮。云日明松雪,溪山進冕風(fēng)。

    人行圖畫里,鳥度醉吟中。不盡山陰興,天留憶戴公。

    除夜對酒贈少章

    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半生憂患里,一夢有無中。

    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次韻少游春江秋野圖二首

    翰墨功名里,江山富貴人。倏看雙鳥下,已負(fù)百年身。

    江清風(fēng)偃木,霜落雁橫空。若個丹青里,猶須著此翁。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

    聞名欣識面,異好有同功。我亦慚吾子,人誰恕此公。

    百年雙白鬢,萬里一秋風(fēng)。為說任安在,依然一禿翁。

    南豐先生挽詞·早棄人間事

    早棄人間事,直從地下游。丘原無起日,江漢有東流。

    身世從違里,功言取次休。不應(yīng)須禮樂,始作后程仇。

    南豐先生挽詞·精爽回長夜

    精爽回長夜,衣冠出廣庭。勛庸留琬琰,形象付丹青。

    道喪余篇翰,人亡更典刑。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經(jīng)。

    寄外舅郭大夫

    巴蜀通歸使,妻孥且舊居。深知報消息,不敢問何如。

    身健何妨遠,情親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淚盡數(shù)行書。

    歸雁二首

    弧矢千夫志,瀟湘萬里秋。寧為寶箏柱,肯作置書郵。

    遠道勤相喚,羈懷誤作愁。聊寬稻粱意,寧復(fù)網(wǎng)羅憂。

    作計胸懷早,為生去住頻。固違陰嶺雪,不盡洞庭春。

    巧作斜行字,催歸去國人。知時如有信,決起亦相親。

    陳留市隱者

    陳留人物后,疑有隱屠耕。斯人豈其徒,滿腹一杯羹。

    婷婷小家子,與翁同醉醒。薄暮行且歌,問之諱姓名。

    子豈達者與,槁竹聊一鳴。老生何所因,稍稍聲過情。

    閉門十日雨,吟作饑鳶聲。詩書工發(fā)冢,刀籋得養(yǎng)生。

    飛走不同穴,孔突不暇黔。

    丞相溫公挽詞三首

    恭默思良弼,詩書正百工。事多違謝傅,天遽奪楊公。

    一代風(fēng)流盡,三師禮數(shù)崇。若無天下議,美惡并成空。

    百姓歸周老,三年待魯儒。世方隨日化,身已要人扶。

    玉幾雖來晚,明堂訖授圖。心知死諸葛,終不羨曹蜍。

    少學(xué)真成己,中年托著書。輟耕扶日月,起廢極吹噓。

    得志寧論晚,成功不愿余。一為天下慟,不敢愛吾廬。

    送蘇公之杭州

    平生羊荊州,追送不作遠。豈不畏簡書,放麑誠不忍。

    一代不數(shù)人,百年能幾見。昔如馬口銜,今為禁門鍵。

    一雨五月涼,中宵大江滿。風(fēng)帆目力短,江空歲年晚。

    寄答李方叔

    平生經(jīng)世策,寄食不資身。孰使文章著,能辭轍跡頻。

    帝城分不入,書札詗何人。子未知吾懶,吾寧覺子貧。

    妾薄命·主家十二樓

    主家十二樓,一身當(dāng)三千。古來妾薄命,事主不盡年。

    起舞為主壽,相送南陽阡。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

    有聲當(dāng)徹天,有淚當(dāng)徹泉。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

    妾薄命·葉落風(fēng)不起

    葉落風(fēng)不起,山空花自紅。捐世不待老,惠妾無其終。

    一死尚可忍,百歲何當(dāng)窮? 天地豈不寬?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向來歌舞地,夜雨鳴寒蛩

    送內(nèi)

    麀麌顧其子,燕雀各有隨。與子為夫婦,五年三別離。

    兒女豈不懷,母老妹已笄。父子各從母,可喜亦可悲。

    關(guān)河萬里道,子去何當(dāng)歸。三歲不可道,白首以為期。

    百畝未為多,數(shù)口可無饑。吞聲不敢盡,欲怨當(dāng)歸誰。

    絕句·書當(dāng)快意讀易盡

    書當(dāng)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時開?

    嘲秦覯

    長鋏歸來夜帳空,衡陽回雁耳偏聰。若為借與春風(fēng)看,無限珠璣咳唾中。

    題柱·桃李摧殘風(fēng)雨春

    桃李摧殘風(fēng)雨春,天孫河鼓隔天津。主恩不與妍華盡,何限人間失意人!

    別黃徐州

    姓名曾落薦書中,刻畫無鹽自不工。一日虛聲滿天下,十年從事得途窮。

    白頭未覺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衰疾又為今日別,數(shù)行老淚灑西風(fēng)。

    次韻夏日

    江上雙峰一草堂,門閑心靜自清涼。詩書發(fā)冢功名薄,麋鹿同群歲月長。

    句里江山隨指顧,舌端幽眇致張皇。莫欺九尺須眉白,解醉佳人錦瑟傍。

    舟中二首

    惡風(fēng)橫江江卷浪,黃流湍猛風(fēng)用壯。疾如萬騎千里來,氣壓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殘更。少年行路今頭白,不盡還家去國情。

    九日寄秦覯

    疾風(fēng)回雨水明霞,沙步叢祠欲莫鴉。九日清樽欺白發(fā),十年為客負(fù)黃花。

    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少年天下士,獨能無地落烏紗。

    次韻李節(jié)惟九日登南山

    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鳴鐘報夕陽。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春懷示鄰里

    斷墻著雨蝸成字,老屋無僧燕作家。剩欲出門追語笑,卻嫌歸鬢著塵沙。

    風(fēng)翻蛛網(wǎng)開三面,雷動蜂窠趁兩衙。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和寇十一晚登白門

    重樓杰觀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小市張燈歸意動,輕衫當(dāng)戶晚風(fēng)長。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見故鄉(xiāng)。富貴本非吾輩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放歌行二首

    春風(fēng)永巷閑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不惜卷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

    當(dāng)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說與旁人須早計,隨宜梳洗莫傾城。

    詞作選摘

    浣溪沙

    暮葉朝花種種陳,三秋作意向詩人。安排云雨要新清。

    隨意且須追去馬,輕衫從使著行塵。晚窗誰念一愁新。

    羅敷媚

    春風(fēng)吹盡秋光照,瘦減初黃。改樣新妝,特地相逢只認(rèn)香。

    南臺九日登臨處,不共飛觴。鏡里伊傍,獨秀釵頭殿眾芳。

    羅敷媚

    芙蓉不借韶華助,故著緗黃。宿面留妝,不出寒花只暫香。

    傷春不盡悲秋苦,落蕊浮觴。知在誰傍,一笑盈盈百種芳。

    卜算子

    纖軟小腰身,明秀天真面。淡畫修眉小作春,中有相思怨。

    背立向人羞,顏破因誰倩。不比陽臺夢里逢,親向尊前見。

    卜算子

    梅嶺數(shù)枝春,疏影斜臨水。不借芳華只自香,嬌面長如洗。

    還把最繁枝,過與偏憐底。試傍鸞臺仔細看,何似丹青里。

    卜算子

    搖風(fēng)影似凝,帶雪香如抱。開盡南枝到北枝,不道春將老。

    飄颻姑射仙,誰識冰肌好。會有青綾夢覺人,可愛池塘草。

    卜算子

    繡幕罩梅花,莫放清香透。監(jiān)里朱顏歲歲移,只道花依舊。

    把酒問梅花,知我離情否。若使梅花知我時。料得花須瘦。

    卜算子

    雪闇嶺頭云,竹冷溪邊樹。還似瀟湘縹緲人,玉骨籠香霧。

    月下幽香度,夢里香魂駐;厥啄现瓢膈。寂寞無尋處。

    菩薩蠻

    行云過盡星河爛,爐煙未斷蛛絲滿。想得兩眉顰,停針憶遠人。

    河橋知有路,不解留郎住。天上隔年期,人間長別離。

    木蘭花減字

    娉婷娜裊,紅落東風(fēng)青子小。妙舞逶迤,拍誤周郎卻未知。

    花前月底,誰喚分司狂御史。欲語還休,喚不回頭莫著羞。

    木蘭花減字

    勻紅點翠,取次梳妝誰得似。風(fēng)柳腰肢,盡日纖柔屬阿誰。

    嬌嬌小小,卻是尋春人較老。著便休癡,付與風(fēng)流幕下兒。

    木蘭花減字

    清愁疊積,更莫遲留春酒逼。吹面和風(fēng),梅信新來一線通。

    危樓曉望,雪滿群山開晝障。且繼瑤用,同◇欄桿意幾般。

    木蘭花減字

    今年百五,風(fēng)日清明塵不舉。紫秀紅陳,三節(jié)煙花次第春。

    來輿去馬,千念一空春事謝。白下門東,誰見初楊弄晚風(fēng)。

    木蘭花減字

    娉娉裊裊,芍藥枝頭紅玉小。舞袖遲遲,心到郎邊客已知。

    當(dāng)筵舉酒,勸我尊前松柏壽。莫莫休休,白發(fā)簪花我自羞。

    西江月

    樓上風(fēng)生白羽,尊前笑出青春。破紅展翠恰如今,如酒如何不飲?

    繡幕燈深綠暗,畫簾人語黃昏。晚云將雨不成陰,竹月風(fēng)窗弄影。

    西江月

    點點輕黃減白,垂垂重露生鮮。肌香骨秀月中仙,雪滿瑤臺曳練。

    綽約卻宜長見,清真不假余姘。殷懃與搖小嬋娟,要試尊前玉面。

    西江月

    淺色千重柔葉,深心一點嬌黃。只消可意更須香,好個風(fēng)流模樣。

    玉蕊今誰攀折,詩人此日凄涼。正須蠻素作伊涼,與插釵倚鬢上。

    西江月

    葉葉枝枝綠暗,重重密密紅滋。芳心應(yīng)恨賞春遲,不會春工著意。

    晚照酒生嬌面,新妝睡污胭脂。憑將雙葉寄相思,與看釵頭何似。

    洛陽春

    酒到橫波嬌滿。和香噴面。攀花落雨祝東風(fēng),誚不借、周郎便。

    背立腰肢挪捻。更須回盼。多生不作好因緣,甚只向、尊前見。

    洛陽春

    素手拈花纖軟。生香相亂。卻須詩力與丹青,恐俗手、難成染。

    一顧教人微倩。那堪親見。不辭紫袖拂清塵,也要識、春風(fēng)面。

    清平樂

    休休莫莫,更莫思量著。記著不如渾忘著,百種尋思枉卻。

    繡囊錦帳吹香,雄蜂雌蝶難雙。眉上放開春色,眼前憐取新郎。

    清平樂

    秋聲隱地,葉葉無留意。冰簟流光團扇墜,驚起雙棲燕子。

    夜堂簾合回廊,風(fēng)帷吹亂凝香。臥看一庭明月,曉衾不耐初涼。

    清平樂

    重重疊疊,娜裊裙千襵,時樣官黃香百葉,一歲相逢兩節(jié)。

    曲闌繞遍芳叢,一枝作意妍秾。折得有誰相憶,卻須還與秋風(fēng)。

    清平樂

    藏藏摸摸,好事爭如莫。背后尋思渾是錯,猛與將來放著。

    吹花卷絮無蹤,晚妝知為誰紅。夢斷陽臺云雨,世間不要春風(fēng)。

    清平樂

    秋光燭地,簾幕生秋意。露葉翻風(fēng)驚鵲墜,暗落青林紅子。

    微行聲斷長廊,熏爐衾換生香。滅燭卻延明月,攬衣先怯微涼。

    減字木蘭花

    清尊白發(fā),曾是登臨年少客。不似當(dāng)年,人與黃花兩并妍。

    來愁去恨,十載相看情不盡。莫更思量,夢破春回枉斷腸。

    菩薩蠻

    行云過盡星河爛,爐煙未斷蛛絲欷。想得兩眉顰,停針憶遠人。

    河橋知有路,不解留郎住。天上隔年期,人間長別離。

    菩薩蠻

    喧喧車馬西郊道,臨行更覺人情好。住有一年情,去留千載名。

    離歌聲欲盡,只作常時聽。天上玉堂東,陽春是夢中。

    菩薩蠻

    髻釵初上朝云卷,眼波翻動眉山遠。一曲杜韋娘,當(dāng)年枉斷腸。

    佳期如好月,擬滿還須缺。別易見應(yīng)難,長須仔細看。

    菩薩蠻

    清詞麗句前朝曲,使君借與燈前讀。讀罷已三更,寒窗雨打聲。

    應(yīng)憐詩客老,要使情懷好。猶有解歌人,尊前未得聽。

    菩薩蠻

    曉來誤入桃源洞,恰見佳人春睡重。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開。

    一扇俄驚起,斂黛凝秋水。笑倩整金衣,問郎來幾時。

    菩薩蠻

    東飛鳥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jīng)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菩薩蠻

    綺樓小小穿針女,秋光點點蛛絲雨。今夕是何宵,龍車烏鵲橋。

    經(jīng)年謀一笑,豈解令人巧。不用問如何,人間巧更多。

    菩薩蠻

    銀潢清淺填烏鵲,畫檐急雨長河落。初月未成圓,明星惜此筵。

    愁來無斷絕,歲歲年年別。不用淚紅滋,年年歲歲期。

    滿庭芳

    閩嶺先春,瑯函聯(lián)璧,帝所分落人間。綺窗纖手,一縷破雙團。

    云里游龍舞鳳,香霧起、飛月輪邊。華堂靜,松風(fēng)竹雪。金鼎沸湲潺。

    門闌。車馬動。扶黃籍白,小袖高鬟。漸胸里輪囷,肺腑生寒。

    喚起謫仙醉倒,翻湖海、傾瀉濤瀾。笙歌散,風(fēng)簾月幕,禪榻鬢絲斑。

    少年游

    御園果子壓枝繁?纯捶终獰o緣。團沙弄雪,勞心費手,不肯暫時圓。

    賽神舊愿心兒有,終了待。幾時還。芍藥梢頭,紅紅白白,一種幾千般。

    木蘭花·陰陰云日江城晚

    陰陰云日江城晚,小院回廊春已滿。誰教言語似鸝黃,深閉玉籠千萬怨。

    蓬萊易到人難見,香火無憑空有愿。不辭歌里斷人腸,只怕有腸無處斷。

    木蘭花

    湖平木落搖空闊,葉底流泉鳴復(fù)咽。酒邊清漏往時同,花里朱弦纖手抹。

    風(fēng)光過手春冰滑,十事違人常七八。不將白發(fā)并黃花,擬下清流攪明月。

    木蘭花

    榮光休氣天為瑞,道祖當(dāng)天傳寶裔。千年昌運此時逢,四海歡聲今日沸。

    蒙蒙香霧沾衣膩,漠漠輕寒梅柳細。封人長有祝堯心,從此年年并歲歲。

    南柯子

    故國山河在,新堂冰雪生。萬家和氣賀初成。人在笙歌聲里、暗生春。

    今代無雙士,當(dāng)年第一人。杯行到手莫辭頻。明日鳳池歸路、隔清塵。

    南柯子

    天上云為瑞,人間睡作魔。疏簾清簟汗成河。酒醒夢回眵眼、費摩挲。

    但有寒暄問,初無鳳鳥過。塵生銅碾網(wǎng)生羅。一諾十年猶未、意如何。

    南鄉(xiāng)子

    晴野下田收,照影寒江落雁洲。禪榻茶爐深閉合,颼颼,橫雨旁風(fēng)不到頭。

    登覽卻輕酬,剩作新詩報答秋。人意自闌花自好,休休,今日看時蝶也愁。

    南鄉(xiāng)子

    急雨打寒窗,雨氣侵燈暗壁缸。窗下有人挑錦字,行行,淚濕紅綃減舊香。

    往事最難忘,更著秋聲說斷腸。曲渚圓沙風(fēng)葉底,藏藏,誰使鴛鴦故作雙。

    南鄉(xiāng)子

    陰重雨垂垂,并馬西郊試薄衣。紅蕊未開花已過,遲遲,不見東風(fēng)著意時。

    酒到更須辭,報答春光舊有期。勤苦著書妨作樂,癡癡,莫學(xué)衰翁萬事非。

    南鄉(xiāng)子

    風(fēng)絮落東鄰,點綴繁枝旋化塵。關(guān)鎖玉樓巢燕子,冥冥,桃李摧殘不見春。

    流轉(zhuǎn)到如今,翡翠生兒翠作衿;友砉贅恿,婷婷,困倚欄桿一欠伸。

    南鄉(xiāng)子

    裊娜破瓜余,頭蔻梢頭二月初。眾里腰肢遙可識,應(yīng)殊,暗里猶能摸得渠。

    醉側(cè)不須扶,喚作周家行畫圖。背立欠伸花絮底,如無,未信丹青畫得知。

    南鄉(xiāng)子

    湖落去帆收,沙漲江回旋作洲。側(cè)帽獨行斜照里,颼颼,卷地風(fēng)前更掉頭。

    語妙后難酬,回雁峰南未得秋。喚取佳人聽舊曲,休休,瘴雨無花孰與愁。

    南鄉(xiāng)子

    亂蕊壓枝繁,堆積金錢鬧作團。晚起涂黃仍帶酒,看看,衣剩腰肢故著單。

    薄瘦卻禁寒,牽引人心不放闌。擬折一枝遮老眼,難難,蝶橫蜂爭只倚欄。

    虞美人

    城南觀閣連云起,形像丹青里。使君笳鼓渡江來。盡帶江南春色、放春回。

    青春欲住風(fēng)催去,流水花無數(shù)。尊前觸目一番新。只有玉樓明月、記游人。

    臨江仙

    曲巷斜街信馬,小橋流水誰家。淺衫深袖倚門斜。只緣些子意,消得百般夸。

    粉面初生明月,酒容欲退朝霞。春風(fēng)還解染霜華。肯持鴛綺被,來伴杜家花。

    蝶戀花

    九里山前千里路。流水無情,只送行人去。路轉(zhuǎn)河回寒日暮,連峰不誰重回顧。

    水解隨人花卻住。衾冷香銷,但有殘妝污。淚入長江空斷許,雙洪一抹無尋處。

    踏莎行

    紅上花梢,風(fēng)傳梅信。青青欲動群芳競。林聲鳥語帶余寒,江光野色開游徑。

    乍雨還晴,暄寒不定。重門深院簾帷靜。又還日日喚愁生,到誰準(zhǔn)擬風(fēng)流病。

    臨江仙

    離別尋常今白首,更須竹雨蕭蕭。不應(yīng)都占世間豪。清風(fēng)居士手,楊柳洛城腰。

    文字功名真自誤,從今好月良宵。只消憐取董嬌饒。修門君自到,不用我詞招。

    臨江仙

    官樣初黃過閨九,鮮妍時更宜寒。挽回人意不成闌。香羅堆葉密,芳意著心單。

    過與后房歌舞手,輕盈喜色生顏。墮釵擁髻與垂鬟。欲知誰稱面,遍插一技看。

    漁家傲

    一舸姑蘇風(fēng)雨疾,吳箋滿載紅猶濕。色潤朝花光觸日。人未識,街南小阮應(yīng)先得。

    青入柳條初著色,溪梅已露春消息。擬作新詞酬帝力。輕落筆,黃秦去后無強敵。

    人物軼事

    師道述貧

    陳師道日常生活拮據(jù)困窘,在《與魯直書》中,陳師道向友人黃庭堅述說了失官后生活的艱難:“罷官六年,內(nèi)無一錢之入,艱難困苦,無所不有。溝壑之憂,盡在朝夕,甚可笑矣……某素有脾疾,今復(fù)得風(fēng)旋,時時間作,亦有并作時,極以為苦。若不餓死、寒死,亦當(dāng)疾死!焙笊绞鲐氃娦蜗蟮卦佻F(xiàn)了其日常生活拮據(jù)困窘的情狀:盎中有聲囊不癭,咽息不如帶加緊。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飽無食何可忍。公侯早歲有如此,奴婢蓐食知夜永。向來糠核之子孫,居鄰無傳家并存。昔作九日期,一覽知四方。夜雨秋水深,裂風(fēng)畏褰裳。尊空囊亦空,花且為我黃。官奴覆青綾,破屋任飛霜。密雨吹不斷,貧居常閉門。東溟容有限,西極更能存。束濕炊懸斧,翻床補壞垣。倒身無著處,呵手不成溫。[4] 師道甚至窮到無力養(yǎng)家的地步,不得不讓妻子帶著三個孩子投奔岳父。《送內(nèi)》、《寄外舅郭大夫》、《東阿》、《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別三子》、《示三子》等詩篇描寫了與親人“貧賤離”的痛苦,如《別三子》:夫婦死同穴,父子貧賤離。天下寧有此,昔聞今見之。母前三子后,熟視不得追。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有女初束發(fā),已知生離悲。枕我不肯起,畏我從此辭。大兒學(xué)語言,拜揖未勝衣。喚爺我欲去,此語哪可思。小兒襁褓間,抱負(fù)有母慈。汝哭猶在耳,我懷人得知。

    不著渠家衣

    趙挺之是王安石變法的擁戴者,與保守派蘇軾、黃庭堅等結(jié)怨甚深。早在擔(dān)任監(jiān)察御史時,趙挺之就曾數(shù)次彈劾蘇軾——或羅織罪名說他起草的詔書“民以蘇止”是“誹謗先帝”,或牽強附會說他的“辯試館職策問”大成問題。而蘇軾及其追隨者也不甘示弱,對趙挺之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蘇門文士對趙挺之的蔑視,從一事可見一斑:陳師道深夜到郊外皇家祠堂守靈,因沒有皮衣御寒,其妻回娘家向胞妹借了一件——陳妻是郭概之女,而郭概是北宋政壇上著名的“慧眼挑貴婿”者,家境貧寒的陳師道和官宦之子趙挺之都在其家坦腹東床。當(dāng)?shù)弥拮咏枇私鼮檫B襟卻勢同水火的趙挺之的皮衣,陳師道即感受辱,并對妻子大發(fā)雷霆:“汝豈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元符三年冬,陳師道在郊外參加祭祀,無棉衣御寒而感病致死。據(jù)載,陳師道死后,家人無錢安葬,“朝廷特賜絹二百匹,嘗與往來者共購之,然后得歸!

    師道近佛

    陳師道一生信受佛法,喜歡與僧人、居士相往來,他寫了很多與佛有關(guān)的塔銘、墓表,還作有《華嚴(yán)證明疏》、《佛指記》等文章。

    他特別推崇《華嚴(yán)經(jīng)》,他在《華嚴(yán)證明疏》中說∶得有此經(jīng),慶幸平生孰如今日,實力貧而家富,將口誦而心通。誓盡此生敬供不息,在在處處如佛之存,劫劫生生以今為始。伏愿諸佛所說如慶喜而常聞,一生之間與善財而同證(《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七)。表示此生遇此新矣!有此足矣!這也是他所以能夠保持高節(jié)、不恤貧窮的原因。

    陳師道不獨專心佛典,于儒、道經(jīng)籍也皆深涉。在三教關(guān)系上,他主張“道通”、“道一”,異不在道,而在于世異、說異。

    他說∶大道一而今之教者三,三家之役相與詆訾。蓋世異則教異,教異則說異。盡己之道則人之道可盡,究其說則他說亦究。其相訾也固宜,三圣之道非異,其傳與不傳也耶(《面壁庵記》,同上,卷十五)!

    陳師道說明了三教之道是一致不背的,只是因為后來世道的變化,人說的差異,從而相互詆訾,從而有了傳與不傳的區(qū)別。

    在《白鶴觀記》一文中,他又就釋老的關(guān)系指出,“夫老釋氏之教并行,于世而有衰盛,世遂以為優(yōu)劣。又謂教有利有不利,皆非也。夫二氏離行而合妄,其所異者因于俗也。至其隆替則系于世,世之好惡則系其習(xí)……”進一步說明了上述的觀點。師道還具體地列出了三教的傳承世系,認(rèn)為唯有“釋自能仁”,從始至今,代有其人。師道以上關(guān)于三教的關(guān)系之說是比較新穎、深刻的,于三教關(guān)系思想史上值得注意。

    儒、道、釋通融是宋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宋代文人的文化結(jié)構(gòu)大都有此特點,陳師道亦然。他們都是本于儒學(xué)又濡染道、釋的。其未入仕即以居士自命,也有類似的文化心理背景:以道藝處士自期、以自由人格自重、以通曉佛理自慰。

    陳師道體弱多病,因而希望通過誦佛經(jīng)、守戒持齋等方式減輕精神和肉體的痛苦,延長壽命。他曾與妻同謁佛寺,稱弟子,買經(jīng)發(fā)誓,并長期斷酒持齋誦經(jīng)。

    但他卻似乎更需要從佛門求得解脫之道,有時甚至產(chǎn)生出世之念:“更欲置身須世外,世間元自不關(guān)人”,“終當(dāng)捐世事,來作臥云人”。

    歷史記事

    陳無已嘗以熙寧、元豐間事為編年。書既成,藏之龐莊敏家。無已之母龐氏也。紹圣間,龐氏子懼為己累,竊其書焚之。世無別本,無已終身以為恨。卻掃篇

    陳無已詩曰:“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眲t陳無已承嗣鞏和尚為何疑。竹坡詩話

    世言陳無已每登覽得句,即急歸臥一榻,以被蒙首,惡聞人聲,謂之“吟榻”。家人知,即貓犬皆逐去,嬰兒稚子抱寄鄰家。徐待詩成,乃敢復(fù)常。文獻通考

    余問山谷:“今之詩人誰為冠?”曰:“無出陳無已!薄捌浼丫淇傻寐労?”曰:“吾見其作溫公挽詩一聯(lián),便知其才無敵。曰:u2018政雖隨日化,身已要人扶。u2019”冷齋夜話

    雙井黃叔達,字知命。初自江南來,與彭城陳履常俱謁法云禪師于城南,夜歸過龍眠李伯時。知命衣白衫騎驢,緣道搖頭而歌;履常負(fù)杖挾囊于后。一市大驚,以為異人。伯時因畫為圖,而邢敦夫作長歌。直方詩話

    晁無咎謫玉山,過徐州時,陳無已廢居里中。無咎置酒,出小姬娉娉舞梁州。無已作減字木蘭花云:“娉娉裊裊,芍藥梢頭紅樣小。舞袖低徊,心到郎邊客已知。金尊玉酒,勸我花間千萬壽。莫莫休休,白發(fā)簪花我自羞!睙o咎嘆曰:“人疑宋開府梅花賦清艷不類其為人。無已此詞,過于梅花賦遠矣!蹦f漫錄

    建中靖國元年,陳無已以正字入館,未幾得疾。樓異世可時為登封令,夜夢無已見別,行李匆匆。樓問:“是行何之?”曰:“暫往杏園,東坡、少游諸人皆在彼已久!睒瞧鹨暿,得參寥子報云:“無已逝矣。”春渚紀(jì)聞

    無已子豐,詩亦可喜,晁以道集有謝陳十二郎詩卷是也。建炎間,以無已故,特命官。李鄴守會稽,來從鄴作攝局。鄴降虜,豐亦被系累而去,不知存亡。無已之后,遂無在江左者。老學(xué)庵筆記

    宋史文載

    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彭城人。少而好學(xué)苦志,年十六,摎以文謁曾鞏,鞏一見奇之,許其以文著,時人未之知也,留受業(yè)。熙寧中,王氏經(jīng)學(xué)盛行,師道心非其說,遂絕意進取。鞏典五朝史事,得自擇其屬,朝廷以白衣難之。元祐初,蘇軾、傅堯俞、孫覺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援,又用梁燾薦,為太學(xué)博士。言者謂在官嘗越境出南京見軾,改教授潁州。又論其進非科第,罷歸。調(diào)彭澤令,不赴。家素貧,或經(jīng)日不炊,妻子慍見,弗恤也。久之,召為秘書省正字,卒,年四十九,友人鄒浩買棺斂之。

    師道高介有節(jié),安貧樂道。于諸經(jīng)尤邃《詩》、《禮》,為文精深雅奧。喜作詩,自云學(xué)黃庭堅,至其高處,或謂過之,然小不中意,輒焚去,今存者才十一。世徒喜誦其詩文,至若奧學(xué)至行,或莫之聞也。嘗銘黃樓,曾子固謂如秦石。初,游京師逾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傅堯俞欲識之,先以問秦觀,觀曰:“是人非持刺字、俯顏色、伺候乎公卿之門者,殆難至也。”堯俞曰:“非所望也,吾將見之,懼其不吾見也,子能介于陳君乎?”知其貧,懷金欲為饋,比至,聽其論議,益敬畏,不敢出。章惇在樞府,將薦于朝,亦屬觀延致。師道答曰:“辱書,諭以章公降屈年德,以禮見招,不佞何以得此,豈侯嘗欺之耶?公卿不下士,尚矣,乃特見于今而親于其身,幸孰大焉。愚雖不足以齒士,猶當(dāng)從侯之后,順下風(fēng)以成公之名。然先王之制,士不傳贄為臣,則不見于王公,所以成禮而其敝必至自鬻,故先王謹(jǐn)其始以為之防,而為士者世守焉。師道于公,前有貴賤之嫌,后無平生之舊,公雖可見,禮可去乎?且公之見招,蓋以能守區(qū)區(qū)之禮也,若昧冒法義,聞命走門,則失其所以見招,公又何取焉。雖然,有一于此,幸公之他日成功謝事,幅巾東歸,師道當(dāng)御款段,乘下澤,候公于東門外,尚未晚也。”及惇為相,又致意焉,終不往。官潁時,蘇軾知州事,待之絕席,欲參諸門弟子間,而師道賦詩有“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之語,其自守如是。與趙挺之友婿,素惡其人,適預(yù)郊祀行禮,寒甚,衣無綿,妻就假于挺之家,問所從得,卻去,不肯服,遂以寒疾死。

    相關(guān)評價

    陳師道模仿杜甫句法的痕跡比黃庭堅來得顯著。他想做到“每下一俗間言語”也“無字無來處”,可是本錢似乎沒有黃庭堅那樣雄厚,學(xué)問沒有他那樣雜博,常常見得竭蹶寒窘。他曾經(jīng)說自己做詩好像“拆東補西裳作帶”,又說:“拆補新詩擬獻酬”,這也許是老實的招供。因此,盡管他瞧不起那些把杜甫詩“一句之內(nèi)至竊取數(shù)字”的作者,他的作品就很犯這種嫌疑。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黃庭堅深刻,可惜表達得很勉強,往往格格不吐,可能也是他那種減省字句以求“語簡而益工”的理論害了他。假如讀“山谷集”好像聽異鄉(xiāng)人講他們的方言,聽他們講得滔滔滾滾,只是不大懂,那末讀“后山集”就仿佛聽口吃的人或病得一絲兩氣的人說話,瞧著他滿肚子的話說不暢快,替他干著急。只要陳師道不是一味把成語古句東拆西補或者過分把字句簡縮的時候,他可以寫出極樸摯的詩。錢鐘書《宋詩選注》

    名人推薦
    • 崔皓景
      原名崔平安,筆名 崔皓景,當(dāng)代作家。1987年出生,甘肅康縣人。英文名:Anger (怒),字:平安 ,號 :白云羈樂、白云菩提。畢業(yè)于2011年,大專文化。...
    • 程乃珊
      程乃珊,女,出生于1946年,上海人。農(nóng)工黨成員。1965年畢業(yè)于上海教育學(xué)院英語專業(yè)。任上;菝裰袑W(xué)英語教師。上海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中國農(nóng)工民主...
    • 蔡芹芹
      蔡芹芹,校園寫手,14歲開始寫作,曾經(jīng)擔(dān)任三家雜志社的編輯,是“澀青春”寫作組合的小四。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在7家雜志開了專欄。
    • 陳映真
      陳映真(原名陳永善,筆名許南村),男,中國臺灣作家,臺北縣鶯歌鎮(zhèn)人,1937年出生于臺灣竹南,淡江文理學(xué)院英文系畢業(yè)。曾擔(dān)任中學(xué)英文教師和跨...
    • 陳衍
      陳衍(1856~1937) 近代詩人。字叔伊,號石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入臺灣巡撫劉銘傳幕。二十四年,在京城,為《戊戌...
    • 陳陣
      男,1930年10月出生,貴州遵義人。共產(chǎn)黨員。主任記者。1949年參加16軍,并參與抗美援朝。1956年至1976年,一直在部隊任攝影記者。是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