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南唐烈祖

    南唐烈祖

    南唐烈祖李昪(888年—943年),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時期南唐建立者。原稱“徐知誥”,是南吳大臣徐溫養(yǎng)子。李昪在位期間,勤于政事,并興利除弊,變更舊法;又與吳越和解,保境安民,與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藥中毒,個性變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瘡,不久病情惡化去世,謚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子李璟繼位。


    簡介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時期南唐建立者。本為孤兒,為楊行密于爭戰(zhàn)中所擄,并以為養(yǎng)子,而楊行密諸子不能容,遂將其給予徐溫(一說為徐溫所擄,并以為養(yǎng)子),并改名李知浩。

      南吳時期,因功累升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團練使,徐知誥為政寬仁,又能節(jié)儉自處,獎勵農桑,因此府庫充實。當時,徐溫居升州,并以徐溫長子徐知訓居南吳都城揚州(今江蘇揚州)控制南吳政權,天祐十五年(918年)徐知訓因驕傲荒淫為朱瑾所殺,徐知誥就近自潤州渡長江平變,自是徐溫乃以其代替徐知訓留揚州,日常政事皆由徐知誥處斷。徐知誥在揚州,一反徐知訓的作為,恭敬事奉吳王楊隆演,并且謙卑對待士大夫,對待部屬寬大,生活儉仆,并以宋齊丘為謀士,改革稅制,因此國勢漸強,人心歸附。

      南吳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去世,徐知誥與徐溫親子徐知詢爭權,徐知誥趁徐知詢入朝的機會,將其扣留,自此完全掌握南吳政權。天祚元年(935年),進封齊王。天祚三年(937年),改名徐誥。同年,楊溥讓位,南吳亡。徐誥即皇帝位,建立南唐,改年號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恢復原姓,并改名李昪。

      李昪登帝位后,勤于政事,并興利除弊,變更舊法;又與吳越和解,保境安民,與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藥中毒,個性變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瘡,不久病情惡化去世,謚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子李璟繼位。

    人物身世

      關于李昪的身世,在范垌、林禹的《吳越備史》和清代同治《安吉縣志》中記載是湖州安吉人,他曾為吳國大將徐溫養(yǎng)子,冒姓徐,名知誥,即位后改姓李。 在夏承燾先生的《唐宋詞人年譜》中也引用了《吳越備史》的記載:“知誥本潘氏,湖州安吉人。父為安吉砦將(管錢財和稅收的官吏),吳將李神福攻衣錦軍,過湖州,虜知誥歸為仆隸。徐溫嘗過神福,愛其謹厚,求為假子。以識云u2018東海鯉魚飛上天u2019,知誥始事神福,后歸溫,故冒姓李氏以應讖”。徐溫是吳國的重臣,徐知誥借助徐溫的權威殫精積慮,逐漸成為重要的輔臣,于天祚三年(937年)即位于金陵,改國號為南唐,年號為升元,并恢復李姓,以李姓假托自己是唐宗室后裔,似乎更有利于自己的統(tǒng)治。李昪在位時,約于天福年間致書吳越國王,以祭祀祖宗祠堂,田產都在安吉為由,欲以毗陵(今江蘇常州)換取湖州,未果。

    人物籍貫

      關于李昪的籍貫里還有兩種說法,有說彭城(今江蘇徐州),有說海州(今江蘇連云港)的,徐鉉《江南錄》、鄭文寶《江表志》、尤袞《江南野史》、文瑩《玉壺清話》、馬令《南唐書》、陸游《南唐書》、《新五代史》等主彭城說。《舊五代史》、《冊府元龜》主海州說。但在地方志中記載李昪是安吉人似乎只有湖州一地。根據《吳越備史》的記述,李昪本姓潘,安吉人,父親是安吉縣砦將,淮南將軍李神福侵擾湖州時,俘虜了李昪父子,并收李昪為家奴,吳國丞相徐溫一日到李神福家見到李昪,非常喜歡,經李神福同意,徐溫收李昪為養(yǎng)子,并改名為徐知誥,建立南唐后恢復李姓,這似乎和李神福有關,但李姓是唐宗室之姓。家世也有四種說法,但從他即位后致書吳越國王要求以毗陵換取安吉來看,可以肯定李昪為安吉人。

    文藝愛好

      李昪在青年時代就“以文藝自好”,崇文重教,他的身邊不乏文人雅士,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事無白丁”。當政后非常重視征集文獻圖集,他將從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圖書,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時設置的“建業(yè)書房”,為南唐日后成為“文獻之地”開了先河。

    重視教育

      李昪對教育的重視也為后世稱道,除在京師秦淮河畔設“國子監(jiān)”,興辦太學、小學,培養(yǎng)國子博士和四門博士外,還在廬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學館,號曰:“廬山國學”或“白鹿國”,以國學大師李善進為白鹿洞主掌教,置學田,聚徒授業(yè),從學者數(shù)百,著名詩人江為、伍喬、劉洞等人曾在此求學。流風所及,應者眾多,境內各州縣亦爭相效仿,興辦官學施教,私家書院和村舍私學也蔚為大觀,南唐成為文化教育的重鎮(zhèn)。

    政治主張

      李昪深知創(chuàng)業(yè)艱難,守成更為不易,在治理國政上禮賢下士,尋求為政之道,并能虛心接受。由于連年征戰(zhàn),從中原一帶流落江淮的難民很多,李昪對此積極妥善安置,實行輕徭薄賦政策,使南唐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fā)展,一躍成為“十國”中的強者。

    人物生平

    南吳時期

      南吳時期,因功累升升州(今江蘇 南京)刺史、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團練史,徐知誥為政寬仁,又能節(jié)儉自處,獎勵農桑,因此府庫充實。當時,徐溫居升州,并以徐溫長子徐知訓居南吳都城揚州(今江蘇揚州)控制南吳政權,天佑十五年(918年)徐知訓因驕傲荒淫為朱瑾所殺,徐知誥就近自潤州渡長江平變,自是徐溫乃以其代替徐知訓留揚州,日常政事皆由徐知誥處斷。

    南唐烈祖

      徐知誥在揚州,一反徐知訓之作為,恭敬事奉吳王 楊隆演,并且謙卑對待士大夫,對待部屬寬大,生活十分儉仆,并以宋齊丘為謀士,改革稅制,因此國家遂漸富強,人心歸附。

    登上帝位

      南吳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去世,徐知誥與徐溫親子徐知詢爭權,徐知誥趁徐知詢入朝的機會,將其扣留,自此完全掌握南吳政權。天祚元年(935年),進封齊王。天祚三年(937年),改名徐誥。同年,篡奪南吳政權,即皇帝位,建立南唐,改年號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恢復原姓,并改名李昪。

      李昪登帝位后,勤于政事,并興利除弊,變更舊法;又與吳越和解,保境安民,與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藥中毒,個性變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瘡,不久病情惡化去世,謚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子李璟繼位。

    人物品質

    勤儉節(jié)約

      徐知誥值得稱贊的要數(shù)他的節(jié)儉了,稱帝后他也沒有改變這種良好的習慣。穿的鞋是草編的,洗臉用具也是鐵制品,沒有什么金盆銀盆。暑熱天氣時就睡在用青葛布做的帷帳里面,左右聽候使喚的只有一些老而丑的宮人,他們穿的衣服也是粗布做的,至于綾羅綢緞極少見到。徐知誥還很勤于政事,有時日夜連續(xù)地批閱奏章,設宴奏樂之類享樂的事也很少做,為大臣們做出了表率。但對于為國犧牲的人他毫不吝嗇,一般都給家屬三年的俸祿。對于農田的賦稅也盡量公平,他派使者到各地去調查記錄各戶農田的肥瘠,然后分出等級納稅,百姓紛紛稱其公允。從此江淮一帶調兵和攤派賦役時就以土地的肥瘠為標準,杜絕了官吏的層層盤剝,從根本上減輕了百姓負擔。

      徐知誥之所以采取保境安民的方針,并非只是厭惡用兵禍亂百姓一條原因,他在一次和大臣討論政事時透露了他的另一個更深層的原因。當時宋齊丘和馮延巳都說應當出兵吞并楚、吳越和閩國,徐知誥則說:“吳越的錢氏父子總是奉事中原政權,發(fā)兵攻打,弄不好要招來中原軍隊。閩國地方山險而地貧瘠,即使發(fā)兵攻打也要半年以上才能結束戰(zhàn)爭。就是占領了恐怕也是得到的少損失的大,而且當?shù)厝撕米鱽y不好治理。要出兵只有楚國的馬氏政權可以作為對象,也能輕易奪取,因為他不施仁政,枉法亂國。總之,就像孟子說的那樣,燕人取齊,恐怕驚動四鄰。就算是得到了尺寸之地卻得到了天下皆知的惡名,我不想落這么個結果。” 因為有了徐知誥的保境安民的政策,加上治理有方,南唐最終成為十國中經濟和文化最先進的地區(qū),徐知誥也因此成為十國當中最杰出的政治家,他對江淮一帶經濟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勤勉愛民

      李昪稱帝后,對外堅持弭兵休戰(zhàn),以保境安民。公元941年,吳越國遭受自然災害,南唐群臣都勸李昪趁機出兵攻滅吳越國。李昪卻堅決拒絕,認為國內百姓需要休養(yǎng)生息,不應開戰(zhàn),并派使者去慰問吳越國,送去許多禮物。對內方面,李昪興利除弊,實行了一些改革,使南唐在他統(tǒng)治期間保持了安寧的局面,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fā)展。

      李昪本人生活節(jié)儉,不愛聲色,專心國政,常常夜以繼日地處理 政務。他希望自己長壽,晚年信奉長生道術,服用丹石中毒,于公元943年3月,在背上生出一個大瘡,醫(yī)治無效。他曾拉著長子李璟(即李景通)的手說:“我不行了。德昌宮里儲藏著的兵器、金銀財帛,約價值7百余萬,你守著這些,應當和鄰國友善相處,以保全國家!庇终f:“我想延年益壽,服用丹藥,想不到反而導致死得早些。你千萬要以我為戒啊!”激動中竟將他拉著的李璟的手咬出血來。最后他又流著淚說:“我國眼下無事,但是,今后北部邊境一定會有變端的,你可要注意防范!”當天晚上,李昪死于金陵。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于江蘇省 南京市中華門外祖堂 山西南、江寧縣東善橋鄉(xiāng)高山南麓的王家墳村,包括五代南唐先主李昪及其妻宋氏的欽陵和中主李璟及其妻鐘氏的順陵,二陵相距約100米,李昪欽陵居東,李璟陵順陵居西,1950~1951年進行了發(fā)掘。

    欽陵規(guī)模

      李昪欽陵營建時,正是南唐經濟繁榮的時期,所以欽陵規(guī)模較為宏大。陵的上部是一個圓形的土墩,全長21.48米,寬10.45米,高5.3米。墓道長19米、寬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個主室和十個側室(便房)。前、中室為磚筑,后室石砌,都是仿木結構的。墓門和三個室的壁面上砌鑿出柱、仿和斗拱,其上彩繪牡丹、寶相、蓮花、海石榴和云氣圖案。后室的頂部繪有天象,鋪地的青石板上雕鑿山岳江河,象征著“地理圖”。石棺座側還雕有三爪龍和各種花紋,進門處上方橫刻“雙龍戲珠”圖案。門的左右兩壁各有一個踩祥云、披甲持劍的石雕武士,雕像表面原有涂金彩繪。 李昪陵的中室和后室之間有哺道,在雨道口的中室北壁上方,橫列大型的雙龍攫珠的石刻浮雕,下方的左右兩側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劍的石刻浮雕武士像,原均敷金涂彩。后室的室頂為巨大青石條砌成的疊澀頂,上面繪有彩色的天象圖,包括日月星辰一百余顆。后室地面的青石板上又雕刻著婉蜒曲折的江河形狀,象征著地理圖。這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陵墓內部裝飾,是秦始皇陵以來帝王陵寢的裝飾傳統(tǒng)。后室的中后部有石砌棺床,棺床的側面有行龍浮雕,并用淺刻的卷草和海石榴花紋作為棺床平面的裝飾。

      李昪陵前、中、后室所附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臺,原置的金、玉、銅、鐵和陶瓷質的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所掠走或破壞擾亂?脊虐l(fā)掘所得的劫余器物以玉哀冊和陶涌像較為重要,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該陵的陵名及下葬年代;后者有數(shù)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涌和舞誦,以及各種動物涌,亦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 李璟順陵全長21.9米,寬10.12米,高5.42米,也分前、中、后三個主室及八個側室,全部是磚結構的,建筑形制與欽陵大致相仿,規(guī)模略小。中室稍大,長5.30米,頂作尖穹隆形。主室的倚柱、立枋、東額、柱頭原來都有彩畫,由于淤泥和雨水侵蝕,大部分已經剝落,僅墓門東額上有片段牡丹花紋。

      南唐二陵遺留文物約600件,其中刻字填金的玉質“哀冊”,尤為珍貴,它記錄了封建帝后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據。

    發(fā)掘時間

      南唐二陵是在1950年才發(fā)現(xiàn)的,因年代久遠,地面建筑早已不存。地宮雖在宋代就有人盜掘過,但仍出土了陶俑、瓷器、玉哀冊等6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南朝陵墓石刻是六朝文化的珍品,也是中國石刻藝術中的瑰寶,在整個中國石雕藝術史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上承秦漢,下啟隋唐,與同時代的北朝石窟藝術遙相媲美。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的高山之下,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先主李昪與中主李景的陵墓。1950年至1951年間,由南京博物院進行科學發(fā)掘,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昪傳記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 

      李昪,字正倫,徐州人也。世本微賤,父榮,遇唐末之亂,不知其所終。昪少孤,流寓濠、泗間,楊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狀貌,養(yǎng)以為子。而楊氏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溫,乃冒姓徐氏,名知誥。及壯,身長七尺,廣顙隆準。為人溫厚有謀。為吳樓船軍使,以舟兵屯金陵。柴再用攻宣州,用其兵殺李遇,昪以功拜升州刺史。時江淮初定,州、縣吏多武夫,務賦斂為戰(zhàn)守,昪獨好學,接禮儒者,能自勵為勤儉,以寬仁為政,民稍譽之。徐溫鎮(zhèn)潤州,以升、池等六州為屬,溫聞昪理升州有善政,往視之,見其府庫充實,城壁修整,乃徙治之,而遷昪潤州刺史。昪初不欲往,屢求宣州,溫不與。既而徐知訓為朱瑾所殺,溫居金陵,未及聞。昪居潤州,近廣陵,得先聞,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亂,遂得政。 昪事徐溫甚孝謹,溫嘗罵其諸子不如昪,諸子頗不能容,而知訓尤甚,嘗召昪飲酒,伏劍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彥能覺之,酒至昪,以手爪掐之,昪悟起走,乃免。后昪自潤州入覲,知訓與飲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諫以其謀告昪,昪起遁去。知訓以劍授刁彥能,使追殺之,及于中途而還,紿以不及,由是得免。后昪貴,以彥能為撫州 節(jié)度使。知訓之用事也,嘗凌弱楊氏而驕侮諸將,遂以見殺。及昪秉政,欲收人心,乃寬刑法、推恩信,起延賓亭以待四方之士,引宋齊丘、駱知祥、王令謀等為謀客,士有羈旅于吳者,皆齒用之。嘗陰使人察視民間有婚喪匱乏者,往往赒給之。盛暑未嘗張蓋、操扇,左右進蓋,必卻之,曰:“士眾尚多暴露,我何用此?”以故溫雖遙秉大政,而吳人頗已歸昪。

      武義元年,拜左仆射,參知政事。溫行軍司馬徐玠數(shù)勸溫以己子代昪,溫遣子知詢入廣陵,謀代昪秉政。會溫病卒,知詢奔還金陵,玠反為昪謀,誣知詢以罪,斬其客將周廷望,以知詢?yōu)橛医y(tǒng)軍。楊溥僭號,拜昪太尉、中書令。大和三年,出鎮(zhèn)金陵,如溫之制,留其子景通為司徒同平章事,以王令謀、宋齊丘為左、右仆射同平章事。四年,封昪東?ね。昪照鑒見白須,顧其吏周宗嘆曰:“功業(yè)已就,而吾老矣,奈何?”宗知其意,馳詣廣陵見宋齊丘,謀禪代。齊丘以為未可,請斬宗以謝吳人,昪黜宗為池州刺史。

      吳臨江 王濛者,怨徐氏舍己而立溥,心嘗不平,及昪將謀篡國,先廢濛為歷陽公,使吏以兵守之。濛殺守者,奔廬州節(jié)度使周本。本,吳舊將也,聞濛至,欲納之,為其子祚所止。本曰:“此吾故主家郎君也,何忍拒之!”遽自出迎,祚閉門遮本不得出,縛濛送金陵,見殺。

      五年,昪封齊王。已而閩、越諸國皆遣使勸進,昪謂人望已歸。天祚三年,建齊國,置宗廟社稷,以宋齊丘、徐玠為左、右丞相。十月,溥遣攝太尉楊璘傳位于昪,國號齊,改元升元。昪以冊尊溥曰:“受禪老臣知誥,謹上冊皇帝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弊纷鹦鞙貫橹椅浠实郏庾泳盀閰峭,封徐氏子知證江王,知諤饒王。周本與諸將至金陵勸進,歸而嘆曰:“吾不誅篡國者以報楊氏,今老矣,豈能事二姓乎!”憤惋而死。

      二年四月,遷楊溥于潤州丹陽宮。以王輿為浙西節(jié)度使、馬思讓為丹陽宮使,以嚴兵守之。徐氏諸子請昪復姓,昪謙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議百官,百官皆請,然后復姓李氏,改名曰昪。自言唐憲宗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為徐州判司;志生榮。乃自以為建王四世孫,改國號曰唐。立唐高祖、太宗廟,追尊四代祖恪為孝靜皇帝,廟號定宗;曾祖超為孝平皇帝,廟號成宗;祖志孝安皇帝,廟號惠宗;考榮孝德皇帝,廟號慶宗。奉徐溫為義父,徐氏子孫皆封王、公,女封郡、縣主。以門下侍郎張居詠、中書侍郎 李建勛、右仆射張延翰同平章事。十一月,以步騎八萬講武于銅橋。

      楊溥卒于丹陽宮。溥子璉為吳太子時,昪以女妻之,及昪篡國,封其女永興公主。女聞人呼公主,則嗚咽流涕而辭,宮中皆憐之。溥卒,以璉為康化軍節(jié)度使,已而以疾卒。三年四月,昪郊祀昊天上帝于圓丘,禮畢,群臣請上尊號。昪曰:“尊號非古也。”不許。州、縣言民孝悌五代同居者七家,皆表門閭,復其徭役;其尤盛者江州陳氏,宗族七百口,每食設廣席,長幼以次坐而共食,有畜犬百余,共一牢食,一犬不至,諸犬為之不食。

      四年六月,晉安州節(jié)度使李金全叛,送款于昪,昪遣鄂州屯營使李承裕迎之。承裕與晉將馬全節(jié)、安審暉戰(zhàn)安陸南,三戰(zhàn)皆敗,承裕與裨將段處恭皆死,都監(jiān)杜光鄴及其兵五百人被執(zhí),送于京師,高祖厚賜之,遣還。昪致書高祖,復送光鄴等,請以敗軍行法,高祖又遣之,昪以甲士臨淮拒之,乃止。

      六年,吳越國火,焚其宮室、府庫,甲兵皆盡,群臣請乘其弊攻之,昪不許,遣使吊問,厚赒其乏。錢氏自吳時素為敵國,昪見天下亂久,常厭用兵,及將篡國,先與錢氏約和,歸其所執(zhí)將士,錢氏亦歸吳敗將,遂通好不絕。昪客馮延巳好論兵大言,嘗誚昪曰:“田舍翁安能成大事!”而昪志在守吳舊地而已,無復經營之略也,然吳人亦賴以休息。

      七年,昪卒,年五十六,謚曰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陵曰永陵。子璟立。 璟,初名景通,昪長子也。既立,又改名璟。徐溫死,昪專政,以為兵部尚書、參知政事。明年,昪鎮(zhèn)金陵,留璟為司徒、同平章事,與宋齊丘、王令謀居廣陵,輔楊溥。昪將篡國,召璟歸金陵為副都統(tǒng)。昪立,封齊王。昪卒,嗣位,改元保大。尊母宋氏為皇太后,妃鐘氏為皇后。封弟壽王景遂為燕王,宣城王景達鄂王,景逷前未王,為保寧王。秋,改封景遂齊王、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景達為燕王、副元帥,盟于昪柩前,約兄弟世世繼立。封其子冀南昌王、江都尹。

    詞作賞析

       詠燈

      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

      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

    TAGS: 中國歷史 南唐 古代帝王
    名人推薦
    • 秦武王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趙氏,名蕩,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
    • 舒淇
      舒淇,1976年4月16日出生于臺灣省新北市新店區(qū),中國香港女演員、模特。1996年從臺灣到香港發(fā)展,被王晶發(fā)掘,主演了多部影片;后接演爾冬升導演的...
    • 李德旺
      李德旺,即西夏獻宗(1181年-1226年)。即位時,西夏已是千瘡百孔;獻宗力挽面臨滅亡的西夏,他改變國策為聯(lián)金抗蒙,但為時已晚。蒙古軍大舉進攻西...
    • 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東周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華夏族,魏國人。魏惠王的祖父。公元前445年,繼魏桓子即位。前4...
    • 張國強
      張國強,1969年9月30日出生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國內地男演員。1990年,參演了第一個電視單本劇《硝煙散后》。1997年,參演首部電視劇《滴水年華...
    • 宋祖德
      宋祖德,1968年8月24日出生于江蘇省靖江市團結鎮(zhèn),中國內地男導演、制作人、學者。上海交通大學工學學士,上海醫(yī)科大學醫(yī)學碩士,中國海洋大學農學...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