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真田幸村

    真田幸村

    真田幸村(1567-1615),真田幸隆之孫、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幸之弟、日本戰(zhàn)國末期名將。關原合戰(zhàn)與父親同在西軍,戰(zhàn)后被流放于紀伊九度山,逃脫后,投奔到大阪城。在大阪城戰(zhàn)役中率士兵與德川家康的大軍浴血奮戰(zhàn),最終寡不敵眾,戰(zhàn)死。因其戰(zhàn)績而被德川家康譽為“日本第一兵”。與源平合戰(zhàn)的源義經(jīng)、南北朝時代的楠木正成并列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是“戰(zhàn)國無雙”等著名游戲中的主角之一。


    名字由來

    現(xiàn)在以真田幸村之名聞名于世、但史料中真田信繁并沒有使用幸村這個名字。

    “幸村”之名最早見于大坂之陣57年后寬文12年(1672年)出版的軍事小說u2018難波戦記u2019。因為這本小說的流行和高人氣使得幸村之名在后代的史書中反而取代了正式的名字,連德川幕府編纂的u2018寬政重修諸家譜u2019以及真田信繁長兄真田信之后代的子孫松代藩也在正史中使用“幸村”之名。

    信繁出生于武田信玄在世時的甲斐,當時他的父親是真田家于武田家的人質,真田昌幸原本要繼承甲斐的望族武藤氏而被稱作武藤喜兵衛(wèi),也因此信繁幼年名為武藤弁丸,后來真田昌幸因兩位兄長真田信綱和真田昌輝在1575年長筱之戰(zhàn)戰(zhàn)死后回歸繼承真田本家,弁丸也在成年元服后改名真田信繁;其本名“信繁”源自武田信玄之弟武田信繁。

    “信”是武田及其庶流甲斐武藤家通字,“幸”則是真田及其本家海野氏的通字:“村”的由來一說是源自信繁的姐姐村松,另外則是信繁的后代子孫仕奉的伊達家當主伊達綱村。也有說是來自詛咒德川家的妖刀村正。

    信繁另有法名好白,別名源次郎,還有后來豐臣秀吉賜姓而被稱豐臣信繁,其余皆非出自史料,如信賀、信仍、昌尚、幸重、信氏、信次、信就、信成等別名,以及傳心月叟或高野山蓮華定院給他的謚號大光院殿月山傳心大居士。

    真田幸村

    人物生平

    少年平靜

    真田源次郎幸村,無論任何時候,只要提起1615年發(fā)生在日本大阪的那場終結戰(zhàn)國亂世的大戰(zhàn),就必定要提到這個名字。這個信濃土豪的次子,沒有顯赫的家名,前半生也從沒為任何大名立下過什么值得夸耀的戰(zhàn)功,只因為在大阪城下的奮戰(zhàn),忽然在亂世的黃昏中點亮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將星之名在日本戰(zhàn)國百余年亂世間雖然只短暫的閃耀了一瞬間,卻由于那一瞬間的璀璨,而永遠的在所有人的心中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赖撌辏1567),昌幸的次子真田信繁(幸村)出生于甲府,幼名御弁丸,后改源次郎。當時幾乎正是武田家最為強盛的時代,由于昌幸對武田家的武田信繁非常尊重,他在源次郎元服以后也取名信繁,武田信繁是武田信玄的弟弟,智勇兼?zhèn),一直做為副將輔佐著其兄信玄,但是在永祿四年(1561)的川中島合戰(zhàn)中戰(zhàn)死,給他起名叫做“信繁”,這也可能是對源次郎能成為未來的名將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吧。

    武田信玄死后,武田家開始由盛轉衰,天正十年三月三日(1582),織田信長發(fā)出命令,匯合眾將圍剿武田勝賴,真田昌幸不但寫信要求勝賴前來避難,并要將一門老少七十多人送到甲府作為人質,還親自在巖柜城為勝賴建設府第,而與此同時,小山田信茂也寫信邀請勝賴暫居巖殿山城,并以老母為質。據(jù)說勝賴正在左右為難之際,近臣長坂長閑進言道:“真田只不過是一德齋以來的三代家臣,可信程度遠不如譜代重臣小山田啊”,勝賴于三月三日燒毀主城新府城,帶領數(shù)百名兵士奔向巖殿山城,六日凌晨左右,小山田的使者將小山田的母親盜走,勝賴于三月十一日,與長子竹王丸信勝,夫人北條氏,武士四十一人,女五十人在天目山自殺,甲斐武田氏滅亡。聽聞這個消息的昌幸,悲嘆三日后臣從了北條家,也開始了昌幸“表里比興”的歷程,據(jù)說真田昌幸曾在武田家滅亡的六個半月內四易其主,充分顯示出其梟雄的風范,此時信繁十五歲,也快要開始了他的人質歷程。

    青年時代的信繁顛沛流離,因為這個時期,為了保存真田家的領地,真田昌幸可謂費盡了心機,不斷地與北條家、上杉家、德川家等周邊的有力大名互毆、結盟、從屬或者背叛,天正十三年(1585),昌幸在上田筑城,為了對付德川軍的進攻,真田家必須有上杉家做后盾,上杉派須田滿親給真田家矢沢賴幸發(fā)信,昌幸為了表示忠誠,七月,決定讓十八歲的信繁做為人質前往上杉家,表示臣從,信繁從此居住在海津城,所以他應該并沒有參加此年的上田城防衛(wèi)戰(zhàn),年輕的信繁深得上杉景勝的喜愛,被授予知行,錢一千貫的待遇。

    對德川的上田城防衛(wèi)戰(zhàn)后,信繁被從上杉家召回,因為昌幸找到一座更高的靠山,天正十四年(1586),十九歲的信繁又被作為人質到了大坂城,太閣豐臣秀吉也很器重信繁,授予了信繁從五位左衛(wèi)門佐的官位,賜豐臣姓并擔任近侍,后來信繁還娶了大谷吉繼的女兒安歧,此時的德川家也早已臣服了豐臣,聯(lián)姻做為大名之間拉關系的紐帶,信繁的哥哥信幸任了德川家康的近侍,娶了德川四天王之一本多忠勝的女兒小松,后人認為也是由于婚姻關系的原因,導致了此后親兄弟間天各一方的命運。

    由于沼田城的歸屬問題和在昌幸詭計的挑撥之下("名胡桃城事件”),天正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589),豐臣秀吉開始“征討小田原”——討伐北條,并同時向各地的大名發(fā)布了總動員令,在越前的前田利家十月二十日從金澤出發(fā),來到信濃與先到達的上杉景勝越后軍匯合,之后又得到了真田昌幸、松平康國的兵力支援,這支部隊被稱為北陸支隊,其中的構成是:上杉軍一萬、前田軍近兩萬、真田軍三千、松平軍四千,此時,在真田軍中已經(jīng)二十二歲信繁也隨軍參戰(zhàn),這也是現(xiàn)存的史料中明確記載的信繁的初陣,真田昌幸隊與前田、上杉軍在輕井澤合流后,來到碓冰峠,由于在峠道上大軍的移動和展開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松井田城城主大道寺政繁派八百名北條士兵在碓冰峠要道上阻擊北陸支隊,在真田軍與大道寺發(fā)生遭遇戰(zhàn)中,信繁也突入敵軍,并有所表現(xiàn)。

    從總體來說信繁人生的前半段并沒有什么表現(xiàn),參加過一次合戰(zhàn)對一個生于亂世的武士來說不是什么值得稱道的事情,他真正的和戰(zhàn)爭結緣是從關原合戰(zhàn)中信濃的分戰(zhàn)場上田城戰(zhàn)開始的,在此之前他的名聲主要還是依靠祖輩留下的榮譽,人家應該稱呼他為“彈正忠的孫子”或者“安房守的兒子”。

    關原合戰(zhàn)

    慶長三年(1598),八月十八日,太閣豐臣秀吉在京都的伏見城逝世,享年六十三歲,豐臣家臣內部以石田三成為首的“文吏派”與福島正則首的武斷派兩派矛盾進一步公開化,1599年,當前田利家的死訊傳出后,武斷派之中的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等七人襲擊石田三成,石田三成被逼辭去五奉行一職,回到近江的佐和山城隱居。此后,德川家康勢力抬頭,并開始壓制五大老中的毛利輝元和上杉景勝等,上杉景勝家臣直江兼續(xù)回信給德川家康,逐條反駁力斥所有指控,而這封信就是天下聞名的“直江狀”,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故意被“直江狀”所激怒,決意征伐上杉景勝,其實他是等待石田三成出兵。1600年,日本再次陷入動蕩,石田三成與德川家康為了爭奪天下之主的地位再起兵戈,戰(zhàn)場就在離真田家領地不遠的美濃關原。

    在這場生死存亡的爭斗之中,全日本的大名都面臨著抉擇,真田家也不例外。到底是加入東軍(德川方)還是西軍(石田方)?真田家內部發(fā)生了分裂——真田昌幸與信繁父子加入了西軍,而昌幸的長子信幸由于是德川方重臣本多忠勝的女婿,而斷然加入了東軍,并且連名字都改為了信之,以示與其父斷絕關系。當然,也有人認為,這種結果是真田昌幸政治手腕的體現(xiàn),因為這樣一來,無論東軍還是西軍獲勝,真田家都將得到保全。

    1600年9月5日,由于真田昌幸、信繁父子神出鬼沒的偷襲,僅僅以一千左右的兵力,把德川秀忠率領的三萬八千大軍困阻在中山道上,使之沒能及時趕到關原的主戰(zhàn)場。這樣的結果,使得關原的德川家康陷入兵力上的絕對劣勢。但天下大勢不可逆轉,由于石田三成的眾叛親離,西軍終于一敗涂地。

    戰(zhàn)后,作為戰(zhàn)敗者的真田昌幸、信繁父子不得不接受德川家的懲罰。本來,在信濃山中飽受恥辱的秀忠想要處死真田父子以泄憤,但由于立下戰(zhàn)功的真田信之的舍命求情,最終將判決改為沒收真田家領地,并將真田父子二人發(fā)配往紀州高野山,后來又改為在紀州九度山軟禁。

    九度山的生活,是艱辛而又痛苦的。雖然在德川家為臣的真田信之經(jīng)常派人送來衣服食品等物,但真田父子的生活還是十分困難,以至于有時竟然難以維持,不得不借款度日,這對于曾經(jīng)名噪一時的領主真田昌幸來說,真是難以接受的現(xiàn)實。

    在軟禁期間,真田父子仍然經(jīng)常討論兵法戰(zhàn)略以及天下大勢,還希望有一天能夠再度起兵揚名海內,但時間一天一年的過去,德川家根本就沒有寬恕他們的意思。1611年6月4日,真田昌幸就在這困苦的生活和失望的等待中盍然辭世,而真田信繁此時的心中則充滿了對德川家的怨恨之念:

    “有朝一日必取兩代將軍之首,揚真田之名于天下……!”

    就在這樣的怨恨和夢想之間,真田幸村的青春年華悄然溜走,艱難的生活使他早生華發(fā),一天一天的衰老下去了……

    大坂之戰(zhàn)

    1614年仲秋的一天,一名大阪城的密使來到了九度山中,帶來豐臣家的旨意——邀請真田幸村出山,為豐臣家作戰(zhàn),對抗德川家康的攻勢。

    這一消息點燃了幸村內心深處的火種,為了證明自己的才能,也為了能向德川家復仇,幸村接受了豐臣家的邀請。當年十月初的某一天,幸村召集村人召開酒宴,當所有人酣醉之時,幸村則帶著少數(shù)家臣逃離了九度山,隨行的還有自己13歲的長子——真田大助幸昌。

    1614年十月上旬,幸村一行人出現(xiàn)在大阪城中。由于其父昌幸的名聲,幸村在大阪頗受歡迎,很快就被任命為軍隊長,以軍師的身份頻頻出席高層軍事會議。自認為可以發(fā)揮才能的幸村此時也志得意滿,光彩煥發(fā),極力闡述自己的戰(zhàn)術策略。但由于他的許多出城野戰(zhàn)的想法過于冒險,與大阪高層意見不合,因而沒有被完全采納。而在大阪城南三之丸南面建造的防御城堡"真田丸"則是幸村比較成功的策略之一——大阪城的西面是瀨戶內海,北面是天滿川、淀川,東面則是大和川的支流,地形復雜,提供了一定的防御力。相比之下,大阪城南則多數(shù)是寬闊的平地,防御力較弱。大阪城中的二位軍師——真田幸村和后藤基次同時注意到了這一點,并先后向豐臣家的領導層提出在大阪城南面建造一座出城(指修建于城墻之外的小城,可以作為防御工事)。兩人的提議均得到了采納,但在到底是由誰來主持修建以及負責守備的問題上,兩位豪杰都自告奮勇各不相讓,以至于在一段時期內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執(zhí)。

    就在二人爭執(zhí)不下之時,大阪城內忽然興起了奇怪的謠言:“幸村殿之所以要在南面城外防守,乃是為了方便與其兄信之聯(lián)絡,把德川大軍引入城來……”

    而后藤基次聽到這種傳言之后,當即嚴肅地表示:“幸村殿在出城守備乃是為了更好的向敵軍挑戰(zhàn),這樣的謠言真是癡人說夢!”

    隨后,基次主動辭退了建造出城的工作,把這項任務轉讓給了真田幸村,通過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幸村的堅決支持。

    最后,這座出城,在幸村的主持下,于大阪城南平野口正面、惣構東南面建筑完成。這座被稱作"真田丸"的建筑物是一座扇形的城砦,三面挖掘了壕溝,樹立了雙重的柵欄,城中設置了箭塔、瞭望和樓閣,每一點八米就開了六個槍眼,是一座堅固的防御工事。真田丸的建造,不但彌補了大阪城南相對薄弱的防御力,同時為大阪軍出城野戰(zhàn)之時,能夠迅速的占領城南的篠山高地創(chuàng)造了便利條件。

    就在真田丸建造期間,關于幸村與德川方勾結的謠言仍然沒有完全消除。大阪的高層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對幸村的疑慮,最終決定在真田丸后方的惣構地方安置一萬大軍,以備幸村投敵反戈一擊。

    1614年11月,大阪城周圍戰(zhàn)爭的氣味越來越濃烈。真田幸村為了爭取主動,派小股部隊離開真田丸,在其南面的小橋地方的篠山警戒。

    另一方面,1614年11月11日之后,德川軍徐徐的縮小了對大阪城的包圍網(wǎng),向大阪城南步步逼近,在據(jù)大阪城一點五公里的地方安營扎寨。

    戰(zhàn)爭一開始,德川方作出了長期包圍的架勢,這樣的形勢對于幸村這樣滿心復仇烈火的武士來講實在難以忍受,于是他策劃了一次狙擊家康的計劃——

    1614年11月27日,真田幸村通過忍者的情報得知,家康將在次日親自乘船到福嶋方面視察戰(zhàn)場,認為這是一舉擊斃家康的絕佳機會,當即召集了善于使用鐵炮的士兵50人以及武藝高強的武士18人,于當晚22時左右乘船從天滿川出發(fā),隱藏在博勞淵南面的蘆葦叢中。當時正值嚴冬,天氣很冷,真田的士兵們不得不抱在一起取暖,幸村便和士兵們一起喝酒跳舞取暖,并把油脂涂抹在裸露的皮膚上以防止凍傷,堅持等待著家康的到來。

    而另一方面,28日早晨,正當家康照原計劃要乘船出巡時,卻不知為什么原因被德川秀忠阻止了,而是派遣本多正純代為巡查?嗟攘艘灰沟男掖宓热税l(fā)現(xiàn)了這一變化之后無比失望,當即有士兵提出狙擊本多正純,但幸村斷然拒絕道:

    “我是為了狙擊家康而來的,殺死其他人又有何用!”說罷,便帶兵悄然撤退了。當年12月,七十五歲的德川家康親自視察了陣地之后,認為正面強攻大阪會使本方遭受很大損失,于是對聯(lián)軍將領之一的前田利常說道:

    “對于大阪城,強攻之策不可取。請貴殿在本隊的陣地前挖掘壕溝,并在后面累起高臺,通過大炮射擊打破對方的防御工事。”

    前田利常得到命令,當天就指揮本部人馬展開行動,挖掘壕溝構筑土臺。但這一切行動,都被真田丸內的望樓上的哨兵觀察得一清二楚。真田幸村很快理解了前田軍的意圖,為了阻止敵人的行動,幸村向前田陣地正對面的篠山增派了士兵,并命令他們向前田軍修建土臺的工匠和士兵射擊。這樣的襲擊一連持續(xù)了數(shù)日,每天都會給前田軍造成近百人的傷亡,前田利常的工程根本無法進行下去,只得作罷。

    1614年12月3日,了解到這一情況的德川秀忠感到無法再忍耐下去,于是派遣近側謀臣本多正信作為使者來到前田陣中,向利常下達了主動出擊、"將陣地推進至岡山,奪取篠山"的命令。

    本來被真田軍騷擾得不勝其煩的前田利常當即整飭人馬,與另一路諸侯本多政重一起,于第二天凌晨兩點向篠山陣地出發(fā)。兩隊人馬本來預想在篠山會發(fā)生激烈的抵抗,卻沒想到真田幸村早已把部隊撤回了真田丸。前田利常急忙派遣橫山長知與山崎長徳兩隊人馬追趕,但兩人不了解地形,在黑夜里迷了路,隊形散亂士氣低落,一直來到了真田丸之前還沒發(fā)現(xiàn)真田軍的蹤跡,因而也沒有對真田丸展開攻擊。緊接著,本多政重隊也來到真田丸之前,準備展開攻城。

    看到德川軍的人馬在城外亂糟糟的情形,真田軍的將士紛紛請戰(zhàn),想要出城迎敵,但幸村沒有同意,而是命令大部分士兵作短暫的休息以養(yǎng)精蓄銳。又過了不久,當城外的德川軍已經(jīng)整頓下來,幸村便派一名士兵戰(zhàn)在城墻上向外面罵陣,聽到這種挑釁的言語,前田家的眾將都壓抑不住心頭的怒火。前田軍部將奧村栄頼率先帶領本隊士兵沖上真田丸的城墻,但很快被真田軍密集的火槍射擊打退,前田軍死傷無數(shù),奧村栄頼本人也身受重傷。緊接著,本多政重也率隊展開攻城,但同樣被真田軍的槍林彈雨打了回來。這之后,前田軍第三隊大將富田重政趕到,也加入了對真田丸的攻擊,仍然不能攻破城墻。

    在此戰(zhàn)之前,前田利常為攻城準備了許多竹盾,以防備真田丸內的火槍打擊,但這一夜計劃外的盲目攻擊使得這些竹盾根本沒有派上用場,反而是前田軍死傷甚重。對于部下這種不聽從指揮的擅自行動,前田利常非常憤怒,下令全軍停止進攻,撤出篠山,把本陣駐扎在了木野村。

    發(fā)現(xiàn)真田丸戰(zhàn)斗打響,德川聯(lián)軍中的井伊直孝與松平忠直兩軍也不甘落后,向真田丸西側的八丁目口方向進軍,進攻大阪城,并突破了城外的第一重柵欄。與此同時,豐臣軍中也發(fā)生了事故——石川康勝的士兵碰倒了火藥箱,引發(fā)了劇烈的爆炸,而城中作為德川軍內應的南條元忠也伺機作亂,想把德川軍放進城來,但幸好被守衛(wèi)發(fā)現(xiàn),當即予以逮捕,幾天之后處以了斬首之刑。而城外與南條元忠勾結的藤堂高虎并不知情,見城中火起,當即指揮本隊向谷町口發(fā)動進攻。隨著藤堂、井伊、松平三路人馬開始攻擊,大阪城南駐扎的德川聯(lián)軍各路人馬也紛紛展開總攻!

    但大阪城中的著名軍師、浪人兵法家后藤基次早已預料到了德川軍的進攻路線,并預先做好了兵力調配和防守計劃,從八丁目到谷町口一帶守備的如銅墻鐵壁一般,德川軍根本無法攻破!

    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年輕的武將木村重成身先士卒,率隊與沖至第二重柵欄之前的井伊、松平兩軍先鋒交戰(zhàn),甚至親自跳進護城溝豪中與敵軍的士兵廝殺。同時,井伊軍的側翼也遭到了來自真田丸的狙擊,以至于腹背受敵,不得不狼狽撤出柵欄,留下了五百多具死尸。

    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正午時分,大阪城中的后藤基次、長宗我部盛親、北川宣勝、明石全登等隊與真田丸的守軍一起以猛烈的火力向城外反復射擊,德川軍死傷甚重。但由于德川方的各路人馬都被憤怒沖昏了頭腦,再加上礙于顏面,誰也不愿先行撤退,仍然不顧一切的沖鋒,戰(zhàn)局幾乎變得難以收拾。最終,還是德川家康派來使者下令撤兵,而德川家的譜代重臣井伊直孝也率先領兵撤退,其他各路人馬才紛紛撤出戰(zhàn)場。

    這一戰(zhàn),德川軍戰(zhàn)死超過兩千人,事后,德川家康、秀忠對盲目出擊的松平忠直、井伊直孝兩軍的將領進行了嚴厲的呵斥。

    這場被稱作真田丸攻防戰(zhàn)的戰(zhàn)斗,也是大阪冬之陣中最激烈的一場戰(zhàn)斗,以豐臣方守城獲勝而結束。而勝利的取得,則應該歸功于真田幸村機智的誘敵之計,后藤基次敏銳的洞察力和運籌帷幄的指揮,以及木村重成等將領奮不顧身的作戰(zhàn)。

    真田丸之戰(zhàn)結束后,真田幸村的武名在德川方士兵中留下了恐懼的烙印。家康也意識到強攻大阪城很難奏效,把戰(zhàn)術方針改變?yōu)閲。?zhàn)事從此陷入了膠著狀態(tài),雙方都不愿主動出擊,而是靜靜的等待。

    大阪冬之陣在經(jīng)過了近一個月的對峙之后,豐臣方終于在德川方的炮擊威脅下簽訂和談條約。

    根據(jù)史料《難波戰(zhàn)記》的記載,1614年12月中旬,遭受了炮擊的豐臣方領導層召集所有主要將領討論對議和的意見。會上后藤基次和真田幸村兩位主要軍師代表所有浪人武將表達了意見。后藤基次堅定的說:

    “如今守城作戰(zhàn)的武士們都曾深受已故太閣的大恩,對于家康這等忘恩背主之臣無不同仇敵愾。如今敵軍的彈藥、糧草有限,而且補給困難,正當一鼓作氣將其擊敗之時,和談之議實不可取!”

    真田幸村也贊同道:“方今之時,三軍用命,將士戮力,即使沒有外援,大阪城也決不會陷落!何況五日前之戰(zhàn)(真田丸攻防戰(zhàn)),我軍士氣已令敵軍膽寒,只需堅守,敵軍內部必自生變亂。而此時德川方所提出的和談,根本就如同渡口往來之舟,反復無常,毫無誠信可言,斷不足。 

    他們的論述被整理后交給豐臣家的家老們以及淀姬和秀賴母子討論。對此,豐臣家的家老重臣織田長益和大野治長也向淀姬陳述了自己相反的意見:“御親子殿下(指淀姬和秀賴母子)如果不想在雜兵的幫助下自殺,接受和談是唯一的機會……”

    最終,被連日來的廝殺、圍困和炮擊折磨的心神不寧的淀姬含著淚說道:“城中的兵力果然是不足以御敵。當年,源賴朝公困頓之時曾在朽木的樹洞之中藏身,最終成為天下之主。我兒秀賴乃是太閣殿下嫡子,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今日暫且隱忍一時,將來還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吧……請對將士們說,秀賴已經(jīng)同意和談之事了……”

    就這樣,豐臣方同意了和議,同時也全部接受了和議的條件——包括拆除大阪城外全部防御工事。

    這樣的結局令那些歷盡千辛萬苦進入大阪城奮戰(zhàn)的浪人武將們扼腕嘆息,而看到自己辛苦建立的城防體系以及"真田丸"被德川方拆除,幸村父子更是痛心不已。

    而同樣是根據(jù)《難波戰(zhàn)記》的記載,在和議達成之后,也就是1614年12月25日,德川聯(lián)軍中的兩大諸侯伊達政宗與藤堂高虎找到了德川家康近側的謀臣本多正純,提出:“如今雖與豐臣家和睦,但最后的決戰(zhàn)仍然不可避免。不如趁現(xiàn)在大阪城外圍防御工事都被拆除,一舉攻入城中,必將大獲全勝……此乃天賜良機呀!”

    然而當?shù)麓铱德牭竭@一提案之后,不禁長嘆一聲道:“諸殿此言差矣……違背誓約,此等不義之行必受天遣,這樣的例子自古以來也不在少數(shù)。最近的一次便是慶長五年關原一戰(zhàn),秀吉公尸骨未寒,石田治部少輔便背主忘恩,糾集四國、九州以及畿內諸大名意圖謀反。豐臣秀賴公年少無知,也參與其中,想要討伐像我家康這樣的忠臣。然而邪不勝正,石田三成等逆賊一戰(zhàn)而潰,終于伏誅。當時便有將士提議殺害秀賴公,但我考慮到已故的太閣秀吉公,心懷慈悲,并沒有對秀賴治罪。如今的討伐,我等也是替天行道,秀賴若是在議和之后能夠棄惡從善,我想還是與他世代和睦下去。倘若他仍然護惡不悛,多行不義必自斃,乃是天罰他豐臣家!

    “此正所謂’自業(yè)自得’之故。當年織田信長公以下克上,放逐大將軍足利義昭,可謂不義。最終,信長公之子被明智光秀所殺,織田家也日漸衰落!

    “當年甲州之武田信玄公,乃是威震天下之名將,卻在少年時放逐其父信虎,可謂不義。結果在三河野田之戰(zhàn)身中流矢,不得善終。家業(yè)傳于不肖子勝賴,一代而終!

    “秀吉公深受信長公之恩,卻篡其家業(yè)逐其子孫,可謂不義。如今其子秀賴行事顛倒,正應前世之報!

    “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謂多矣。我當年與信長公共同作戰(zhàn),當秀吉公吞并信長公家業(yè)之后,我也曾為支持織田信雄殿下而不惜與天下大名為敵,一戰(zhàn)而勝。與秀吉公和睦之后,我作為豐臣盟軍的一員作戰(zhàn),消滅國中強敵履立戰(zhàn)功,從無二心——以至于有人認為我家康是豐臣家的家臣,這其實是錯誤的……但是,即便沒有君臣之義,我仍然一再的原諒秀賴所犯的罪行,此次和睦之后,如果他在起謀反之心,乃是自取滅亡……我家康行事,不敢有違天理人倫,愿上天佑我子孫百代天下永保,血脈存續(xù)不絕……”

    家康的這一番言論,令在場聞之者無不感嘆動容……

    在和平期間,德川、豐臣雙方軍中許多舊日相識的武士們開始來往。其中,根據(jù)《難波戦記》記載,有一名叫做原貞胤的武士前來拜訪真田幸村。

    這位原貞胤乃是武田信玄的舊臣之一,武田家滅亡后,作為浪人流落鄉(xiāng)野。但他當年的武勇剛強之名遠播于外,被越前大名松平忠直招募至帳下,成為其"現(xiàn)?quot;的一員。此次合戰(zhàn),原貞胤聽說真田幸村在大阪方效力,一直想去拜訪但沒有機會,直到和談期間才得到了松平忠直的許可,興高采烈的前往大阪城與幸村會面。

    兩人乃是舊相識,見面后寒暄問暖,把酒言歡,談論逝去的光陰,心馳神往,不由得都有幾分醉意了。席間,幸村道:

    “和議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再度開戰(zhàn)是不可避免的。我幸村身為一方的大將,不得不考慮生前身后之名聲,再度開戰(zhàn)之日必將戰(zhàn)死沙場,恐怕與您是難以再會了……我身為武士,戰(zhàn)死沙場不過是本分而已,可惜的是我的長子幸昌,在渡過了十四年的浪人時光之后,卻要遭此命運,實在是不應該呀……”

    這位令德川數(shù)萬大軍膽寒的勇士,其言語之中卻流露出傷感失落之意,原貞胤也不禁默然無語了……

    接著,幸村用手指向桌頭放著的一只頭盔道:

    “那邊的裝飾有鹿角的頭盔乃是我家世代相傳的家寶,當年由先父交到我手中。將來上戰(zhàn)場,我就戴著它去戰(zhàn)死吧……如果你要是在戰(zhàn)后見到了這件兜,就請把它當作我幸村的首級供奉吧……”

    原貞胤聞言慨然道:“戰(zhàn)場之上有誰能確保生還呢?如果我也戰(zhàn)死,那咱們便在黃泉再見吧!”

    隨后,幸村又牽出一匹名為"白河原毛"(有白色條狀斑紋)的駿馬,馬身上裝備著白色的鞍韉,其上裝飾著金色的真田家家紋"六連錢"。幸村翻身上馬,昂然對原貞胤說道:

    “我這匹寶馬,可以與古代中國周穆王見西王母時所稱之八駿匹敵!"緊接著,幸村抬手向南一指,"如今大阪城外的防御已經(jīng)被破壞,決戰(zhàn)必然是在南面的平野地方展開,我就乘坐此馬與德川的大軍交戰(zhàn)吧!可惜的是它還沒有留下后代……這匹馬可是我的秘藏之寶呀……”說罷,幸村翻身下馬,神色黯然……

    晚飯之后,原貞胤返回本營,從此再也沒見過真田幸村的面。第二年五月,在天王寺的決戰(zhàn)中,據(jù)說幸村就是頭戴上面所說的鹿角盔、乘坐著駿馬"白河原毛"壯烈戰(zhàn)死的。

    正如真田幸村、后藤基次等人當初所預料的,和談不過是德川的障眼法。第二年夏天,也就是1615年4月,德川家康終于再次下達了討伐豐臣家的命令。

    這一次,豐臣家的領導層不得不下定決心決戰(zhàn)到底。由于大阪城外的防御工事和壕溝都已被破壞殆盡,豐臣軍決定主動出擊作戰(zhàn)。然而由于指揮不利,在4月中無論是對大和郡山城的攻擊還是對紀伊和歌山城的攻擊都以失敗告終,還折損了塙團右衛(wèi)門直之等猛將。

    4月30日,為了應對步步逼進的德川大軍,大阪城舉行了重要的軍事會議。會上,真田、后藤兩位軍師再次表達了相左的意見,并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后藤又兵衛(wèi)認為,德川方主力很可能由大和路進攻,而小松山則是其必經(jīng)之路。小松山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如果在那里設伏也許會有機會一舉擊斃家康本人,從而扭轉整個戰(zhàn)局。

    而真田幸村認為,如果全軍在小松山口布陣離城太遠,如果敵人從河內路的八尾和若江進攻則會難以防備,而且一旦小松山陣地被突破,大阪城也難以防守。不如等到德川軍全部集中在大阪城下,豐臣軍也全部出擊,就在大阪城南天王寺到岡山一帶的寬闊平原地帶展開正面決戰(zhàn),由真田、毛利的先鋒部隊擊潰德川聯(lián)軍的先頭部隊,再由豐臣秀賴親自率旗本軍出城作戰(zhàn),一舉擊潰家康本陣,同時派遣明石全登帶領奇襲隊從后路包抄,趁亂砍下家康的首級。

    爭論的結局,最終還是確定采納了后藤基次的方案。但豐臣家的高層還是充分的考慮了真田幸村的意見,于是決定由木村重成、長宗我部盛親等將領率領城中近一半的軍隊(兩萬余人),從河內路出擊,防備德川軍從八尾地方進攻。同時,把大和路的部隊分為兩部分——后藤基次、薄田兼相作為第一隊,在小松山埋伏,真田幸村、毛利勝永作為第二隊,在天王寺布陣,作為后援,如果第一隊作戰(zhàn)不利可以及時撤退以保留兵力。

    總的來說,大阪方這種首鼠兩端的用兵方法很令二位軍師不以為然——在這種緊要關頭都不能果斷用兵孤注一擲,本來就兵力不足還要分兵數(shù)路,只能導致被各個擊破。但軍令如山,各路將領也只能分頭行事去了。

    5月5日傍晚,豐臣方大和路方面軍的后藤基次、真田幸村、毛利勝永三員主將在平野的后藤陣地把酒話別,約定第二天凌晨在道明寺會合,共同伏擊德川軍。隨后,真田、毛利返回天王寺陣地,后藤基次則獨自作著出征的準備。

    沒想到,當夜天將大霧,毛利和真田兩隊在集合過程中發(fā)生了混亂,在加上本來就對當?shù)氐乩聿皇,行軍十分緩慢。當(shù)诙欤?月6日)上午十點左右,毛利勝永隊到達藤井寺村(在石川西岸、小松山以西)時,已經(jīng)傳來后藤基次、薄田兼相戰(zhàn)死、前軍全面潰退的消息。毛利軍立即停止了前進,又過了一個小時,真田幸村及渡邊紀兩隊才姍姍而來。真田、毛利兩軍的遲到,可說是后藤基次戰(zhàn)死的主要原因,但從后來的情況來看,即使后續(xù)部隊加入戰(zhàn)斗,最多也只是能擊敗德川軍的先頭部隊,并不能達到一舉擊斃德川家康的目的。

    很多人認為,真田幸村本身并不看好后藤基次的計劃,因此故意遲到以保存實力,希望能在自己預想的戰(zhàn)場天王寺進行最后的決戰(zhàn)。但也有史料記載,幸村在到達藤井寺村、得知后藤基次戰(zhàn)死的消息之后,曾痛苦的自責說:

    “我要向后藤隊那樣突擊,就這樣戰(zhàn)死算了……”

    而毛利勝永勸慰他說:“遲到并不是貴殿的錯,而魯莽的戰(zhàn)死也于事無補。不如明日就在秀賴公面前奮戰(zhàn)至死,方顯忠臣本色!”

    但真田幸村并不甘于就此敗退,而是從藤井寺村向南進發(fā),以求接應前軍的殘兵,并在古市村一帶遇到了伊達家的先鋒精銳部隊——由片倉重綱率領的騎馬鐵炮隊。

    片倉重綱乃是伊達家第一智勇雙全之將、片倉景綱的長子,正值少壯之年,繼承了其父的武勇,初次上陣,便在小松山一戰(zhàn)擊斃了名將后藤基次,此刻正是意氣風發(fā)。他所率領的騎馬鐵炮隊(騎鐵),乃是伊達政宗獨創(chuàng)的精銳部隊,兼?zhèn)淞蓑T兵的機動力和火槍兵的遠程殺傷力,在小松山一戰(zhàn)中顯示了極大的威力。

    面對名揚天下的真田幸村,片倉重綱顯得初生牛犢不怕虎,當即指揮部隊進攻,由騎兵隊、步兵隊和騎鐵隊正面突擊,步兵鐵炮隊在兩翼分散射擊。

    面對片倉軍騎鐵部隊的進攻勢頭,幸村命令部隊后撤避其鋒芒,待其接近后再一齊攻擊,同時鐵炮隊向左右延伸,成雁形陣形射擊。

    雙方很快展開混戰(zhàn),槍炮隆隆,殺聲震天。伊達軍的裝備精良,在這一戰(zhàn)中所使用的鐵炮達800挺之多,火力很猛。在亂戰(zhàn)中,幸村的長子真田幸昌和大將渡邊紀先后中彈負傷,退出戰(zhàn)斗,但真田幸村仍然指揮對攻一步不退。最終,片倉隊由于從夜里就連續(xù)作戰(zhàn),士兵比較疲勞,為了避免昂貴的騎鐵隊受到過大損失,重綱下令撤出了戰(zhàn)場。真田幸村本想乘勝追擊,無奈敵軍的增援部隊出現(xiàn),本方損失也不小,也向西撤回了藤井寺村。

    這一戰(zhàn),自成年以來未嘗敗績的真田幸村認識到了年輕的武將片倉重綱的實力,同時二人也相互間產(chǎn)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以至于有傳說講,當天夜里幸村曾出城約見重綱,并把自己的女兒托付給他照料,而這個叫做"梅"的女子后來就成了重綱的妻子……

    下午四時,從河內方面?zhèn)鱽砹碎L宗我部、木村兩軍戰(zhàn)敗的消息,藤井寺村的豐臣諸軍也不得不向大阪城撤退,真田幸村與毛利勝永一齊擔任了殿后的任務。而德川軍各路人馬由于連續(xù)作戰(zhàn)比較疲憊,并沒有進行追擊,豐臣軍得以安然撤兵。期間,真田幸村面對不敢追擊的德川聯(lián)軍,留下了“關東雄兵百萬,竟無好漢一人!”的豪言。

    1615年5月6日晚上,大阪城中彌漫著絕望的氣息。在大阪夏之陣以來,豐臣軍連受挫折,損失了眾多優(yōu)秀的將領,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得不背水一戰(zhàn)了。

    當夜,真田幸村獨自找到首席家老大野治長,講述了自己最后的作戰(zhàn)方案,即全軍出擊,在天王寺到岡山口一帶與德川軍正面作戰(zhàn),在擊破德川軍先陣之后在由豐臣秀賴親自出馬,長驅直入德川家大本營,一舉擊殺德川家康。會談中間,毛利勝永也加入進來,對真田幸村的計劃表示了堅決的支持。

    幸村之所以一再要求秀賴親自出戰(zhàn),主要是考慮秀賴作為豐臣家的當主、朝廷的右大臣,又是天下之主秀吉的親子,一旦出現(xiàn)在陣前一定能鼓舞本方斗志,也許還會使敵方陣營中部分受過太閣大恩的諸侯回心轉意,瓦解德川聯(lián)軍的士氣。而就秀賴本身來說,雖然已經(jīng)成年(22歲),但從未上過戰(zhàn)場,甚至沒有出過大阪城一步,要他指揮大軍作戰(zhàn)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在當時的情況下,大野治長已經(jīng)無計可施,只能一口答應了幸村的計劃,以求各路將領能夠用心作戰(zhàn),但淀姬是否真的能同意秀賴出戰(zhàn),或者說秀賴是否真的能親自來到戰(zhàn)場之上,他心里也完全沒有把握。

    5月7日上午10點左右,德川、豐臣兩軍一南一北,與大阪城南的天王寺——岡山口一帶對圓了陣勢,日本戰(zhàn)國最后的大決戰(zhàn)一觸即發(fā)。

    這一戰(zhàn),豐臣家總兵力五萬左右,而德川聯(lián)軍則超過十五萬,兵力的差異一目了然。雙方的陣營中,各色旌旗遮天蔽日,眾多的武士斗志昂揚。真田幸村的部隊再加上下屬部將渡邊紀、伊木遠雄等人的部隊共5500人,與另一名勇將毛利勝永的隊伍一齊,位于天王寺戰(zhàn)場的最前沿。

    真田幸村的隊伍采用武田流兵法編制,以騎兵為主,士兵都身穿紅色鎧甲,背紅地百邊"六文錢"旗幟,在戰(zhàn)場的陽光下如同烈火一般!真田幸村與其子、十五歲的真田大助幸昌也意氣風發(fā),心無牽掛的投入人生最后的大戰(zhàn)。

    決戰(zhàn)在正午開始。首先是德川軍的先鋒本多忠朝隊向豐臣軍射擊,而與其正面相對的毛利勝永軍立即予以還擊,隨后兩軍展開了激戰(zhàn)。

    在戰(zhàn)爭的開始,真田幸村并沒有急于加入戰(zhàn)斗,而是按兵不動,因為他有著明確的戰(zhàn)術目標,那就是德川家康的項上人頭!

    “以戰(zhàn)場上的兵力而言,豐臣軍必敗無疑。但只要殺死兩代將軍(德川家康和秀忠),戰(zhàn)局就會逆轉!……如果秀賴公能夠親自出馬,那取下德川家康的首級也不是沒有可能吧……”這便是幸村當時的想法。

    因此在毛利勝永與本多隊激戰(zhàn)之時,真田幸村沒有指揮進攻,而是焦急的等待大阪城中的動靜,希望豐臣秀賴能率領大軍出城,能夠打出當初太閣秀吉公那威震天下的金葫蘆帥旗……但一切終究沒有動靜。隨后幸村通過忍者的報告得知,由于淀姬的阻止,秀賴已經(jīng)放棄了親自出馬的念頭,并向德川方秘密派出了請降的使者。

    但面對全軍將士,幸村依然激昂的表示,秀賴公一定會親自出馬,并派自己的兒子幸昌作為使者,回大阪城去請秀賴出戰(zhàn)。他的這種安排,多少也可以讓后人體會到這位勇將的舐犢情深吧。當幸昌離開后,幸村振臂一呼,烈火般的真田騎兵隊開始行動了。

    真田隊開始進攻時,毛利勝永已經(jīng)擊敗了本多忠朝軍,突破了德川軍在天王寺陣地的第一陣,正與第二陣、第三陣的各路諸侯激烈的混戰(zhàn)。真田幸村抓住這一機會,從混戰(zhàn)的陣地后面繞過,直接面對了第二陣的主將松平忠直本隊。

    真田隊的3500人此時已與大谷吉治、渡辺糺、伊木遠雄隊2000人合流,士氣高漲,盡管面前的松平隊有15000人之眾,仍然勇敢的沖入陣中。

    而松平忠直年輕氣盛,且繼承了其父松平秀康剛猛無畏的性格,正欲在真正的戰(zhàn)場上證明自己。他所率領的越前兵馬經(jīng)過松平秀康的訓練,也具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兩軍很快陷入混戰(zhàn),難解難分。

    由于越前松平家的家紋是綠地黑矢羽根,故而越前騎兵都身著黑色鎧甲,身背黑色旗幟,與真田的赤備騎兵混戰(zhàn)時,只見煙塵之中盡是黑紅兩色的旗幟來來往往,各不相讓,戰(zhàn)斗進行的異常慘烈。以至于這場大戰(zhàn)結束之后,京都、大坂、堺等地的兒童們把當時的情景變成歌謠加以傳唱:“掛かれ掛かれの越前眾、たんだ掛かれの越前眾命知らずのツマ紋臁�

    雖然松平軍在人數(shù)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在士氣和戰(zhàn)斗力上也不處于下風,但松平忠直本人的戰(zhàn)術指揮能力卻遠遜于真田幸村。真田幸村為了盡快突破松平忠直的糾纏,進攻德川軍本陣,派出忍者潛入松平軍后方,散布謠言說:“淺野軍已經(jīng)投降豐臣方了!”

    而此時,作為后備軍的淺野軍見到前方吃緊,正在向今宮方向移動,這使得真田軍的流言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大成功,松平忠直的部隊陷入了巨大的混亂,后面的德川家康見狀,不得不派出旗本軍幫助忠直收拾局面,而真田幸村趁勢突破松平軍的陣地,直殺入家康本陣之中!

    德川家康的本陣兵馬雖有15000之眾,但其中一部分前去幫助松平忠直收拾局面,另有一部分前往阻擋毛利勝永的攻勢,使得真田軍突如其來的進攻并沒受到太大的阻力。而作為家康近衛(wèi)軍的"馬廻り眾"多數(shù)是新招募的武士子弟,沒經(jīng)過什么陣仗,平時操練也不夠,一見到烈火燎原一般的真田騎兵,自己先亂了陣腳四處逃散了。在這種情況下,家康也不得不倉皇后撤。當時,家康的身邊只有近側武士小栗正忠一人,窘迫之時,甚至想到了剖腹自殺……

    與此同時,毛利勝永也突入德川家康本陣,與真田幸村配合,在數(shù)倍于己方的敵軍陣中反復突擊,殺的七進七出。但由于家康在逃跑時命下令放倒了帥旗,使得豐臣軍無法找到他的位置,這一看似不體面的做法,反而凸顯了家康作為老練的指揮家高超的臨戰(zhàn)指揮才能。

    漸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田軍的傷亡越來越大,士兵由于長時間作戰(zhàn)而疲憊不堪,士氣低落。與此同時,松平忠直已經(jīng)重新整頓了兵馬,并攻取了真田幸村后方的茶臼山陣地,切斷了真田軍與后方的聯(lián)系。腹背受敵的真田軍,再也無力支撐,漸漸陷入混亂。

    真田幸村此時已經(jīng)身受多處槍傷,渾身是血,雖然不是致命傷害,但已經(jīng)嚴重消耗了體力,實在無法再騎馬指揮作戰(zhàn),于是率領殘兵退入當?shù)氐陌簿由裆缧菹,并拒險而守。在安居神社中的幸村,由于傷痛和疲勞已經(jīng)有些甚至模糊。他用盡最后的力氣遙望巍巍聳立的大阪城,一時間,年輕的長子大助、去世的父親昌幸、失約的主公秀賴、忠誠的戰(zhàn)友后藤又兵衛(wèi)……許多的回憶涌上心頭,不由得長嘆一聲……

    下午4點左右,德川軍攻破安居神社,真田軍全軍覆沒,大將真田幸村被西尾仁佐衛(wèi)門砍下了首級,時年48歲。

    雖然真田幸村最終未能取下德川家康的首級,扭轉大阪之陣的戰(zhàn)局,但他通過戰(zhàn)斗證明自己實力,從而揚名天下的心愿得以達成,也可謂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豐臣覆滅

    1615年5月7日下午4時,真田幸村死后,豐臣軍的在天王寺戰(zhàn)場上的其他各路人馬也開始潰敗。而隨著岡山口陣地的大野治房開始敗退,大阪城外的這場決戰(zhàn)已經(jīng)進入了尾聲。

    德川軍并沒有放過一鼓而勝的機會,而是積極的追擊大阪方的敗軍。大野治房在撤退途中曾經(jīng)在大阪城下的稲荷祠地方停下,排成密集的槍陣阻擋了德川軍一陣,但并沒有堅持多長時間,還是向城中敗落了。

    與此同時,得知主戰(zhàn)場戰(zhàn)況的德川聯(lián)軍其他各路人馬也開始行動——在大阪城東北方布陣的京極忠高、石川忠総兩軍開始進攻備前島,而在天滿川布陣的池田利隆也開始攻城……德川軍從四面八方攻進了大阪城中。

    面對德川軍的攻勢,豐臣方的殘軍作了最后的巷戰(zhàn)抵抗。

    一名叫做北村五郎的武士在城外放置了火藥箱,待大軍全部撤入城中后,射出火矢引爆了火藥,殺傷了許多德川士兵。

    而豐臣秀賴在得知大勢去矣之后,曾一度想要親自出馬戰(zhàn)死,但被家臣速水守久制止,只得與淀姬、大野治長以及許多近士隨從逃出了本丸躲避,幸村的長子真田幸昌就在其身邊保護。

    不久,城中有作為德川方內應之人四處放火,造成了更大程度的混亂。入夜,豐臣方的士兵逃散殆盡,德川聯(lián)軍基本控制了整座大阪城。

    第二天,德川軍的井伊直孝隊發(fā)現(xiàn)了藏在一座倉庫中的淀姬、秀賴等一行人,當即予以包圍。大野治長派出使者,想以自己的一家人的生命換取秀賴的安全,但遭到了井伊直孝的拒絕。走投無路的秀賴一行人不愿受辱,只得全部自殺,并放火自焚,真田幸昌也毅然自殺殉主,當時年僅15歲。(享年實際上大約是是十三歲,后來虛歲記做十六歲)

    5月21日,秀賴的獨子國松在伏見城被捕,并于兩日后在京都六條河原被處斬,死時年僅六歲。至此,稱雄一世的大阪豐臣家至此斷絕,而真田家的香火則由真田幸村的哥哥信之一族以及幸村的次子真田守信流傳下去。此后的時代中,真田的姓氏再也沒有什么作為,但真田幸村的名字卻永遠不會在仰慕英雄之人的心中消失。

    家臣信息

    真田十勇士

    猿飛佐助(鷲尾幸吉)

    霧隱才藏(名張宗連、鹿右衛(wèi)門)

    望月六郎(望月幸忠、村雄、主水、卯左衛(wèi)門、宇右衛(wèi)門、六右衛(wèi)門、善太夫、六郎次、高野小天狗)

    海野六郎(海野利一、六右衛(wèi)門、三左衛(wèi)門、小平太、吳羽自然坊)

    根津甚八(根津貞盛、小六;原型為淺井井賴)

    穴山小助(穴山安治、巖千代、云洞軒)

    由利鐮之助(由利基幸、春房)

    筧十藏(筧政右衛(wèi)門、金六郎、掛飛十藏)

    三好清海(三好新左衛(wèi)門;原型為三好政康)

    三好伊三(三好新兵衛(wèi);原型為三好政勝)

    真田七影武

    穴山小助(穴山安治)

    鳩幸佑貞(班鳩右衛(wèi)門)

    山田友宗(舍人)

    伊藤繼基(團右衛(wèi)門)

    木村公守(助五郎)

    山浦國英(國秀、新兵衛(wèi))

    林寬高(源次郎、彈左衛(wèi)門)

    家庭信息

    幸村妻室

    一、竹林院

    生年不詳~慶安二年(1649),真田幸村的正室。越前敦賀城城主大谷吉繼的女兒。生母不明。竹林院是其法號。是幸村的四女あくり、長男大助、六女阿菖蒲、七女おかね及次子大八的母親。大坂城之戰(zhàn)時與女兒阿菖蒲一起逃向紀伊伊都郡,被和歌山藩的藩兵找到。幸村死后通常認為得到七女婿石川光吉的救助,安靜地生活了三十幾年才死去。

    二、堀田作兵衛(wèi)之女

    生歿年不詳,真田幸村的側室。真田家臣堀田作兵衛(wèi)的女兒,是幸村的長女菊的生母。菊成為舅舅堀田興重的養(yǎng)女。興重作為幸村屬下在大坂城之戰(zhàn)中戰(zhàn)死。

    三、高梨內記之女

    生歿年不詳,真田幸村的側室。真田家臣高梨內記的女兒。幸村的次女市、三女阿梅的生母。高梨內記跟從被流放到九度山的昌幸、幸村,大坂城之戰(zhàn)時也追隨幸村戰(zhàn)死。

    四、豐臣秀次之女(隆清院)

    生歿年不詳,真田幸村的側室。關白豐臣秀次的女兒,法號隆清院。幸村的五女なほ(御田姬)和三男幸信的生母。秀次在三條河原被處刑時,還是幼女的她逃脫了。大坂城之戰(zhàn)時與女兒御田姬一起投靠瑞龍院(豐臣秀吉的姐姐)。

    幸村子女

    長男幸昌(大助):母親是正妻的大谷吉繼的女兒,前文已表。

    次男大八:母親是正妻的大谷吉繼的女兒,跟隨姐姐梅到片倉家,寛永十年逝。

    三男幸信:母親是中納言秀次的女兒,跟隨姐姐御田到巖城,寬文七年逝世。

    長女阿菊:母親是家臣堀田作兵衛(wèi)興重的女兒,上田出生,寛永十九年逝世。

    次女於市:母親是家臣高梨內記的女兒,上田出生,九度山病死,內記是在大坂城戰(zhàn)死。

    三女阿梅:母親是家臣高梨內記的女兒,嫁給片倉重綱,前文已表。

    四女栗子:母親是正妻的大谷吉繼的女兒,后來成為滝川一積(滝川一益孫)的養(yǎng)女。

    五女御田:母親是中納言秀次的女兒,嫁給了巖城但馬守宜隆,寛永12年去世。

    六女阿菖蒲:母親是正妻的大谷吉繼的女兒,跟隨姐姐梅,后嫁給伊達家臣田村定廣。

    七女山岡:母親是正妻的大谷吉繼的女兒,嫁給京都茶人。

    人物評價

    身材矮小清瘦的真田幸村,恐怕很難在個人武藝上造詣太高;他的超群之處,在于智謀而非武功。真田幸村實戰(zhàn)經(jīng)驗并不多,但是卻天賦異稟,對兵法戰(zhàn)策有著極高的造詣。司馬遼太郎在《二軍師》中寫道:幸村是信州名將真田昌幸之子,他的實戰(zhàn)經(jīng)歷只有兩次:一次是十六歲那年隨父在信州上田城與德川家康的派遣軍作戰(zhàn);另一次是二十幾歲時在關原之戰(zhàn)的前鋒戰(zhàn),即上田的攻守戰(zhàn)中,協(xié)同父親一起擊退了德川軍。

    但是,幸村有天賦的謀士之才,而且關原之戰(zhàn)以后,他和父親削發(fā)為僧,在高野山脈的九度山上隱居了十多年。在此期間,熟讀日漢兵書,學習掌握了父親的全部兵法?梢哉f,又兵衛(wèi)是在沙場上熟諳韜略,而幸村卻是在書齋里深通謀略的。

    據(jù)說在冬季會戰(zhàn)前幸村進城時,連城里的平民百姓都煮了赤豆飯,連呼“請真田大人相助。”幸村的父親昌幸是一代名將,他多謀善斷,早在武家和庶民中名傳遐邇。他兒子幸村的智謀就更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

    第一勇士

    據(jù)《薩藩舊記雜錄》,因為大坂之陣以寡擊眾,他被日本強兵出處之一的薩摩藩當主島津忠恒譽為日本第一勇士。原文(“五月七日に、御所様の御陣へ、真田左衛(wèi)門仕かかり候て、御陣兇筏い瀝槨貳⑻證斂釘晟轆泛頡S笮、三里ほどずつ逃げ候肖、筋A撙噬肖槨旌頡H饒郡蘇嫣銫馓炙坤摔坪頡U嫣鍶氈疽護偽9扭瑜轆撾鎘銫摔玀長欷勝傘源ǚ、半仿氒北。惣别らL欷韋呱轆故隴撕頡!保┎還,岛津忠恒并未参紗洋坂之阵,峨s諦掖宓氖錄=鍪翹哦矗蘭鄱嗌偈鞘粲諭撇獬煞藎胰杉峭瓿捎詰溝麓桓縉渴⒌拿髦�30年間,因此針對此記載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而天保13年完成的島津家編年史《西藩野史》則完全沒有提到大坂之陣中關于真田的事跡,也沒有島津忠恒稱贊真田的話語記述,對于薩藩舊記為何有忠恒對真田的稱贊被認為可能是倒幕時期,為了對人民塑造抗戰(zhàn)英雄而捏造的記載。另外同時島津忠恒也稱贊了德川方井伊直孝的戰(zhàn)功為“日本第一之戰(zhàn)功!痹模ā熬翏卟恐钊毡疽恢笫直摔坪。”)

    不過,參陣其中的細川忠興亦夸譽:“左衛(wèi)門佐(幸村),在合戰(zhàn)場戰(zhàn)死,為古今前所未有的戰(zhàn)績!痹模ā白笮l(wèi)門佐、合戦場において討ち死に。古今これなき大手柄!保

    山岡莊八在其歷史小說名著《德川家康傳》中,以家康的立場引用《薩藩舊記雜錄》的說法如此描繪了這位戰(zhàn)國末代武士:“元和元年五月七日,真田左衛(wèi)門佐攻陷大御所的陣地,旗本的士兵在三里遠的地方皆紛紛逃命,真田本人則在發(fā)動第三次總攻擊后陣亡。真田率領的日本的精兵的表現(xiàn),可謂古今前所未有… 真田幸村、大谷大學吉治、渡邊內藏助糺,以及冬之陣時在真田丸監(jiān)軍的參謀-伊木七郎右衛(wèi)門遠雄,和幸村麾下的三千精兵,這一個個可謂是為戰(zhàn)爭而生的俊秀之士…,他們不斷地攻擊、再攻擊,戰(zhàn)至最后一人,連向來以勇猛冠稱于世的薩摩人(指島津氏)都深感佩服,自嘆不如,可見其果敢之至啊!”。也因此造成現(xiàn)今許多人誤認為是德川家康稱贊真田幸村為日本第一兵,事實上家康并未對幸村作出這個評價。

    大坂冬之陣時,德川因損失慘重曾派信繁之叔真田信尹(亦名加津野信昌為真田信之家臣)以信濃一國五十萬石為條件,欲換取真田信繁的倒戈,但被回絕。其兄信之曾這么敘述幸村:“溫柔有耐心,沉靜并且不會因小事而發(fā)怒!彪m然和勇猛的猛將印象并不符合,但是可以看出幸村臨危不亂、做事細心的大將之材。

    即使在江戶時代,甚至連德川幕府的御用儒學家林羅山亦于正式公文記錄中記載真田軍使關東大軍吃下了少有的敗戰(zhàn)。大久保忠佐之弟大久保忠教(彥左衛(wèi)門)在其重要歷史文件〈三河物語〉亦記述了當時德川本陣在真田軍突擊下崩潰的宭境,僅小栗忠左衛(wèi)門一人陪著德川家康逃命的丑態(tài)。

    軼事典故

    兄弟排行

    真田信幸幼名源三郎,真田幸村幼名源次郎。這似乎讓人感到有點可笑。哥哥叫源三郎、弟弟卻叫源次郎。對于這個有趣的插曲,歷史上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說法是:實際上幸村乃是真田昌幸的長子,而但為什么他先出生反而是次子呢?原因在于幸村的生母身份低微,生下了幸村一年后,正室山之手殿生下了信幸,于是信幸成為嫡子,而早一年出生的幸村反而成了次子。但根據(jù)其父昌幸(幼名源五郎)及其叔信尹(幼名源次郎)的排序并沒有按照順序,因此此說較不可信。

    第二種說法是:真田家的長子不幸夭折,由于擔心第二個孩子再次夭折,于是按照習俗將第二個孩子海稱三郎,而幸村仍按照原來的習慣稱為次郎。

    存活問題

    對于幸村,一般認為他是在元和元年5月7日的大坂之陣中討死,享年49歲。不過在民間卻流傳著另一種幸村未死的說法,他們認為在大坂之陣中討死的只不過是幸村的兩個影武者,真田十勇士之一的穴山小助和望月六郎。

    另一種說法是幸村本人則在大坂城被攻陷的時候保護豐臣秀賴逃脫出城之后隱居。這種說法的來源大概是在當時流行的一首民間歌曲的歌詞,歌詞上提到幸村護送秀賴到鹿兒島(花のようなる秀頼様を,鬼のようなる真田が連れて,退きものいたり鹿児島へ)。并在《立川文庫》也有記載。

    在大坂之戰(zhàn)中幸村確實使用了影武陣法,兩個影武者戰(zhàn)死,真田幸村也戰(zhàn)死了。開戰(zhàn)后,真田幸村率領6000赤備隊直沖入德川家康的軍隊。不久之后4倍于他的松平忠直敗走,真田幸村直沖德川家康本陣而去,被突破的的軍隊越來越多,德川本陣開始混亂,這時由穴山小助化妝成的真田幸村沖了出來,本陣火槍隊開槍阻擊,真田幸村倒在槍林彈雨中,德川家康松了口氣,突然,又沖出了一個真田幸村(由望月六郎所扮),本陣再次開槍阻擊,這個真田幸村也倒下了,此時德川本陣陷入了混亂,真正真田幸村率赤備隊殺了過來。

    第二種說法其實這樣的說法無非是對于“偷”得天下的德川家的鄙視,以及不想看到大坂之陣中英雄的陣亡。不管怎么說,《立川文庫》中沒有一點禮贊德川家康的影子,豐臣家的英雄卻被大量塑造出來,這是由于《立川文庫》背后隱藏著大阪人的意識,而這種意識反映在忍術名人對豐臣家的忠誠上,所以《立川文庫》的真實性不可恭維。

    真田家紋

    六文錢紋(六連錢紋):連錢紋的一種,兩排三枚一文錢并列,合計六枚。代表了解救六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眾生的三途河上渡船的船費。這種說法來自具有強烈佛教色彩的地藏信仰。中世紀時,武將于戰(zhàn)場斬敵立功,然而殺生卻是佛教大戒,會使人墮入地獄受盡無窮痛苦。所以地藏菩薩大發(fā)慈悲,以此六文錢拯救六道眾生,也解救眾多信佛的武將們。真田氏的子孫說這是戰(zhàn)爭時才使用的家紋,這六枚銅錢是佛祖對戰(zhàn)死之人的慈悲的化身,同時也預示了真田軍擁有超度眾生的力量,真田家所有的士兵出戰(zhàn)時脖子上都掛著用繩子穿著的六枚銅錢,象征著視死如歸的戰(zhàn)斗精神。

    日本民間流傳人死之后會過三途河,還要用六文錢作為船資,否則不能渡河。真田家以“六文錢”作為家紋,表示真田家的武士們個個都做好了戰(zhàn)死的準備,是視死如歸的勇士。

    藝術形象

    改編小說

    《真田太平記》池波正太郎

    《真田幸村》海音寺潮五郎

    《風神之門》司馬遼太郎

    《二軍師》司馬遼太郎

    《真田幸村》柴田煉三郎

    《猿飛佐助》柴田煉三郎

    《火燒大坂城》早乙女貢

    《鬼眼狂刀》上條明峰

    改編動畫

    《猿飛佐助》東映動畫

    《猿飛佐助 K闇之軍團》

    《新釋 戰(zhàn)國英雄傳說 真田十勇士》(真田幸村CV:鄉(xiāng)田ほづみ)

    《MUSASHI -GUN道-》(2006年、“MUSASHI”制作委員會)

    《戰(zhàn)國BASARA》(真田幸村CV:保志總一朗)

    《百花繚亂samuraigirls》(真田幸村CV:釘宮理惠)

    《真田十勇士 BRAVE10》(真田幸村CV:森川智之)

    《鬼眼狂刀》(真田幸村CV:緒方惠美)

    改編漫畫

    《鬼眼狂刀》上條明峰

    《BRAVE10》霜月かいり

    《虛無戰(zhàn)史MIROKU》石川賢

    《GATE 7》CLAMP

    改編電影

    《真田幸村的謀略》(主演:松方弘樹、1979年 導演:中島貞夫)

    《劇場版假面騎士電王俺、誕生!》(主演:陣內智則、2007年)

    改編游戲

    《決戰(zhàn)》

    《真田十勇士》

    《婆沙羅》

    《戰(zhàn)國無雙》系列

    《戰(zhàn)國BASARA》系列

    《太閣立志傳》系列(第五代 第六時期.太平之章以真田幸村為游戲主軸)

    《無雙OROCHI》系列

    《天下人》

    《信長之野望》系列

    《格斗壹零》

    改編時代劇

    真田幸村(1966-1967年、TBS?國際劇場) 真田幸村一角由中村錦之助飾演

    真田太平記(1985-1986年、NHK新大型時代劇)真田幸村由草刈正雄扮演

    風云!真田幸村(1989年、東京電視臺東映)真田幸村由北大路欣也主演

    改編音樂劇

    仲夏的特別音樂劇u2018真田幸村u2019~夢?燃燒~”(2007年8月7日、大阪?松下IMP音樂廳) 真田幸村由NewOSK日本歌劇團 櫻花升主演

    改編人偶劇

    真田十勇士”(1975年、NHK、人偶師傅為辻村Jusaburo)

    名人推薦
    • 野津道貫
      日本元帥陸軍大將。甲午戰(zhàn)爭中的軍長,以奇襲著稱,日俄戰(zhàn)爭中作為大山巖的副手活躍。生于鹿兒島市內高麗町。曾參加戊辰戰(zhàn)爭和西南戰(zhàn)爭。1877年任征...
    • 西摩爾
      愛德華·霍巴特·西摩爾(Edward Hobart Seymour,1840-1929),英國海軍元帥。曾參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指揮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 宮本武藏
      宮本武藏(みやもと むさし/Miyamoto Musashi,1584年—1645年6月13日),日本戰(zhàn)國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劍術家、兵法家、藝術家。因與佐佐木小次郎...
    •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1521年12月1日-1573年5月13日、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元龜四年四月十二日,原名武田晴信,通稱太郎)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大名,為清和源氏源義光...
    • 直江兼續(xù)
      直江兼續(xù)(1560-1620),日本戰(zhàn)國時期名將,上杉氏家老。人稱文武兼?zhèn)、內外皆能之才將。父親是長尾政景家老、上田執(zhí)事樋口兼豐,母親是上杉家重臣...
    • 查理十世
      查理十世(Charles Philippe),法國波旁王朝的末代國王,路易十五之孫,在位前封號為阿圖瓦伯爵。1757年10月9日出生于凡爾賽宮。1824年路易十八去...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