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品
當時壁畫盛行,上都海覺寺、永泰寺、開業(yè)寺、延興寺等均有法士畫《神》、《滅度變相》等壁畫。畫跡有隋朝宮本《擒盧明月像》、《阿育王像》《北齊畋游像》等十卷,
著錄於《貞觀公私畫史》;又《游春苑圖》、《讀碑圖》等十件,著錄於《宣和畫譜》。弟法輪,子德文,皆能克承家學。
知識拓展
隋代書畫特點
隋代書畫,繼往開來,醞釀著新風格的出現(xiàn)。初唐書畫承襲隋風,頗尚法度,但漸呈新貌。至盛唐則完成了風格的轉(zhuǎn)變。此時,各科畫家與各體書家先后涌現(xiàn),風格趨向健美飛動。以吳道子為代表的人物畫(含宗教畫)與山水畫,以張旭、顏真卿為代表的草書、真書與行書,呈現(xiàn)了唐代書畫燦爛輝煌的卓越成就。中晚唐的書畫又有了新的變異,流風余韻,波及五代。自隋建國伊始,即造妙楷臺與寶跡臺皮藏法書名畫,唐代宮私收藏更蔚為一時風氣,官私收藏還推動了法書名畫的模拓復制,促進了書畫史論的整理與著述,為日后的研究保存了珍貴的原作、摹本與文獻。
隋代的繪畫風格,承先啟后,具有細密精致而臻麗的特點。
此時集中于京酸的畫家,來自南北各地,大多擅長宗教題材,也描寫貴族的生活風俗。把現(xiàn)實人物的活動置于自然環(huán)境之中加以表現(xiàn),成為新的時代風貌。畫家筆下的人物,以形寫種的能力有所提高,特別在描寫貴族人物的儀容神態(tài)上取得新的成績。作為人物活動環(huán)境的山水,由于重視了比例的得當,較好地表現(xiàn)了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間效果,開始具有了獨幅山水畫的價值。山水畫法盡管沒有一一擺脫魏晉以來的裝飾手法,但寫實能力是明顯地前進了。
當時最著名的畫家有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與展子虔,孫尚子與尉遲跋質(zhì)那亦有名于時。這些名家各有所擅,如楊擅朝延替組,董擅臺閣,展擅車馬,孫擅美人魅魅。他們之中的多數(shù),在風格技法上承繼了前代傳統(tǒng),主要祖述顧皚之、陸探微與張僧踩,更多受到顧氏的影響,屬意溫雅,用筆調(diào)潤“作風近于綿密一體。不過孫尚子與尉遲跋質(zhì)那略有例外。孫尚子善為戰(zhàn)筆,甚有氣力”,尉遲跋質(zhì)那則來自新疆于閡,善畫外國佛像。隋代敦煌莫高窟的壁畫,雖屬宗教題材,但畫法風格與傳世卷軸畫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