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835) 唐代大臣。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位天水市北)人。字公垂,初名仲言。為唐代大臣,擢進士第。834年(文宗太和八年)由宦官王守澄引薦,由四門助教升至翰林侍講。次年,升禮部侍郎,同平章事,與鄭注結(jié)為黨援,遂之排擠宰臣李德裕、李宗閔,為文宗策劃“太平之策”。宣稱“應首除宦官,次收復河湟,再次收復河北”,先后殺死宦官陳及、王守澄等,后又與鄭注合謀并設計消滅宦官集團,偽稱大明宮左金吾廳石榴樹上有甘露下降,引宦官出現(xiàn)。事泄,宦官仇士良等率軍捕殺朝臣,史稱“甘露之變”。他逃至終南山(位西安市南)被殺。
李訓(?--公元835年)隴西成紀(今秦安縣)人,以進士進入京師。曾以上疏收復河湟、清除藩鎮(zhèn)、誅滅宦官受到唐文宗重用,任宰相。誅宦官陳弘志、王守澄。公元835年以宮中石榴樹上有甘露為名,誘貪錢橫暴的宦官仇士良觀看,謀里應外合誅殺。不慎泄露,李訓、舒元輿、王涯等良臣被殺。史稱“甘露之變”,留下了千古遺恨。
李訓
1932年7月出生,淮陰縣(今淮安市清河區(qū))人。1949年11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寧波中心支行從事軍事貨幣管理工作。1978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舟山中心支行行長。1981年10月,任中國銀行浙江分行副行長,外管局浙江分局副局長。1990年3月,任浙江省證券公司副總經(jīng)理。1994年9月,任董事長兼總裁。兼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九·李訓傳
李訓,肅宗時宰相揆之族孫也。始名仲言。進士擢第。形貌魁梧,神情灑落;辭敏智捷,善揣人意。寶歷中,從父逢吉為宰相,以訓陰險善計事,愈親厚之。初與茅匯等欲中傷李程,及武昭事發(fā),訓坐長流嶺表,會赦得還。丁母憂,居洛中。
時逢吉為留守,思復為宰相,且深怨裴度,居常憤郁不樂。訓揣知其意,即以奇計動之。自言與鄭注善,逢吉以為然,遺訓金帛珍寶數(shù)百萬,令持入長安,以賂注。注得賂甚悅,乘間薦于中尉王守澄,乃以注之藥術(shù),訓之《易》道,合薦于文宗。守澄以訓缞粗,難入禁中。帝令訓戎服,號王山人,與注入內(nèi)。帝見其指趣,甚奇之。及訓釋服,在京師。太和八年,自流人補四門助教,召入內(nèi)殿,面賜緋魚。其年十月,遷國子《周易》博士,充翰林侍講學士。入院日,賜宴,宣法曲弟子二十人就院奏法曲以寵之。兩省諫官伏閣切諫,言訓奸邪,海內(nèi)聞知,不宜令侍宸扆,終不聽。
文宗性守正嫉惡,以宦者權(quán)寵太過,繼為禍胎,元和末弒逆之徒尚在左右,雖外示優(yōu)假,心不堪之。思欲芟落本根,以雪讎恥,九重深處,難與將相明言。前與侍講宋申錫謀。謀之不臧,幾成反噬,自是巷伯尤橫。因鄭注得幸守澄,俾之援訓,冀黃門之不疑也。訓既在翰林,解《易》之際,或語及巷伯事,則再三憤激,以動上心。以其言論縱橫,謂其必能成事,遂以真誠謀于訓、注。自是二人寵幸,言無不從;而深秘之謀,往往流聞于外。上慮中人猜慮,乃疏《易》義六條,示于百辟,有能出訓之意者賞之,蓋欲知上以師友寵之。九年七月,改兵部郎中、知制誥,充翰林學士。九月,遷禮部侍郎、同平章事,仍賜金紫之服。詔以平章之暇,三五日一入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