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郭偃晉國大夫,主張從經(jīng)濟領(lǐng)域入手實施改革,進而擴展到用人制度。
郭偃是晉國大夫,主張從經(jīng)濟領(lǐng)域入手實施改革,進而擴展到用人制度!肮戎ā彪m然沒有否定傳統(tǒng)的“親親”的用人政策,但更強調(diào)“尚賢”。“郭偃之法”還改革了分配體制,采用“君食貢”制度,要求國君不保留土地,而是從土地擁有者那里收取稅賦。
在春秋時代,齊國首先向封建制轉(zhuǎn)化。管仲相桓公,施行了一系列的封建化的改革。在這個基礎(chǔ)上,齊國在東方成為最強盛國家,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最早的一個霸主。接著齊國而興起的是晉國。晉文公是在時間上次于齊桓公的霸主。他所以能成霸主,也是晉國比較早地封建化的成果。當時幫助晉文公在晉國實行封建化的人是郭偃。到秦漢以后,管仲的名氣還是很大,都知道他是齊國封建化改革的主要創(chuàng)始者和推動者?墒枪冗@個名字很少人注意。其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桓、晉文是齊名的;管仲、郭偃也是齊名的。
《墨子·所染》篇說:“齊桓染于管仲、鮑叔。晉文染于舅犯,高偃(俞樾說:高亦讀為郭,高偃即郭偃。)(《左傳》作卜偃)!蹦哉J為,人生來如白絲!叭居谏n則蒼,染于黃則黃。”下文列舉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說他們都有好的大臣以“染”他們。結(jié)論說:“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于后世!边@五君就是春秋時期的五霸。這是說,齊桓之霸靠管仲,晉文之霸靠郭偃。
靠他們什么呢?韓非說:“管仲毋易齊,郭偃毋更晉,則桓、文不霸矣。”就是說,靠他們的變法。如果管仲沒有把齊國改變,郭偃沒有把晉國改變,齊桓、晉文也不能成為霸主。韓非繼續(xù)說:變法必受到頑固的人的反抗。堅持變法的人,必須準備用暴力推行變法。韓非說:“故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仲之始治也,桓公有武車,戒民之備也!(《韓非子·南面》)郭偃與管仲是晉、齊主張并推行變法的主要人物。
商鞅同秦孝公討論變法時說:“郭偃之法曰:u2018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u2019”(《商君書·更法》)“郭偃之法”就是郭偃在晉國改革時的措施和言論。韓非說:“臧管、商之法者家有之!(《韓非子·五蠹》)管、商之法就是在齊、秦改革時管仲、商鞅的措施和言論。《戰(zhàn)國策》有一條引“郭偃之法”的內(nèi)容的一部分。這一條說:“郭偃(今本作燕郭,從曾鞏本)之法有所謂桑雍者……便辟左右之人及夫人優(yōu)愛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于內(nèi),則大臣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輝于外,其賊在于內(nèi),謹備其所憎,而禍在于所愛!(《趙策四·客見趙王》章)“故日”最后幾句,韓非也引過。韓非說:“后妃、夫人、太子之黨成而欲君之死也!嗜赵聲瀲谕猓滟\在內(nèi)。備其所憎,禍在所愛!(《韓非子·備內(nèi)》)“桑雍”是桑樹上長的瘤子(癰),后妃、夫人、太子以及左右侍奉的人都是國君身上長的瘤子。他們借君之勢為非作歹,甚至把君害死以奪權(quán)?勺⒁獾氖恰叭赵聲瀲谕狻蹦菐拙,《戰(zhàn)國策》引的是“郭偃之法”。韓非雖沒有這樣說,但文字完全相同,可能也是引“郭偃之法”。
《國語》中記載有郭偃的幾段話,可能也是“郭偃之法”的部分內(nèi)容。晉獻公滅了驪戎,取了驪姬,立為夫人。郭偃說:“吾觀君夫人也,若為亂,其猶隸農(nóng)也。雖獲沃田而勤易之,將弗克良饗,為人而已。”(《晉語》一)這段話說明郭偃的預見,也說明一點當時的社會情況。由這段話看,所謂隸農(nóng),就是被迫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的農(nóng)奴。他們種的地很肥沃,勞動也不少;可是收的糧食自己不能享受,只是為別人出力。
事情的發(fā)展正是像郭偃所預料的。晉獻公死,驪姬的兒子立為晉君,不久就被殺了。太子申生的弟弟夷吾,立為晉君,就是惠公。他很不得人心,郭偃批評晉惠公說:“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而越于民,民實戴之。惡亦如之。故行不可不慎也,必或知之!(《晉語》三)郭偃的這個批評,注意于群眾對于統(tǒng)治者的向背,認為不得人心的統(tǒng)治者,必定要失敗。
惠公死了以后,晉國把他的兒子殺了,立獻公的另一個兒子重耳為君,這就是晉文公。
《國語》記載說:“文公問于郭偃曰:u2018始也吾以治國為易,今也難,,偃對曰:u2018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矣。君以為難,其易也將至焉。u2019”(《晉語》四)就是說,如果把事情看得容易,難就要來了;如果把事情看得難,容易就要來了。難和易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zhuǎn)化,這是辯證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