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陳舜臣

    陳舜臣

    陳舜臣(1924年2月18日-)中國臺灣裔日本人、作家,出生神戶市,本籍中國臺灣臺北。在神戶發(fā)跡,畢業(yè)大阪外事專門學校(現(xiàn)大阪外國語大學)印度語專門科。主要寫作中國歷史小說。是日本的中國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先行者。在他之后田中芳樹、宮城谷昌光、酒見賢一、冢本青史等眾多日本籍“中國歷史小說作家”陸續(xù)出現(xiàn)。陳舜臣于1990年取得日本國籍,1996年(平成08年)成為日本藝術(shù)院會員。1998年受章勛三等瑞寶章。代表作:《中國歷史》、《小說十八史略》、《鴉片戰(zhàn)爭》等。

    簡介

    陳舜臣,1924年出生于日本神戶市,原籍臺灣臺北縣,畢業(yè)于大阪外事專門學校(大阪外語大學)印度語系,曾于該校任職助手。戰(zhàn)后,雖然有志于國立大學任教,但由于入籍臺灣的緣故,出現(xiàn)障礙,所以只得從事家業(yè),當貿(mào)易商。

    1961年以《枯草的根》獲得第七屆江戶川亂步獎,從此以中國人偵探和神戶華人社會為題材,寫下了不同類型的小說。

    雖然1962年的《三色的家》和《弓的部屋》著重密室殺人謎團的推理,但接下來的作品卻變成具社會性與歷史性的文學作品。如1967年完成了全數(shù)三卷的《實錄·鴉片戰(zhàn)爭》和1976年發(fā)表的《敦煌之旅》,而更由于1969年發(fā)表的《青玉獅子香爐》獲得了第六十屆直木賞,及1970年發(fā)表的《玉嶺再度》和《孔雀之道》也同時獲得了第二十三屆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賞,因此陳舜臣被稱為推理史上首位的三冠王。

    此外,《再見玉嶺》及《孔雀之道》獲四十五年度推一時作家協(xié)會獎;《實錄·鴉片戰(zhàn)爭》獲每日出版文化獎;《叛旗——小說李自成》獲第二十屆翻譯文化獎;《絲路》電視節(jié)目演出,獲第三十六屆放送文化獎;《茶事遍路》獲第四十屆讀賣文學賞的隨筆·紀行獎;《諸葛孔明》獲第二十六吉川英治文學獎。

    四十年多來始終創(chuàng)作不輟,作品不下百余種,寫作范圍擴及推理小說、歷史小說、現(xiàn)代小說、隨筆、游記與歷史書等。

    陳舜臣

    人物背景

    陳舜臣是東漢陳寔的后裔;陳寔,就是把竊賊叫作梁上君子的那位。他的祖上從河南潁川南遷福建泉州,再搬到臺灣。父輩經(jīng)商,又移居日本,他出生在神戶。那里有陳家墓地,碑上還刻著潁川。雖然日本生,日本長,幾乎從未遭受過歧視,陳舜臣卻抱有強烈的中國人意識。這種意識不僅不妨礙他成為日本小說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中國人意識格外把他成就為出類拔萃的日本小說家;蛟S這足以教那些老大不小才渡來日本卻拼命比日本人更日本人的中國人臉紅。

    二十來歲時日本戰(zhàn)敗,臺灣光復,陳舜臣又變回中國人。讀大阪外國語學校(今大阪外國語大學),跟日本數(shù)一數(shù)二的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同校,太郎學蒙古語,舜臣學印度語。本打算留校做學問,可是,非日本人在國立學校的前途到講師為止,當不上教授(這個潛規(guī)則直到1982年才打破),只好走別的路。國籍變來變?nèi),到底是什么折騰了自己的命運呢?寫歷史小說《甲午戰(zhàn)爭》也是要探究這個問題。1990年陳舜臣加入日本國籍。關(guān)于臺灣,他寫道:“也聽到有人說還是日本統(tǒng)治時代好些,其實并不是那樣的。那是另一回事,因為日本統(tǒng)治云云,怎么說也是被外國控制。這種屈辱,朝鮮人也是有同樣感覺吧。”

    主要作品

    中國歷史(全套15卷,后縮版7卷套,有望在大陸出版)

    小說十八史略(已在大陸出版)

    甲午戰(zhàn)爭(已在大陸出版)

    中國奇人傳

    中國杰物傳

    太平天國(已在大陸出版)

    耶律楚材(即將在大陸出版)

    時代之子:秦始皇

    琉球之風

    旋風兒 小說鄭成功(已在大陸出版)

    曹操:曹魏一族(已在大陸再版)

    曹操殘夢(即將在大陸出版)

    成吉思汗之一族(已在大陸出版)

    (小說)鴉片戰(zhàn)爭(三卷,已在大陸出版)

    實錄鴉片戰(zhàn)爭(已在大陸出版)

    諸葛孔明(已在大陸再版)

    龍虎風云

    紙之道(隨筆)

    孫文(改題:《青山一髪》)(已在大陸出版)

    西域余聞(已在大陸出版)

    日本人與中國人(包含日文:《日本的中國的》。已在大陸出版)

    中國歷史風云錄(日文版:中國五千年。已在大陸出版)

    儒教三千年(包含《茶事遍路》,已在大陸出版)

    (推理小說)青玉獅子香爐(包含《方壺園》,已在大陸出版)

    玉嶺的嘆息(日文版:玉嶺重逢,已在大陸出版)

    敦煌之旅(已在大陸出版)

    秘本三國志(已在大陸出版)

    美味方丈記(已在大陸出版)

    龍鳳之國(已在大陸出版)

    中國隨想(已在大陸出版)

    麒麟之志(隨筆)

    思竹(隨筆)

    思蘭(隨筆)

    三燈隨筆(1、2)

    論語抄

    (著作大約200余本)

    閱讀鏈接

    《小說十八史略》

    日 陳舜臣著,廖為智譯

    新星出版社,2010年1月版

    中國歷史是一枚古幣,正面是《資治通鑒》,反面就是《十八史略》!妒耸仿浴肥且徊勘恢袊诉z忘了四百余年的史學著作,它由宋代學者曾先之撰寫,成書于元朝,有明一代成為史學暢銷書。后來傳入日本,曾被采用為教科書,至今仍是日本人閱讀最多的歷史書。陳舜臣以《十八史略》為底本,以獨特的史家眼光和鮮活的小說筆法重新改寫。

    《玉嶺的嘆息》

    日 陳舜臣著,姚巧梅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年1月版

    又名《重見玉嶺》,是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獲作品。作品巧妙地在時空交錯中演繹古今與中外三個追求愛情的故事,延續(xù)陳舜臣一貫的儒雅文風,呈現(xiàn)其推理寫作的深厚功力!队駧X的嘆息》是陳舜臣自己最喜愛的一個推理故事,曾以同題材創(chuàng)作過短篇和長篇兩個不同版本。

    《鴉片戰(zhàn)爭》(全三冊)

    日陳舜臣著,卞立強譯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12月版

    陳舜臣最負盛名之作,在日本出過多個版本,暢銷數(shù)十年,并曾被東京大學作為學習近代史的指定教材。塑造了近百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卻沒有像通常的歷史小說那樣,設(shè)定一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作為貫穿全書的主人公。在歷史真實人物之外,作者另外設(shè)置了兩個主要的虛構(gòu)人物形象,即具有前瞻眼光的廈門富商連維材和他的老管家溫翰,并以他們貫穿全篇故事情節(jié)。

    (本報記者 劉悠揚 整理)

    文學成就

    歷史小說家

    作為歷史小說家,陳舜臣名震四地(日本、臺灣、韓國、大陸),而走上文壇之初,叫響的是推理小說。那是1961年。幫父親經(jīng)商十多年,用漢文寫商業(yè)尺牘,但安能久事這種筆硯間乎?于是寫小說。任何小說都含有推理要素,從日本小說史來看,今后受歡迎的,非推理小說莫屬,這么一想,便創(chuàng)作了推理小說《枯草根》。

    陳舜臣上大學時,英語教材是柯南·道爾,幾乎耽讀了福爾摩斯的全部探案,這應該是他與推理的宿緣。寫《枯草根》那年36歲(生于1924年)。他當初曾想用筆名,叫“計三十六”——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放棄學者夢,他曾回臺灣謀生三年,經(jīng)歷了這樣一件事:和幾位朋友聚議開書店,其中兩人不幸被國民黨槍殺,有一人溜之大吉,后來當上了總統(tǒng),李登輝是也。陳舜臣笑著回顧:假如我留在臺灣,也會被逮住殺掉,因為不善于逃之夭夭。

    1963年,還只是初出茅廬,聽說給他的稿費僅抵所謂中堅作家的三分之一,勃然變色,拒不應約,可見那敦厚可親的相貌之下有一架傲骨。在一切向錢看的當今,他仍信奉作家為認可自己價值的人而寫,絕不媚俗,違心讓出版商給包裝成摩登女郎。

    陳舜臣的歷史小說讀來很有趣,他說過:“歷史小說多半不就是作者依據(jù)史料的推理和虛構(gòu)的混血兒嗎?也許是亂說,但我完全覺得歷史小說也包括在廣義的推理小說里。”又說:“歷史時代要靠資料及其他來把握,而把握的方法終歸不外乎推理!庇幸庾R地把歷史題材與推理手法結(jié)合起來,既是歷史小說,又是推理小說,具有兩種可讀性,恐怕日本小說界無有出其右者。

    寫歷史小說需要正確的史觀與豐富的知識。陳舜臣也寫歷史通俗讀物,如《中國通史》,但小說是小說,史實是史實,他一向嚴加區(qū)別,不像某些學者取悅于大眾,故意把故事與史實攪在一起,蒙人賣錢。司馬遼太郎的史觀被稱作“司馬史觀”,他死后更被人張揚,陳舜臣也自有史觀,可惜日本還沒人歸納,可能這件事需要中國的研究者來做,而且更勝任也說不定。陳舜臣的《小說十八史略》開篇寫道:“人,唯其人,一貫追究人,這是自古以來的中國人的史觀!边@是他給中國人總結(jié)的史觀,大概也就是他本人的基本史觀。

    作為同學、同行加摯友,司馬遼太郎這樣說他:“陳舜臣這個人,存在就是個奇跡。首先,了解、熱愛日本,甚至對于其缺點或過失也是用堪稱印度式慈悲的眼光來看待。而且,他對中國的熱愛有養(yǎng)育草木的陽光一般的溫暖。再加上略微脫離了中國近現(xiàn)代的現(xiàn)場。在神戶過日常生活,也成為產(chǎn)生他觀察與思考的多重性的一個要素。對中國的愛與對神戶的愛竟不乖離,合而為一,真教人驚奇!

    陳舜臣很想寫王玄策,“歷史當然由勝利者來寫,而且多是從正統(tǒng)的立場加以選擇。例如王玄策三度出使印度,打仗也獲勝,卻可能因為他身份過低,新舊兩唐書都沒有立傳,而且著述也幾乎都失傳了。我也有拯救這種人的心情!焙髞韴(zhí)弟子禮的小說家田中芳樹不負厚望,創(chuàng)作《天竺熱風錄》為王玄策樹碑立傳,想來陳舜臣聊可釋懷。

    青春夢未了,陳舜臣自學波斯文,嘗試翻譯,當年躲在防空洞里也不釋手,2004年終于出版了Omar Khayyám的《魯拜集》。郭沫若曾漢譯《魯拜集》,說“讀者可在這些詩里面,看出我國的李太白的面目來”。

    小說家陳舜臣也寫舊體詩。日本人一般是喜愛杜甫,有一種讀“私小說”似的情趣,不大接受李白那種夸張的表現(xiàn),如“白發(fā)三千丈”之類,但陳舜臣自稱是李白派。他吟有七律《古稀有感》,最后一句是“麒麟志在昆侖河”,曾撰文解釋給日本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而麒麟之志更高遠,是在那發(fā)源黃河的昆侖山,我也要像孔子一樣“絕筆于獲麟”。

    陳寔的兒子們非常賢德,有“難兄難弟”之譽,更難得的是這種賢德遺傳到陳舜臣,文為德表,范為士則。日本文學當中的中國歷史小說一類由他確立,踵跡其后的有宮城谷昌光、酒見賢一、冢本青史等。田中芳樹稱頌陳舜臣是巨大的燈火,寫道:“所謂中國題材小說,現(xiàn)在正成了路,這是那些高舉燈火走過荒野的先人們的恩惠,而最明亮溫馨的燈火健在,令人不禁從心里感謝!

    2010年5月,一位耄耋老人的多部著作相繼被國內(nèi)出版社購買中文版權(quán),爾后席卷了內(nèi)地的各大城市書店,并在豆瓣上迅速聚集起高企不下的人氣。他就是陳舜臣,一個完全中國的名字,卻是日籍華裔!∪缤愃闯紝懽约旱臅禬ho is 陳舜臣》的書名,在不少內(nèi)地讀者眼中,“Who is 陳舜臣”的確是個撓頭的問題。而事實上,在日本文壇,陳舜臣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大師級人物。他開創(chuàng)了日本文學當中的“中國歷史小說”一類,堅持用日文書寫著中國歷史;他是日本大眾傳媒的寵兒,經(jīng)常露面NHK電視臺大話中國歷史,形象地講,陳舜臣正是“日本的易中天”;而在日本這樣一個有著“血統(tǒng)信仰”的國度,陳舜臣卻幾乎拿遍了直木文學獎、吉川英治文學獎、日本藝術(shù)院獎等文學獎項,他本身就是一個難解的謎題。

    重慶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已經(jīng)陸續(xù)翻譯引進了陳舜臣的20余部代表作,一時間,就在人們還質(zhì)疑“為什么陳舜臣在中國不熱”的同時,他的名字和作品已從無處可尋變成了無所不在。

    編者按: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1月引進出版了一系列的陳舜臣作品,如隨筆集《日本人與中國人》、《西域余聞》、《中國歷史風云錄》等,陳舜臣已經(jīng)成為讀史熱潮的一個重要分支,他的推理通俗小說也首次進入內(nèi)地讀者視野;上海人民出版社也正逐步引入蔣彝的“啞行者”畫記系列,剛出版的《倫敦畫記》和《愛丁堡畫記》是首次在內(nèi)地出版;同樣,被法國學術(shù)界稱為“中西方文化擺渡人”的程抱一先生的小說集《此情可待》和《天一言》也在不久前出版……他們都是堅持在異邦寫作的海外華裔寫作者。他們在世界各地講述中國故事,名聲卓著,影響日遠。但對國內(nèi)讀者來說卻是陌生的。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他們。

    推理小說“三冠王”

    首位推理小說“三冠王”

    在港臺地區(qū),陳舜臣與高陽、柏楊齊名,同為遠流出版公司的核心作家。而在內(nèi)地,陳舜臣的作品在上世紀80年代曾被引進,但反響不大。直到2007年1月,陳舜臣的《大唐帝國》引進中國,造成唐史圖書的熱銷。2010年開始,新星出版社和重慶出版社開始系統(tǒng)引進他的歷史小說,包括《鴉片戰(zhàn)爭》、《風云兒鄭成功》、《甲午戰(zhàn)爭》、《太平天國》、《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等代表作幾乎被悉數(shù)翻譯出版。陳舜臣已經(jīng)成為讀史熱潮的一個分支。

    2010年1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也加入了陳舜臣出版熱潮“大軍”。前者主打其推理小說及散文隨筆,《日本人與中國人》、《青玉獅子香爐》讓讀者看到歷史小說之外的陳舜臣;后者則引進了《諸葛孔明》、《曹操》等歷史新作。再加上不久前面世的曹志偉撰寫的研究專著《陳舜臣的兩個文學世界》,陳舜臣作品在國內(nèi)的翻譯出版及研究著作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

    雖然國內(nèi)出版的陳舜臣作品多以歷史小說為主,但他打響文壇第一炮的其實是推理小說。陳舜臣35歲時,長女患病,他在病床邊閱讀推理小說消除困意,卻意外發(fā)現(xiàn)一條文學創(chuàng)作的終南捷徑!白约簩懙耐评硇≌f或許會更精彩”,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四年后他發(fā)表了第一部著作《枯草之根》。

    《枯草之根》是一部偵探小說,以在日中國人為視角,描寫了這個特殊的群體,這在當時的日本文學中尚屬新鮮事物,其附加價值是全盤否定了諾克斯的“推理小說十誡”中最無理的第五條“偵探小說中不能有中國人”。小說出版后贏得了廣泛贊譽,并得到第七屆“江戶川亂步賞”,緊接著,他又陸續(xù)發(fā)表了《三色的家》、《弓的部屋》、《玉嶺的嘆息》和《孔雀之道》等。后兩部小說為他贏得了第23屆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使他成為日本推理小說史上首位三冠王。

    歷史小說成就暢銷神話

    陳舜臣的推理小說帶有濃厚的中國歷史色彩。比如他最膾炙人口的短篇推理小說《方壺園》,密室被殺者居然是唐代詩人“詩鬼”李賀的朋友,而破案者則是李賀的從弟。照進陳舜臣小說的,常常便是這樣的唐時明月。從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代的《大南營》、國共內(nèi)戰(zhàn)時期的《九雷溪》到抗戰(zhàn)時的《來自相冊》和莫臥兒王朝時的《獸心圖》,陳舜臣的推理故事在中國歷史中縱橫來去,中國的場景和日本的本格詭計,融合得奇妙又自然。

    2012年初,廣西師大出版社引進了陳舜臣的《玉嶺的嘆息》和《青玉獅子香爐》,一本是長篇推理代表作,一本是短篇推理小說集,這也是國內(nèi)第一次引進陳舜臣的推理小說。而收在《青玉獅子香爐》一書中的同名小說,也是陳舜臣創(chuàng)作生涯中一個重要的分界線。1969年,他憑《青玉獅子香爐》獲得代表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的直木賞。在此之后,他漸漸轉(zhuǎn)向歷史小說寫作。

    1967年,陳舜臣以《鴉片戰(zhàn)爭》“試水”。這部作品足足花了三年多時間,正是它確立了日本文學當中的“中國歷史小說”一類。踵跡其后的有宮城谷昌光、酒見賢一、冢本青史等,田中芳樹更稱陳舜臣是“巨大的燈火”。如今,陳舜臣和司馬遼太郎已經(jīng)是公認的日本當代最重要的兩位歷史小說家。同以日本歷史為素材的司馬遼太郎相比,陳舜臣的歷史小說基本以中國歷史題材為背景。許多日本人正是通過陳舜臣的中國歷史小說,才逐漸對中國有了深入的認知。

    在陳舜臣為數(shù)眾多的歷史小說中,最著名的當屬《小說十八史略》。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每日》連載,1977年出書,全六卷的銷售量,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便超出100萬冊。之后,又改版為12卷,也一再再版,直到1992年還有新的版本出版。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小說十八史略》能源源不斷發(fā)售,在日本文壇也是很少見的事。

    日本大眾傳媒的寵兒

    以通俗歷史作家成名后,陳舜臣開始成為日本的媒體明星,這一點也與易中天等學者在中國的走紅異曲同工。

    日本各電視臺,只要播放有關(guān)中日歷史問題和介紹中國歷史人物的電視節(jié)目,幾乎都會請他出場。日本NHK電視臺前幾年巨資制作的電視片《絲綢之路》和《唐詩紀行》,也請陳舜臣臨場講解。類似《大黃河》、《大長城》之類的介紹中國河山的節(jié)目,也常有陳舜臣侃侃而談。他的小說《琉球之風》被NHK搬上屏幕,成為1993年度的大型電視連續(xù)劇!段乃嚧呵铩贰ⅰ冬F(xiàn)代小說》、《大眾讀物》等著名雜志,一段時間幾乎每期都有他的文章發(fā)表。

    80歲高齡之后,他仍不斷有著作問世,如反映孫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的小說《青山一發(fā)》、《曹操——魏曹一族》的續(xù)篇《曹操殘夢》、《龍鳳之國——追尋中國王朝興衰源流》、《六甲隨筆》、《論語抄》等。直到2008年1月,因患腦血栓坐上輪椅,陳舜臣從此擱置下了手中的筆。

    陳舜臣的一生,就是一卷現(xiàn)當代中國人在日本的歷史小說。而說到陳舜臣其人,這是一位極其低調(diào)謙和的人。從他2007年在北京做的一次脫口秀中看到,老人并不善于答問,常常是別人問一句他回答一句,笑容卻極為溫和,讓人印象深刻。據(jù)說由于言訥,每次上電視前他總要做很多案頭工作,以防臨時冷場。反觀他的家史,這份敦厚頗有乃祖之風。在陳舜臣的福建泉州老家,至今供著東漢時期勸誡“梁上君子”的祖先陳寔的牌位;蛟S,在他思想深處一直回響著的,便是這種儒家思想的千年之音。

    推理小說家

    陳舜臣以推理小說成名,他曾經(jīng)連獲江戶川亂步獎、直木獎、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這三大獎,但實際上,不僅其推理小說取材于歷史,如《枯草根》就是以1930年代民族資本主義興衰為背景,而且出道不久就接受講談社編輯的建議轉(zhuǎn)向?qū)懼袊鴼v史小說,1967年出版長篇巨著《鴉片戰(zhàn)爭》。名為舜臣,大概也別具魅力,寫中國的歷史令人望而生“信”。他調(diào)查史跡,搜集資料,從不假手于人。他知道同為歷史小說家的井上靖所用史料出自何處,更知道用別的史料來寫會更好。接著寫《太平天國》、《甲午戰(zhàn)爭》,而《桃花流水》、《山河在》寫的是中日現(xiàn)代史,再后來寫《十八史略》等,從時序來看好像倒著來,其實寫近代以前也是為考察歷史如何走到近代這一步。

    文學功績更在于寫近代史

    日本小說家寫中國故事大都盯住唐代以前,例如三國,恐怕也因為那時候日本還處于原始狀態(tài),筆下只好把歷史的久遠上接到中國。陳舜臣的文學功績更在于寫中國近現(xiàn)代史。

    《甲午戰(zhàn)爭》以袁世凱、李鴻章、日本的竹添進一郎、朝鮮的金玉均為中心,描寫戰(zhàn)爭前夜的中國近代史。陳舜臣認為甲午戰(zhàn)爭是中日之間不幸歷史的原點。書名直譯為“大江不流”,他在隨筆里寫到這書名的由來:“當時中國人把對于時局的焦躁表現(xiàn)為u2018山睡江不流u2019,我要銘記這句話寫下去。”他說的這句話出自譚嗣同的五言律詩《夜泊》:“月暈山如睡,霜寒江不流。”這表明他要用淡淡而娓娓的筆致,描寫垂老的晚清怎樣被青春萌動的明治日本打敗,更捕捉那個時代的氣氛,寫出中國人的閉塞感。

    《甲午戰(zhàn)爭》還有個副題,照搬漢字是“小說日清戰(zhàn)爭”,亮出了“小說”二字就好像我們把報告綴以文學,陳舜臣側(cè)重描寫了中國和朝鮮的內(nèi)部情況,韓國有兩三家出版社翻譯出版了《甲午戰(zhàn)爭》,好些韓國人這才明白那一段歷史的真相。

    獲獎榮譽

    1961年(昭和36年)以《枯草的根》榮獲第七屆江戶川亂步大獎,從此作為推理小說家立足日本文壇。

    1969年(昭和44年)以《青玉獅子爐》榮獲第六十屆直木大獎

    1970年(昭和45年)以《重見玉嶺》、《孔雀之路》榮獲昭和45年度推理作家協(xié)會大獎。

    1971年(昭和46年)以《實錄鴉片戰(zhàn)爭》榮獲第二十五屆每日出版社文化大獎。

    1974年(昭和49年)榮獲神戶市文化大獎。

    1976年(昭和51年)以《敦煌之旅》榮獲第三屆大佛次郎大獎。

    1983年(昭和58年)以《叛旗---小說“李自成”》(陳舜臣和陳謙臣共譯)榮獲第二十屆日本翻譯文化大獎

    1984年(昭和59年)榮獲第三十八屆神戶新聞和平大獎。

    1985年(昭和60年)因絲綢之路訪談電視劇組拍攝等榮獲第三十六屆廣播電視文化大獎。

    1989年(平成01年)以《茶事遍路》榮獲第四十屆讀賣文學獎的隨筆紀行大獎。

    1992年(平成04年)以《諸葛孔明》榮獲第二十六屆吉川英治文學大獎。

    1993年(平成05年)榮獲1992年度朝日大獎。

    1995年(平成07年)榮獲日本藝術(shù)院大獎。

    1996年(平成08年)榮獲第三屆井上靖文化大獎。榮獲大阪藝術(shù)獎。該年成為日本藝術(shù)院會員。

    1998年(平成10年)榮獲《勛三等瑞寶勛章》

    2003年(平成15年)榮獲第七屆海洋文學大獎 特別獎

    社會評價

    旅日學者李長聲評陳舜臣:

    “日本小說界無出其右者”

    本報記者 劉悠揚

    旅日學者李長聲向被稱作“知日派”,自1988年自費東渡,他長期關(guān)注扶桑國與中國大陸和港臺之閱讀出版現(xiàn)狀。日前,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為內(nèi)地讀者帶來關(guān)于陳舜臣的第一手獨到觀察。

    他們都是“陳舜臣山脈”

    《文化廣場》:陳舜臣在內(nèi)地讀者的視野中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據(jù)您所知,在日本他的影響力是怎樣的?

    李長聲:其實,應該說陳舜臣先生是“卷土重來”,上世紀80年代他的作品被翻譯出版了很多,如《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不少是北京大學卞立強先生翻譯的。不過,那時候中國尚未加入國際著作權(quán)組織,有的甚至讓人家出錢出版,而這一波應該都正規(guī)購買了翻譯使用權(quán)。

    陳舜臣是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日本文藝家協(xié)會、日本筆俱樂部成員。

    大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歷史像中國這樣為另一個國家的文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日本的“中國歷史小說”是文學的一大類型,早就有人寫,但作為文學類型,應該說是陳舜臣確立的。像司馬遼太郎的《項羽和劉邦》、《韃靼疾風錄》,井上靖的《敦煌》、《孔子》,都寫得很不錯,但這類作品的數(shù)量都不如陳舜臣。陳舜臣之后出現(xiàn)了一批作家,如宮城谷昌光、酒見賢一、田中芳樹,被稱作“陳舜臣山脈”。

    《文化廣場》:您何時第一次了解陳舜臣,第一次讀他的哪本書?當時的印象又是怎樣?

    李長聲:上世紀80年代初編輯《日本文學》雜志,那時就知道了陳舜臣,記得當時日本文學研究界還爭論過陳舜臣算中國作家還是算日本作家。他出生在神戶,本來是中國臺灣人,1990年加入日本籍。第一次原文讀他的小說是《甲午戰(zhàn)爭》,它還有個副題,是“小說日清戰(zhàn)爭”,這“小說”二字就好像我們把報告綴以文學,偏重的卻是紀實,小說里所有人物都史有其人,雖有所加工渲染,但基本上不予褒貶。誠如他自己的感覺,有關(guān)這場戰(zhàn)爭的資料非常多,以致小說有一點被史料拉著跑。甲午戰(zhàn)爭給朝鮮造成的災難更深重,陳舜臣側(cè)重描寫了中國和朝鮮的內(nèi)部情況,我后來聽說韓國有兩三家出版社翻譯出版了《甲午戰(zhàn)爭》,好些韓國人這才明白那一段歷史的真相。

    不是“斷代史”而是“通史”

    《文化廣場》:今天人們知道陳舜臣,主要是源于其歷史小說和推理小說。如何評價他這兩方面的成就?

    李長聲:日本作家寫中國歷史,可能是出于掌握史實之難,一般都是“斷代史”似的,例如淺田次郎寫清代,宮城谷昌光寫前秦時代,而陳舜臣有點像“通史”,但也偏重于近現(xiàn)代。

    他中文沒問題,這是比其他日本作家得天獨厚的。他說過,他知道井上靖所用史料出自何處,更知道用其他史料來寫會更好。

    起初他是寫推理小說,大概因為是中國人,講談社的編輯鼓動他寫中國歷史小說,1967年出版了長篇《鴉片戰(zhàn)爭》。其實他的推理小說,譬如出道之作《枯草之根》也取材于近現(xiàn)代史。

    這個人存在就是奇跡

    《文化廣場》:在您看來,陳舜臣的寫作最獨特之處在哪里?是否就是其中國元素?

    李長聲:人在國外,不大會用中國的流行語,如中國元素。但陳舜臣本來是中國人,寫中國歷史題材,最獨特的應該是中國元素吧。司馬遼太郎和他是大學同學,又是同行加摯友,這樣稱贊:“陳舜臣這個人,存在就是個奇跡。首先,了解、熱愛日本,甚至對于其缺點或過失也是用堪稱印度式慈悲的眼光來看待。而且,他對中國的熱愛有養(yǎng)育草木的陽光一般的溫暖。再加上略微脫離了中國近現(xiàn)代的現(xiàn)場,在神戶過日常生活,也成為產(chǎn)生他觀察與思考的多重性的一個要素。對中國的愛與對神戶的愛竟不乖離,合而為一,真叫人驚奇!

    陳舜臣有一部小說叫《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去過西域六年,著有《西游錄》,此書在我國早已散逸,日本有一冊舊鈔本,為孤本僅存,這又是陳舜臣可以借助于日本之處。

    《文化廣場》:能否從學術(shù)角度,評價一下陳舜臣的文學史地位?

    李長聲:陳舜臣1995年獲得日本藝術(shù)院獎,翌年入選為日本藝

    授權(quán)提示

    陳舜臣先生已于2007年將全部作品的版權(quán)事宜授權(quán)創(chuàng)譯通達(北京)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代理。

    TAGS: 日本 作家 文學
    名人推薦
    •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麗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
    • 李景儉
      李景儉,字寬中,漢中王李瑀之孫。父李褚,官太子中舍。貞元十五年進士,歷任諫議大夫, 性俊朗,博聞強記,頗閱前史,詳其成敗。自負王霸之略,于...
    • China Blue
      ChinaBlue是伍佰所在的樂隊,由朱劍輝(貝司手兼團長)、余大豪(鍵盤手)、Dino·Zavolta(鼓手)和吳俊霖(主唱兼吉他手)組成。成立于1992年。伍...
    • 朱邪執(zhí)宜
      朱邪執(zhí)宜,沙陀人,朱邪盡忠之子、朱邪赤心之父,曾擔任過陰山府都督。其祖先是隴右金城(甘肅蘭州市西北)人。
    •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英文:Henry Ⅷ,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都鐸王朝第二任君主(1509年4月22日-1547年1月28日在位),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國王。他...
    • 廖沫沙
        廖沫沙(1907.1.16-1990.12.27),著名作家,雜文家,筆名繁星,原名廖家權(quán),湖南長沙人。1990年12月27日逝世,享年84歲,1961年參加編輯《前線》...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