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8年漢城奧運會 奧林匹克圣火于8月23日在希臘奧林匹亞引燃,8月25日由韓國專機從雅典運抵濟洲島,途經釜山、大丘、仁川等29個城鎮(zhèn)的火炬接力,歷時22天,行程4186公里。
點燃圣火是奧運會歷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1936年柏林奧運會馬拉松冠軍獲得者孫基禎老人在韓國民眾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是樸世直心目中選定的最佳火炬手。最初的方案,是由 孫基禎老人繞場一周,再將火炬?zhèn)鬟f給已經指定好的3名點火者——鄭順萬、 孫美廷和 金元卓。鄭順萬是離西海岸最遠的小黑山島的一名小學教員,主修舞蹈的孫美廷是初三學生,獲得過東亞舞蹈比賽學生組的金獎,而金元卓是 建國大學研究生院的在校生、 韓國馬拉松選手。在樸世直看來,“從教育、體育、藝術三個方面各選一個人,正是為了象征天、地、人之間的和諧和漢城奧運會上的三極思想”。
歷屆奧運會火炬接力基本情況
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36年德國— 柏林
1936年7月20日,柏林奧運會圣火在奧林匹亞點燃,希臘人康斯但丁成為現(xiàn)代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歷史上的第一位火炬手。此后,火炬接力成為每屆奧運會的一部分,成為奧運會的一個傳統(tǒng)。
火炬接力活動歷時13天,穿過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抵達德國柏林。3187公里的接力活動全部通過火炬手跑步傳遞完成。1931年1500米運動項目的世界冠軍弗里茨?希爾根被選為最后一名火炬手。1936年8月1日,他高舉著火炬跑進主體育場點燃主火炬塔。
第1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48年英國— 倫敦
1948年倫敦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開始于7月17日,歷時13天,途經希臘、意大利、瑞士、法國、盧森堡、比利時和英國。
為了體現(xiàn)當屆奧運會火炬接力和平的主題,在從奧林匹亞到倫敦的接力過程中,舉行了很多體現(xiàn)和平象征意義的活動。如第一位火炬手季米特洛在接過火炬之前脫下軍裝,放下武器,換上運動服開始傳遞圣火等。
第15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
1952年6月25日,芬蘭奧運會圣火在奧林匹亞點燃,并第一次使用飛機將火種從雅典空運到丹麥。從丹麥經瑞典到達芬蘭的路程采用了跑步、騎馬、自行車和獨木舟等傳遞方式;鹁娼恿v時25天,由3372名火炬手完成傳遞活動。
第16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5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
墨爾本奧運會圣火于1956年11月2日在奧林匹亞點燃,由350名火炬手從奧林匹亞傳遞到雅典。沿途設計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動。如在雅典的衛(wèi)城兩名戰(zhàn)士身著戰(zhàn)裝在傳遞路線上擋住火炬手的路,只有當火炬手說“圣火是我從奧林匹亞帶來的”才允許通過。
圣火火種被存放在兩個火種燈里飛往澳大利亞。中途在加爾各答、曼谷、新加坡和雅加達舉行了慶典儀式。墨爾本奧運會火炬接力是當時奧運史上行程最長的火炬接力活動。總距離約20470公里(包括航空距離),實際傳遞距離4912公里,火炬手數(shù)量3608名。最后一名火炬手是世界青年田徑冠軍羅恩?克拉克。這是第一次在南半球舉行的奧運會火炬接力。
由于1956年奧運會的馬術比賽在斯德哥爾摩舉行,因此還舉行了從奧林匹亞至斯德哥爾摩的火炬接力。途經丹麥抵達瑞典,共有330名火炬手參與傳遞活動,其中約有160名騎手。
第1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60年意大利羅馬
1960年羅馬奧運會圣火于8月12日在奧林匹亞點燃。圣火從奧林匹亞傳遞到雅典再到齊娥港口,乘船運至意大利的錫拉庫扎市,再由火炬手跑步完成到羅馬的傳遞。
第18屆奧林匹克運動會-1964年東京,日本
1964年8月21日,東京奧運會圣火在奧林匹亞點燃;鸱N通過飛機運載前往日本,途中經停伊斯坦布爾、黎巴嫩、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和臺灣,并舉行了展示活動。
第1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火炬接力的主題是“新大陸”。為此圣火由希臘的驅逐艦“納瓦里農”號運送到哥倫布的誕生地意大利熱那亞市。
圣火穿越大西洋,沿著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路線航行。在維拉庫茲,由17名火炬手在海中接力將火炬?zhèn)鞯桨渡稀?778名火炬手參與了傳遞活動。西班牙航海家的后裔恩里克塔?巴西里歐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點燃主火炬塔的女火炬手。
第2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72年德國慕尼黑
1972年7月28日,慕尼黑奧運會圣火在奧林匹亞點燃。圣火穿越7個國家抵達慕尼黑,沿途受到熱烈歡迎。當圣火進入奧地利時,一架直升機向火炬接力的路上撒放鮮花。貫穿5532公里的接力活動使用了自行車、摩托車、馬等傳遞方式,并第一次有殘疾人使用輪椅進行傳遞。
第2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
蒙特利爾奧運會圣火于7月13日在奧林匹亞點燃,由希臘火炬手傳給加拿大火炬手后,通過傳感器將圣火的熱能轉換成電波并經衛(wèi)星傳至加拿大,然后使用激光在蒙特利爾點燃火炬;鹁娼恿χ贿M行了5天,1214名火炬手參加了傳遞活動。為了表示對奧運圣火發(fā)源地的崇敬,使用了橄欖油作為火炬的燃料,并第一次由一對男女手舉火炬跑入奧運會場共同點燃火炬塔。
第2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80年蘇聯(lián)莫斯科
莫斯科奧運會圣火于1980年6月19日在奧林匹亞點燃。傳遞活動歷時31天,行程4915公里,途經了4個國家。
第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84年美國紐約
1984年奧運會圣火于5月7日在奧林匹亞點燃,由于雅典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火炬接力商業(yè)化的做法,沒有舉行雅典境內的傳遞活動,圣火火種由直升機運到雅典后直接飛往美國紐約。
5月8日在紐約舉行歡迎圣火抵達美國的儀式后開始傳遞活動;鹁娼恿v時83天,穿越33個州,到達美國41個城市,由3636名火炬手完成傳遞。這一屆奧運會的火炬手是第一次采用公開選拔的辦法產生的。
第2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88韓國漢城
漢城奧運會圣火于8月23日在奧林匹亞點燃。完成雅典火炬接力后,圣火用飛機從希臘運送到韓國南端的濟州島,然后用船運到釜山。火炬接力歷時26天,前往全國所有地區(qū)。傳遞方式包括跑步、騎馬、船、自行車、飛機和摩托車;鹁娼恿锍倘L15250公里,有1469名火炬手參與了傳遞。
第25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奧運會圣火于1992年6月19日在奧林匹亞點燃;鹁娼恿v時51天,全長6307公里,途經652個城鎮(zhèn),包括所有自治區(qū)首府和奧運會的分賽場。
第26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
亞特蘭大奧運會火炬接力歷時92天,這是奧運史上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火炬接力活動。圣火到達了美國重要的城市并途經許多村鎮(zhèn);鹁媸诌x拔以“社區(qū)英雄”為主題,通過公開選拔產生。13267名火炬手參與了傳遞。
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2000年悉尼澳大利亞
2000年悉尼奧運會在希臘舉行圣火交接儀式后,途經11個大洋洲國家抵達澳大利亞。13300名火炬手將圣火傳遍澳大利亞。
點燃開幕式主會場火炬塔的火炬手凱茜?弗里曼是澳大利亞原著民運動員,曾在1996年奧運會上獲得獎牌,并在隨后舉行的悉尼奧運會上獲得女子200米金牌。為了反映火炬設計的元素—火、水、土,組委會在奧運會開幕式上設計了弗里曼浮出水面的效果,并在水中點燃了主火炬塔。
悉尼奧運會火炬接力被國際奧委會評價為最成功的一次。由于良好的宣傳工作和對商業(yè)化的控制,創(chuàng)造了火炬接力神圣、美好的形象。沿途公眾對于奧運會火炬接力的熱情不斷高漲,待圣火抵達悉尼之際,上百萬的悉尼市民走上街頭,歡迎圣火的到來;鹁娼恿涨暗恼{動了澳大利亞人民的自豪感。
第28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2004年雅典希臘 根據(jù)本屆奧運會“奧運回家”的主題,雅典奧運會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在五大洲進行的傳遞,前往所有舉辦過奧運會和即將舉辦奧運會的城市,以感謝這些城市對奧林匹克運動做出的貢獻,并將奧林匹克圣火第一次帶到非洲和南美洲。途經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中國、印度、埃及、南非、巴西、墨西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荷蘭、瑞士、法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瑞典、芬蘭、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保加利亞、塞浦路斯、希臘,總距離7.8萬公里,歷時78天,傳遞火炬手12102名。最后一名火炬手是希臘籍帆船運動員尼科拉奧斯?卡拉馬納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