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朱湘

    朱湘

    朱湘(1904-1933.12.5)字子沅,原籍安徽太湖,生于湖南沅陵,父母早逝。1925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夏天》 。1926年自辦刊物《新文》。1927年第二本詩集《草莽》出版。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學美國。其間曾任教于國立安徽大學(現(xiàn)安徽師范大學)外文系。1933年12月5日,自殺身死,死時年僅29歲。

    簡介

    朱湘(1904~1933.12.5),男,現(xiàn)代詩人,字子沅,安徽省太湖縣人,出生于湖南省沅陵縣,當時父親在湖南沅陵做官。自幼天資聰穎,6歲開始讀書,7歲學作文,11歲入小學,13歲就讀于南京第四師范附屬小學。1919年入南京工業(yè)學校預科學習一年,受《新青年》的影響,開始贊同新文化運動。1920年入清華大學,參加清華文學社活動。1922年開始在《小說月報》上發(fā)表新詩,并加入文學研究會。此后專心于詩歌創(chuàng)作和翻譯。1927年9月赴美國留學,先后在威斯康辛州勞倫斯大學、芝加哥大學、俄亥俄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等課程。那里的民族歧視激發(fā)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他幻想回國后開"作者書店",使一班文人可以"更豐富更快樂的創(chuàng)作"。為家庭生活計,他學業(yè)未完,便于1929年8月回國,應聘到安慶安徽大學任英國文學系主任。1932年夏天去職,飄泊輾轉于北平、上海、長沙等地,以寫詩賣文為生。終因生活窘困,憤懣失望,于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開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殺。

    生平概述

    朱湘是二十年代清華園的四個學生詩人之一,與饒孟侃(字子理)、孫大雨(字子潛)和楊世恩(字子惠)并稱為“清華四子”,后來與其他三子成為了中國現(xiàn)代詩壇上的重要詩人。在校期間,他的藝術天分已經嶄露出來,當時就是清華校園的文學名人。

    1921年在清華學習期間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初期作品多收在詩集《夏天》(1925)中。作品《小河》等風格纖細清麗,技巧還較為幼稚。1925年以后,自覺追求新詩音韻格律的整飭,曾于1926年參與聞一多,徐志摩創(chuàng)辦的《晨報副刊·詩鐫》的工作,提倡格律詩的運動,并發(fā)表“我的讀詩會”廣告,努力實踐詩歌音樂美的主張。他的第二部詩集《草莽集》(1927)形式工整,音調柔婉,風格清麗,《搖籃歌》、《采蓮曲》節(jié)奏清緩、動聽,他的著名長詩《王嬌》,注意融匯中國古代詞曲及民間鼓書彈詞的長處。這個詩集標志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日趨成熟。朱湘出國前后的創(chuàng)作較多接受外國詩歌的影響,對西方多種詩體進行了嘗試。在后期,他多用西洋的詩體和格律來傾吐人生的感嘆,其中《石門集》(1934)所收的70馀首十四行體詩,被稱為是他詩集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柳無忌《朱湘的十四行詩》)。其外在他其他作品中,還包含了有回環(huán)調,巴俚曲,商籟體,散文詩,詩劇等等,這些都是外來形式,和前期詩歌的格調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參與徐志摩創(chuàng)辦的《晨報副刊.詩鐫》的工作。其中《石門集》(1934)所收的70馀首十四行體詩,被稱為是他詩集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柳無忌《朱湘的十四行詩》)。朱湘還寫過不少散文隨筆、詩歌批評,翻譯介紹了不少外國名詩。他用“天用”的筆名在1924年《文學周報》上開辟“桌話欄”,《番石榴集》(1936)。

    個性與尊嚴

    個性

    他“中英文永遠是超等上等,他在給清華文學社的顧一樵的信中說,他離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戰(zhàn)。這種失望是多方面 的”,但他又對清華園無限留戀:“清華又有許多令我不舍之處!彼粷M意清華在于:“人生是奮斗的,而清華只有鉆分數(shù);人生是變換的,而清華只有單調;人生是熱辣辣的,而清華只是隔靴搔癢!眹栏竦男@生活。

    朱湘

    尊嚴

    朱湘也許并無意去中傷別人,然而,他卻時時在意自己的尊嚴。這強烈的自尊支持了他崇高的愛國節(jié)操。1927年朱湘在美留學,只因教授讀一篇有把中國人比作猴子的文章而憤然離開勞倫斯大學。后朱湘轉入芝加哥大學。然而又不長,1929年春,朱湘卻又因教授懷疑他借書未還,加之一美女不愿與其同桌而再次憤然離去。他絲毫不能容忍任何人對他的大不敬。他喻外國為“死牢”,強烈地維護著個人的尊嚴和祖國的尊嚴。

    1929年9月,朱湘提前三年回國,被薦到安徽大學任英文系主任,月薪三百元。按說,也榮華富貴了,也被重用了,該心滿意足了,該安于現(xiàn)狀了,然而朱湘卻又因校方把英文文學系改為英文學系而又一次憤然離去。并且大罵,教師出賣智力,小工子出賣力氣,妓女出賣肉體,其實都是一回事:出賣自己!這說法盡管專橫,但對于當時之現(xiàn)實,并不過分。

    結果

    他的自尊意識,他的反抗精神,在維護國家的尊嚴上,表現(xiàn)得愈加淋漓盡致和崇高!因此,從這一點上講,他的背離,使他主動訣別了那個時代,而并非僅僅時代拋棄了他?梢哉f,站著,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躺下,是一俱堂堂正正的尸體!這,就是給朱湘人格下的最恰當?shù)脑u價。

    總之,客觀地講,朱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他的個人人格尊嚴是密不可分的,離開個人的“自尊”,根本無談朱湘的愛國

    文學作品

    著作

    《夏天》(詩集)1925,商務《草莽》(詩集)1927,開明

    《石門集》(詩集)1934,商務

    《文學閑談》(評論集)1934,北新

    《中書集》(散文、評論集)1934,生活

    《海外寄霓君》(書信集)1934,北新

    《朱湘書信集》1936,天津人生與文學社

    《永言集》(詩集)1936,時代,遺著

    翻譯

    《路曼尼亞民歌一斑》1924,北新

    《英國近代小說集》英國懷特等著,1929,北新

    《番石榴集》(詩)阿拉伯穆塔密德等著,1936,商務

    風格

    詩詞

    朱湘的詩“重格律形式,詩句精煉有力,莊肅嚴峻,富有人生哲學的觀念,字少意遠”。

    其中,他的代表作《有憶》更是做到了聞一多所提出的“三美”主張--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朱湘還寫過不少散文隨筆、詩歌批評,翻譯介紹了不少外國名詩。他曾用“天用”的筆名在1924年《文學周報》上開辟“桌話欄”,發(fā)表了關于《吶喊》、《紅燭》等書評。他的著作還有:詩集《永言集》(1936),散文和評論《中書集》(1934)、《文學閑談》(1934),書信《海外寄霓君》(1934)、《朱湘書信集》(1936),譯作《路曼尼亞民歌一斑》(1924)、《英國近代小說集》(1929),《芭樂集》(1936)。

    詩刊

    《詩刊》派是新詩界最有貢獻的一個文藝集團。徐志摩、聞一多是這派中間的一雙柱石,此外則有朱湘、孫大雨、饒孟侃、蹇先艾、劉夢葦及少年詩人陳夢家、方瑋德等人。朱湘于1922年發(fā)表《夏天》,那是一本極薄的詩集,里面頗少成熟的作品。但他秀麗清雅的詩筆已表現(xiàn)出一個特異的作風。1927年出版《草莽集》,比之《夏天》,更有驚人的進步。但說也奇怪,《草莽集》的藝術不但遠勝五四前后的康白情、俞平伯、汪靜之……等人的詩集,即比之在新詩界負有盛名的郭沫若的《女神》亦無多讓,而文藝界對之竟未如何注意,頗教我們驚奇;蛑^詩人不善自己標榜,所以如此。只看新詩做到最高標準的聞一多的《死水》還以寂寞狀況存在,別說《草莽集》了。我說這固是一部分的原因,而最大原因則以《草莽集》出版過遲。五四運動后我們對新詩抱著異常的好奇心與期待的愿望,所以有許多草率的作品,竟獲得讀者熱烈的歡迎,而《草莽集》則在讀者對新詩冷落的時期出版的,一個孩子不能在父母渴望子息的時候誕生,哪怕是天上石麟也不能得如何鐘愛了。

    作品

    但朱湘藝術最高的作品,如《有一座墳墓》、《葬我》、《雉夜啼》、《夢》、《序詩》,與聞一多《死水》里的作品也不差多少。

    特點

    《草莽集》雖沒有徐志摩那樣橫恣的天才,也沒有聞一多那樣深沉的風格,但技巧之熟練,表現(xiàn)之細膩,豐神之秀麗,氣韻之嫻雅,也曾使它成為一本不平常的詩集。朱湘詩的特點:

    善于融化

    舊詩詞的文詞、格調、意思他都能隨意取用而且安排得非常之好。他這一點很像北宋詞人中之周邦彥。劉潛夫云:“美成頗偷古句”!瓣愘|齋云:美成詞多用唐人詩語,隱括入律,渾然天成!睆埵逑脑疲骸懊莱韶撘淮~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善于融化詩句!彼酝笛,剽竊呀都不要緊,只看他能否融化。朱湘的落日:“蒼涼呀,大漠的落日,筆直的煙連著云,人死了戰(zhàn)馬悲鳴,北風起驅走著砂石!

    用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漢樂府”梟騎格斗死,怒馬徘徊鳴!搬瘏⒌摹陛喤_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熱情》:“我們發(fā)出流星的白羽箭,射死丑的蟾蜍,惡的天狗,我們揮彗星的筱帚掃除,拿南箕撮去一切污朽……我們把九個太陽都掛起,我們拿北斗酌天河的水……”

    使我們恍惚想到《楚辭九歌》的“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操馀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以及《詩經·小雅》“維南有箕,不可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以及盧仝《月蝕詩》中的一切。不過這首詩比上首已大有變化了--以上屬詞的方面。

    《催妝曲》:“畫眉在杏枝上歌,畫眉人不起是因何?遠峰尖滴著新黛,正好蘸來描畫雙蛾……起呀!趁草際珠垂,春鶯兒銜了額黃歸。”

    《采蓮曲》的"“日落,微波,金絲閃動過小河……溪間,采蓮,水珠滑走過荷錢……”

    都像舊詞的調子。《昭君出塞》:“琵琶呀伴我的琵琶,記得當初被選入京華,常對著南天悲吒;哪知道如今朝去遠嫁,望昭陽又是天涯。”又像舊曲的調子--以上屬于調的方面。

    《曉朝曲》其莊嚴典重,雍容華貴的氣象全以唐人早朝詩套來!哆鄉(xiāng)》寫一個軍人久戰(zhàn)還家父死妻亡,母亦以哭泣盲目,情景甚為可慘,但大半從《豳》詩《東山》脫化而出,

    不過反用之罷了。《情歌》分春夏秋冬四段敘述,用六朝子夜四時歌,及齊梁間詩人的十索十憶的意思--以上屬于意的方面。

    音節(jié)調協(xié)

    《詩刊》派的詩人對于音節(jié)和體制一樣的注意。朱湘也是極力主張新詩是可以歌唱的一個,所以他的詩,音節(jié)方面大都有異常的成功。譬如他的《搖籃歌》是唱著給孩子睡時聽的,現(xiàn)引其中間二節(jié):天上瞧不見一顆星星,地上瞧不見一盞紅燈;什么聲音也都聽不到,只有蚯蚓在天井里吟;睡呀,寶寶,蚯蚓都停了聲。一片白云天空上行,像是些小船飄過湖心,一刻兒起,一刻兒又沉,搖著船艙里安臥的人;睡呀,寶寶,你來跟那些云。

    在某一個文藝會上我曾親聽作者誦此歌。其音節(jié)溫柔飄忽,有說不出的甜美與和諧,你的靈魂在那彈簧似的音調上輕輕簸著搖著,也恍恍惚惚要飛入夢鄉(xiāng)了。等他誦完之后,大家才從催眠狀態(tài)中遽然醒來,甚有打呵欠者。其音節(jié)之魅人力可想而知。又《采蓮曲》,聽說也預備在一個集會中由作者讀唱,雖然我再沒有那樣耳福了。但觀全曲音節(jié)宛轉抑揚,極盡潺之美。誦之恍如置身蓮渚之間:菡萏如火,綠波蕩漾,無數(shù)妙齡女郎,劃小艇于花間,白衣與翠蓋紅裳相映,嫋嫋之歌聲與伊鴉之劃槳相間而為節(jié)奏。這種優(yōu)美幽閑的古代東方式生活與情調,真使現(xiàn)代的我們神往呵!又《曉朝曲》用東陽韻,黃鐘大呂,氣象堂皇。試引末段:

    看哪!一輪紅日已經升東,杏黃的旗旆在殿脊飄揚;在一萬里的青天下蕩漾,聽哪!景陽樓撞動了洪鐘!

    長詩創(chuàng)作

    《詩刊》派除體制音節(jié)二端之外,又注意長詩的創(chuàng)作試驗。聞一多《李白之死》、徐志摩《愛的靈感》、陳夢家、方瑋德的《悔與回》、朱湘則有《貓誥》與《王嬌》!敦堈a》借父子二貓談話,寫出一篇滑稽文字。此詩別無何等深刻的寓意,也不含何等教訓,只是純粹的“游戲文章”。中國文學只知道拉長臉子說正經話,對游戲精神排斥不遺馀力。韓愈做了一篇《毛穎傳》,柳宗元便不以為然,無怪乎中國文學之不如西洋之富有諧趣了!敦堈a》是作者童心復來時的作品,除文筆活潑之外,更富于機智、風趣,而且二句一換韻,音節(jié)異常輕快,于內容之滑稽相稱。

    又有許多觸景生情,涉筆成趣的插筆。如老貓正在訓話之際,忽聞鼠聲立即跳去捉住吞下,訓子道:“孔子雖曾三月不知肉味,佛雖言殺生于人道有悖,但是西方的科學在最近,證明了肉質富有維他命!庇终f:“我們于人類這般有功勞,不料廣東人居然會吃貓……所以我主人如去廣東,那時候你切記著要罷工!薄熬S他命”、“罷工”都是我們常說的口頭禪,這樣用來,不愁不令讀者發(fā)笑。

    后段更有趣味,老貓和它兒子到廚房吃飯,碰到一只狗:老貓真不愧為大腹將軍,折沖樽俎時特別有精神。不幸他們的飯才吃了一半,便有一條狗來到了身畔;他毫不作禮的將貓擠走,片時間魚飯都卷進了口。老貓直氣得將兩眼圓睜,他一壁向狗呼,一壁退身。小貓也跟著退出戰(zhàn)陣外,他恭聽老貓最后的告誡:有一句話終身受用不竭,便是老子說的大勇若怯!

    《王嬌》見于明代裨官,《今古奇觀》有《王嬌鸞百年長恨》一則便是演這故事。朱湘又把它化為長篇敘事詩。全詩共長七千四五百字。比康白情《廬山紀游》尤長,而且紀游乃是許多斷片湊合而成,《王嬌》則是整個的;《紀游》為無韻的自由詩,《王嬌》則為有韻的長篇;《紀游》拉雜記途中見聞,不成系統(tǒng);《王嬌》則寫一有首有尾的故事。它的結構上當然比康作難多了。

    原來故事的間架,由詩人的想像加以改變,不相干的情節(jié)刪去,而人物心理方面則添出許多瑣碎細微的描寫,不但使幾百年的僵尸復活,而且使它變?yōu)橐粋具有現(xiàn)代人靈性的亭亭美人了。如寫《王嬌》父親鰥居時對亡妻的追念的幾段:

    時光真快,已到了梅雨期中:

    陰沉的毛雨飄拂著梧桐,一夜里青苔爬上了階砌,臥房前整日的垂下簾櫳。

    稀疏的檐滴仿佛是秋聲,憂愁隨著春寒來襲老人,何況妻子亡去,今日里正逢著她的忌辰。

    正是這樣的一天在傍晚,蚯蚓嘶鳴庭院間,偶爾有涼風來撼窗~*,他們永別于暗淡的燈前。

    為妻作詩

    他還歷歷記得那時的妻:一陣紅潮上來,忽睜眼皮,接著喉嚨里發(fā)響聲,沉寂--顫搖的影子在墻上面移。

    三十年的夫妻終得分開,在冷雨凄風里就此葬埋;愛隨她埋起了,苦卻沒有,苦隨了春寒依舊每年來。

    這種描寫是長詩應有的渲染法,萬不可少。《孔雀東南飛》本是長篇敘事詩,記焦仲卿夫婦婚姻悲劇,但敘事之中,時時雜以描寫。首段寫蘭芝之貌及其才藝,臨下堂時寫其服飾,太守下聘時寫其禮物之繁,從人之眾。沈德潛云:"長篇詩若平平敘去,惟恐無色澤,中間須點染華縟,五色陸離,使讀者心目具炫。如篇中’新婦出門時,妾有繡羅襦’一段,太守擇日后’青雀白鵠舫’一段是也。“杜甫《北征》,亦為紀述行程之作,而寫沿路所見風景,到家時兒女嬌癡情態(tài)!睆埳先粼疲骸胺沧鳂O要緊極忙文字,偏向極不要緊極閑處傳神,乃夕陽反照之法,惟老杜能之。如篇中青云幽事一段,他人于正實事尚鋪寫不了,何暇及此?此仙凡之別也!蔽乙詾榕f詩的作法也可以應用在新詩上的。而且《孔雀東南飛》、《北征》幾段描寫尚是硬插入的,刪去也不關緊要,至于《王嬌》的幾段描寫都是有機的,這是作家感受西洋文學的影響,所以能夠如此。又春香引周生進房,王嬌大怒,將丫頭嚴加申斥。丫頭回答的一段,也寫得極其曲折傳神:小姐,你已經忘記掉:那早晨我替你梳妝,你一邊拿著銅鏡照,一邊瞧鏡里的面龐。你問我,眼睛沒有轉,"春香,你瞧我該配誰?"我說"師爺,可惜窮點。"你紅著臉,一語不回。一晚我從床上滾下,正摸著碰疼了的頭,忽然聽到你說夢話,別的不聞,只聽說“周……”

    名人佚事

    生活

    詩歌創(chuàng)作,對于此時的朱湘來說,不要說閑情逸致,連養(yǎng)家糊口都勉強。一次在武漢大學,朋友邀請其參觀圖書館,問是否有新作出版。只見詩人臉上露出悲涼的表情:“新著詩稿數(shù)種在長沙妻子身邊,還沒有接洽到出版社!

    如果不是死后《石門集》的出版,幾乎無人了解朱湘內心的苦悶!拔覘壛耸澜,世界也棄了我……給我詩,鼓我的氣,替我消憂。”在詩作《我的詩神》中,朱湘這樣寫道。

    于是,詩人之死被賦予了多重含義,一時間成為文學專欄的頭條。較多的說法是《申報》提出的“黑暗對知識份子的戕害”。作家陳鶴祥甚至著文呼吁,朱湘之死,應給所有不愿向惡勢力妥協(xié)的人以警策,“那就是要更加頑強地活下去”。也有人贊嘆他是用生命譜寫詩歌。蘇雪林就曾說:“生命于我們雖然寶貴,比起藝術卻又不值什么……我仿佛看見詩人懸崖撒手之頃,頂上暈著一道金色燦爛的圣者的圓光,有說不出的莊嚴,說不出的瑰麗!

    反倒是他的詩作被人忽視了。以至于后人周良沛在編纂《朱湘詩集》時不得不建議,與其討論朱湘是新月詩人,還是愛國詩人,不如先讀讀他的全部詩作。

    不僅如此,詩人所在的時代也不復存在。按照當代詩人西川的說法,寫詩不再是一種生活方式,特別是在消費主義、流行文化泛濫的時代。而走在朱湘年少時曾和其他文學青年暢談詩作的清華園,人們不再看到手捧詩集的學生。他們大多在背英文單詞,為考GRE和托福而努力。打開BBS水木清華站的詩歌版面,搜索朱湘、“清華四子”也是毫無結果,倒是一個請網友幫孩子取名的帖子十分熱門。大半個世紀前,這所園子里萌生的詩人、詩派和詩意,似乎已隨詩人的離去而漸遠漸淡。

    還有朱湘,除了那則1933年12月5日投江自盡的新聞,人們也已不記得這個曾和徐志摩、聞一多比肩的大詩人。

    自殺

    前奏

    一個詩人死了,這本不是什么大新聞。

    他選擇在一個冬日的凌晨,當輪船即將駛入南京時投河自盡。據(jù)說,這個名叫朱湘的年輕人,最后的時刻一邊飲酒,一邊吟詩。隨身攜帶的兩本書,一本是海涅的詩集,另一本是他自己的詩作。

    幾乎無人知道詩人自殺的真正原因。梁實秋猜測是因性格怪癖,聞一多則感嘆“誰知道他若繼續(xù)活著只比死去更痛苦呢”?不管怎樣,這個被魯迅譽為“中國濟慈”的詩人,死前早已沒有才子的風貌,只剩下流浪漢的潦倒。

    那張三等艙的船票,是親戚接濟的,那瓶酒,是妻子打工所得。

    起因

    他還和楊世恩等4名清華學生,因在新文學運動中脫穎而出并稱為“清華四子”。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年僅18歲的朱湘在《晨報》、《小說月報》等知名刊物發(fā)表作品若干。看起來,少年詩人的前途該是多么遠大。然而,他好像故意跟光明、美好這樣的字眼作對似的。在清華專攻文學而肆意蹺課,抵制齋務處的早餐點名制度,終于因記3次大過被開除。在美國讀書時因同學說了句“中國人像猴子”,又憤而退學,什么學位也沒拿到。在安徽大學任教,由于校方將自己主持的“英文文學系”更名為“英文學系”,便發(fā)誓再也不教書了。

    清華、"海歸"、教授……若干耀眼的光環(huán),只因詩人的一時任性而紛紛遠去。就連“中國濟慈”的雅號,也被詩人鄙夷為詩壇的崇洋之風,再三表示“我只是東方的一只小鳥”,“只想聞泰岳嵩間的白鶴”。

    一個人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一下子搗得粉碎?為什么要脫離安適的環(huán)境,走上饑餓寒冷而又恥辱的道路?同時代的女作家蘇雪林曾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對此,朱湘自己的解釋是"向失望宣戰(zhàn)"。只是,宣戰(zhàn)的結果是輸?shù)靡凰。從安徽大學離職后,向來清高的朱湘竟毫無生計,四處流浪。時人回憶,這位曾經穿著筆挺西服、深情傲慢的大學教授,一度住在黑暗狹小的碼頭飯店里,低聲下氣地問人借錢。而他一個未滿周歲的兒子,因為沒有奶吃,哭了7天后活活餓死。

    原因

    回國前

    徐志摩乘飛機觸山而亡,朱湘投水自盡,殷夫被槍決,20世紀上半葉,詩人多死于非命,讓人扼腕嘆息!豆赂叩恼媲椋褐煜鏁偶芬粫覀兛梢钥吹讲抛又煜娴娜松壽E和命運歸宿。朱湘15歲時,考入清華,人稱“清華四子”之一,享有詩名。朱湘的處女詩集《夏天》在商務印行;第二本詩集《草莽集》在開明書店出版;第三本詩集《石門集》,亦在商務出版。他生前有這3本薄薄的詩集問世,依女作家蘇雪林的說法,是詩人拿性命兌換 來的。

    朱湘于1927年留學美國,1930年沒有拿到學位就回國了。他在美國期間,給妻子劉霓君寫了90封情書,每一封信都有編號。在這些情書中,他寫謀生之艱辛,為錢所困的尷尬,更多的是如水的柔情,有日常生活的關照叮嚀,夫妻間的體貼呵護。讀之溫暖。朱湘去世后,他的好友羅念生將這一組情書編輯出版,名為《海外寄霓君》 。新文學史上有四大情書經典,是魯迅致許廣平的《兩地書》、徐志摩致陸小曼的《愛眉札記》、沈從文致張兆和的《湘竹書簡》和朱湘致劉霓君的《海外寄霓君》。

    回國后

    回國后,在安徽大學教書,生活很不寬裕,因為安徽大學時常拖欠薪水,他和他的妻子在安慶所生的一個幼兒,未滿周歲,就因為沒有奶吃哭了七個晝夜,活活的餓死。這很像杜甫詩中描述自己生活的悲慘情景。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嚴重影響了夫妻感情,婚姻已近崩潰。朱湘邀請好友到安徽大學任教,被校方拒絕。不知他是憤而辭職,還是校方解聘,他在安大也無立足之地了。

    緊靠微薄的稿酬如何養(yǎng)家糊口,朱湘已經窮困潦倒,可是,他“生無媚骨”,不肯接受嗟來之食。自從他辭職后,被世俗誣為“神經病”。此時,夫妻也鬧起了離婚。1933年12月5日,詩人在去南京的渡輪上跳江自殺。他的妻子劉霓君“只好靠縫紉和刺繡來維持生活”。

    時代背景

    民國才子多短命。具體到詩人朱湘,他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梁實秋認為:“應由他自己的神經錯亂負大部分責任,社會上冷酷負小部分責任!笨磥,連朱湘的同學也未必真正理解他“孤高的真情”。當然,孤僻,決絕,敏感,狂狷,清高,剛正,這些是詩人典型的性格。這樣的天才,在哪個時代都很難被接受,從屈原到朱湘,詩人的命運,大抵如此?墒,如果一個時代(朝代),把異端的思想家、另類的詩人、狂傲的藝術家全逼到無法生存的地步,那么,這個時代(朝代),也就要完蛋了。

    評價

    朱湘死后被魯迅稱之為中國的濟慈。羅念生說:"英國的濟慈是不死的,中國的濟慈也是不死的。"

    余偉文認為,朱湘自殺“完全是受社會的逼迫”,“正是現(xiàn)代社會不能尊重文人的表現(xiàn)”。

    何家槐認為,混亂的社會“使他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使他不得不用自殺來解決內心的苦悶”。

    柳無忌認為,不為寫文章,“也許子沅不會這樣悲傷的絕命”。

    羅皚嵐不明白,“朱湘雖不是見面向人問好的交際大家,難道竟無一個朋友?”

    謝冰瑩斷定,朱湘自殺“是為窮”!

    梁實秋則認為,“朱先生的脾氣似乎太孤高了一點,太怪僻了一點,所以和社會不能調諧”。

    詩作

    朱湘的詩"重格律形式,詩句精煉有力,莊肅嚴峻,富有人生哲學的觀念,字少意遠。

    其中,他的代表作《有憶》 更是做到了聞一多所提出的"三美"主張--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朱湘是一個性格獨特、對藝術充滿執(zhí)著的詩人,他在清華六年學生生活并不順利,曾因記滿三次大過而受到勒令退學的處分,1926年復學后又讀了一年才畢業(yè)。但這并不意味著朱湘的學習成績不好,他"中英文永遠是超等上等,一切客觀的道德藩籬如嫖賭煙酒向來沒有犯越過,只因喜讀文學書籍時常蹺課以至只差半年即可游美的時候被學校開除掉了。"他在給清華文學社的顧一樵的信中說,他離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戰(zhàn)。這種失望是多方面的",但他又對清華園無限留戀:"清華又有許多令我不舍之處。這種兩面為難的心情是最難堪的了。反不如清華一點令人留戀的地方也無倒好些。"他之不滿意清華在于:"人生是奮斗的,而清華只有鉆分數(shù);人生是變換的,而清華只有單調;人生是熱辣辣的,而清華只是隔靴搔癢。"嚴格的校園生活,對一個浪漫主義的詩人來說,不免感到拘囿;但清華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畢竟給過他薰染和陶冶,使他后來的創(chuàng)作道路走得更為扎實。

    新文學自誕生至今以歷七十馀年,而新詩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功績尤不可沒。而在新詩誕生初期數(shù)十位可圈可點的詩人當中,有四人是缺一不可的。他們是郭沫若,徐志摩,聞一多和朱湘。就詩的風格而言,我曾比喻,郭沫若的詩如不羈的烈火(但郭詩精品極少,且大都限于早期作品),徐志摩的詩有若璀璨的寶石,朱湘好比無暇的美玉,聞一多則是澎湃的江河。以郭沫若,徐志摩,聞一多三人的成就來說,世人就算不全了解,大都也有所耳聞。而知道朱湘的卻是百無一人。這對這樣一個將新詩從形式和內容與民族性、創(chuàng)造性完美結合的重要的詩人,對于這個對新詩發(fā)展做出了諸多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詩人來說,生未能逢其時,死又不能傳其名,何嘗不是最大的悲哀呢?或許這也是詩人苦難的一種馀音吧。

    有風時白楊蕭蕭著,

    無風時白楊蕭蕭著,

    蕭蕭外更聽不到什么。

    野花悄悄的發(fā)了,

    野花悄悄的謝了,

    悄悄外園里更沒有什么。

    看起來這是一首完全寫景的詩歌,然而景物中蘊涵著"情語":沒有生氣的“廢園"里除了蕭蕭的白楊,無所聽、無所見,在悄沒聲中歲月流逝,青春不再,這其實就是詩人心目中死氣沉沉的校園的象征。含蓄的形式下透露出不滿和苦悶,當然這不滿還是比較朦朧的,不像這首《冬夜歌》,直截了當?shù)貙懨鞲睒祟}"敬勉《周刊》產物質而革課程也”:

    聳暮空紫色西山,

    山頂戴著白雪之冠;

    山陰飄清華校旗,

    但清華旗色何其黯然!

    夕陽是清華的靈魂,

    漫天的黑云將他攫吞;

    遺下物質的軀殼,

    有大會堂作伊的墳墓。

    玄冰仿佛功課,

    壓住本性活潑的小河,

    月光只映他滯重的面色,

    再不見風中的笑窩。

    詩人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描寫彌漫著物質氣息的校園,吞噬靈氣如墳墓,缺乏自主意識像石像,刻板教條。其實它并不缺少靈秀的環(huán)境,就像它不缺少活潑的少年一樣,然而黑云壓住了美景,功課窒息了學生的天性。詩人忍不住要吶喊:趕走冬夜,讓春色重臨校園。

    朱湘獨立不羈的思想也同樣表現(xiàn)在這一時期的論文中,《課程上前車之言》中,朱湘提出要提倡自由發(fā)展,減少課時,改為自修,以交心得代替?zhèn)鹘y(tǒng)的考試模式。在《精神教育》一文中,更提出"出世的教育",即精神教育,提高青年人的審美情趣,而不能總沉浸于世俗之中。

    從學生時代起,朱湘的個性就較乖僻、焦躁,可是他的詩歌卻是少有的平靜和諧,他仿佛在創(chuàng)作之前洗凈了身內身外的煩惱,給詩歌留下一方神圣和諧的園地。從創(chuàng)作初起時就十分注重錘煉詩歌的情感和形式,他的內心是喧囂的,而他的詩情卻是寧靜而柔美的: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陣陣溫風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聽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寶寶,

    蜜蜂飛的真輕。

    ……

    舒緩的旋律,悠揚的節(jié)奏,錯落有致的詩行,加上活潑清新的形象,在不經意中營造出一派和諧世界,給人以閱讀與聆聽的雙重美感。朱湘孜孜不倦地進行著新格律的探索,他特別追求"理智節(jié)制情感"的具有東方神韻的美學原則,從詩的情感到詩的章法、字句,他一直不懈地實踐著,形式上講究整齊、對稱,詩韻上講究與內容情緒合一,這些努力使朱湘在新詩創(chuàng)作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三件大事

    朱湘曾經慨嘆過人生有三件大事:“朋友、性、文章!钡捎谥煜嬉钟、孤傲和乖戾、偏狹的性格,友情和愛情都成了鏡中之花。最后留給朱湘短短29年人生歷程的,就只有了詩。朱湘對詩的鐘情,可以說,已經到了全身心地癡迷而無以復加的地步。早在清華時就忘卻了一切。后來,赴美留學,為了詩更是全無顧戀。甚至,連學位也不屑一顧,毅然決然提前回國。朱湘說:“博士學位任何人經過努力都可拿到,但詩非朱湘不能寫。”

    相關人物

    魯迅1881-1936
    胡適1891-1962
    林語堂1895-1976
    劉半農1891-1934
    許地山1893-1941
    郁達夫1896-1945
    徐志摩1897-1931
    朱自清1898-1948
    聞一多1899-1946
    蔣光慈1901-1931
    柔石1902-1931
    魯彥1902-1944
    朱湘1904-1933
    梁遇春1906-1931
    梁實秋1903-1987

    名人推薦
    • 李希烈
      李希烈,唐燕州遼西人。唐德宗時為淮西節(jié)度使,為原淮西節(jié)度使李忠臣的族侄,李忠臣因貪財好色,被其逐出淮西,逃往長安。
    • 利奧九世
      利奧九世(1002-1054在世),出身德國伯爵,皇帝亨利三世的表兄弟?駸岬目藚文崤缮畟H。任教皇時期,教權得到進一步增強。他下令改組教廷,高級神...
    • 劉夢葦
      劉夢葦是新月詩派的主要發(fā)起人之一,他在新詩形式建設方面有過理論的創(chuàng)見和實踐的嘗試.他的詩歌題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愛情和革命.盡管他詩歌創(chuàng)作數(shù)...
    • 許幸之
        許幸之,中國電影導演,著名畫家、美術評論家、作家。原籍安徽歙縣,生于江蘇揚州。擅油畫,粉畫、美術史。中央美術學院。1916年隨呂鳳子學畫。...
    • 吳茀之
        中國花鳥畫大師,現(xiàn)代浙派首領人。初名士綏,改名溪(溪),以字行,號溪子,別署廣明畸士,又號逸道人。浙江省浦江縣前吳村人。1900年4月26日出...
    • 弗里德里希一世
      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I.,1826年9月9日—1907年9月28日),全名弗里德里!ねぢ返戮S希(FriedrichWilhelmLudwig),第六任巴...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