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劉奮榮

    劉奮榮

    劉奮榮,女,1975年生,山西五臺人。1996年獲山西大學哲學學士學位,1998年獲河南大學邏輯學碩士,2001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學位,2004年獲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邏輯學碩士,2008年獲阿姆斯特丹大學理學博士學位,F(xiàn)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副主任、教授。

    學歷與工作經(jīng)歷

      工作經(jīng)歷:

      2007年7月-今 清華大學哲學系;阿姆斯特丹大學兼職研究人員。

      2001年7月-2007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學歷:

      2008年2月 阿姆斯特丹大學 科學博士

    劉奮榮

      2001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哲學博士

      

    研究領域

      模態(tài)邏輯基礎理論研究。

      哲學邏輯。包括認知邏輯、信念邏輯、動態(tài)邏輯、動態(tài)偏好邏輯等。

      人工智能中的邏輯。包括時態(tài)邏輯、缺省邏輯、多主體認知系統(tǒng)等。

      

    主要科研項目

      主持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知識、信念和行為的邏輯”(2004-2008)

      主持 “邏輯之門――約翰?范本特姆經(jīng)典著作”系列翻譯項目

     。ò⒛匪固氐ご髮W項目, 2005 - )

      參與 張清宇研究員主持的社科院重大項目“模態(tài)邏輯的最新發(fā)展”(2006-2008)

      參與 鄒崇禮研究員主持的中國社科院哲學所項目“現(xiàn)代邏輯和語言的信息處理”

      

    科研成果-英文論文

      1、 F.Liu: Changing for the Better: Preference Dynamics and Agent D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ILLC,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2008.

      2、 J. van Benthem, S. Ghosh and F. Liu: Modelling Simultaneous Games in Dynamic Logic. To appear in Synthese.

      3、 F. Liu: Diversity of Ag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 Research Report, ILLC,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To appear in Journal of Logic,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2008.

      4、 J. van Benthem and F. Liu: Dynamic Logic of Preference Upgrade. In Journal of Applied Non-Classical Logic, Vol.17, No.2, 2007.

      5、 J. van Benthem, S. Ghosh and F. Liu: Modelling Simultaneous Games with Concurrent Dynamic Logic. In J. van Benthem, S. Ju and F. Veltman, eds, A Meeting of the Minds--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Logic, 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 Beijing, 2007.

      6、 J. Zhang and F. Liu: Some Thoughts on Mohist Logic. In J. van Benthem, S. Ju and F. Veltman, eds, A Meeting of the Minds--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Logic, 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 Beijing, 2007.

      7、 F. Liu: Preference Chang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Proceedings 7th Conference on Logic and the Foundations of Game and Decision Theory (LOFT 06), Liverpool, 2006.

      8、 F. Liu: Diversity of Agents. In N. Alechina and T. Agotnes, eds, 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Logics for Resource Bounded Agents, ESSLLI, Malaga, 2006.

      9、 D. de Jongh and F. Liu: Optimality, Belief and Preference. In S. Artemov and R. Parikh, eds, 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Rationality and Knowledge, ESSLLI, Malaga, 2006. A latest version Preference, Priorities and Belief under submission.

      10、 F. Liu: Dynamic Variations: Update and Revision for Diverse Agents, Mol Thesis, ILLC publication, 2004.

      11、 J. van Benthem and F. Liu: Diversity of Agents in Games, Phiosophia Scientiae, 8(2), 2004.

      12、 X. Li and F. Liu: The Relational Probability Semantics for Belief Revis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3, 2003.

      

    科研成果-中文論文

      13、 劉奮榮:“荷蘭邏輯學之印象”,載《世界哲學》2005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邏輯》2005年第3期轉(zhuǎn)載。

      14、 劉奮榮:“從信息更新到博弈邏輯”,載《哲學動態(tài)》2005年第2期。

      15、 劉奮榮:“與約翰范本特姆教授面對面-聆聽邏輯、語言和信息領域巨匠的聲音”,載《哲學動態(tài)》2004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邏輯》2004年第4期轉(zhuǎn)載。

      16、 劉奮榮:“缺省邏輯如何研究非單調(diào)推理?”,載 王路、劉奮榮主編《邏輯、語言與思維—周禮全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 2002年版。

      17、 劉奮榮:“現(xiàn)代邏輯會議綜述”,載《哲學動態(tài)》2002年第10期。

      18、 劉奮榮:“周禮全先生80壽辰暨邏輯與哲學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載《哲學動態(tài)》2002年第2期。

      19、 劉奮榮:“非單調(diào)性和自認知邏輯”, 載《哲學動態(tài)》2001邏輯增刊。人大復印資料《邏輯》2001年第2期轉(zhuǎn)載,獲哲學所2003年度優(yōu)秀論文獎。

      

    譯著

      1、 余俊偉、劉奮榮譯 《邏輯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2、 劉奮榮、余俊偉等譯 《邏輯之門――約翰? 范本特姆經(jīng)典著作》第一卷 《邏輯、信息和互動》,科學出版社,2008年5月

      

    編輯工作

      Guest Editor: Special Issue of Knowledge, Rationality and Action. To appear in 2008.

      Editor: Year Book of Philosophical Logic (PHIBOOK): To appear in 2008.

      《清華哲學年鑒》“邏輯和分析哲學”方向的編輯。

      主編: 《邏輯之門――約翰? 范本特姆經(jīng)典著作》系列叢書。第一卷《邏輯、信息和互動》2008年5月出版。

      

    學術(shù)組織工作

      1、 Organizer: The 15th Workshop on Games in Logic, Language and Computation: The Dynamics of Preferences and Intentions, Amsterdam, Netherlands. 26-28 February, 2008.

      2、 General Organizer: Workshop on Logic, 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 Beijing, China. 5-9 August, 2007.

      3、 Organizer: Workshop on Modal Logic: A Dialogue between Author and Translators, Beijing, China. 1 August, 2007.

      4、 Organizing Committee: 2nd World Congress and School on Universal Logic, Xi’an, China. 16-22 August, 2007.

      5、 Organizing Committee: Trends in Logic V: Many-valued Logics and Cognition, Guangzhou, China. 6-9 July, 2007.

      6、 Session Co-chair: The Generosity of Artificial Languages in an Asian Perspective, Amsterdam, Netherlands. 18-20 May, 2006.

      7、 Organizer: Logic--Connecting Stanford and ILLC: Update Modelling Seminar, Amsterdam, Netherlands. 20 September, 2005.

      8、 Organizer: Workshop: Interfacing Probabilistic and Epistemic Update, Amsterdam, Netherlands. 7 September, 2005.

      

    主要課程

      模態(tài)邏輯:春季學期,研究生課程。

      使用的教材:P. Blackburn, M. de Rijke and Y. Venema, Modal Logi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哲學邏輯:春季學期,研究生課程。

      一階邏輯:秋季學期,本科生課程。

    TAGS: 高校人物 哲學專家 博士 教授
    名人推薦
    • 甘國臻
      甘國臻教授于2001年加盟教院前,出任澳洲 堪培拉大學副校長(學術(shù))。他先后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主修教育。甘教授亦擁有...
    • 姚立澄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姚立澄,1963年4月5日生,山東省沂水縣人。副研究員。1982-1986 北京師范大學分校物理系 理學學士1990-1993 ...
    • 韓健平
        1987年,獲得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yè)的歷史學學士學位  1990年,獲得該校研究生院中國古代思想史專業(yè)的歷史學碩士學位  1996年,獲得中國...
    • 胡維佳
        江蘇泰州人,1958年生。1982年畢業(yè)于西安交通大學機械系,后在山西礦業(yè)學院機械系任教。1989年7月自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研究生部畢業(yè),于中國科學...
    • 劉益東
        劉益東,北京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1984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電機系,獲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yè)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部,獲碩...
    • 許敬文
      2004年起出任協(xié)理副校長,協(xié)助管理校園發(fā)展項目,以及指導中大多個行政部門的工作,包括校園發(fā)展處、物業(yè)管理處和大學出版社等。許教授同時為校內(nèi)多...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