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邵銳(1480—1534),字思仰,號端峰,別號半溪,仁和塘棲(今杭州市余杭區(qū)塘棲鎮(zhèn))人。明正德三年(1508)進士。為人嚴于律己,正直不阿,舉進士后授翰林。時宦官劉瑾擅權(quán),同年多往晉謁,唯銳不趨附,受到輿論贊揚。后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劉瑾將親信焦黃中和劉仁亦改庶吉士,傳旨和銳一起授編修,銳恥與同列,上疏請辭,以父喪歸里。劉瑾革職后,復(fù)出任寧國府推官,南京吏部主事、禮部員外郎。正德十五年(1520)為江西督學僉事,以后歷任福建提學副使、湖廣參政、河南按察使,廣東、山東左、右布政使。為人廉明公正,所到之處,均有惠政。在任寧國府推官時,屬縣一大姓誣人盜竊,縣令受賄,判成冤案。銳得知后親自前往重審,明斷曲直,罷免縣令。每在一處為官離任時,百姓都哭泣送行。嘉靖十一年(1532)終授太仆寺卿。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二月,因病請歸。卒時,“橐僅數(shù)金,田不及百畝”,還諄諄告誡其子,“切勿向他人求”。朝論以為清廉,詔贈右副都御史,謚康僖。有文集《端峰存稿》。工書法,王世貞《國朝名賢遺墨》【國朝系指明代】有其書跡。事跡收錄于《列卿記》、《賓州續(xù)藁》。
補充此條內(nèi)容:
邵銳是嘉靖十三年( 1534)逝世于塘棲老家的,墓在超山。
同年好友唐龍為其撰寫了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