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摩洛哥王國蘇丹Muhammad V(1927~1961在世),國王(1957~1961在位)。即希迪·穆罕默德·本·優(yōu)素福。1927年繼承其父穆萊·優(yōu)素福為摩洛哥阿拉維王朝第25任蘇丹。稱西迪·穆罕默德三世(Sidi Mohammnd III)。大戰(zhàn)爆發(fā)時,于1939 年9 月4 日發(fā)表支持法國對德作戰(zhàn)的宣言,并動員本國人民入伍。法國敗降后仍堅持原有立場,拒絕德國停戰(zhàn)委員會入境,同時反對迫害猶太人。盟軍在北非登陸后,曾同羅斯福和戴高樂會晤,重申與同盟國合作的政策,并要求摩洛哥獨立。1945 年6 月訪問法國。他具有較強烈的民族主義思想,1950年提出要求修改《 非斯條約》,遭到法國拒絕。1951年,法國挑起柏柏爾部落叛亂來反對他。1953年8月,他因拒絕在法國擬訂的欺騙性“改革”法案上簽字,被法國廢黜,父子一同被放逐到科西嘉,后又放逐到馬達加斯加。此事激起摩洛哥全國人民反對,不少地區(qū)展開了武裝斗爭。法國被迫恢復其蘇丹職位。1955年他從流放地馬達加斯加回國,組織新政府和法國談判。1956年法國承認摩洛哥獨立。
1957年8月摩洛哥改為王國,他即國王位,稱穆罕默德五世。1958年收回被西班牙劃為“西屬摩洛哥”的南部伊夫尼地區(qū),1960年又收回“國際共管”的 丹吉爾。1961年2月卒于 拉巴特。在摩洛哥有“ 國父”的盛譽。
生平
1909年穆罕默德出生前后,正是摩洛哥封建王朝內(nèi)亂時期,也是西方殖民主義加緊侵略摩洛哥時期。1904年,法國與西班牙達成協(xié)議,劃分了各自在摩洛哥的勢力范圍。1911年,法國以平息叛亂為名出兵非斯;1912年3月,又用武力脅迫摩洛哥蘇丹穆萊·哈菲德簽訂了非斯條約,使摩洛哥變成了法國的“保護國”。哈菲德是小穆罕默德的伯父。同年8月,法國殖民當局因哈菲德鎮(zhèn)壓國內(nèi)人民反抗不力,逼其遜位。8月14日,哈菲德的弟弟穆罕德的父親穆萊·優(yōu)素福親王在殖民當局的庇護下被擁立為蘇丹。穆罕默德自幼在一位阿爾及利亞教師指導下,誦讀古蘭經(jīng),學習阿拉伯語和法語,受到良好的伊斯蘭文化熏陶。1926年,他曾隨父出訪法國。
1927年11月11日,蘇丹穆萊·優(yōu)素福逝世。他的第三個兒子穆罕默德于11月18日被推舉為蘇丹,時年不滿18歲。 摩洛哥淪為保護國后,領土被肢解為三部分:法屬保護區(qū)、西(班牙)屬保護區(qū)和國際共管區(qū)( 丹吉爾)。在法屬區(qū),并存著代表殖民當局的總督府和摩洛哥傳統(tǒng)政府馬赫曾。然而,后者形同虛設。蘇丹雖在名義上是摩洛哥的最高統(tǒng)治者,實際上一切內(nèi)政、外交大權都掌握在法國總督和西班牙高級專員之手。在馬赫曾內(nèi)部,年輕的蘇丹毫無權威,被首相毛里克和幾名弄臣把持著朝綱。后來,隨著穆罕默德年齡的增長,他利用馬拉卡什地區(qū)封建主的勢力削弱了首相權力,才加強了自己的地位。
法國殖民當局為了削弱摩洛哥人民的力量,在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之間制造不和。這兩個民族分別占摩洛哥人口的60%和40%。1930年5月16日,殖民當局強行頒布所謂的柏柏爾敕令,決定在柏柏爾人部落中恢復習慣法和習慣法庭,把原已歸卡迪(伊斯蘭法官)的司法權又交給部落酋長。它剝奪了蘇丹的司法機關對柏柏爾族的權力,使后者實際上從屬于法國占領當局。穆罕默德雖曾指出該敕令有損于摩洛哥政治和宗教的統(tǒng)一,但在殖民當局的壓力下最后還是簽了字。
法國的這個分裂摩洛哥民族的行動,引起了摩洛哥人民的強烈反對。在信奉伊斯蘭教的摩洛哥,蘇丹往往被看成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利益的體現(xiàn)者。非斯、拉巴特等城市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群眾示威游行,提出恢復蘇丹統(tǒng)治下的國家統(tǒng)一的口號,并成立了捍衛(wèi)阿拉伯語、伊斯蘭教和摩洛哥實體委員會。1931年,斗爭擴展到其他城市。非斯市政會議組織了請愿團,要求廢除與柏柏爾敕令有關的法令,統(tǒng)一國家的立法和行政制度。在這次斗爭中,摩洛哥民族資產(chǎn)階級和知識分子起了很大作用。穆罕默德也感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
1934年2月,法國政府單方面決定摩洛哥事務歸法國殖民部管轄。顯然,這是違背保護國條約的,因為根據(jù)該條約,摩洛哥是法國的保護國而不是殖民地,它擁有自己的國王和政府,與法國外交部發(fā)生關系。由于穆罕默德的反對,法國政府不得不撤銷了這一決定。
1934年,摩洛哥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民族主義政黨——摩洛哥行動委員會成立。這標志著摩洛哥民族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此之前,摩洛哥人民的反殖斗爭,主要是封建宗法上層分子領導的農(nóng)民運動,斗爭中心在農(nóng)村;在這之后則是新興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走上了政治舞臺,斗爭集中在大城市。摩洛哥行動委員會第一次提出民族主義綱領——改革方案,要求消除法國直接統(tǒng)治的現(xiàn)象,切實貫徹保護制條約,建立君主立憲制,讓摩洛哥人參政,建立民族會議等。穆罕默德對行動委員會及其改革方案表示贊同和支持,并開始同民族主義者建立聯(lián)系。但是,穆罕默德此時只是不滿殖民統(tǒng)治的方式,并未要求廢除保護制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后,他才逐漸走上了反對殖民制度,爭取民族解放的道路。
1942年11月,美、英軍隊在 卡薩布蘭卡登陸。穆罕默德支持盟軍行動并拒絕親 維希政府的總督要他到法國去的要求。翌年1月22日,他在安法會見了 富蘭克林·羅斯?偨y(tǒng)。羅斯福許諾,在戰(zhàn)勝德國法西斯后,根據(jù) 大西洋憲章,摩洛哥將會得到獨立、并得到美國的援助。
由于戰(zhàn)爭期間宗主國放松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和殖民地人民進一步覺醒,摩洛哥民族解放運動開始高漲,其重要標志就是1943年后摩洛哥共產(chǎn)黨、獨立黨等政黨相繼成立,并提出了獨立要求。1944年1月11日,一份由58人簽名的憲章中提出了以下一些要求:摩洛哥完全獨立和領土統(tǒng)一;確認君主立憲制為國家政體;國王和人民通力合作,為解放祖國和實行改革而斗爭。簽名者包括8名工商業(yè)者、5名地主和農(nóng)民、6名馬赫曾官員、4名法官、7名自由職業(yè)者、10名伊斯蘭賢哲、18名教育工作者。穆罕默德非常支持這些要求,立即成立一個委員會著手研究這些要求,并指派專人與獨立黨聯(lián)系。
1945年7月,穆罕默德在巴黎會見了 夏爾·戴高樂將軍。會見中,他對戴高樂說“我認為昔日的摩洛哥過渡到現(xiàn)代的、自由的摩洛哥的時刻已經(jīng)來到了!贝鞲邩反饝匦驴紤]今后的法摩兩國關系。 1947年6月法國總督許溫提出“聯(lián)合自主”方案,組織法、摩部長、大臣聯(lián)席會議;將原來分設的法、摩咨政會議合二而一;摩洛哥議員由選舉產(chǎn)生。1949年11月18日法國將軍 阿爾方斯·朱安講話中用“共同主權”一詞說明法摩關系,遭到蘇丹的反對。 1947年4月,穆罕默德以國王身份訪問了丹吉爾和西屬保護區(qū),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以表明摩洛哥是不可分割的主權國家,蘇丹是這個國家唯一合法的代表。他拒絕殖民當局所謂“聯(lián)合自主”的方案,反對“共同主權”論,向總督明確表示他所要求的是“人民的自由和國家的獨立”,只有結(jié)束保護制才能使摩洛哥和法國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更堅實更神圣的基礎,才能在摩洛哥建立一個受到人民信任并能滿足人民合法要求的自由政府。
為了以新的法摩關系代替舊的保護制,穆罕默德于1950年10月親自赴法談判,但沒有成功。1952年3月,他又向總督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再次要求重新確定“足以保證摩洛哥主權和法國合作利益”的新的法摩關系,并建議給予公眾和個人的自由,特別是工會自由。
但是,摩洛哥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遭到了殖民當局的殘酷鎮(zhèn)壓。1952年2、3月間拉巴特、卡薩布蘭卡等地爆發(fā)大規(guī)模群眾示威,要求立即實現(xiàn)獨立和自由,被殺害者達1,000多人,被捕者達35,000多人,殖民當局的暴行激起人民群眾的強烈反抗;也使蘇丹認識到依靠宗主國或其他大國是不可能取得獨立的,從而更加堅定地站到人民群眾一邊,成為團結(jié)全國各種政治力量和爭取獨立解放運動的象征。
法國殖民當局在殘酷鎮(zhèn)壓群眾運動的同時,積極策劃廢黜蘇丹。原因是他不但不放棄對獨立黨的支持,并且拒絕在法國1953年提出的“欺騙性”改革草案上簽名。1953年8月中,在帝國主義策動之下,反動的大封建主格拉維糾集一些親法的封建主和宗教人士,在馬拉卡什舉行會議,宣布剝奪穆罕默德的權力,另立穆罕默德·本·阿拉法為蘇丹,并組織地方武裝向拉巴特進發(fā)。20日,總督派重兵包圍王宮,向蘇丹發(fā)出最后通牒:如果蘇丹同意自動退位,可到法國自由生活;如果拒絕,就要被廢黜和放逐。穆罕默德五世面對威脅,義正詞嚴地指出:我是合法的摩洛哥蘇丹,我永遠不會背叛信任我忠于我的人民,永遠不會背離我的使命。于是,蘇丹和兩個王子被押上了法國軍用飛機。他們先被放逐到科西嘉島,后又被轉(zhuǎn)到馬達加斯加。
在兩年多的流放生活中,穆罕默德五世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自己的祖國和親人。為了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他再次拒絕法國政府要他自動退位的要求,表示寧可舍棄自己的財產(chǎn)和親人,客死他鄉(xiāng),也決不去巴黎靠法國提供的年金茍且偷生。 法國以武力廢黜一個阿拉伯國家的合法君主,不僅激起了摩洛哥各階層人民的強烈反對,而且受到世界輿論、特別是阿拉伯國家和法國進步人士的譴責。在摩洛哥國內(nèi),一個以要求蘇丹復位為主要內(nèi)容的政治斗爭浪潮波及摩洛哥全國。從1953年8月起的一年時間內(nèi),全國共發(fā)生了335起武裝襲擊事件,出現(xiàn)6起破壞鐵路和390起縱火事件。1955年,摩洛哥已出現(xiàn)一支武裝的反法游擊隊在山區(qū)作戰(zhàn)。 在國際上,1954年11月,阿爾及利亞人民點燃了武裝起義的烈火。1955年4月召開的亞非 萬隆會議強烈要求給予摩洛哥等馬格里布國家以自決權利和獨立權利。這些斗爭有力地支援了摩洛哥人民。
在這種形勢下,法國政府不得不作出讓步。1955年8月,法國政府與摩洛哥代表在法國的埃克斯累班舉行談判。結(jié)果就廢黜傀儡蘇丹阿拉法達成協(xié)議。在這種形勢下,法國政府不得不作出讓步。同年11月5日,穆罕默德回到摩洛哥復位。第二天,摩洛哥與法國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宣稱將由蘇丹組織政府,這個政府將“促使摩洛哥成為獨立的國家”。 穆罕默德政府于1956年2月開始與法國政府舉行談判。3月2日雙方達成協(xié)議,簽署了摩洛哥獨立宣言,結(jié)束了長達44年之久的保護制,獲得了獨立。4月7日,西班牙政府宣布承認摩洛哥獨立。 從獨立到穆罕默德逝世只有短短的6年時間。在這個時期制定的一些施政方針和各項政策至今仍為摩洛哥政府所遵循。
在政治方面,穆罕默德進行了“憲政改革”。1956年11月,在他主持下成立了由政黨、工會和群眾團體的代表組成的咨詢議會,其成員由他指定。1957年,改國號為摩洛 哥王國,蘇丹改稱國王,稱穆罕默德五世;正式確定哈桑為王儲,建立由國王直接負責的內(nèi)閣。11月,頒布了皇家憲章,決定給予人民以集會、結(jié)社和言論自由的權利,但禁止共產(chǎn)黨活動。他還開始著手準備摩洛哥憲法。
在軍事方面,重建了王國軍隊。1912年后摩洛哥正規(guī)軍被解散,軍官、士兵都到法軍或西班牙軍隊中服役。獨立后,穆罕默德五世決定組建王國軍隊和軍官學校,任命其子為總司令。1956年,建立王家武裝部隊。翌年又建立了空軍。
在經(jīng)濟方面,實行保護民族工業(yè)、限制外國資本的經(jīng)濟政策,制定了經(jīng)濟發(fā)展的二年計劃(1958——1959)和五年計劃(1960——1964)。為了建立獨立的民族經(jīng)濟,摩洛哥政府首先沒收了原法國資本控制的摩洛哥國家銀行,建立了由國家支配的各專業(yè)銀行。對石油、磷等礦產(chǎn)資源由國家控制開采;對茶制品等實行國家專賣。國家鼓勵手工業(yè)生產(chǎn)。雖然獨立初期,摩洛哥經(jīng)濟發(fā)展遇到很多困難,但仍有一定的發(fā)展,興建了很多工廠,包括煉油廠、紡織廠、卡車裝配廠,拖拉機廠等。 在農(nóng)村,摩洛哥從1957年開始實行“耕作運動”,每年由國家資助耕種30萬公頃土地。
穆罕默德五世重視文教事業(yè)的發(fā)展。獨立后,政府決定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掃盲運動,穆罕默德五世親任掃盲協(xié)會的會長。除普遍建立中、小學外,很快建起了一些中等專業(yè)學校,并在拉巴特建起一所國立大學。政府規(guī)定阿拉伯語為國語,學校要逐步過渡到用阿拉伯語教授主要課程,并建立了阿拉伯化研究所。
在外交方面,穆罕默德五世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jié)盟政策、支持阿爾及利亞等非洲國家爭取獨立的斗爭,贊成非洲統(tǒng)一。1959年11月1日,摩洛哥政府正式同我國建交。 1961年1月,穆罕默德五世病逝,享年52歲。他被摩洛哥人民稱為“獨立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