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秀川,1919年7月出生,河北 深州人。原名張清湖。1936年9月入黨。初中文化。
大事年表
1937年10月參加八路軍,任支隊偵察隊長、營教導員,冀中1分區(q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冀魯豫軍區(qū)32團政委、16團政委,聯(lián)防軍2團團長兼政委。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東北保4旅副旅長,遼南1分區(qū)副司令 員,遼河支隊司令員,遼南分區(qū)副政委。
1946年5月任遼南軍區(qū)獨立師(獨立第1師)兼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遼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
1948年3月任東北獨立第5師第2政委。8月任第2師第2政委,東北野戰(zhàn)軍第4縱隊12師副政委。12月任師政委。
1949年3月任4野第41軍123師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陸軍軍政治部主任。
1952年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6軍副政委、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代政委、政委。1953年任陸軍第3兵團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1962年6月任海軍政治部主任、黨委常委(1962年7月起)兼海軍監(jiān)委副書記(1963年3月起)。
1968年8月任海軍副政委、黨委常委、副書記(1969年6月起)兼海軍監(jiān)委副書記(-1969年4月)。1969年8月-1972年10月任軍政大學政委、臨時黨委第2書記(1970年3月起)。
“大文化革命”中犯有罪行,1982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決定對其免予起訴。后被開除黨籍。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62年改為海軍少將軍銜。1982年3月退出現(xiàn)役。中共9屆中央候補委員。
經(jīng)歷
文革中海軍有個“李王張”,李是李作鵬,王是王宏坤,張就是張秀川。張秀川是河北省深縣人,1919年出生,原名張清湖。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谷諔(zhàn)爭時期,任支隊偵察隊長、營教導員、冀中1分區(qū)政治部組織科長、冀魯豫軍區(qū)團政委、團長。張秀川解放戰(zhàn)爭時先任東北野戰(zhàn)軍獨立2師政委,后調任東北野戰(zhàn)軍4縱12師即后來的41軍123師副政委、政委。這個師是我軍的英雄部隊,在塔山阻擊戰(zhàn)中出色完成任務,有力地保障了野戰(zhàn)軍主力對錦州的攻克,出了“塔山英雄團”、“白臺山英雄團”兩個英雄團隊。張秀川還參加過朝鮮戰(zhàn)爭,任志愿軍46軍副政委、政委、朝鮮軍事停戰(zhàn)委員會志愿軍委員、中方委員,參加了1953年夏季進攻戰(zhàn)役和板門店停戰(zhàn)談判,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二級國旗勛章;貒笕蔚谌鴪F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少將銜時張秀川才36歲。他被授予二級獨立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62年,林彪派總參謀部軍訓部部長李作鵬、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張秀川到海軍工作,李作鵬、張秀川和肖勁光、蘇振華等發(fā)生了矛盾。按照羅瑞卿在1963年海軍黨委擴大會上的要求,少壯派李、張擋第一線,蘇、王檔第二線、肖勁光擋第叁線。當年,張秀川任海軍政治部主任。
1965年10月,海軍副司令員李作鵬和政治部主任張秀川在海軍副司令員王宏坤的默契下,炮制了《叁年基本總結》,按照李作鵬等人的說法:“常委領導存在的問題,集中反映在肖勁光、蘇振華、劉道生叁同志與李作鵬、王宏坤、張秀川等常委之間的原則性爭論上。”王宏坤還指責肖勁光、蘇振華“對李作鵬、張秀川采取了不合作,不支持,排斥、打擊的態(tài)度”。在海軍軍以上領導班子的調整問題上,張秀川的態(tài)度極為堅決,幾次逼肖勁光,要他到林彪那里去反映。否則張秀川說只有叁條辦法:第一條他離開海軍;第二條請求軍委派人來換他;第叁條就是掛名不干事。張秀川講了幾次,肖勁光一直持忍耐態(tài)度。最后一次肖勁光火了,他拍著桌子說:“讓我到上級、到林彪、或到主席那里去反映,我都沒有問題,但是究竟哪些人調出去,請你拿出名單來”。 張秀川也很激動地說:“你把這些犯了錯誤,有問題的人搞上來,這是沒有原則,沒有是非、沒有黨性。”
1965年11月,林彪為迫害羅瑞卿,授意李作鵬寫一個近年來海軍兩種思想斗爭的情況,重點是羅瑞卿的表現(xiàn)。李作鵬立即召集王宏坤、張秀川編造材料,誣陷羅瑞卿對海軍懷有巨大陰謀,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是想占領海軍這個陣地。李、王、張的材料成為用來迫害羅瑞卿的材料之一。
1966年5、6、7月間,海軍黨委召開叁屆叁次全體會議。6月17日,全會轉入了黨委擴大會議,在李作鵬、張秀川的控制下,會議有叁個小組提出肖、蘇是批判重點,要王宏坤出來領導會議,這個情況登上了會議簡報。實際上是公開提出了撤換領導的問題。這種不正常的舉動引起了軍委聯(lián)絡小組的注意。小組負責人莫陽(葉劍英辦公室副主任)、劉德潤(總政組織部副部長)、朱光(總政干部部副部長)認為:一個副司令,一個政治部主任,控制著黨委會,通過會議罷官奪權,是錯誤的。為此,主持軍委工作的葉劍英同在大連休養(yǎng)的林彪通了電話。林彪的態(tài)度很曖昧。一方面說:“此風不可長”一方面又說:“李作鵬、張秀川同志叁年來工作是有成績的”,“如果撤換了他們實際工作沒人做”。 7月4日,由劉少奇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專門研究了海軍擴大會議的問題。劉少奇在會上嚴肅地指出“奪權是第一的錯誤,其他都是第二位的!睆埿愦ㄊ芘u后并沒有真正認識錯誤,在后一階段的會議中,他威脅知情人說:“事情牽涉林副主席,講不得!”8月13日,已是副統(tǒng)帥的林彪,搞了一個對李、王、張的“高度評價”,說他們反對羅瑞卿是有功的,18日林彪從大連回京,提出會議到了“火侯”,立即“收兵停戰(zhàn),一刀兩斷”。實際上是防止把自己牽進去,也保護了李作鵬、張秀川等人。“叁.叁”會議對他們的揭露批判就這樣停止了。文革一開始,張秀川處于不利的地位,群眾給海軍黨委十個常委寫的兩千多張大字報中,他就占了一半。這個情況反映到林彪那里,于是,林彪、葉群于1966年9月22日、23日兩次到海軍大院點名要看政治部的大字報。林彪走后,張秀川在政治部全體干部大會上說:“林副主席是支持我們的!”文革初期有了林副主席的公開支持,誰還敢給張秀川貼大字報。
1967年1月18日,林彪進一步支持李作鵬、張秀川他們改組海軍黨委,李作鵬任黨委第二書記,組成了以“李、王、張為核心的新黨委”。這就是文革中海軍的“一月奪權”,接踵而來的是“二月決戰(zhàn)”、“叁月總攻”、“四月圍殲”。在這四個月里,李作鵬、張秀川等在海軍組織的千人以上斗爭大會就有30 多次,中小斗爭會不計其數(shù)。海軍成了文革的重災區(qū)。
1967年3月,林彪要整蘇振華的材料,限叁天交卷。李、王、張炮制了《海軍黨委內(nèi)部兩個司令部爭論的幾個主要問題》歸結為蕭勁光、蘇振華、劉道生和李、王、張的斗爭。誣陷蘇振華、劉道生、杜義德是“蘇記黑司令部”,陶勇、方正平、盧仁燦、康志強是“四大金剛”,傅繼澤、郭炳坤、張漢丞、趙曉舟、羅斌是“五大虎將”。 李、王、張還聯(lián)名寫信誣陷葉劍英和賀龍。1968年10月,李、王、張策劃了一個名單,海軍正師以上干部,被打倒的47人,半打倒的35人。
1967年8月17日,軍委成立“看守小組”,吳法憲為負責人,張秀川和葉群、邱會作成為組員,列席中央文革碰頭會,負責處理駐京軍事機關、部隊的文革問題。
1968年,張秀川任海軍副政委,1969年當選9屆候補中央委員。
1971年“九.一叁”事件以后,張秀川和李作鵬一起作為林彪集團的主要成員被停職審查。從此,張秀川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張秀川后被開除黨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