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洪勝,1875年出生在湖北谷城戈家營子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家里沒有一寸土地,僅有兩間草屋棲身,其母時常生病,其父楊大鵬因參加反清活動,于1883年被清軍殺害在薤山“萬人坑”里。這年楊洪勝剛8歲! 「赣H被清軍殺害后,楊洪勝和母親、妹妹僅靠楊洪勝爺爺楊老鐵匠在縣城街上幫人打鐵的微薄收入活命。一年后,母親也因病離開了人世,楊洪勝和妹妹只好來到爺爺身邊。楊老鐵匠是一個有骨氣的老頭,為給兒子報仇,夜里悄悄為反清組織打造刀矛等兵器。有一天,楊洪勝突然向爺爺問起父親,爺爺流著淚說:“你爹為反清在10年前就被清兵殺害了!焙髞頎敔斠脖磺灞ト⒑υ讵z中。從此楊洪勝就悄悄立下了報仇的決心。
基本介紹
楊洪勝(公元1875—1911年),字益三。襄樊谷城人。原為清軍,后退出,1903年加入湖北新軍。1906年被編為第八鎮(zhèn)十五協(xié)三十標列兵,后升正目。其間結(jié)識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參加反清革命組織——振武學社。1910年秋,該社遭破壞后,加入文學社。后受命請長假離營,從事聯(lián)絡(luò)工作,并在武昌千家街開雜貨鋪,作為革命黨人秘密聯(lián)絡(luò)機關(guān)。武昌起義前夕,革命黨人組織起義臨時總司令部,任軍務(wù)籌備員。1911年10月9日,漢口俄租界寶善里14號革命黨人總機關(guān)部暴露,武昌總、分機關(guān)被破壞,革命黨人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下達起義命令。
被捕就義
楊洪勝在當日下午,奉命秘密往工程營交送槍彈時,被軍警發(fā)現(xiàn),擲彈抵御,受傷被捕。當夜被清督署審訊,被打得體無完膚,終未供出一人,并且怒罵清吏無恥。10日凌晨,與革命黨人彭楚藩、劉復基同于清署東轅門外英勇就義。
武昌起義的平閱路就是為了紀念這三位烈士改名為彭劉楊路的,并在三烈士就義處建有紀念亭。谷城南河南岸高亭山有楊洪勝烈士墓。
性簡樸,崇尚俠義.早年務(wù)農(nóng),后入伍,先為清廷綠營兵.見該軍腐敗,加入新軍,為正目(班長).新軍內(nèi)革命志士多,先后結(jié)識劉公,孫武,彭楚藩等.
舊歷八月十八日送炸彈至工程營時,被守衛(wèi)士兵發(fā)現(xiàn),他返身奪門,衛(wèi)兵追擊,他被衛(wèi)兵擊傷.崗警鳴笛,清軍蜂擁而至,洪勝被捕送往總督衙門.此時,各地起義機關(guān)均先后被破獲,彭楚藩,劉復基也被捕。當清廷官員鐵忠一再向楊洪勝誰是黨羽,他罵著說:“老子是革命黨!殺便殺!除你滿奴一人外,都是革命黨!”鐵忠大怒,施以毒刑,他仍談笑自若。直被打的體無完膚,他終未供出一人。鐵忠命斬首,他仍罵不絕,說:“你要殺快殺,恐怕你不久也要隨老子來也!”臨死猶高呼孫中山以及未死同志萬歲。時年36歲。同時被害于總督門前的尚有彭,劉二烈士。
楊洪勝烈士墓
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谷城縣城東南約3.5公里處漢江西岸的高寧山上。山高海拔130米,山勢巍峨,秀麗壯觀。楊洪勝(1875~1911)是武昌辛亥革命首義三烈士之一,出生于谷城黃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