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徐三重,生卒年不詳。字伯同,號 鴻州,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徐壽之孫 ,明萬歷五年(1577年)中進士,后經(jīng)殿試以第二甲登科,被朝廷授刑部主事。因與宰相 張居正議論不合,決意稱病辭官返回故鄉(xiāng)。回到七寶后,徐三重捐資主持重修了七寶教寺大殿、興圣橋和關(guān)帝廟,以及祖父創(chuàng)辦的徐氏義塾。他享年78歲,一生潛心著述。其子徐禎稷(字叔開,號厚源),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中進士,與父親一樣也被朝廷任命為刑部主事。經(jīng)多次升遷,出任四川副使。他在四川為官多年,百姓稱贊他施政如清風(fēng)宜人,給他雅號稱徐公風(fēng)。因父親年老,他調(diào)回家鄉(xiāng)以便就近奉養(yǎng),又看到朝政黑暗,便以有病為由,辭官返鄉(xiāng),在家鄉(xiāng)過著恬淡的隱居生活。著有《恥言》、《明善堂詩稿》等書流傳于世。
作品集
先后有《徐氏家則》、《蘭芳錄》、《采芹錄》、《牖景錄》、《鴻州雜著》、《陷阱篇》、《山齋幽事》、《史記通表》、《讀史余言》、《言古余論》、《歷代甲子》、《野志》、《政要》、《易義》等二十多部重要著作問世,并分別被收錄于《明史·藝文志》、《四庫全書存目》、《文淵閣著錄》等,已成為傳世名篇。徐三重博學(xué)多才,是當(dāng)時 江南地區(qū)享有盛名的學(xué)問家。松江府公認其為地方賢達,因此被列入“云間邦彥”而畫像刻石陳列在松江 醉白池畔,一直傳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