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革命家
尼古拉·伊里奇·波德沃伊斯基 Николай·Ильич·ПОДВОЙСКИЙ 【1880.2.4(16),庫納紹夫卡鎮(zhèn),今屬切爾尼戈夫州涅任區(qū)——1948.7.28,莫斯科】 蘇聯(lián)黨務活動家,軍事家。1901年加入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1894年起在切爾尼戈夫教會學校讀書,因參加革命運動,1901年被學校開除。1901-1905年就學于雅羅斯拉夫爾市杰米多夫高等法政學校,其間,1904-1905年任布爾什維克大學生委員會主席、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雅羅斯拉夫爾市委員會委員。1905年為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城紡織工人罷工和工人代表蘇維埃的領(lǐng)導人之一,組織了雅羅斯拉夫爾戰(zhàn)斗隊,在工人與警察發(fā)生武裝沖突時受重傷。1906-1907年僑居德國和瑞士。返回俄國后,先后在彼得堡、科斯特羅馬和巴庫等地的布爾什維克組織內(nèi)工作。因從事革命活動多次被捕。1907-1908年為彼得堡黨的合法的“糧食”出版社領(lǐng)導人之一。1910-1914年參加創(chuàng)辦《明星報》和《真理報》。1915-1916年任《保險問題》雜志編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俄國局財政委員會委員。
占領(lǐng)冬宮
后參加了1917年 二月革命。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第一個合法的彼得格勒委員會委員、彼得格勒蘇維埃代表、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委員會軍事組織領(lǐng)導人。擔任過《士兵真理報》、《工人與士兵報》和《士兵報》的編輯。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中央委員會全俄前線與后方軍事組織局主席,赤衛(wèi)軍創(chuàng)建人之一。為黨的第七次(四月)代表會議和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在第六次代表大會上作了關(guān)于軍事組織工作的報告。為十月武裝起義的積極組織者之一,任彼得格勒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革命軍事委員會領(lǐng)導十月武裝起義執(zhí)行局委員和三人作戰(zhàn)小組成員。起義期間,任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攻打冬宮的領(lǐng)導人之一。后任彼得格勒軍區(qū)司令,積極參加平息 克倫斯基- 克拉斯諾夫叛亂,顯示了卓越的組織才能。
蘇聯(lián)高級官員
1917年11月-1918年3月任俄羅斯聯(lián)邦軍事人民委員,1918年1月起兼任全俄蘇軍組建委員會主席。1918年3月起先后任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最高軍事監(jiān)察局主席。1918年9月-1919年7月任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19年1-9月兼任烏克蘭陸海軍人民委員。1919年10月-1921年5月任西方面軍第7集團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20年1-3月任高加索方面軍第10集團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19-1923年任普及軍訓部部長兼特種部隊司令。對這兩個部門的建立及對全體人員的訓練和政治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1920-1923年任最高體育委員會主席。1924年起從事黨務和蘇維埃政府的工作。1935年退休。在黨的第十三-十五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獲紅旗勛章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