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哲憫皇貴妃(18世紀(jì)-1735年8月20日),噶哈里和羅舍林村富察氏。祖先的名字就是叫尼雅唐鄂。哲憫皇貴妃這個女孩子就是尼雅唐鄂的八世孫女。大約在尼雅唐鄂的孫輩時,哲憫這一支富察氏被編入八旗,屬于滿洲正黃旗。滿洲正黃旗包衣管領(lǐng)下人佐領(lǐng)翁果圖之女,乾隆帝皇子時期的侍妾。
雍正三年(1725年),在內(nèi)務(wù)府選秀中指婚為弘歷的格格。
據(jù)兩篇祭文所稱,很早就入侍宮闈的富察氏具有敦厚持重的品德。不僅以賢良謹(jǐn)慎為內(nèi)心的根本,還恭敬勤懇地承擔(dān)宮中的職守,因而在宮中有著賢明的名聲。
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二十八日午時,生乾隆帝之長子永璜。
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二十七日寅時,生皇次女。
富察氏為尚為皇子的乾隆帝生下一對子女,前程似錦。不幸的是富察氏年紀(jì)輕輕就在弘歷即位前兩個月,即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1735年8月20日)亡故,死時只有二十來歲。富察氏的靈柩最初暫安于東直門外,旋即改在新修的六股道殯所停放。
其身后事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十四日,剛登基的高宗下旨追封“從前病故富察氏格格”為妃,并且命人安排追封和祭祀等的事宜。
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中旬,弘歷下旨追封這位早逝的妃富察氏為哲妃。
根據(jù)《養(yǎng)吉齋叢錄》的記載,“明知周通曰哲”,所以部分滿譯漢的清宮檔案曾把“哲妃”錯誤翻譯成“明妃”。根據(jù)內(nèi)務(wù)府《鴻稱通用》的記載,哲字的滿文意思為“干凈”或“清楚”,后來的追謚“哲憫”中“憫”字的滿文意思則為“可惜”。
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在富察氏靈柩暫安的六股道殯所舉行追封禮,參考雍正元年(1736年)六月追封圣祖敏妃為皇考敬敏皇貴妃的禮儀,并朗讀祭文致祭亡者一次。實際上,乾隆帝登基前,尚有數(shù)位早逝的格格,惟最后只追封為其生下子女的格格富察氏。
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四日,乾隆帝又以哲妃生育皇長子永璜,追晉為皇貴妃,正月二十六日賜謚哲憫。同年五月,靜安莊殯宮哲憫皇貴妃券殿前添建鼓棚抱廈三間,并且建造祭房并各項看守值房三十二間、添砌墻垣筑、打灰土甬路和平墊地面等項,工程于十二月完竣。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二十一日,皇貴妃輝發(fā)那拉氏率領(lǐng)后宮諸人到靜安莊祭奠在此處停靈的慧賢皇貴妃和哲憫皇貴妃。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與孝賢皇后和慧賢皇貴妃同日入葬裕陵。
哲憫皇貴妃至少有一名姐妹,嫁給了云騎尉覺羅永清。
哲憫皇貴妃的封號,據(jù)內(nèi)務(wù)府《鴻稱通用》記載,哲的滿文翻譯為“getuken”,意為“干凈”,“清楚”,這個詞與“ulhisu”等詞連用,則有“聰明”之意!皯憽钡臐M文則是“hairacuka”,意為“可惜”。
哲憫皇貴妃的年齡可能要略大于乾隆,根據(jù)乾隆四十五年《孝賢皇后陵寢酹酒》詩,“七旬忽我逮,百歲任他期;镁巴襟@速,故人不懸擰#ㄋ婊屎箝氳毓擼巰突使簀、示~位使簀繚謔瀾閱甏哐,今皆辞蕽益憎~耆唬,绰柋乾隆、孝贤皇后、粠突使簀、示~位使簀閱甏哐ㄇ「媚臧嗽履曷哐藍(lán)爛揮刑岬秸苊躉使簀,应该是她瓤澲o濫暌壓哐腦倒省?/p>
出身考證
根據(jù)《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哲憫皇貴妃這一支富察氏的祖先為尼雅唐鄂,在其孫輩或曾孫輩時被編入八旗。哲憫皇貴妃的父親翁果圖,是尼雅唐鄂的七世孫,其族人多任佐領(lǐng)、步軍校、防御、筆帖式等職位,無三品以上職官。
哲憫皇貴妃與出身鑲黃旗滿洲沙濟(jì)富察氏的孝賢皇后只是同姓而已,并非同族。哲憫皇貴妃出身上三旗滿洲包衣管領(lǐng)下人,也就是辛者庫人,所以應(yīng)該是通過內(nèi)務(wù)府選秀進(jìn)宮的,被雍正選為四阿哥弘歷的使女,也稱為格格。哲憫皇貴妃這一支富察氏為小族,因此沒有資格被選為皇子福晉或側(cè)福晉。
家庭生活
皇長子
皇長子,永璜,定安親王。
雍正六年戊申五月二十八日午時生。生母為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藩邸格格。
乾隆十三年,高宗東巡,還蹕次德州,孝賢純皇后駕崩,其子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喪,但其間因與三弟永璋表現(xiàn)得不夠傷感,被高宗斥責(zé)二人不合體統(tǒng),亦不懂禮節(jié),更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儲資格。其實當(dāng)時永璜只有二十歲,永璋更不過十三四歲,年紀(jì)尚輕,再者過世的并不是自己生母,他們很難表現(xiàn)得呼天搶地,豪哭流涕,乾隆帝未免有點因喪妻而失控。小兄弟莫名其妙地喪失承繼大統(tǒng)資格,永璜更從此郁郁寡歡,沒多久便于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卒逝。高宗雖感后悔,但為時已晚,遂痛心地下諭曰:“皇長子誕自青宮,齒序居長。年逾弱冠,誕毓皇孫。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備成人之禮!
乾隆十五年庚午三月十五日申時薨,年二十三。追封定親王,謚曰安。子二,綿德、綿恩。
永璜,高宗第一子。乾隆十三年,上南巡,還蹕次德州,孝賢純皇后崩,永璜迎喪,高宗斥其不知禮,切責(zé)之。十五年三月,薨。上諭曰:“皇長子誕自青宮,齒序居長。年逾弱冠,誕毓皇孫。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備成人之禮!弊贩夂痛T定親王,謚曰安。
長子綿德,襲郡王。坐事,奪爵。
次子綿恩,襲。五十八年,進(jìn)封親王。嘉慶四年正月,封其子愛新覺羅·奕紹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八年閏二月,有陳德者,匿禁門,犯蹕,諸王大臣捍御。論功,賜綿恩御用補(bǔ)褂,進(jìn)奕紹貝子。二十年,授御前大臣。道光二年,薨,賜銀五千治喪,謚曰恭。
子奕紹,先以上六十萬壽進(jìn)貝勒,至是襲親王。十五年,奕紹年六十,封其子載銓為輔國公。十六年,奕紹薨,賜銀治喪,謚曰端。
載銓襲。載銓初封二等輔國將軍,三進(jìn)封輔國公,授御前大臣、工部尚書、步軍統(tǒng)領(lǐng),襲爵。道光末,受顧命。文宗即位,益用事。咸豐二年六月,給事中袁甲三疏劾:“載銓營私舞弊,自謂u2018操進(jìn)退用人之權(quán)u2019。刑部尚書恒春、侍郎書元潛赴私邸,聽其指使。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但準(zhǔn)收呈,例不審辦;而載銓不識大體,任意顛倒,遇有盜案咨部,乃以武斷濟(jì)其規(guī)避。又廣收門生,外間傳聞有定門四配、十哲、七十二賢之稱。”舉所繪息肩圖朝官題詠有師生稱謂為證。上諭曰:“諸王與在廷臣工不得往來,歷圣垂誡周詳。恒春、書元因?qū)忁k案件,趨府私謁,載銓并未拒絕。至拜認(rèn)師生,例有明禁,而息肩圖題詠中,載齡、許誦恒均以門生自居,不知遠(yuǎn)嫌。”罰王俸二年,所領(lǐng)職并罷。九月,仍授步軍統(tǒng)領(lǐng)。三年,加親王銜,充辦理巡防事宜。二月,疏請申明會議舊章,報可。四年九月,病作,詔以綿德曾孫溥煦為后。是月,薨。追封親王,賞銀五千兩治喪,謚曰敏。
溥煦襲郡王。光緒三十三年,薨,謚曰慎。
子毓朗,襲貝勒。光緒末,授民政部侍郎、步軍統(tǒng)領(lǐng)。宣統(tǒng)二年七月,授軍機(jī)大臣。三年四月,改授軍諮大臣。
皇次女
皇次女(1731),幼殤未封。
雍正九年四月,弘歷第二女出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藩邸格格。當(dāng)年十二月殤。
藝術(shù)形象
年份 | 影視劇 | 演員 | 劇中名 |
1998 | 乾隆大帝 | 翁虹 | 查小玉(原型為哲憫皇貴妃) |
2001 | 玉指環(huán) | 蔡安薺 | 富察英琦(原型為哲憫皇貴妃) |
2004 | 少年寶親王 | 王艷 | 果筠(原型為哲憫皇貴妃) |
2018 | 如懿傳 | 未出場 | 富察·諸瑛(原型為哲憫皇貴妃) |
史料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事高宗潛邸。雍正十三年,薨。乾隆初,追封哲妃,進(jìn)皇貴妃。謚曰哲憫皇貴妃,葬勝水峪。子一,永璜,為高宗長子。女一,殤。
《皇朝文典》
哲妃初次祭文
贊璇宮而敷化,壼范常昭。播彤管以流芬,芳徽永謝。聿深追悼,用奠幾筵。維爾哲妃富察氏,秉性端凝,持躬謹(jǐn)慎。矢小心而匪懈,早著賢聲。期景福之方長,益勤內(nèi)職。乃瑤華正茂,痛零落之遽聞。遂歲序迭,更悵音容其莫睹。馨香式薦,軫惻彌殷,于戲。稽彝典以加封,絲綸特沛。念珩璜而如昔,牲醴空陳。靈克有知,尚其歆格。
哲妃二次祭文
璇閨佐治,昭內(nèi)則之克修。彤管流芬,悵芳規(guī)之久隔。彌深追悼,特沛殊恩。爾哲妃富察氏,性秉溫恭,德成厚重。夙嫻圖史,本淑慎以為心。早贊宮廷,凜恪勤而奉職。遡自瑤華初謝,未隆寵錫之儀。今茲懿號追加,用備飾終之典。爰殷軫惻,載薦馨香于戲。褕翟何存,尤憶珩璜之度。川原長護(hù),式彰泉壤之光。靈如有知,尚其歆格。
哲憫皇貴妃追謚冊文
佐內(nèi)治于璇宮,永懷令范。播遺徽于蘭所,愈闡潛光。典備哀榮,恩均存歿。爾哲憫皇貴妃富察氏,賦質(zhì)端純,宅衷和厚。功分絲繭,懷夙夜之小心。德比珩璜,贊宮闈之雅化。溯音容于既往,垂譽(yù)問以方來。位號加崇,幾筵載布,于戲。緬維愛子之忱,問年已長。眷念行身之矩,錫命彌彰。靈其有知,庶幾歆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