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982年,91歲的莫桂蘭在彌留之際仍擔心黃飛鴻武術和醫(yī)學技藝失傳,自小跟虎妻習武的李燦窩當時承諾,“只要還有一口氣,我一定將黃飛鴻功夫發(fā)揚光大!”莫老師太含笑而逝。為這個承諾,二十五年來,李師傅一直致力于黃飛鴻武術、醫(yī)術技藝的傳承。他開設了醫(yī)武館,將大量的時間用在練功、授徒、行醫(yī)上。如今,68歲的李燦窩除了教授成年徒弟,每天下午還教一批香港中小學生習武,從一、二年級的小娃娃開始推廣黃飛鴻的功夫。莫老師太留下來的拳術是手把手教的,扎馬步時動作不規(guī)范,她就會拿根木棍教訓人。李師傅認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太浮躁,又不能吃苦,很難收到有天賦能吃苦的徒弟,去年一年,才收了三個;對于開館授徒,李師傅無奈地說需要牌照,而且香港的房租太貴,再加上各種費用,承受不起!拔抑欣щy,但我有生之年,我一直會做下去”。對于在南海修建武館,通過商業(yè)化運作推廣黃飛鴻精神的設想,李師傅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畢生志愿
我知有困難,但我有生之年,我一直會做下去,只要還有一口氣,我一定將黃飛鴻功夫發(fā)揚光大!
【 寶芝林李燦窩體育學會簡介與學會源流】
李燦窩師傅更于八十年代成立寶芝林李燦窩體育學會,旨在發(fā)揚黃飛鴻宗師及莫桂蘭師母強身健體、尊師重道之武學精神,將洪拳發(fā)揚光大,培養(yǎng)出文武兼?zhèn)涞那嗄耆瞬。莫桂蘭的義子李燦窩在一樓喧鬧的小販聲中,穿過窄窄的樓梯,來到香港寶芝林黃飛鴻武術跌打醫(yī)館。上午治病,下午教武術---對于李燦窩來說,這樣的生活多年來一直重復著;而二十多年的堅持就是為了當年對莫老師太承諾---“只要還有一口氣,我一定將黃飛鴻功夫發(fā)揚光大!”
早在清末民初, 黃飛鴻宗師及莫桂蘭師母曾于廣州仁安里開設寶芝林教授武術。 由于一場火災,寶芝林被焚。 由于一場火災,寶芝林被焚。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莫桂蘭師母遷至香港成立了國術社,推廣洪家拳術。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莫桂蘭師母遷至香港成立了國術社,推廣洪家拳術。 四五十年代改名為國術團;六七十年代再改稱為健身學院;于八零年代由李燦窩師傅再改為體育學會。 四五十年代改名為國術團;六七十年代再改稱為健身學院;于八零年代由李燦窩師傅再改為體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