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內,原名開元寺塔,中國現(xiàn)存最高大的一座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據(jù)史料記載,定州是先有開元寺,后有定州塔。開元寺的前身最早是七帝寺,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公元491年,隋朝開皇16年將七帝寺改為正解寺,到唐代天即公元904—907年正解寺改為開元寺。
景點簡介
定州塔位于定州市城內的開元寺塔,是我國現(xiàn)存最高大的一座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從京廣鐵路乘坐火車,或從京石高速公路乘坐汽車,都可遙看它那高聳入云的雄姿。
主要景點
開元寺塔,建于高大的臺基之上,十一層,塔基外圍周長128米,高83.7米。塔身為八角形,平面由兩個正方
形交錯而成,一改宋以前早期塔的四方形式,顯得雄偉大方,秀麗豐滿。塔身為磚木結構。磚的規(guī)格不一,約有十幾種。為了增加磚與磚之間的拉力,加筑了松柏木質材料,故當?shù)亓鱾髦翱潮M嘉山(在曲陽縣)木,修成定州塔”的民諺。從此塔修造時間之長,用料之繁多,可以想見當年建造工程之浩大和修造工藝之精巧。
此塔建造十分精巧。塔身分內外兩層,外涂白色,東、西、南、北四面設券門,其余四面辟欞窗(假窗),窗由大方磚雕刻而成。最上兩層,則八面均辟券門。門為拱券式,券外繪方形圖案,設有磚雕門額、門簪。塔的各層,均疊澀出檐,托出一平臺,惟底層有瓦脊。各層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鐵環(huán),原置有風鐸(大鈴)。塔心和外層之間形成八角形環(huán)廊,猶如大塔中包著一層小塔;乩葍蓚仍O有25個壁龕,龕內有壁畫或泥塑像,回廊頂端有雕花磚天花板,并加彩繪,刻制精美細膩。在塔座基主壁龕內,以及各層回廊的磚壁上,嵌有許多碑刻和名人題詠,對研究宋代歷史及古代建筑有重要價值。沿各層磚質梯階順級而上,可達塔頂。凌塔頂遠眺,河北平原縱橫阡陌,太行峰巒蜿蜒起伏,城市村落,河流道路,歷歷在目。筆者曾數(shù)度登臨,每每生發(fā)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切實感受。
前人曾有詩贊嘆此塔之高:“每上穹然絕頂處,幾疑身到碧虛中!
歷史
開元寺塔建于北宋初年,因建于開元寺內而得名,因它位于定州城內,又俗以定州塔呼之。據(jù)文獻記載,宋朝初年,開元寺僧會能往西天竺(印度)取經(jīng),得到佛教中傳說的舍利子回來復命。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下詔,命在定州開元寺內建塔紀念,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建成此塔,歷時55年。(據(jù)《定縣志》記載,另有一說:此塔始建年份相同,但建成于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至和二年為重修之年,按此說修造時間當為22年。)
宋、遼對峙,此塔在軍事上起過重要作用。當年,定州所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史料說,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軍,惟定州最重。定州“實為天下要沖之最”。宋代,定州是北部邊防要地,北與契丹相接,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事,宋王朝為了防御契丹,常利用此塔瞭望敵情。此塔高聳云端,登塔遠眺,可瞭望契丹之動靜,故又稱“瞭敵塔”。
開元寺塔從始建至今,已有整整一千年的歷史。在長達千年的風雨剝蝕中,此塔經(jīng)歷了十幾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聳立?上У氖,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身東北面自上而下塌落,破壞了這一重要建筑物的完整。從1986年開始,國家文物部門投巨資對其進行整體加固維修,2001年年底已基本竣工,2002年年底向社會開放,這一歷史名塔將以嶄新的面貌重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塔中看點
壁龕
塔身壁龕部分共分 5 層,第一層為復缽狀半圓形結構,代表水;第二層為方形結構,代表地,它是一方形鍍金石砌物,東南西北繪有 4 副眉眼,稱“慧眼”;第三層為三角形結構,代表火,這一層再分成 13 級,層層縮小;第四層為傘形結構,代表氣;最高一層,即第五層為螺旋形結構,代表“生命之精華”。它以地、水、火、風四元素表示萬物的組成,在佛教中稱“四大和合”。佛塔之下有一圓形基座,基座外壁內凹 80 個壁龕,每個壁龕內均有佛像一尊。圓形基座之下還有 3 層寬闊高大的白色石砌基座,在平面布置上每層基座均為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十”字相交迭形,因而每層均有 12 角。在底層基座的 12 個角上,各建有數(shù)米高的小佛塔一座。基座四面均有石階通向半圓塔基,石階旁又各有石獅數(shù)對,整個佛塔氣勢磅礴,令人贊嘆。
壁畫
規(guī)模宏大,描繪人物眾多,內容豐富,技藝精湛,為存世古代道教壁畫之最佳作品。
泥塑
定州塔泥塑像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準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jīng)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紙或蜂蜜。泥塑的模制一般分為四步: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制子兒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塊和好的泥,運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個形象,經(jīng)過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還要用火燒一下,加強強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壓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見有單片模和雙片模,也有多片模。脫胎就是用模子印壓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搟成片狀,然后壓進模子,再把兩片壓好泥的模子合攏壓緊,再安一個“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嚴,在胎體上留一個孔,使胎體內外空氣流通,以免胎內空氣壓力變化破壞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著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一般著色之前先上一層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潔,便于吸收彩繪顏色,彩繪的顏料多用品色,調以水膠,以加強顏色附著力。
彩繪
金龍和璽的整組圖案以各種姿態(tài)的龍為主要內容。枋心是二龍戲珠,找頭中青地畫升龍(龍頭向上),綠地畫降龍(頭向下)。盒子中畫坐龍。如果找頭較長,可畫雙龍。降龍之處,再襯以云氣、火焰等圖案,具有強烈的神威氣氛。在構圖上也有明顯區(qū)別,可以根據(jù)不同要求做得很華貴或很素雅。這種彩繪用途極廣。
游覽指引
2006年春節(jié)期間,由于主體修復工程已經(jīng)完成,定州塔首次允許游客登塔觀光,不過日登塔人數(shù)要受到限制。這是定州開元寺塔自1986年進行封閉維修以來,首次允許游客登塔觀光。
定州塔主體修復工程雖然已經(jīng)完成,但是配套設施還沒有完成,壁畫加固、塔體加固工作也還在進行中,這些修復工作已被列入2007年河北省文物保護工作重點,我們期待整個修復工程早日完成,也希望定州開元寺塔文化廣場項目早日完成,這必將極大促進定州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
①、定州開元塔被列入中國世界遺產(chǎn)預備名單(部分)
②、繼定州申報“千年古縣”成功之后,定州開元塔被列入中國世界遺產(chǎn)預備名單(部分)。期盼申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