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古城,為古澧州州府所在地,今屬湖南省澧縣,位于洞庭西岸,澧水下游。澧州歷史悠久,南朝梁敬帝紹泰元年(公元555年),始置澧州,唐、宋、元、明、清亦多稱澧州。澧州古代文化,燦爛豐富。截止2020年7月,境內(nèi)630處文物點中共有248處級別文物保護單位,包括1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20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澧州古城景區(qū)現(xiàn)有總面積512畝,包括洗墨池、澧州文廟、澧州古城墻、蘭江休閑廣場、澧浦樓、滄堰、遇仙橋、多安橋等景點。
2013年10月,澧州古城被授予國家級3A旅游景區(qū)牌。
古城
澧州古城,為古澧州州府所在地,今屬湖南省澧縣,位于洞庭西岸,澧水下游。北連荊襄,南接武陵,西通巴蜀,東瀕云夢,乃九澧門戶。澧州歷史悠久,南朝梁敬帝紹泰元年(公元五百五十五年),始置澧州,唐、宋、元、明、清亦多稱澧州。1912年廢州為縣,以澧水命名,相沿至今。
澧州古代文化,燦爛豐富。截止2013年7月,境內(nèi)532處文物點中共有182處文物保護單位,包括1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3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有花瓦塔、澧州文廟、余家牌坊、澧州古城墻等古建筑;其他還有遇仙樓、蜚云塔、松竹石拱橋、花瓦石拱橋等。
澧州古城風景秀麗,原有城內(nèi)八景和城外八景,遺址均存,風韻不減當年。境內(nèi)還有傳為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李自成夫人安營扎寨之處的“夫人寨”,遺址尚存。民間故事“孟姜女”,傳澧州的新洲為她的出生地,附近嘉山上有姜女祠、望夫臺、洗衣石等遺跡。
旅游景區(qū)
2011年初,澧州古城景區(qū)管理委員會以古城墻為紐帶,連貫洗墨池、澧州文廟、蘭江廣場、革命烈士紀念碑、蔣翊武塑像、澧浦樓、滄堰、遇仙橋、多安橋等多個景點,輔以體驗、休閑設(shè)施,充分挖掘并釋放各景點古文化的內(nèi)涵,構(gòu)筑成一個全新而完整的澧州古城文化與風情相完美結(jié)合的立體觀光長卷。
在澧州古城景區(qū)內(nèi),有6000年前的城頭山出土文物的展示,有范仲淹遺留的洗墨池,有開國元勛蔣翊武的塑像,有呂洞賓的醉臥酣睡之地,有為民謀福而修筑的多安橋,等等這些,都給古城釉上了一層厚重的文化名城的色彩。截止2012年,澧州古城景區(qū)內(nèi)已初具規(guī)模的觀光活動項目有:欣賞先賢遺墨遺風、參觀文廟千年古跡、瞻仰革命先輩風采、體驗廣場娛樂休閑、追溯古代文明時光、拾趣民間傳說軼事、見證橋梁建筑奇跡、見識澧州民俗特產(chǎn)等八大項,極大的豐富了景區(qū)旅游功能。
2012年,澧縣文物部門與旅游部門積極向外推介澧州古城古建筑群。在縣城古城區(qū)范圍內(nèi)新增景點指示標識牌,在澧州文廟內(nèi)按創(chuàng)3A景區(qū)要求增設(shè)了游客接待中心、警務室、醫(yī)務室、便民商店等,并于2012年底通過了湖南省旅游局的實地檢查評比。
接待規(guī)模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0年澧州古城景區(qū)共接待游客34.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000萬元;2011年,澧州古城景區(qū)共接待游客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3000萬元;2012年1月到9月共接待游客42萬人次,本地游客同比增長50%,湖北荊州及周邊城市等游客同比增長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