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民間小食。
又稱蘿卜糕。菜頭系蘿卜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jié),各家各戶都有蒸制。
制作時先將蘿卜刮去粗皮,刨成絲,下鼎鍋炒軟,加入臘腸粒、蝦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同米漿、薯粉拌勻,然后入蒸籠內(nèi)(先用布墊于籠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為熟。
制作方法
蘿卜絲不經(jīng)炒過,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調(diào)勻再入蒸籠蒸熟。食用時將菜頭粿切塊,下平底鍋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即成。菜頭粿外酥內(nèi)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配料簡介
蘿卜:(luóbo)(Raphanus sativus L.)又名萊菔、菜頭(多見于方言如海豐話),屬植物界、十字花科、蘿卜屬。胡蘿卜一般進行有性生殖;至于無性生殖,理論上是可以的。一、二年生草本。根肉質(zhì),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根皮紅色、綠色、白色、粉紅色或紫色。莖直立,粗壯,圓柱形,中空,自基部分枝;~及莖下部葉有長柄,通常大頭羽狀分裂,被粗毛,側(cè)裂片1~3對,邊緣有鋸齒或缺刻;莖中、上部葉長圓形至披針形,向上漸變小,不裂或稍分裂,不抱莖。
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淡粉紅色或白色。長角果,不開裂,近圓錐形,直或稍彎,種子間縊縮成串珠狀,先端具長喙,喙長2.5~5厘米,果壁海綿質(zhì)。種子1~6粒,紅褐色,圓形,有細網(wǎng)紋。原產(chǎn)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品種極多,常見有紅蘿卜、青蘿卜、白蘿卜、水蘿卜和心里美等。根供食用,為我國主要蔬菜之一,種子含油42%,可用于制肥皂或作潤滑油。種子、鮮根、葉均可入藥,功能下氣消積。生蘿卜含淀粉酶,能助消化。我們食用的部分是根部。
根含糖類,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各部分含有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苯丙酮酸、龍膽酸、羥基苯甲酸和多種氨基酸。鮮根含甲硫醇7.75毫克%、維生素C近20毫克%,因不含草酸,是鈣的良好來源;含錳0.41毫克%,硼約7毫克%(干重),又含萊菔甙(Raphanusin)。種子含脂肪油、揮發(fā)油。揮發(fā)油內(nèi)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亞油酸、亞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Glycerol sinapate)等。
同名寵物
五月天中的寵物
菜頭粿在五月天的《素人自拍》發(fā)布會上落跑,躲到了臺底下,使得冠佑阿信當場就四
下尋找。
菜頭粿在五月天做音樂的時候,全程關(guān)注,也是創(chuàng)作中的一份子了。在官網(wǎng)imayday的“錄音室漫游”中還有菜頭粿這部分!
菜頭粿經(jīng)常趴在一堆雜亂無章的電線中。阿信還曾經(jīng)用菜頭粿當過拖布(可以搜到相關(guān)的動態(tài)圖片)。它的圖片還是蠻多的,并且還有一個“菜頭粿”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