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紅軍烈士紀念塔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該塔的建立主要是為了紀念與褒揚在保衛(wèi)祖國和主權完整中犧牲的革命先烈。該塔于1934年1月竣工落成,后來國民黨軍隊進入瑞金后,拆毀了烈士塔,后人為重現(xiàn)歷史風貌,1955年在遺址上按原貌修復了烈士塔。
基本簡介
紅軍烈士紀念塔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了褒揚先烈,永遠紀念歷年來在革命戰(zhàn)爭中光榮犧牲的紅軍指戰(zhàn)員,根據(jù)中央人民委員會1933年7月11日第45次會議決定興建的。由錢壯飛設計,梁柏臺任工程指導。
紅軍烈士紀念塔是一段鮮血凝固的歷史,是萬古長青的建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紀念在歷次革命戰(zhàn)爭中犧牲的紅軍指戰(zhàn)員而建造的,座落在位于葉坪鄉(xiāng)的臨時中央政府廣場東北端,1934年1月竣工落成。
紅軍烈士紀念塔由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負責籌建。梁伯臺任工程指導,錢壯飛為總設計。紅軍烈士紀念塔整個外形象一顆炮彈,其寓意“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塔身正面從上到下嵌鑲了“紅軍烈士紀念塔”七個黑體大字。塔身并嵌有無數(shù)個小石塊,象征著無數(shù)個紅軍指戰(zhàn)員為了革命的理想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塔座為五角星體,全由紅條石雕成,四周分別鑲著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洛甫、王稼祥、凱豐、鄧發(fā)等領導人的題詞和建塔標志共十塊碑刻。
發(fā)展歷史
紅軍烈士紀念塔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動工,工程剛開始,在中央蘇區(qū)就掀起了一股自動募捐的熱潮。中國工農(nóng)紅軍殘廢院捐大洋二十一元二角九分六厘;直屬醫(yī)院政治部捐大洋八元七角一分;一軍團八月三十日來電,已集中捐款二百四十元。就這樣,從前線到后方,從機關到基層,從干部到戰(zhàn)士,從軍人到農(nóng)民,一雙雙熱情的手,一顆顆滾燙的心,為了緬懷犧牲的將士,他們省吃儉用,在有限的津貼和伙食費里抽出一元、兩元、一角、二角,甚至一分二分來支援紀念塔的建造。
1934年1月31日落成。建成后紅軍烈士紀念塔,高約13米,占地面積35.63平方米。主體部分相似炮彈形狀,雄偉莊嚴地屹立在五角形的塔座上,它是用紅條石砌成的,外表粉刷了水泥,并嵌有七塊上面雕刻著“紅軍烈士紀念塔”字樣的青石碑。塔座是用紅石條砌成的五角形,塔基亦用紅石條砌成,四周樹了十塊青石碑,分別雕刻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洛浦(張?zhí)炻劊、王稼祥、凱豐、鄧發(fā)等九位黨政群領導人題寫碑文和建塔標志。在塔塔基的周圍還用紅石條砌城五個階梯,將塔座與地面相通,人們可以從五個方向登上塔座。塔的正面草坪上,鋪砌了“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大字。以寄托人民對革命先烈的哀思,激勵人民奮勇前進。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征后,國民黨反動派闖進了葉坪,對革命舊址進行破壞,1939年冬國民黨縣黨部害怕群眾看到紅軍烈士紀念塔會懷念共產(chǎn)黨、蘇維埃政府和紅軍,燃起革命火焰,因此下令將塔拆毀。
1955年春,瑞金革命紀念館根據(jù)調(diào)查資料,經(jīng)過中央文化部批準,動工按原貌興建紅軍烈士紀念塔,年底竣工落成,并正式對外開放。
1957年,江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將紅軍烈士紀念塔列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江西省文化局贛文文物字[1982]第24號文件通知,將該塔確定為我省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
主要景點
如今,紅軍烈士紀念塔已成為紅都瑞金的勝景和重要標志,更成為后來人對革命烈士寄托無限哀思的地方。每到清明,學生們總要前來祭奠,中央領導到了瑞金,首先就是要向烈士塔敬獻花圈,表達對烈士的崇敬。是啊,烈士塔的每塊石子,都附著烈士的英靈,都記載著蘇區(qū)人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無私奉獻、流血犧牲的動人故事。瑞金沙洲壩的楊榮顯老人,有八個兒子,在第五次反“圍剿”最為激烈的時候,他毅然響應政府擴紅的號召,全部都送去參加了紅軍,不幸的是,八個兒子無一生還,全部戰(zhàn)死沙場。楊榮顯老人,在彌留之際,沒有一個兒子送終。那是怎樣的悲痛,又是何等的豪情!蘇區(qū)人民為了蘇維埃共和國,犧牲的太大,奉獻了太多。當年瑞金全縣僅有24萬人,而參加紅軍的就有4.9萬,幾乎所有的青壯年,甚至14、15歲的紅小鬼都加入了革命隊伍。紅軍長征后,瑞金人民又遭到敵人的瘋狂報復,對紅軍家屬和普通群眾也肆意捕殺,很多地方都成了“血洗村”、“無人村”,“瑞金縣城人口差不多減少一半”,從1934年紅軍長征后,一直到1949年重新解放約15年時間里,瑞金的人口一直呈負增長。
紅軍烈士紀念塔,是革命烈士鮮血凝固而成的精神之塔,它將永遠在人民心目中,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景點特色
紅軍烈士紀念塔塔高13米,炮彈形的塔身布滿一粒粒小石塊,象征著無數(shù)革命烈士凝結而成。塔座為五角形體,四周分別鑲著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洛甫、王稼祥、凱豐、鄧發(fā)等領導人的題詞和建塔標志共十塊碑刻。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鋪寫著“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蒼勁大字,與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構圖,表達了蘇區(qū)人民對先烈的無比崇敬和懷念。
所獲榮譽
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