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小荊山
陳源小荊山。小荊山主峰——煙墩崗,海拔368米,為浙江列島高峰之一,東對第一峰龜巖峰。峰頂,南宋烽火臺遺跡尚存。龜巖烽火臺分東西兩座排列,東座殘跡尚有兩米,西座僅剩土墩和一殘墻。該峰位于鹿西島和樂清灣之間,是鹿西煙墩的中轉(zhuǎn)站。那些烽火、狼煙已漸漸遠去。
元寶峰——元寶山景區(qū),座落在浙江省溫州洞頭縣大門島小荊西山。元寶峰巨石擎天,由石磊組成。奇形怪狀,位移景變,似駱駝似仙鼠,栩栩如生;峰頂幾大巖更像元寶、蓮花,又稱蓮花峰。巖峰有一凹形仙人腳印,長年積有一潭清水。臥憩巖背,耳邊松濤陣陣,海浪聲聲,佳景如夢。一條彎彎曲曲的石徑旋轉(zhuǎn)山峰,飛鳥在山腰盤旋山中樹禾蔥蔥郁郁,每至秋日,紅楓點綴青松,神飄萬黛之上。鯉魚巖下有西云庵,一巖洞可納數(shù)百信女善男,一巖即一庵,令人神往。庵右一雙巨螺石守門又聽經(jīng),庵左神龜馱著蓮另有一派風(fēng)光。庵內(nèi)泉水源源,四季叮咚。初一、十五,這里行人如云,仿佛海上仙山,福地洞天,隱藏萬年。清風(fēng),吹過瞬間。陳年的小荊山不再神秘,將漸漸風(fēng)流。
主要景點
小荊山,上有白云蒼狗,下有牛頭滄海,獨一又奇秀。其石林奇景無數(shù):仙人足、天賜寶石、仙鼠巖、筆架巖、普賢坐騎、黑色巖、神龜巖、方井天、金鐘玉匣、濟公臉等等,以及水滴石穿、絕處逢生、永不分離等奇石美景,別具韻味,別開生面。處處令人難忘,正是:
潭清留帝履,泉韻繞云庵。
芳草桃溪處,尋仙便舍船。
小荊山之西有西云庵一座。
西云庵高聳入天,沒有寺聯(lián),庵內(nèi)蒼白一片。“普渡眾生”苦難地高懸于觀音的前額,千年不絕的香火,裊裊而起,于老尼的眼中燃著芳菲與呻吟,痛苦之淚如庵泉汨汨淙淙,流過歷代帝王的輝煌與失落……
金蓮半寸,蹣跚歲月之海。跪坐蒲團,恍然覺得:禪意如井,深不見底。雙手合什,祈禱聲聲。西山紅楓神飄萬綠之中,一條小徑如龍蛇起伏彎彎曲曲游進目光之外。
老尼就是我們的陳家太婆,今年96歲,屬龍,系西云庵第一代主持。
陳家太婆,守戒吃齋,年年歲歲,孀居在草棚。草棚右邊一條小路,時斷時續(xù)的溪水從側(cè)邊淌過,流入東海,聲聲嘆息如訴如泣。某年某月某日,太婆從小荊村中坑出發(fā),裹著小足步行至西山巖下。用了幾年功夫,才在仙桃峰下以巖石壘成了一座石屋,后經(jīng)陳族后代和村民代表商議,定名為西云庵,并請人題寫了庵名,白灰作底,黑墨揮就,由大荊水泥師傅鐫刻而成,莊嚴又樸素 。荊山山下及大荊、烏仙頭、營盤基、仁前途、小門山、甲山、岙面、觀音礁、岙底、十里花園、沙巖、長沙等地的信男善女都與她來往,附近的村民都尊敬她,信任她,把她當作自己的長輩。她自嫁到陳家,日種夜紡,含辛茹苦。
太婆無兒無女,丈夫去世后,一直不嫁。守著三間草棚和一盞香燈,伴著溪水寒星度日。為了更加清靜無求無爭,她就“出家”,在西山做了尼姑,在佛經(jīng)佛號中尋找人生的最后慰藉。
小荊西山,懸崖高聳如巖,自然磊成,宛如三個仙桃,故名仙桃峰,高挺、壯觀而堅定。西山的四季松林長青,鮮花常開,百鳥爭囀;山下舟楫爭流,海濤陣陣,紫茶片片;并且有地可以種蕃,有枯草可以引火做飯,有泉水可以解渴沐浴………一座石屋靜臥于山岙,屋子正室一間,為前后二進,上面頂著一個厚堅圓闊的大巖,天工而成,有自然之美。入庵,供奉著一座樟樹雕刻而成的觀音菩薩,后來,又漸添二佛,一曰佛祖釋迦牟尼,一曰地藏菩薩。人曰:此為三摩地供奉三佛,小小西山亦成大千境界。屋子外右邊一間迎客,或放一些零星用品;左面緊依山崖一間由太婆自住。站在道坦,站在高松下,凝視著太陽從東海海面冉冉而起,金光萬點,島嶼叢叢,黛云朵朵,煞是一派風(fēng)光。目前,西云庵已修繕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