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面試有多種形式,并不是直來直去對答,總有諸如價值取向、應變能力、邏輯推理、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語言組織等考察點,就像每道高考數學題都有幾個考點一樣。比如,最近一家大型企業(yè)招聘,面試官出了一道奇葩面試題:你走路上,看見地上有一分錢硬幣,你撿不撿?
主要有三種回答:
第一種回答的心理,面試官是不是考察我的經濟狀況,來判斷我的月薪預期。于是這種人往往這么回答:我不撿。因為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錢,我期望月薪2萬,折合工作日薪1000元,每天工作八小時,平均秒薪3.5分錢。我彎腰撿這一分錢硬幣,用時至少5秒鐘,折合1角7分5厘錢。如果我撿了這一份錢,實際上少為公司工作5秒鐘,損失0.175元。
第二種回答的心理,面試官是不是考察我的思維成熟度,如果回答“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jc叔叔手里邊”,會不會顯得我很幼稚。這種人往往這么回答:我不撿。因為一分錢已經沒有實際用處了,現在一分錢買不到任何東西,況且大家都用手機支付,沒人會撿一分錢的。如果我撿起來,交給jc叔叔,還浪費他執(zhí)行公務時間。所以,做好事也要接地氣、求務實。
在點評這道奇葩面試題之前,先看一道經典“兩難”面試題:
假如你去救災,災民都快要餓死了,你準確發(fā)面包時,發(fā)現無良商家捐贈的過期面包,但還是能夠食用的,你發(fā)還是不發(fā)?你發(fā)了,災民吃飽了,一看是過期面包,可能會群毆你。你不發(fā),眼睜睜地看災民挨餓嗎?
面對這種情況,你一定要從最基本的人道主義出發(fā),先救人,再解釋,“事情緊急,來不及調運新鮮面包,但這個面包是能夠食用的”。你要當眾先吃掉面包,消除大家的顧慮。先讓災民吃飽,再回頭找商家算賬。如果為了保全自己,不發(fā)面包,當場揭露商家行為,寧愿讓饑民挨餓,違反基本人性。
所以,遇到諸如“一分錢撿不撿的”這類情景面試題,大家不要直線思維,要從價值觀來考量和回答。一分錢雖然渺小,但它作為貨幣,依然有它的尊嚴,你撿起來就是對經濟體系和貨幣價值的尊重。遇到這種題,應該從最基本的價值規(guī)律去回答,才能體現你的思維高度。
也有許多網友有不同意見,開玩笑跟帖:這三種回答“我都要了”,用人所長、人盡其才。尤其感到第一種計算秒薪的回答“亮了”。第一種人,時間觀念強,講究效率,適合做業(yè)務;第二種人,思維縝密,講究務實,適合做管理;第三種人,能把一分錢的小事上升到gj高度,適合從事什么工作呢?歡迎大家跟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