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謙遜是美德的色彩。-- 提奧格尼斯
(352)無知的人總以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應該見人就講。但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是不輕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學問的,他可以講很多東西,但他認為還有許多東西是他講不好的。-- 盧梭
(353)驕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對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稱贊的人便懷忌恨。-- 斯賓諾莎
(354)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云惟佳信與義。-- 張九齡
(355)好利者,逸出于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于道義之中,其害隱而深。-- (明)洪自誠
(356)禮貌是一種語言。它的規(guī)則與實行,主要要從觀察,從那些有教養(yǎng)的人們舉止上去學習。-- 洛克
(357)禮貌出自內(nèi)心,其根源是內(nèi)在的,然而,如果禮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與實質(zhì)亦隨之消失。-- 約翰·霍爾
(358)戒太察,太察則無含弘之氣象。-- (明)于謙
(359)良好的禮儀的功用或目的只在使得那些與我們交談的人感到安適與滿足,沒有別的。要能做到通過恰如其分的普通的禮節(jié)與尊重,表明你對他人的尊敬、重視與善意。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要能做到這種境地,而又不被人家疑心你諂媚、偽善或卑鄙,是一種很大的技巧。-- 洛克
(360)有文化教養(yǎng)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好的含義。這是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里蘊藏著希望。-- 王爾德
(361)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報摘
(362)方嚴是處人大病痛,圣賢處人,離一溫厚不得。-- (明)呂坤
(363)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 荀子
(364)人類追求的無非是快樂,因此有禮貌的人較之有用處的更能得到別人的歡迎,一個真摯朋友的能力、真誠和善意,往往不易抵消他的嚴肅與堅實的表示所產(chǎn)生的不安。-- 洛克
(365)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久毋高,寧絀毋巧。-- 書摘
(366)性情的修養(yǎng),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自己增強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367)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 (明)呂坤
(368)靜則修身,儉以養(yǎng)德;勤則不匱,敏則有功。-- 書摘
(369)才不宜露,勢不宜恃,享不宜過。-- (明)姚舜牧
(370)知識必需用禮貌來裝飾并撫平他在世間的道路,沒有它們,知識就像一顆碩大而粗糙的鉆石,為了好奇與它實質(zhì)上的價值而收置在樹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卻更為珍貴。-- 查里德菲爾
(371)君子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地,而聲流于四方萬里之外。-- (元)歐陽玄
(372)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明)錢琦
(373)守口如瓶,防意如誠;寧可負我,切莫負人。-- 《增廣賢文》
(374)一字不可強與人,一言不可強許人,一笑不可強假人。-- (明)薛煊
(375)好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閨門之內(nèi)。-- (漢)陸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