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文[作家] - 簡介
臺灣師范大學地理系畢業(yè),任職教師7年,作品獲臺灣創(chuàng)造思考教學優(yōu)異獎。 94年辭去教職,把自
己重新歸零,以《最長的辭職信》一書,開啟自我追尋的旅程。爾后采訪云門流浪者計劃,出版《趁著年輕去流浪》。第三本書采訪京劇名伶魏海敏,十月即將由典藏藝術出版。
黃淑文[作家] - 年青時期
兒時,爺爺在睡夢中悄然離世。死亡來的如此突然,且悄無聲息,從此卻像一把冰冷的拑子,緊緊揪住我?偸侨滩蛔∮猛傻难酃猓氡牥腴],好奇恐懼的掀開死亡的薄紗,探看人死后,躺在棺木里的軀殼,究竟還剩下什么?
因此青少年時期,我看的都是探索生命的散文,和各式各類的傳記。我很好奇,如果沒有人能保證自己可以活多久?那么,每個人究竟要怎樣活出他的一生?才不至于留下悔恨和遺憾。
有很長的時間,我特別偏愛杏林子(劉俠)的作品。有可能她不是小說虛構的主角,而是活生生的人物和榜樣。原本屬于她的,應該是亮麗風華的一生,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一切,卻奪不走她好好活下去的意志。連帶的,我也找到自己可以活下去的理由。
黃淑文[作家] - 影響最深的書
卡夫卡的《蛻變》;呂則之的菊島組曲系列小說:《海煙》《荒地》《雷雨》《憨神的秋天》《浪潮細雨》;莊子《逍遙游》。
卡夫卡的《蛻變》,描繪戈勒各爾有一天清晨醒來,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一只巨大的毒蟲,沒想到這個蛻變后的靈魂(毒蟲),回復的卻是「真正的自我」。
呂則之的《荒地》,男主角丙仔在極端恐懼「獸化」,變成一條狗后,卻意外的聽懂罹患精神病的祖母,內心的語言,以及嘴里哼唱的,竟是溫馨而古老的小調。
莊子的《逍遙游》,則隱喻住在北冥的鯤魚,從大魚幻化為大鵬,不斷打破生命的格局,向上開展后,從此「大鵬怒飛」沖向九萬里的高空,獲得生命的自在和逍遙。
這三部作品,表面看來怪誕荒唐,底蘊則溫馨厚實。他們揭露生命真正的原型,刻畫人性與獸性合一的心靈秘境,激發(fā)了我創(chuàng)作的想象力和生命力。
黃淑文[作家] - 最愛的書
《曠野的聲音》《巫士唐望的世界》《西藏生死書》
如同《曠野的聲音》瑪洛.摩根所言:「每個人離開世界時,帶走的是一張成績單,上面紀錄這一生每一分每一刻的情感反應。」
曾經烙刻在心上的每一條紋路,都是有意義的。每當我對生命充滿困惑時,便會拿起書,反復咀嚼書中的字句,從中找到突破的力量。
黃淑文[作家] - 最愛的作家
我總是偏愛某個作家的某幾部作品。譬如:哈代的《黛絲姑娘》和《嘉德橋市長》;謝爾.希爾弗斯坦的《愛心樹》和《失落的一角》;川端康成的《雪鄉(xiāng)》、三島由紀夫《金閣寺》、雷馬克的《西線無戰(zhàn)事》等
一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會隨著他的生命歷程而改變。從作品看到作家的成長,對讀者而言,也是一種閱讀的趣味。
有一點很重要的是,閱讀重在反芻與回歸自己,而不是量的多寡和比較。讀者要認真思索的,恐怕是:「看了這么多書,你想要用什么樣的風格活著」呢?
黃淑文[作家] - 推薦給青少年的書
《少年小樹之歌》、《小王子》、《為自己出征》、《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畫家阿米哥》、《流浪者之歌》、《曠野的聲音》
青少年時期,生命的能量非常飽滿,只是很不穩(wěn)定,「很容易爆炸」。師長和父母最擔憂的,其實是怕孩子找錯出口,迷失自己。
這幾本書,都是經由一段動人的追尋,而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和答案?梢詭椭嗌倌陮⑸囊曇,慢慢拉長、拉寬,甚至跳到某個高度,重新看待自己。
黃淑文[作家] - 動態(tài)
十月即將由典藏藝術出版社,出版魏海敏的戲夢人生專書。
這本書是以《金鎖記》和《歐蘭朵》兩出創(chuàng)編新戲,深入描繪魏海敏的戲夢人生。 從文本作者吳爾芙和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理念,到編劇王安祈深刻雋永的戲詞巧思、以及羅伯?威爾森和李小平導演特有的編導手法,最后由魏海敏以過人的演技和身段,結合這幾年來對靈性成長的體會,凝煉出動人的戲劇意義。
目前淑文正在書寫下一本親子圖文書,以及小說創(chuàng)作。作品集結于桂花樹網(wǎng)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