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佛 - 個人概述
初名紹本,又名之佛、杰,號雪翁。浙江余姚滸山鎮(zhèn)人。
十五歲入學縣錦堂學校農(nóng)科預備班,二十歲畢業(yè)于杭州甲種工業(yè)學校機織科,留校任教,編寫了第一本圖案講義。
二十二歲考取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官費生,有作品在日參展獲獎。
二十八歲學成歸國,創(chuàng)辦上海圖案館,同時受聘上海東方藝專圖案科主任,并為《東方雜志》等書刊擔任裝幀設計工作。
三十二歲南下廣州任市立美專圖案科主任,首開國內(nèi)圖案作品展之先河。
兩年后返滬任上海美專圖案系教授,三十五歲赴寧執(zhí)教中央大學藝術系之圖案、色彩學、藝術人體解剖學及美術史,開課著述,頗多建樹。
1935年有感于五代、兩宋以來寫實花鳥的盛衰之變,立志重振斯藝,專心從事工筆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抗戰(zhàn)內(nèi)遷,舉花鳥個展于重慶,為世人矚目。
一度出任國力藝專校長之職。勝利后隨中大復員南京,代理藝術系主任,受聘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兼美術組專員。
建國后,歷人南京大學藝術系教授、南京師范學院藝術系主任、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開設染織、裝潢二科,教學著述,成績斐然。
曾隨團出訪波蘭、匈牙利,介紹中國美術,參加人民大會堂江蘇廳的設計布置。
1961年,受文化部委托,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史教材》。
1962年1月15日因腦溢血逝于南京。
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美協(xié)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文聯(lián)副主席,
出版:《陳之佛畫集》、《陳之佛畫選》、《陳之佛工筆花鳥畫集》、《圖案構成法》、《西洋美術概論》、《藝用人體解剖學》、《中國歷代陶瓷圖案概說》、《西洋繪畫史話》等。
早年本“振興實業(yè)”之愿致力工商圖案的設計創(chuàng)作和教學,兼及工筆花鳥畫的研習;中年后專攻工筆花鳥一路,于五代、宋、元寫生花鳥之意境、氣勢、章法、造型、筆墨、設色極為用心,深得三昧;又專辟小圃家中,種花養(yǎng)草,飼雀喂兔,風情雨雪,日夕觀察其間,生態(tài)神情莫不了然于胸,遂以“雪翁”為名,款署其得心之作。
初期作品多追求淡泊、寧靜、雅潔、清幽的情調(diào),孤芳自賞,寄托畫家對社會、人生的看法;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則情調(diào)趨向歡娛明快,反映了作者心境上的變化,間有巨幅作品問世,而清新典雅是其全部創(chuàng)作的基本特征。
善于構圖、設色,講究形式美感,一般規(guī)律之外,每每在動靜、冷暖、松緊上做足文章,不落俗套。
筆下的喜鵲、鴿、鶴之類,皆有獨具一格的表現(xiàn),成為典范。常以圖案配色方法融入筆墨之中,采用不同底色的色紙表現(xiàn)主題,造型則勾染并施,或用水漬法作古干虬枝,益顯作品的豐滿大氣。
亦能山水,偶爾為之。
陳之佛 - 人物生平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北平藝專、杭州藝專內(nèi)遷合并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2年陳之佛出任校長,二年操勞而病倒不得不辭職返回中大。陳之佛在中央大學執(zhí)教的歲月最長,原中央大學七個院在1952年院系調(diào)整中,師范學院改為南京師范學院,其中藝術系改設南京藝術學院,并由陳之佛擔任副院長。
1956年他60歲時出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主任,又應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兼副院長。1961年,陳之佛應中國郵電之邀,根據(jù)他的畫作設計"丹頂鶴"紀念郵票一套三枚。
并應文化部之邀,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史教材》,1962年初,當編撰告一段落,回南京休假,終因操勞過度,突然腦溢血急救無效,于1月15日病逝,享年66歲。
觀、寫、摹、讀四字訣,是陳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陳之佛工筆花鳥創(chuàng)作,無論在構圖上、線條上、設色上都有獨到之處,別具一格,尤其他對色彩的運用,融合了東西方繪畫藝術的色彩精華,艷而不俗、淡而有味,讓人有百看不厭的舒暢感,被視為當代中國十大名家。1983年精選陳之佛、傅抱石、潘天壽、齊白石、吳昌碩等大師每人十幅杰作,遠赴歐、美巡回展出,轟動一時。
陳之佛是近代中國藝壇與美術教育界,非常重要的一個代表人物。他生前對美術教育的奉獻、身后對藝壇遺留的風范,都讓我們大家敬佩。他不僅是中國圖案畫的拓荒者,也是提升、發(fā)展中國工藝美術的導師,付出畢生心血,在中國工筆花鳥畫的領域里創(chuàng)造了奇跡,贏得了"南陳北于"的美譽,巨幅工筆花鳥《松齡鶴壽》,已由蘇州刺繡研究所將它繡成雙面繡,布置于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里。
"文革"期間,為躲避紅衛(wèi)兵的掠奪和破壞,陳之佛的遺作與收藏被護送到南京博物院地窖保險庫保存,不僅種下南京博物院和陳之佛家屬連綿不斷的關聯(lián),也為全世界喜愛中國工筆花鳥畫的人們保留下珍貴的藝術品。至今陳之佛的遺作一直沒離開過南京博物院。
陳之佛 - 個人榮譽
1999年,南京博物院擴建的新展覽大樓落成,并將一樓右翼的一間大展覽室正式辟為"陳之佛藝術陳列館"。家屬決定將其遺作交由江蘇省接受,因為陳之佛一生的事業(yè)均在江蘇省,正式將存放在南京博物院數(shù)十年之久的90幅遺作捐贈給國家,由江蘇省文化廳,永存南京博物院典藏。南京博物院已將這批藝術佳作編印成非常精美的《陳之佛畫集》,成為近年來難得一見的藝術出版品。
陳之佛 - 個人影響
當局為鼓勵捐贈,曾頒發(fā)獎金人民幣40萬元,陳之佛一生淡薄名利,后人也都遵循庭訓教誨,早在"陳之佛藝術陳列館"落成之前,其長子陳家墀等家屬舉行會議時已決定,將這筆獎金全數(shù)捐出,分別贈與南京藝術院獎學金及南京博物院"陳之佛藝術研究基金"各20萬元。后來南博已將這筆基金,用于《陳之佛全集》的編纂工作。
陳之佛 - 人物評價
陳之佛作畫非常嚴謹,一生僅完成了500余幅工筆花鳥創(chuàng)作,以淡薄名利的心志終其一生,生前他常常和家人說,杰出藝術家的畫作乃是國家的文化財產(chǎn),捐獻給政府方能久長妥存。直到兩岸開放探親,90高齡的陳之佛夫人親自主持,與子女們共同籌劃陳之佛未了的遺愿將90幅遺作正式捐贈給國家。
陳之佛 - 《和平之春圖》
此作品篇幅宏大,石青石綠色的假山石顏色濃烈,與大紅的重瓣碧桃花在色彩上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呼應,在視覺上給人以很強的沖擊與震撼,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視線。在以鮮艷的色彩吸引住觀者的同時,畫面上許多細微之處又是妙不可言,顯露出作者的獨特匠心:紅彤彤的碧桃之間點綴著許多晶瑩如雪的單瓣桃花,使紅的更紅,白的更潤;朵朵盛開的月季中還夾雜著許多不知名的花草,一派濃濃春意躍然紙上,使觀者在欣賞這幅作品的同時感受到一種難言的愉悅與歡暢。工筆畫的構圖往往因為流于呆板而出現(xiàn)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陳之佛的這幅作品在構圖上卻從不墨守成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畫中景物雖然繁雜,但主次分明、動靜相應、虛實相生,從而形成一種繁而不亂、平中顯奇的獨特韻味。
作為近代著名的工筆畫畫家,陳之佛還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工藝圖案家,所以,他對于作品的色彩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與實踐。在他的作品中有的顏色相當濃艷,卻把握得當,像這幅作品中對山石與桃花的處理,能夠做到艷而不俗,重而不滯,給人的感覺依舊是明凈柔和、格調(diào)高古,有著富麗堂皇之美,沒有絲毫的“火氣”與“匠氣”。有些地方的顏色又很淡,但是淡而不薄,比如那幾只淺顏色的鴿子,依舊是滋味雋永,空靈蘊籍。
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與傳統(tǒng)繪畫存在著很大差別,如果要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應該屬于“新工筆畫”的范疇。他精心研究臨摹過黃荃、徐熙、崔白等人的大量作品,熟悉各派的技法特點,對于傳統(tǒng)繪畫有著扎實的功力,又不一味地繼承傳統(tǒng),而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尋求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加之他早年曾留學日本,諳熟西方繪畫中解剖、透視、色彩等知識,就使他的作品呈現(xiàn)著兼融中西的獨特風貌。
陳之佛 - 陳之佛故居
中國工筆花鳥畫大師陳之佛先生的故居——養(yǎng)真廬,地處繁華熱鬧、高樓林立的慈溪市中心,鬧中取靜,別有洞天。養(yǎng)真廬主體建筑是一排七開間平屋,營造于清道光年間,青石鋪檐階,粉墻烏瓦,古樸而雅致。房子坐西朝東,房前庭院有數(shù)株粗壯高大的水杉,另有紫藤、爬山虎,倒掛低垂,情趣盎然。大堂一排縱橫格鏤花門,上懸紅木橫匾,“養(yǎng)真廬”3字是陳之佛門下高足鄧白手書。廳堂內(nèi)擺設紅木桌椅、擱幾,上列陶瓶素箋、文房四寶。正中掛有陳之佛畫像,乃一廣額長須黑框眼鏡美髯公,兩側分掛其門人后學的書軸畫卷。
養(yǎng)真廬廳堂左廂房辟有陳之佛生平和作品陳列室,右?guī)繛槠鹁邮。故居房舍之西為一小園,栽有芭蕉數(shù)莖,綠陰如蓋,扶疏可愛,乍一望去,如綠衣佳人,長袖舒展,婆娑曼舞。一旁的圍墻,滿壁藤蘿,或牽藤引蔓,或穿石腳,或翻墻垂檐。墻跟旁,翠竹遮映,水杉高聳,海棠、梅花等點綴其間。園地雖沒奇花異草,卻全是陳之佛筆下喜愛之物。
養(yǎng)真廬雖然不大,卻聞名遐邇。文人墨客,來至慈溪,談及雪翁,無不景仰。養(yǎng)真廬內(nèi)藏有全國各地的名人高士拜訪后留下的珍貴墨寶。這些珍品映襯著陳之佛先生的傳世名作,使小小養(yǎng)真廬成為文化人觀摩學習、切磋技藝的好去處。
陳之佛 - 劉海粟、陳之佛誕辰110周年
2006年9月30日,劉海粟、陳之佛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在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廳召開。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同志,省人大副主任趙龍同志,省政協(xié)副主席、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馮健親同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lián)黨組書記楊承志同志,省教育廳廳長王斌泰同志,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主任、著名畫家邵大箴同志,陳之佛學生代表、著名畫家喻繼高同志以及劉海粟先生的女兒劉蟾同志、陳之佛先生的女兒陳修范同志等出席會議。
會后,省長梁保華同志專程趕至江蘇省美術館,與其它領導及嘉賓一道參加“劉海粟、陳之佛繪畫作品展”的剪彩,并觀看了畫展。
2006年3月16日是中國新美術運動的拓荒者、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南京藝術學院前院長劉海粟先生誕辰110周年;9月14日是中國現(xiàn)代工藝美術教育的先驅(qū)者、杰出的工筆花鳥畫家、南京藝術學院前副院長陳之佛先生誕辰110周年。值此之際舉行并召開一系列紀念活動,對緬懷兩位杰出的藝術教育家和卓越的藝術大師有著特殊而又深遠的意義。
陳之佛 - 作品欣賞
陳之佛 - 參考資料
[1] 博寶網(wǎng) http://artist.artxun.com/C/22-21167/
[2] 藏點藝術家 http://artist.cangdian.com/html/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