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全興 - 簡介
于全興,1986年,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工藝系裝潢美術專業(yè)。1987年至2004年,供職于家庭報社,主任記者。2004年,任教于天津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現(xiàn)任教于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告系。用相機目擊和閱讀平民的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
2001年攝影師于全興受幸福工程的委托,只身前往西部,用照片的形式反映西部貧困地區(qū),貧困母親受幸福工程捐助的情況和生存狀態(tài)。五年的時間過去了,他用鏡頭記錄下359位貧困母親,每張照片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于全興 - 人物經(jīng)歷
于全興,43歲,很有名氣的紀實攝影師,現(xiàn)在是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告系教攝影的副教授。
于全興教授 以他幽默自然的授課風格深得同學們的喜愛 他所教的圖片賞析選修課一再爆滿。1986年,于全興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分配到《家庭報》,從美術編輯做起,一直做到社長助理,主管廣告創(chuàng)收。平時還利用學美術的底子,承攬不少裝潢業(yè)務。房子寬敞,有車代步,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在城里算是生活優(yōu)裕的成功人士。一次偶然的機會,于全興結識了幸福工程,這是1995年,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計劃生育協(xié)會、中國人口報三家發(fā)起,以貧困母親為救助對象的基金會,他們正想找人以圖片的形式見證工程實施。于全興接受了這個任務,真切地面對那些不幸母親。
2001年,于全興把鏡頭對準了西部的貧困母親,他歷時一年,行走西部9省34個貧困縣85個鄉(xiāng)鎮(zhèn)106個村寨,為300多位母親拍照,照片中的有些母親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家,這些照片有的是她們人生中的第一張,有的或許也是最后一張。
2002年,于全興的“幸福工程”攝影展在北京展出。幸福工程旨在幫助貧困母親“治窮、治愚、治病”。這一行動目的是喚起全社會對中國貧困母親的關注。母親是家庭的核心,沒有母親的幸福,就沒有家庭的幸福,救助一位貧困母親就是救助一個家庭,幫助了后代,進而改變一個貧困母親和家庭、子女的命運。
幸福工程組委會把于全興的40幅照片分發(fā)給新聞界。各大報刊爭相發(fā)表,引起人們的關注。于全興的照片令無數(shù)人觀后熱淚滾滾,使他們把目光投向鄉(xiāng)村,并思考自己的生活。
于全興 - 拍攝經(jīng)歷
2001年11月,于全興到了以喀斯特地貌著稱的云南丘北縣官寨鄉(xiāng)丫口村,這些被外人常常驚嘆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對本地人來說,只意味著兩個字:貧窮。這里天旱缺水,只能種玉米,每畝地產200斤就算高的,一般都在100斤左右,人們辛苦耕耘一年,仍有4個月的糧食缺口,需要國家救濟。
一個在家門口背著孩子的母親引起了于全興的注意,由于這里人還不會說普通話,在當?shù)胤g的幫助下,于全興和她交談起來。這個媽媽叫顧彩蓮,26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住的茅草屋要在城市來說是危房,傾斜得厲害,用一個大木頭在撐著。當時沒有電,屋里黑洞洞的,于全興打了一個打火機才看見,地是有口鍋,門后面所謂的一張床,就是幾個木頭搭的一個架子,上面就是一張破棉絮。顧彩蓮說她自生了第二個孩子后,胸口一直疼痛,還不停地咳嗽,全身一點兒力氣都沒有,連走路都很困難,更不用說地里的活兒了。就是這樣病魔纏身的她,每天還要編織竹籮,好讓她的丈夫在趕場時換回幾個零錢貼補家用(一年的收入不到100元),買些鹽巴?伤齾s從來沒有想過用這點錢為自己瞧病,而她最擔憂的是6歲的大女兒因她的病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務,每天和她父親早早的下地干活,她怕幼小的孩子身體吃不消。更讓她難過的是,家里沒有錢供孩子讀書,女兒很可能重復自己的生活。
當顧彩蓮向于全興訴說著家里的情況時,沒有掉一滴眼淚,甚至是那樣的平靜,向是講述別人的故事,可于全興端著相機的雙手卻在不停地顫抖。他看到的是母親的堅韌,看到的是母親沒有被貧苦的生活所屈服而是對未來生活的期盼,這就是中國西部的貧困母親,他特別注意到顧彩蓮的兩個孩子沒有穿鞋,,看到生人,臉上露出鄉(xiāng)村孩子特有的青澀、稚誠的笑,顧彩蓮穿著咧著嘴的舊布鞋,因為胸口痛,弓著腰,眼睛里流露出企盼幸福生活的目光。就是這樣一種生活狀態(tài),一個堅強的母親,穿著襤褸,她那大大的眼睛里沒有一點悲苦相,卻露出令人感動的。于全興摁動快門,拍下顧彩蓮的照片。
臨走時,于全興問顧彩蓮,你有什么愿望?顧彩蓮說,如果誰能幫我一些錢,養(yǎng)一頭母牛,轉過年來母牛下了小牛,我就可以還錢。這張照片配上顧彩練蓮的話,被眾多媒體發(fā)表,期間有3萬元捐款飛向這位母親。有一位珠海的讀者來信說:“盡管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百姓,靠工資生活,但經(jīng)濟條件要比你們好些,正因為如此,我作為一個人,有責任有道義做一點事情,力求多一些的幫助你們!边有浙江的一位軍人寫信說:“特寄上400元資助你們發(fā)展經(jīng)濟,以表達我及家人的心意,我相信你和丈夫都是吃苦耐勞,勤儉過日子的人,通過你們的努力一定能夠走出貧困。”
2005年的一個中午,于全興隨中央電視臺《鄉(xiāng)約》攝制組又來到顧彩蓮家。順著在依稀相識的小路,走來了顧彩蓮,于全興幾乎有些不敢認,她又黑又瘦,于全興悄悄問村里的干部,她為什么又黑又瘦?干部說她病也好了,又有牛了,又有羊了,要放牛放羊,忙的。到了顧的家,瓦房取代了以前的茅草屋,原來空蕩蕩的家新添置了縫紉機、自行車。變化最大的還是顧彩蓮,她的笑是那樣的快樂、酣暢,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城里讀書。幸福工程,一張照片,改變了一個家庭的命運,還要惠及她的后代。
關注貧困母親 支持幸福工程
“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的辦法是,將社會各界捐贈的善款和募集的資金,以縣、區(qū)為單位建立項目點,救助對象為項目戶。為每戶的貧困母親提供無息貸款1000元至3000元,用于發(fā)展生產,時間為1至2年。到期按時歸還,回收資金將投入救助其他貧困母親,形成“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救助模式,同時依托各級計劃生育協(xié)會組織,保證救助資金直接到人。
從1995到2005年,幸福工程實施10年以來,投入資金2。6億,在29個省、市、自治區(qū)316個縣建立項目點,救助14萬貧困母親,直接受益的有65萬人。從1997年開始,中國“幸福工程”將每年的“母親節(jié)”定為“救助貧困母親活動日”,提醒人們在關愛、贍養(yǎng)自己母親的同時,不要忘記在中國尚有千萬貧困家庭的貧困母親。如今,為貧困母親獻上一份愛心,共同幫助她們走出貧困,已成為中國“母親節(jié)”最有意義的一項活動。
于全興 - 感動中國
一、母親回報母愛
于全興結緣幸福工程始于1996年母親節(jié)。當時他供職的《家庭報》系中國計劃生育協(xié)會會報。母親節(jié)前夕,作為該報攝影記者兼策劃人的于全興參與了為“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募捐的全過程。于全興穿梭于18個募捐點,為人們所深處的八方援手而激動著。募捐結束后,組織者、參與者隨活動結束而結束,而于全興則從這天開始聚焦母親。
母親節(jié)過后,于全興開始關注有關幸福工程的一切。三個原因使于全興如此執(zhí)著。一是作為紀實攝影記者,志在母親領域實現(xiàn)業(yè)務上的抱負,并在給予母親的幸福中追求自己的幸福。二是于全興是大孝子,以報道母親來回報母愛,他說 “沒有母親的遠見與堅持,我不會有今天”。三是于全興從業(yè)務追求、情感釋放的小愛升華為大愛。
1996年至2000年,于全興年年向報社打報告要求“給我一年時間采訪貧困母親”,但均因時機未成熟而不能成行。在等待的日子里,他搜集有關幸福工程文獻。其中有一段文字讓他“想起就肝顫,想起就想立刻走”——生活在大巴山的一位母親每天去遠處挑水,一天因勞累饑餓,她背上的水桶傾倒,繼而滾下山崖。不堪生活重負的母親也跳下山崖,以命祭水。
等待的日子里,于全興赴天津薊縣拍攝貧困母親捐錢捐物。2001年,于全興五年夙愿終得實現(xiàn)。
二、見證貧困母親
2001年1月2日,于全興踏上西部之路。此前,他對貧困的全部感受僅來自薊縣。當他目睹了西部的貧困狀況后,生發(fā)感慨:“薊縣算是小康了”。家徒四壁、人畜同居、因貧輟學、小病硬扛、大病等死是西部母親的真實寫照。
青海平安縣寺臺鄉(xiāng)窯洞村的王生花丈夫因中風喪失勞動力。當時她家僅有兩頭騾子,2000年冬,為給丈夫治病賣了一頭,得600元。騾子是家里的唯一經(jīng)濟支撐缺失了。之后,王生花耳生癤子,右臂癱瘓。不久她公公中風。王生花用獨臂支撐全家五口人的生計。于全興環(huán)顧王家,粗算一下全部家當,價值不足百元。這時將身上唯一能幫助她的一個雞蛋給了王生花。王生花轉身將雞蛋掰碎送進孩子嘴里。
寧夏固原縣大灣鄉(xiāng)馬廠村謝芳玲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墻上一排獎狀,那是謝芳玲女兒的榮譽及全家的榮耀,然而這墻上的亮點隨著謝芳玲的疾病而暗淡。臥病在床的謝芳玲嘆氣:“娃兒不上學了,我這病,咋還上得起學。去年打了400公斤糧食,現(xiàn)在就沒得吃了……”學業(yè)優(yōu)秀的女孩望著墻上的獎狀又望望于全興。于全興明白女孩的期盼,但他慚愧“有幫人之心無幫人之力”。此前,他承諾負擔重慶城口縣棉紗鄉(xiāng)三河村覃純菊大女兒學費。覃純菊丈夫曾不堪貧困,拋下兩個女兒離家出走,九年無音訊。覃純菊賣山菜供女兒讀書。覃讓于全興記住了兩句直白的話:“娃兒不上學是一輩子受窮,上了學是立刻受窮!痹跁簳r受窮及一生受窮的選擇上,覃選擇了前者。當于全興將學費交給覃純菊時,大女兒立刻給他跪下了。
云南威信縣扎西鎮(zhèn)玉京山村,于全興見識了一個5歲的放牛娃。其母向于全興解釋讓5歲女兒幫人放牛的目的是“能混頓飽飯”。
三、愿所有母親都有顧彩蓮一樣的運氣
養(yǎng)牛脫貧是西部母親共同夢想,顧彩蓮即因于全興將她養(yǎng)牛夢想告知全國才擁有幸福。2001年11月,于全興四下西部,在云南丘北縣官寨鄉(xiāng)丫口村,兩個沒穿鞋的孩子引起于全興注意,穿一雙咧嘴布鞋的母親背一個領一個。他們身后是用一根粗樹干支撐著的傾斜的茅草屋。于全興邁進茅草屋,由于光線太弱,他不得不點燃打火機,就著光亮才看清全部家當— —地上有口鍋,門后有張用四根木頭樁子搭成的床,床上一個被當?shù)厝朔Q之“提起一串串,放下一團團”的爛棉絮,僅此而已。村干部介紹顧彩蓮家經(jīng)濟狀況,年收入不足百元,每年有四個月糧食缺口,靠國家救濟,還欠不少債。
于全興將相機對準顧彩蓮,顧彩蓮說話時不?人,于全興問她是否去醫(yī)院檢查過?她沒回答,而是說她兒子患有軟骨病,她擔憂6歲女兒干不動地里活兒。顧彩蓮說這些話時,語氣平靜,面無表情,這讓于全興產生一種錯覺“像是講別人的事”。望著頹傾茅屋下貧病交加的母子三人,于全興問顧彩蓮有什么愿望?她脫口而出:“如果誰能幫我一些錢,養(yǎng)一頭牛,轉過年來下了小牛,我就可以還錢。”于全興對準顧彩蓮盼牛的眼神撳動快門。這張最具視覺沖擊力的經(jīng)典照片隨后被眾媒體傳播全國。自此,一筆筆匯款讓顧彩蓮過上她做夢都夢不到的好日子。有人打趣顧彩蓮說的話是“字字千金”。顧彩蓮收到的第一筆捐款600元來自江蘇某教師。浙江一位軍人鼓勵顧彩蓮:“特寄上400元資助你發(fā)展經(jīng)濟,我相信你們一家一定能走出貧困。”某部隊一戰(zhàn)士拿出每月津貼20元為顧彩蓮實現(xiàn)買牛之愿……
2002年母親節(jié)(5月11日)及世界人口日(7月11日),幸福工程組委會在京舉辦于全興《走近貧困母親— —幸福工程西部行紀實攝影》展。眾媒體將母親影像傳播全國。隨后幸福工程組委會收到捐款200多萬元。而顧彩蓮無疑是收獲幸福最多的母親。
2005年春節(jié),于全興回訪顧彩蓮。顧彩蓮笑稱于全興是恩人,她笑著向于全興匯報,病好了,債還了,蓋了石瓦房;有了自行車、縫紉機、錄音機;養(yǎng)了三頭牛,四只羊,三頭豬和十幾只雞。如今,顧家成了全村首富。望著顧彩蓮的笑臉,于全興二問顧彩蓮往后愿望,她回答 “讓孩子到縣城讀書”、“用多余的錢幫助別的姐妹”。
2001年全年,于全興五赴西部。在西部9省34個貧困縣拍攝了301位母親。五年來,于全興的所為超出了一個攝影師的視覺表達,而更似一個以鏡頭做社會紀實報道的記者。
2003年,于全興在化緣中度過。他勸募時,眼鏡后面常泛淚光,乃至熟人稱把幸福工程掛在嘴邊的他是“祥林嫂 ”。2004年、2005年,于全興共赴西部10趟。2004年年底去廣西、云南前夕,于全興為籌集路費賣了私車。五年來,于全興捐給母親們2萬多元,衣物、藥品無計其數(shù)。他每去一趟西部,最后一站將行李中衣物全部留給母親。他常說:愿所有母親都有顧彩蓮一樣的好運氣。
四、貧困母親的六大共性
2006年4月3日至19日,于全興來到貴州、重慶、四川,走過西部11省,他在比較中得出:貴州最窮,貴州母親最需要幫助。
4月3日,于全興來到貴州納雍縣豬場鄉(xiāng)倮保鳩村,該村2004年通電,197名母親中的80%賣過血。祝賢美的賣血經(jīng)歷是一個月賣血兩次,一次得60元,一年最少賣4次,已連續(xù)賣三年。每次賣血后返鄉(xiāng),為省路費20元,她要走一天山路。很多次,她賣血之后就去煤礦背煤,然而盡管如此仍填不滿生產所需及債務黑洞。1998年,祝賢美兒子突然拉肚子,兩天后不治身亡。為給兒子治病,祝賢美夫婦欠債1300元,丈夫為還債去廣東打工,至今無音信。之后,祝賢美幫人喂牛,不幸,牛因瘟疫死亡,祝賢美又欠下2000元賠?。失夫亡子欠債的祝賢美以鮮血與體力苦熬歲月。她對幸福的憧憬與顧彩蓮一樣:“如果有好心人幫我買上一頭牛,下了小牛,我就可以還錢了!
于全興對祝學英印象至深的是她的年齡及她說的話:“活著不想歲數(shù)!笨雌饋斫^對50多歲的祝學英,實歲卻是4 4。祝學英拾荒、打零工給兒子交學費。祝學英兒子在納雍三中讀高中。她一星期給兒子送煤一次(做飯、取暖),一次背3 0公斤,已背三年。一次下大雨,祝學英摔傷,拖著傷腿,她分兩次將煤背到學校。她現(xiàn)欠外債6000元(含學費、化肥、鹽巴、糧食)。與顧彩蓮、祝賢美一樣,祝學英憧憬幸福的第一步也是有頭牛。
于全興第一眼見安琴時便斷定她有病。果然,臉色蠟黃的安琴訴說腰疼,腿沒勁。整天吃藥,不知得的什么病。于全興從她吃的藥上判斷,她患的是腰椎結核。為治病,安琴將買種子、化肥的錢用來買藥。因此她家每年缺糧四五百斤。安琴女兒楊義珍上初中二年級,成績年級排名第五。在學費、藥費只能選其一情況下,15歲的楊義珍選擇了輟學。她替母親放羊、幫鄰人放牛。楊義珍的希望是“下了小羊賣錢,用賣羊的錢治病”。于全興問楊義珍還希望什么,女孩流下淚水:“我要上學!
于全興15次往返西部,每次回津路上,他都在想 “給母親一點資助,她便能擺脫貧困。”因此于全興多以這樣的話勸募:“家庭是社會細胞,母親是家庭核心,幫一個人就是一個人,幫母親則是幫一家人,幫母親是幫根!2004年年底,于全興在甘肅會寧縣新添堡鄉(xiāng)拍攝了幫根場面。于全興帶來的善款使四位母親擁有了夢寐以求的牛
五、拍出母親的尊嚴、頑強、堅韌、勇敢
縱觀于全興鏡頭下數(shù)千張母親面孔,除卻祝賢美克制流淚的臉,沒有第二張哭泣的臉!安慌哪赣H流淚的照片”。于全興自與青海才仁巴毛——第一位母親面對面,便對自己做出了專業(yè)要求,“拍出母親的尊嚴、頑強、堅韌、勇敢及承受力。 ”自此,于全興在平等與尊重的立場上,客觀、真實、直接地紀實報道母親這一邊緣群體。
六、幸福工程使者讓貧困母親得幸福
于全興是用鏡頭記錄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使者,通過他拍攝的母親影像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國貧困母親的生存狀態(tài),喚起了社會對貧困母親群體的關注。在于全興這樣的愛心奉獻者的不斷努力下,“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以其深刻的內涵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截至2005年底,幸福工程已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設立了389個項目點,累計投入資金3.1億元,救助貧困母親及家庭15.4萬戶,惠及人口69.5萬。在“治窮”的同時開展“治愚”、“治病 ”,為貧困母親作健康檢查65萬人次,治療婦科病21萬余人;舉辦各類培訓班1.1萬多期,培訓82萬人次;免費下發(fā)藥品和醫(yī)療器材價值約1300多萬元。據(jù)清華大學調查評估,經(jīng)幸福工程救助后,貧困母親家庭的脫貧率達到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