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灰娃

    灰娃

    灰娃,原名理召。生于一九二七年,祖籍陜西臨潼。在西安讀完小學(xué)六年?箲(zhàn)爆發(fā),為躲敵機轟炸,隨家人遷鄉(xiāng)間。十二歲時由姐姐、表姐送往延安,在“延安兒童藝術(shù)學(xué)園”學(xué)習(xí)。后到二野工作。一九四八年因病往南京住院醫(yī)療;一九五一年轉(zhuǎn)至北京西山療養(yǎng)院。一九五五年入北京大學(xué)俄文系求學(xué),期間并選修旁聽中文系及西文系部分課程。一九六一年被分配到“北京編輯社”做文字翻譯,后又因病提前離休至今。二○○○年其詩集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五十周年紀念之“專家提名獎”。詩集有《山鬼故家》(一九九七)。

    灰娃 - 人物簡介

     灰娃,原名理召,張仃之妻,中國當代詩壇地位獨特的女詩人。生于1927年,祖籍陜西臨潼。在西安讀完小學(xué)六年?箲(zhàn)爆發(fā),隨家人遷鄉(xiāng)間。十二歲時來到延安,在“延安兒童藝術(shù)學(xué)園”學(xué)習(xí)。后到二野工作。1948年因病在南京住院醫(yī)療;1951年轉(zhuǎn)至北京西山療養(yǎng)院。1955年入北京大學(xué)俄文系,期間并選修旁聽中文系及西文系部分課程。1961年被分配到“北京編輯社”做文字翻譯,后又因病提前離休至今。2000年其詩集《山鬼故家》(1997)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五十周年紀念之“專家提名獎”。 

    60年代初,灰娃還不是詩人,也不是畫家張仃的夫人,這時,張仃為灰娃畫的肖像表現(xiàn)的只是一個普通女性的日常神態(tài)。然而對照40多年后的灰娃,這幅肖像依然異常傳神。端坐的灰娃手里端著透明的玻璃杯,杯中的液體呈赭紅色,卷曲的頭發(fā)下是似帶笑容的臉龐。 

    “理想主義”曾使灰娃對嚴酷的西北高原感觸至深,當“人為風(fēng)暴”把“理想主義”吹得七零八落。遙想當年,對意氣風(fēng)發(fā)、激情澎湃的年代,依然深深緬懷。 

    晚年,灰娃與張仃住進了北京西郊偏僻的山林里,房子被張仃設(shè)計成北歐民居的風(fēng)格,素樸而清靜。灰娃身披黑色毛衣外套,戴老花鏡,和肖像中一樣的平和 。

    灰娃 - 詩畫人生

    延安遇到藝術(shù)導(dǎo)師

    灰娃是理召小時候的小名,這是一個西部地區(qū)常用的名字!摇囊馑际谴笕撕軕z惜你,認為你的命運比較暗淡,大人覺得沒有盡到責(zé)任!遍_始詩歌創(chuàng)作后,原名理召的灰娃便把小名當成了筆名。12歲那年,作為左翼青年的姐姐和表姐把小灰娃從白區(qū)帶到了延安。她感覺生活完全變了氣象。這里人與人之間坦誠、陽光、純潔,這里氣氛活躍,一大群年輕人懷抱馬克思主義、共產(chǎn)主義理想相聚在這里。雖然物質(zhì)生活很艱苦,但是大家都很快樂。

    在革命圣地,灰娃認識了張仃。當時灰娃就讀于兒童藝術(shù)學(xué)院,而張仃被聘為他們的藝術(shù)導(dǎo)師。張仃當時在丁玲主持的延安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工作,延安小孩子少,他們那些文藝家特別喜歡灰娃她們。經(jīng)常去她們到住處玩,也接我們?nèi)ァ目埂妗!被彝捱清楚地記得自己在張仃設(shè)計的作家俱樂部唱歌、演童話劇的情景:“原來的一座破房子被張先生改造得特別新穎、前衛(wèi),土布做的布藝沙發(fā);羊毛氈和木頭框做成的屏風(fēng);篩面用的籮做的壁燈;因為沒有電,后面的墻上釘著的是一盞油燈;進門處還有一個小小的吧臺,蕭軍的夫人就在里面賣燒酒……”

    灰娃心智、身體發(fā)育晚,懂事更晚于自然年齡,在一班理想主義知識者的身邊與烏托邦氛圍中度過了童年和青年時期,大人們說她“光長個兒不長心”,很久之后張仃也說:“灰娃始終是個孩子。一般人一長大,就世故,世故以后就不再有詩,灰娃到老年還能寫詩,她有一顆孩子的心。我們在一起生活沒有矛盾,我經(jīng)歷過很多世故,但我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尤其是藝術(shù)上的!

    正因為有了這段經(jīng)歷,張仃與灰娃的感情有著豐富的親情內(nèi)涵。由于年齡上的差異(張仃大灰娃整10歲),他們的情感呈現(xiàn)為明顯的“兄妹型”,張仃看到了灰娃從兒童到少年、青年及至老年的過程,灰娃私下經(jīng)常稱張仃為“曼兄”。在她眼里,張仃是老師、兄長。而后來一起生活之后,她更知道張仃也是一個永遠的大孩子,不諳人和世事的復(fù)雜性,永遠用他自己的單純和善意理解一切人事,需要自己給予母親般的關(guān)愛。

    艱難歲月中的相互支撐

    解放后,灰娃進入北京大學(xué)俄語系學(xué)習(xí)。這一時期,她閱讀了大量蘇俄作品,托爾斯泰、普希金、萊蒙托夫、契訶夫都是她喜歡的作家,特別是托爾斯泰的厚重,讓她十分癡迷。這也使得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多了些大氣。

    大學(xué)畢業(yè)后,灰娃從事了一段時間翻譯工作,沒過多久,沉重的打擊接踵而來。先是年輕的愛侶戰(zhàn)死朝鮮,接著是一場曠日持久、幾乎奪走她生命的大病,然后是精神分裂,接下來又是敬如師長的第二位丈夫去世。然而,命運沒有將她擊倒,藝術(shù)之神的召喚,使灰娃在黑暗的王國中找到了自救之道,瀕臨崩潰的精神得到了修復(fù),詩壇由此誕生了一位獨具特色的女詩人。

    此時的張仃也遭遇浩劫,“文革”中,他被下放到河北一所農(nóng)場里進行改造,由于身心遭到摧殘,他病得很厲害,回到北京就醫(yī)。因為是黑幫,北京戶口沒有了,北京的家也沒有了,他進不了城,就在西山腳下一個叫北溝村的村莊找了一個沒人住的小院子,把漏風(fēng)漏雨的地方補一補,暫且住了下來。

    灰娃去看望自己的老師,向他傾訴自己的苦惱。兩人相互信賴,相互鼓勵。張仃在遭迫害最厲害的時候,將一批可招來殺身之禍的“畢加索加城隍廟”的心血之作,托付給灰娃保管;“文革”后期,灰娃于精神分裂中身不由己地寫出許多離經(jīng)叛道的詩歌,不敢示人,卻送給張仃看。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晚年

     1985年,與張仃共同生活了50年的妻子不幸去世,張仃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平衡。一年后,一向視藝術(shù)為生命的張仃,也開始渴望精神與情感生活的伴侶,那么,這個人是誰呢?張仃心中想的,正是他看著成長起來的灰娃,灰娃此時也單身生活著。

    “他就讓孩子去叫我!被彝藁貞浾f:“張先生沒有任何生活能力,除了藝術(shù)之外。他不認識錢,不會花錢,連買東西都不會,生活上很低能。他說讓我來幫助他料理一下生活。他提出來:‘我覺得我們倆在一起生活能把我們的事業(yè)和生活都安排得很好。’他說:‘我是看著你長大的,雖然你很純潔,但我也不復(fù)雜!

    “我跟他到一起后,他立刻一分鐘都不停地開始工作、畫畫,完全忘我了!那段時間,張仃清早4點就開始畫畫,我早上6點起床,他都畫好一幅了。那是很冷的冬天,他畫完了讓我拿毛巾給他擦汗,一脊背全是汗。張先生沒有其他任何業(yè)余愛好,一天到晚就是藝術(shù)。好像上帝專門給他制造一個器官,這個器官就是為了畫畫!

    灰娃身兼保姆、秘書、醫(yī)護、妻子數(shù)職于一身。“我從小聽他們的話,我知道藝術(shù)家就是這樣。作為妻子,我整個生命要投入他的生活!被彝拚f這種生活很累,屬于自己的時間很少。但她不覺得辛苦,偶爾靜下來,當有些詩句浮上心頭,她就會坐在桌前,把它們記錄下來。

    當時張仃正專心致志于焦墨創(chuàng)作。每每一幅畫畫完,他就會掛起來,請灰娃,甚至學(xué)生后輩“小年輕”提意見。作為創(chuàng)作過程直接見證人的灰娃,會以詩人特有的生動話語表達自己的見解。采風(fēng)過程的描述,也給觀畫增加興味。此時的張仃,交著手,吸著煙斗,靜靜地聽著,從不插話,有時不免要表示意見時,總是簡潔肯定;彝抻行略妼懗,也總是請張仃做“第一讀者”。

    1991年5月,在黔東南寫生,連續(xù)不斷的野外作業(yè),張仃終于病倒,回到北京后一診斷,才知道感染了病毒,得了足以致命的“纏腰龍”,治療了好幾個月才得以康復(fù)。1992年春節(jié),75歲高齡的張仃又去陜北寫生,河水冰凍三尺,氣溫降至零下22攝氏度,張仃坐在河邊寫生,凍得實在不行,每隔幾分鐘就站起來跑動跑動,然后坐下去接著畫;彝抻么髧戆阉念^包起來,看看不行,就套上一個塑料袋,還是不行,干脆站在風(fēng)口上,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寒風(fēng)。登上秦嶺主峰太白山時,張仃已經(jīng)發(fā)燒,但他不說,坐在雪地上靜靜地寫生,結(jié)果一下山就住進了醫(yī)院。

    “他總說要敬畏自然,他把到大自然中去寫生稱作是‘朝圣’。他也敬畏藝術(shù),每次畫畫都當作是第一次。他曾說:‘我是中國畫的小學(xué)生,我覺得我是剛?cè)腴T’,這是由于他深知藝術(shù)的高度、深度、廣度無際無涯,相比之下,他認為自己做得微不足道!被彝拚f。

    1986年至1997年,是張仃藝術(shù)生命的高峰時期,他的焦墨山水,于此時達到揮灑自如、爐火純青的藝術(shù)境地;他的生命能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釋放,他的藝術(shù)抱負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實現(xiàn)。10余年里,灰娃陪伴張仃六進太行,三赴甘肅,二進秦嶺、陜北,登泰岳,臨昆侖,上賀蘭,下苗寨,進九寨……足跡幾乎踏遍神州大地。從張仃的焦墨山水畫縱橫頓挫的線條與曠遠厚樸的意境中,分明可以感受到詩人灰娃空靈超拔的想象與神韻。

    同樣,這段時間也是灰娃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產(chǎn)期,詩集《山鬼故家》中的作品,近一半創(chuàng)作于該時期。比起早期詩歌的憂患沉郁,這些詩篇透出一股靈動博大之氣,她向清澈的星云禱告,向滾燙的太陽祈求;在騰格里大漠,她聽到了奴隸的枷鎖聲和著西賽羅的雄辯,聞到古希臘的沉香玫瑰;在炳靈寺,她看見太陽激揚著七色光焰,成群的馬踩著大氣躍升……詩人的精靈,在宇宙、天地和歲月的茫茫隧道里自由翱翔,為當代中國詩壇劃出一道詭譎瑰麗的風(fēng)景。

    清華大學(xué)設(shè)立張仃藝術(shù)研究中心,這是我國重點院校中首個為在世藝術(shù)家設(shè)立的正式機構(gòu)。然而僅僅過了1個月,張先生便故去。灰娃對這個研究中心傾注了滿懷期待:“張先生在美術(shù)上涉及的領(lǐng)域很廣,人家叫他多面手,他每從事一行都能做得出色。希望研究中心能從他這個人著手,研究他各方面的成就與藝術(shù)思想。我也希望能把他的學(xué)術(shù)成果發(fā)揚光大!苯ㄔO(shè)中的清華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藝術(shù)博物館將為張仃先生設(shè)立永久陳列專館。

    “我和張仃先生一起去過深圳,深圳是個蓬蓬勃勃發(fā)展中的城市!痹诟母镩_放初期,張仃和灰娃攜手踏足改革開放的窗口,灰娃說,深圳很市場化,很開放。

    灰娃 - 自述出版

     傳奇女詩人灰娃自述出版 被稱“八路軍公主” 
    《我額頭青枝綠葉:灰娃自述》近日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昨天,“灰娃自述及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在社科院文學(xué)所舉辦。屠岸、謝冕、葉廷芳、錢理群等眾多文學(xué)界人士與會,共同表達了對這位傳奇女詩人的敬意。 

    詩人灰娃,1927年生于陜西臨潼。12歲的她離開故鄉(xiāng)——八百里秦川腹地的一個村莊,于1939年到了延安,就學(xué)于“兒童藝術(shù)學(xué)園”,受惠于艾青、蕭軍、張仃等人的指點。1946年跟隨部隊轉(zhuǎn)戰(zhàn)晉冀魯豫地區(qū)。兩年多后身染重病,先后在南京、北京住院治療。解放后,灰娃進入北京大學(xué)俄語系學(xué)習(xí)。1960年到北京編譯社工作。 

    這位曾經(jīng)人人喜歡的“八路軍的公主”,經(jīng)歷過三次傳奇婚姻:1950年在朝鮮戰(zhàn)場失去了新婚丈夫、一位23歲的青年軍官,遺留一子;后于1964年與社科院歷史所軍旅出身的學(xué)人白天結(jié)合,灰娃在“文革”浩劫中失去了敬如師長的第二任丈夫!拔母铩敝,罹患精神分裂癥。1972年開始寫詩。上世紀八十年代與畫家張仃走到一起,直至2010年張仃的生命畫上休止符。 

    研討會上,就灰娃的詩歌創(chuàng)作,屠岸稱,灰娃本來無意成為詩人,但正是詩歌,讓灰娃在黑暗的王國中找到了自救之道,瀕臨崩潰的精神得到了修復(fù),詩壇由此誕生了一位獨具特色的女詩人。謝冕強調(diào),灰娃曾泅渡無邊的黑暗和苦難,但詩行里滿是光明和烏托邦似的平等。  
      
    錢理群稱,正是灰娃的詩,讓他意識到“人在,人活著,就有希望,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不朽的”,而灰娃個人對美的堅持,讓他感懷“越是面臨人性的危機,越是對人性保存希望”。牛漢書面發(fā)言中稱,讀灰娃的詩和讀別人的不一樣,這和經(jīng)歷、精神、人格有關(guān),“我尚不能完全擺脫詩界的影響,但灰娃獨立于詩界之外,是完全自由的! 

    邵燕祥稱,灰娃的詩,可以看作是她“一個人的心靈史”,折射了一個時代,苦難的歲月,普通人的命運。一方面,是足以導(dǎo)致一個敏感的人精神分裂的矛盾和折磨;一方面,是“為人類尊嚴拼死(的)抵抗”。 

    《灰娃自述》責(zé)任編輯王培元稱,編輯灰娃自述,讓他思考青年知識分子與時代的關(guān)系!盁o論是叱咤一時的風(fēng)云人物,還是默默無聞的蕓蕓眾生,都難以逃脫命運的撥弄。個人永遠不過是滄海一粟,在時代的演進播蕩中,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現(xiàn)實而存在。在歷史巨變或漫長歲月的遷流之中,人類的個體,常常承載著由此而來的悲喜和傷痛。當個人的歷史成為社會史的一部分,私人記憶與公眾記憶重合的時候,個人史的抒寫,私人回憶的輯錄,就顯示出重大的意義和無法取代的價值!  

    灰娃 - 人物評價

     灰娃的詩具有高度的獨創(chuàng)性。在她的詩里,見不到多年來中國新詩的習(xí)慣語匯、習(xí)慣語法和常見的“調(diào)調(diào)兒”。它是常規(guī)的突破。 沒有一般女性詩人的心態(tài)和情調(diào)。陽剛之氣和陰柔之氣并存,而以陽剛為主。從根本上說,仍是“這一個”女性的陽剛。 北方的雄奇與南方的纏綿并存,以前者為主。這種雄奇又根植于“這一個”女性的執(zhí)著與堅韌中。 使人想起英國的布萊克、美國的狄金森、中國的李賀。 以上是1997年10月21日灰娃詩集《山鬼故家》研討會上書面發(fā)言。  

    灰娃1927年生于陜西農(nóng)村。12歲到延安,在兒童藝術(shù)學(xué)園學(xué)習(xí)和工作?箲(zhàn)勝利后到第二野戰(zhàn)軍轉(zhuǎn)晉冀魯豫解放區(qū)。在她的記憶中,故鄉(xiāng)是神秘質(zhì)樸的自然幽境,延安是溫馨和諧的人間社會。人事原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彝迣懹性S多反映大自然的詩篇,如《大漠行》《大屏障》《太行記事》等。這些詩篇大都是大自然在詩人心象上的投影。詩人的心被傷心慘目的世態(tài)所烤炙,在激動情緒的沖擊下,想像力龍騰虎躍,使各種具象經(jīng)過過濾或升華,實現(xiàn)嬗變和換形。于是,流瀉出一組組異乎尋常的詩歌意象,如:“整個風(fēng)庫沙原/竊議著一場嘩變……”如:“代代尸骨站起來/拼殺聲逃亡聲凋零聲喟嘆聲/狠狠抽擊大地……”當詩人的筆鋒觸及抗擊日軍獸行的山里人時,抗日英雄們的精魂從大自然的懷抱中出現(xiàn):“永遠永遠/在山風(fēng)中閃耀”,這些精魂撞擊詩人的神經(jīng),一一幻化為“呼嘯的山風(fēng)”,“穿透前生與現(xiàn)世的邊緣/在陰陽界限升沉回旋……”詩人激情的狂放奔涌,終至痛不欲生,超越生死界線,到達真與夢的合一,“歲月滄桑變得模糊/今生前世被勾銷焚盡”。這就是灰娃的詩,這就是“聊乘化以歸盡”的境界! 

    灰娃眷戀故土,因為她生于斯長于斯的鄉(xiāng)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她的《野土九章》組詩再現(xiàn)了故鄉(xiāng)的自然風(fēng)貌、歷史沉積、鄉(xiāng)俗民風(fēng)、人情世故、生老病死、節(jié)慶悲歡。在這些懷鄉(xiāng)詩中,一山一水,一草一花,無不具有鮮活的生命。灰娃描寫鄉(xiāng)俗,深入到民族民間的深厚底蘊。少女出嫁時的穿戴、花轎、禮儀、事無巨細,一一美妙地呈現(xiàn),毫無繁瑣之感,但見文化傳統(tǒng)是如此深遠而蘊藉!連男孩、女孩的名字都有歷史和生活的印痕!似乎,灰娃對大自然和故鄉(xiāng)人的感應(yīng),不止通過五種知覺,而是有第六知覺,第七、第八……這種感覺,能從文字中隱隱透出。 

    她寫過夏季的暴雨,暴雨下的樹木花草,“那鋪天蓋地綠的世界亢奮不安的騷動”,寫過“新的生機掙脫自己肢體的聲響,何等驚詫,何等駭異啊”!這里,詩人的聽覺已超越正常的靈敏度。她寫有一次聽到清風(fēng)揚起琴聲時,“我俯瞰下界血色背景/一排排刑具依然掛在墻上……”這里,詩人的視覺已超過正常的靈敏度。她寫鄉(xiāng)村墓地,眼前涌現(xiàn)“一座顫抖著神光鬼火的靈殿”,“幽靈們走出地府,在陰陽交界處去赴親友的約會,取回他們的饋贈……”這里,詩人的知覺已超過正常的靈敏度。這些詩句說明灰娃作品的某些神異色彩,這種色彩加重了詩作的深邃度和沉重感。 

    灰娃的詩歌有很多寫于上世紀70年代初期。那時她處于中年。近年來她新作不斷。她80歲時寫的詩《煙花時節(jié)》《月流有聲》等,依然令人驚異!她并不重復(fù)自己,筆下不可能產(chǎn)生復(fù)制品。她在超越自己。《煙花時節(jié)》寫“一對精靈”在樹叢里、在水上、在花間飛翔,又幻成詩人的“我的精靈”,最后成為詩人自己即“我”。詩人“影”與“我”合一,“兒時”和現(xiàn)實重疊,“前世”和今世變錯,“夢想”和現(xiàn)實撞擊。詩人即“我”在“七彩光線里面飛”,“在雪青的明媚里飛”,美得令人顫抖!詩中構(gòu)建的種種美的意象,是她過去的詩中未曾出現(xiàn)過的。《月流有聲》也寫兒童時代,寫“嬰兒睡中的笑”,“幼鴿翻飛”。同樣美得令人顫栗!詩創(chuàng)制的美的意境,意味著與荒謬和丑惡的徹底決裂! 

    2008年,81歲高齡的灰娃因病住院。正逢汶川大地震,病中的灰娃關(guān)注著國家人民的重大災(zāi)變。她在病床上寫了兩首有關(guān)地震的詩。 《國旗為誰而降》寫5月19日14時28分全國降半旗為死難者志哀。她沒有采用多數(shù)抗震詩的寫實筆法。詩開始時,她寫“祖國的創(chuàng)傷不幸腐蝕成的”“我心的皺紋”。祖國的創(chuàng)傷不幸,恐怕不僅指地震災(zāi)害,也指一切人為的災(zāi)害。這災(zāi)害腐蝕成的詩人“心的皺紋”,孫女奏出的琴聲也不能撫平!詩人年深日久的憂憤,形成“淤血”,“堵住了心口”。但是此刻,有誰在心口“裝上了弦索/悄然發(fā)出均衡熨帖的奏鳴/恍惚聽見孫女兒指尖溢出/流水琮琮琤琤……”頓時,凄美奇異的幻象出現(xiàn):“仿佛充滿靈感/融化著的花瓣紛紛墜落”,詩人“透過深藏的淚水”,看見“整個世紀的傷慟”被“蘭的哀音紫的霧氛繚繞著/氤氳著……”這一切紛紜幻美的意象因何而呈現(xiàn)?最后點出主題:“我們的國旗/緩緩下降”……從這樣的角度,用這樣的心感,來寫全國降半旗,何等新穎,何等莊嚴,真令人心靈顫動!又是一首杰作!  

     灰娃的詩歌語言極其新穎。她的詩語創(chuàng)新根植于漢字漢語本身的彈性或模糊性。比如詞性的轉(zhuǎn)換靈活,本是漢語的一大特色;彝蘧蜕朴诎l(fā)掘漢字自身隱含的各種可能性。她有這樣的詩句:“這兒你腳前/碧綠層層波著蕩著涌著……”這里名詞“波”用作動詞,與“蕩”“涌”并列,使人感到何等鮮活!有時,詞性沒有變,但詞放置的位置卻異乎常規(guī),如有這樣的句子:“尋找偃息的旗/我踏遍巖石和遺忘……”巖石是具體名詞,遺忘是抽象名詞,一實一虛,這里兩者并置,同時作為“踏遍”的賓語,這就在讀者心中產(chǎn)生了突兀的、異乎尋常的效果。有時,詞作為修飾語,與被修飾的詞的關(guān)系越出常規(guī)。如說:一個精靈俯沖時掠過了“青色的憧憬”,或者:母親人格的“神韻蔥蘢”,即是顯例!般裤健、“神韻”都是抽象的東西,都用表示顏色和表示生機旺盛的定語去修飾它們,這就產(chǎn)生異常的鮮活感,賦予所詠之物以新的生命力。 

    灰娃挖掘漢字的潛力,真下功夫。比如色彩形容詞“藍”,她就創(chuàng)造了“冰藍”、“寶石藍”等多種詞語。藍色本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隨著不同事物、不同情緒而千變?nèi)f化;彝迣懙溃骸霸铝涟。!冰藍幽寂!币粋“冰藍”就把月亮的晶瑩寒冷的色澤描寫出來了;彝抻謱懙溃骸疤祉敯l(fā)出的琴音”是“冰藍冰藍”的,這就使原屬于聽覺的琴音(實際上它并不存在)具有了訴諸視覺(藍)和觸覺(冰)的屬性,仿佛它真的來自“高處不勝寒”的天國;彝迣懙溃骸坝幸晃晦r(nóng)婦,月藍布褂在仲春田野藍濛濛的空氣中閃映素靜的美!鞭r(nóng)婦身上的布褂子是“月藍”色的,看上去多么潔凈清亮!而田野里的空氣是“藍濛濛”的,有顏色,而且給人濕潤的感覺,使讀者有如置身現(xiàn)場;彝迣懳玳g的村莊,說村中彌漫著一種靜謐,忽而提到“擊出的光明亮扎實,在藍汪汪靜深背景上”!肮狻北粨舫,而背景則是“藍汪汪”的!村景成了一片水靈!“三點水”偏旁,漢字的象形特質(zhì)被調(diào)動了起來。灰娃寫秋天的原野,說“憂郁的藍幽幽的溫柔漸漸擴散,湮沒大地溶染萬物”。溫柔是一種感覺,是非物質(zhì)的,它在原野上擴散開來,竟有一種“藍幽幽”的屬性!八{幽幽”似乎難以從視覺中找到,恐怕只能從情緒中找到。當它與“憂郁的”并置時,讀者也許可以領(lǐng)悟到這種“溫柔”的感傷味道了。(順便提及:英語blue是藍,又是憂郁。灰娃這里似是與這個英文字巧合了。)然而這種感傷中,又隱含著一絲甜蜜。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灰娃對色彩的感覺何等敏銳,何等細微!而且她摸透了色彩與人的心態(tài)、人的情緒的密切關(guān)系。令人驚喜的是她能運用漢語字詞把她的感悟表達出來。  

     灰娃的靈魂始終渴求著自由。她的靈魂在宇宙間遨游。她升天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永遠不拘不羈,自由自在,真正地“得大自在”。  灰娃的詩,就是她自由靈魂遨游的蹤跡。

    灰娃

    名人推薦
    • 赫伯特·馬爾庫塞
      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生于柏林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德裔美籍哲學(xué)家和社會理論家,法蘭克褔學(xué)派的一員。他一生...
    • 霍桑
        納撒尼爾·霍桑。19世紀前半期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 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古宅青苔》、《重講一遍的故事》等,長篇小說《紅字》、...
    • 韓健秋
      韓健秋(1918.12.15~1984.12.18) 原名韓丹桂,曾用名孫健秋,筆名荒沙。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人。出生于小職員家庭。
    • 桓彥范
        桓彥范,生于唐高宗永徽四年,為人慷慨俊爽,著有文集三卷,《兩唐書志》傳于世。卒于唐中宗神龍二年,年五十四歲。
    •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 ,阿根廷作家、詩人、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xué)家...
    •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