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湯顯祖

    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xiāng),后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y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明萬歷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diào)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quán)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后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chuàng)作。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chuàng)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shù)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詞條概要

    湯顯祖,中國古代戲曲家、文學家。1577年進京趕考落第;1583年考中進士;1591年寫了《論輔臣科臣疏》;1598年棄官回鄉(xiāng),在臨川建了一座閑居,終其一生。

    人物簡介

    湯顯祖是明代杰出的戲曲作家。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xiāng),后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12歲的詩作即已顯出才華。14歲補縣諸生,21歲中舉。這時,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yī)藥卜筮諸書。26歲時刊印第一部詩集《紅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詩集《雍藻》(未傳),第三部詩集名《問棘郵草》。28歲時作第一部傳奇《紫簫記》,得到友人的合作,但未完稿,10年后改寫為《紫釵記》。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1591年(明朝萬歷十九年)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彈劾大學士申時行并抨擊朝政,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diào)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quán)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1598年(萬歷二十六年)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心情頗矛盾,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后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chuàng)作。

    此外,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同時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1卷,《問棘郵草》2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有關(guān)部門對湯顯祖的作品進行了全面認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湯顯祖集》。

    湯顯祖

    湯顯祖的政治理想與當時昏庸的朝政是格格不入的,種種打擊更激起他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如在《感宦籍賦》中,再現(xiàn)了仕林中種種丑惡之舉,他認為士人中“蟣虱之使”、“糞土之士”大有所在,有“作奸犯科”者,有“迂平取奇”者,有“賣功爵于攫金之后”者,有“乞告身于枕袖之時”者……,對各種腐朽世事他都毫不避諱地諷刺挖苦、嘲弄斥責,表現(xiàn)出敏銳的洞察力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在《論輔臣科臣疏》中他更對當朝進行了一次政治大清算:“陛下經(jīng)營二十于茲矣。前十年之政,張居正剛而有欲,以群私人囂而壞之;后十年之政,時行柔而有欲,又以群私人靡然壞之”。如此痛快淋漓地揭露官場黑暗的總根源,體現(xiàn)出批“龍鱗”、逆“圣聽”的大智大勇?傊麑诎蹈嗟姆N種現(xiàn)狀,從首輔權(quán)臣的專橫暴戾、宦官酷吏的貪贓枉法,到皇帝的荒淫昏聵;從抑賢禍國的科舉制、“恩蔭制”到堂而皇之的《大明律》等等,都進行了勇敢的揭露和批判。  湯顯祖這種對理想熱情追求、對丑惡猛烈抨擊的行為繼承了老莊思想。老莊也曾以居高臨下的氣勢,以比常人更敏銳的感觸去批判社會,對一切假仁假義和黑暗骯臟也進行過無情的抨擊。他也和老莊一樣,終無“挽狂瀾于既傾”之力,老莊只能將理想付諸烏托邦式的幻想,湯顯祖也只能將理想寄之于“四夢”。

    生平介紹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湯顯祖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原居臨川文昌里(今臨川文昌橋東太平街湯家山),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內(nèi)有攬秀樓、清遠樓、毓靄池、金柅閣等),故又自號清遠道人,晚年又號繭翁。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書、好文;祖父湯懋昭,字日新,博覽群書,精黃老學說,善詩文,被學者推為“詞壇名將”;父親湯尚賢是個知識淵博的儒士,為明嘉靖年間著名老莊學者、養(yǎng)生學家、藏書家,重視家族教育,為弘揚儒學,他在臨川城唐公廟創(chuàng)建“湯氏家塾”,并聘請江西理學大師羅汝芳為塾師,課教宗族子弟,生子湯顯祖、湯儒祖、湯奉祖(湯鳳祖)、湯會祖、湯良祖、湯寅祖;伯父湯尚質(zhì)酷愛戲曲,還從事過戲曲活動,母親自幼熟讀詩書。

    湯顯祖出生于書香門第,祖父湯懋昭好老莊、喜談神仙,父親湯尚賢嚴正 ,從小便飽讀詩書,性格剛正不阿。萬歷五年(1577年)湯顯祖進京趕考,因不肯接受首輔張居正的拉攏 ,結(jié)果兩次落第。萬歷八年(1580年),湯顯祖第四次往北京參加春試。張居正三子張懋修去看望湯顯祖,湯顯祖也曾回訪而不遇 。直到萬歷十一年(1583年)他33歲時,即張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進士。

    湯顯祖中了進士后,仍不肯趨附新任首輔申時行,故僅能在南京任虛職。在職期間,與東林黨人交往甚密。萬歷十九年(1591年),他又寫了《論輔臣科臣疏》,揭發(fā)時政積弊,抨擊朝廷,彈劾大臣,因而觸怒了神宗皇帝。之后被謫遷廣東徐聞典史。后又調(diào)任浙江遂昌知縣 。湯顯祖在地方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終還是因不滿朝政腐敗,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棄官回鄉(xiāng),在臨川建了一座閑居,號玉茗堂,從此致力于戲劇和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終其一生。

    主要作品

    湯顯祖著有《紫簫記》(后改為《紫釵記》)、《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詩文《玉茗堂四夢》、《玉茗堂文集》、《玉茗堂尺牘》、《紅泉逸草》、《問棘郵草》,小說《續(xù)虞初新志》等。

    因《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這四部戲都與“夢”有關(guān),所以被合稱為“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坝褴盟膲簟倍家浴皭矍椤睘橹黝}。這四部戲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寫一個女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復生的故事。在《牡丹亭》之前,中國最具影響的愛情題材戲劇作品是《西廂記》。而《牡丹亭》一問世,便令《西廂記》減色不少。

    戲劇作品

    《紫簫記》,大約創(chuàng)作于1577年,卻因被認為影射時政而輟筆。十年后又改為《紫釵記》。

    1598年棄官返鄉(xiāng)后作《還魂記》,即《牡丹亭》,描寫了少女杜麗娘與年輕書生柳夢梅在夢中相愛,醒后尋夢不得,抑郁而終。其后柳夢梅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與書生成婚。

    1600年作《南柯記》。

    1601年作《邯鄲記》。

    詩文作品

    《感事》

    《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

    《玉茗堂四夢》

    《玉茗堂文集》

    《玉茗堂尺牘》

    《紅泉逸草》

    《問棘郵草》

    小說作品

    《續(xù)虞初新志》

    人物觀點

    宇宙觀

    《陰符經(jīng)》,全稱《黃帝陰符經(jīng)》,是一部繼承和發(fā)揚老莊道家思想、又吸收了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道教經(jīng)書,湯寫《陰符經(jīng)解》為之作注,其大旨仍不離老莊的道法自然、天道無為思想。首先,他指出,天地萬物均由“氣”生成,“一氣混成,三才互吞,以成宇宙,以生萬物。”這實際上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7)的宇宙生成觀的再現(xiàn)。  

    接著,文中指出宇宙萬物在相生相克的矛盾中發(fā)展,“天道陰陽五行,施行于天,有相變相勝之氣,自然而相于生,生而相于殺。”矛盾對立的雙方相互聯(lián)系,在一定條件下又可相互轉(zhuǎn)化:“生死相根,恩害一門。生者死之,死者生之。恩者害之,害者恩之!庇钪嫒f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種事物的消亡意味著另一事物的誕生,故生中隱藏著死的根源,死中隱藏著生的根源,這就包含著莊子“物化”的思想。恩可轉(zhuǎn)化為害,害可轉(zhuǎn)化為恩,故“恩害一門”,這是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伏”(28)的矛盾轉(zhuǎn)化論,體現(xiàn)出一定的辯證思想! 

    他還根據(jù)老子“道法自然”,強調(diào)天地萬物的存在均有其特定規(guī)律,且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生而殺之,天道自然也”、“天之道自然,天之行浸”。作者又進一步闡發(fā)了順應(yīng)自然的重要性:“矧倒握天機,三反晝夜,動靜其中,三十六時,能食其時,能動其機;禽賊之師,固當萬倍矣”。這是從正面講順應(yīng)自然則力量無窮。“道不自然,有害無恩”、“制之不以自然、小人得之輕命”,這是從反面講不順應(yīng)自然則有害無利!笆呈r,靈物受病。故食天地萬物以時,則養(yǎng)不屈!瓌犹斓厝f物以機,則動不!,“自然則靜,不自然則動,動則死,靜則生”,這更是從正反對比中突出了順應(yīng)自然的重大意義。總之,作者如此反復地論述,說明其宇宙觀核心正是“天道自然”思想。

    政治觀

    主張“無為而治”的治理方式!盁o為而治”本是道家政治思想的總綱!独献印分小暗莱o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鳎釋㈡(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  

    自定”(29),“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30)等等闡述的都是這一理論!拔覠o事”、“民自化”的思想被湯顯祖接受,并被運用到了治理遂昌縣的實踐中去。遂昌是浙西一貧瘠山區(qū),“遂昌斗大縣,賦寡民稀,故學舍倉庾城垣等作俱廢,非生稍修治,殆不成縣!保31)但湯顯祖在任五年,卻把它建設(shè)成一個“賦成而訟希”(32)的理想之地,湯用的就是這種無為而治的方式。他在《寄曾大理》中提到:至如不佞,割雞之材,會于一試,小國寡民,服食淳足?h官居之數(shù)月,芒然化之,如三家疃主人,不復記城市喧美。見桑麻牛畜成行,都無徙去意。這儼然將老子“小國寡民”理想付諸于實踐了,文中“芒然化之”正是“無為而治”的另一種說法。另如《答吳四明》中“五日一視事,此外唯與諸生講德問字而已”!都鸟R心易比部》中“喜遂昌無事,弟之懶云窩也”,也透露出同一信息。湯顯祖正是以無為而治的方式實現(xiàn)了“正是官也清,吏也清,村民無事到公庭,農(nóng)歌三兩聲”(33)的美好理想。這是湯顯祖天道自然的宇宙觀延伸到政治觀的具體表現(xiàn)。

    人生觀

    人生最勘不破的一是生死觀,一是名利觀,而湯顯祖卻能相對地擺脫它們的束縛,其原因就在于他將人生置于浩渺無邊、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以一種道家式的宇宙觀去觀照人生,從而形成了豁達、超然的人生觀。  

    他知道,個人的生命猶如燧石電火,一閃即逝且難以把握。“生死虛空一暮朝”(48),“惟人生之去來,像潮之出沒”(49),“來未詮其所根,去不知其何物”(50),故對生不必留戀,對死也無須畏懼。他又把死稱為“返虛”,認為死就是回歸到虛無,就是回歸到萬物之源。這與《老子》十四章“復歸于無物”思想相符。既然人死乃是一個不可逆轉(zhuǎn)的自然規(guī)律,那么死時根本不用傷心,更應(yīng)免除一切繁文縟節(jié),所以他去世前曾作訣世語七首(祈免哭,免僧度,免牲,免冥錢,免奠章,免崖木,免久露),又交待以麻衣冠草履就殮,要求后代將喪事盡量簡化。這不僅包含了老莊的尚儉思想,更是其道法自然的宇宙觀延伸到生死觀的表現(xiàn)。

    生死觀既已勘破,那么名利二字更不被湯顯祖看重。他認為“功名即真,猶是夢影,況偽者乎”(51),功名猶如夢影,是不值得追求的,而清白節(jié)操和傲岸人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他早年幾次拒絕權(quán)貴張居正的結(jié)納,就在于他“不敢以處女子失身也”(52)。他最終遠離官場隱居玉茗堂更說明其已勘破了名利。在玉茗堂期間,他生活清苦而又瘦弱多病,對此他卻毫不在意,始終以一種超然豁達的心態(tài)去對待這一切。據(jù)載:“其食貧二十余年,而阮嘯自如,萊舞無闕”(53),“每譜一曲,令小史當歌,而自為之和,聲振寥廓,識者謂神仙中人”(54)。在他看來,能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yè),能達到精神上的真正自由就已是最幸福的事了。他還喜歡以陶淵明白況,又多追步竹林七賢:“比似陶家栽五柳,便無槐棘也春風”(55),“雅志在山王,無為慕嵇阮”(56)等,表現(xiàn)出不追求功名利祿、潔身自好的高尚風格,也表明了一種超脫世俗束縛、追求自由境界的人生價值觀。這正是莊子摒棄一切世俗束縛的精神自由觀體現(xiàn)。

    創(chuàng)作根源

    湯顯祖特別強調(diào)“情”,湯顯祖推崇的情,核心是真,《牡丹亭記題詞》中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彼J為情是世上最寶貴的東西,應(yīng)出生人死去追求。情又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天性:“人生而有情,思歡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嘯歌,形諸動搖;蛞煌M,或積日而不能自休”(57),“世總為情,……天下之聲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58)。正因為此,他“一往之情,則為所攝”(59),創(chuàng)作了“臨川四夢”。他如此重“情”就是受了道家影響的結(jié)果。如燕南芝庵論曲曰:“三教所尚,道家唱情,釋家唱性,儒家唱理。”(60)又有玄學家王衍說:“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然則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文學主張

    湯顯祖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12歲的詩作即已顯出才華。14歲補縣諸生,21歲中舉。這時,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yī)藥卜筮諸書。 26歲時刊印第1部詩集《紅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詩集《雍藻》(未傳),第 3部詩集名《問棘郵草》。28歲時作第1部傳奇《紫簫記》,得到友人的合作,但未完稿,10年后改寫為《紫釵記》。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萬歷十九年(1591),作著名的《論輔臣科臣疏》,批評神宗朱翊鈞即位后的朝政,抨擊宰輔張居正和申時行,因而被貶廣東徐聞任典史。二十年(1592)調(diào)任浙江遂昌知縣,頗多善政,并有詩作諷刺朝政,關(guān)心民間疾苦。《感事》詩直接諷刺皇帝醉心求金開礦而造成弊端:“中涓鑿空山河盡,圣主求金日夜勞。賴是年來稀駿骨,黃金應(yīng)與筑臺高!倍辏1598)棄官歸里。家居期間,心情頗矛盾,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只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焙笾饾u打消仕進之念,專事寫作。

    湯顯祖少年時受學于羅汝芳,羅是泰州學派王艮的三傳弟子,這一學派承繼了王守仁哲學思想中的有積極意義的部分,加以發(fā)展,又稱“左派王學”。這個學派抨擊程朱理學,懷疑封建教條,反對束縛個性。萬歷年間左派王學的最突出代表人物是李贄。在文學思想上,湯顯祖與公安派反復古思潮相呼應(yīng),明確提出文學創(chuàng)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張,把思想內(nèi)容放在首位。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體體現(xiàn)。湯顯祖雖然也創(chuàng)作過詩文等,但成就最高的還是傳奇。他是中國古代繼關(guān)漢卿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現(xiàn)存主要有五種,即“玉茗堂四夢”(或稱“臨川四夢”)及《紫簫記》。“玉茗堂四夢”即《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shù)《牡丹亭》。

    湯顯祖離遂昌任后,曾在臨川和李贄相見。李在獄中自殺后,湯顯祖作詩哀悼。他還推崇反理學的達觀(紫柏)禪師,稱李贄和達觀是一“雄”、一“杰”,認為“尋其吐屬,如獲美劍”。他們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構(gòu)成了湯顯祖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揭露腐敗政治、反對程朱理學和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基礎(chǔ)。

    湯顯祖一生蔑視封建權(quán)貴,常得罪名人。早年參加進士考試,因拒絕掌朝的張居正的招致而落選。中進士后,也拒絕當時執(zhí)掌朝政的張四維、申時行的拉攏。在南京時,不和當時已有很大名聲的王世貞、世懋兄弟往來,甚至在王舉行的公宴上謝絕和詩。晚年淡泊守貧,不肯與郡縣官周旋。這種性格作風使他同講究厲行氣節(jié)、抨擊當時腐敗政治的東林黨人顧憲成、鄒元標等交往密切,也使他推重海瑞和徐渭這樣“耿介”或“縱誕”的人物。湯顯祖的這種性格特點在作品中也有明顯反映!睹魇贰酚浰耙鈿饪犊保安涞鸥F老”,這評語頗能概括其生平之要。

    湯顯祖晚年思想比較消極,這同他潛心佛學有關(guān),也同他辭官后長期置身于政治斗爭之外有關(guān)。他自稱“偏州浪士,盛世遺民”,說“天下事耳之而已,順之而已”。后又以“繭翁”自號。

    湯顯祖所處的時代,文壇為擬古思潮所左右,繼承“前七子”的”后七子”聲威極盛。湯顯祖21歲時,“后七子”首領(lǐng)李攀龍已去世,但另一首領(lǐng)王世貞繼續(xù)為文壇盟主,且“獨操柄二十年”。湯顯祖于青年時期即批評“前七子”的李夢陽、“后七子”的李攀龍、王世貞,指摘他們作品中“增減漢史唐詩字面處”。后更抨擊“ 李夢陽以下”諸人作品“等贗文爾”,并尖銳地說:“贗者名位頗顯……其文事關(guān)國體,得以冠玉欺人!鼻昂笃咦印拔谋厍貪h,詩必盛唐”的主張,根本缺陷是一味摹擬前代作品的用字、造句,乃至改頭換面,剽竊前人詞句。湯顯祖認為“漢宋文章,各極其趣”。他還強調(diào)文章之妙在于“自然靈氣”,不在步趨形似之間。他的這些主張對后來高揭反擬古旗幟的公安派有一定影響?梢哉f,在反擬古派過程中,湯顯祖是從李贄、徐渭到以袁宏道為首的公安派之間的重要人物。湯顯祖詩作,早年受六朝綺麗詩風的影響,為了對抗“詩必盛唐”,后來寫詩又曾追求宋詩的艱澀之風,他的這些創(chuàng)作實踐并不足以和擬古派相抗衡。湯顯祖的古文長于議論,頗有“好辯”特色。他的書信寫得很富感情,文筆流利,為后人所推崇。他還長于史學,修訂過《宋史》,惜未完稿。

    主要成就

    戲曲成就

    湯顯祖的主要創(chuàng)作成就在戲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它和《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除《紫釵記》寫作時代可確考外,其余“三夢”都不易確定寫作時間,學術(shù)界有不同看法。

    《牡丹亭》共55出,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其中不少情節(jié)取自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見《燕居筆記》)。和話本相比,《牡丹亭》不僅在情節(jié)和描寫上作了較大改動,而且主題思想有極大的提高。劇情梗概是: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jīng)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jīng)·關(guān)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后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huán)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托陳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觀”。3年后,柳夢梅赴京應(yīng)試,借宿梅花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fā)現(xiàn)就是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后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 結(jié)為夫妻。湯顯祖在《題詞》中寫道:“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睖@祖所說的“情”,指人們的真正感情,在《牡丹亭》里表現(xiàn)為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袄 ”,是指以程朱理學為基礎(chǔ)的封建道德觀念,在《牡丹亭》里表現(xiàn)為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對青年一代婚姻自由的束縛。這種明確的創(chuàng)作指導思想,與當時反對程朱理學的進步思潮一脈相通。正是這種指導思想使《牡丹亭》比同時代的愛情劇高出一籌。劇中關(guān)于杜麗娘、柳夢梅在夢中第二次見面就相好幽會,杜麗娘鬼魂和情人同居,還魂后才正式“拜告天地“成婚的描寫;關(guān)于杜麗娘不是死于愛情的被破壞,而是由于夢中獲得的愛情在現(xiàn)實中難以尋覓,一時感傷而死,也即所謂“慕色而亡”的描寫,都使它別具一格,顯示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和浪漫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

    《牡丹亭》還別開生面地刻畫了花神和判官的對立性格。花神專掌“惜玉憐香”,實際是青春和愛情之神,作者大膽地描寫這位神“保護”杜、柳在夢中幽會。判官是陰世的統(tǒng)治者,卻具有陽世封建統(tǒng)治者的特點,不僅枉法,還維護封建禮教。他譴責花神有“罪業(yè)”,指摘“花把青春賣,花生錦繡災”。花神一面佯作“認罪”,一面卻又為杜麗娘說情,使判官遣發(fā)杜麗娘還魂。這些都符合他“惜玉憐香”的職責,而判官決定放出杜麗娘,卻又是因見到“婚姻簿”注明柳、杜是夫妻,也就是從“命定”觀念出發(fā),這種觀念同他的身份也很契合。

    《牡丹亭》也寫了封建家長杜寶對女兒的自由婚姻的阻撓。杜寶恪守封建禮教,認為女兒和柳夢梅的愛情婚姻都是“胡為”。他在“賜團圓”的圣旨下達前,一直堅持要女兒和柳夢梅離異。但作者也寫他為官清正,避免了人物性格的概念化。陳最良也是《牡丹亭》中刻畫得較有特色的人物。作為一個思想僵化的老秀才、老學究,他是杜麗娘的對立面。但他又非完全不通世情的腐儒,而有圓滑世故的一面。柳夢梅中狀元后,他幾乎忘記了曾在杜寶面前誣告柳為“劫墳之賊”,而在兩人之間調(diào)解分勸,對當年被他責打的丫環(huán)春香,此刻也以“賢弟”相稱,他的性格也不是單一的。

    《牡丹亭》中描寫得最成功的人物當數(shù)杜麗娘。明人王思任在《牡丹亭序》中說:“杜麗娘雋過言鳥,觸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臺可瞑,獠牙判發(fā)可狎而處,而’梅’’柳’二字,一靈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燒失!白非髳矍榈睦p綿而執(zhí)著,是杜麗娘的一種性格特點,但杜麗娘還有她的思想特點。在《牡丹亭》以前,戲曲、小說中描寫女子執(zhí)著、堅定地追求愛情,不乏其例,但象杜麗娘這樣表現(xiàn)了要求個性自由發(fā)展思想的卻很罕見。杜麗娘說她“一生兒愛好是天然”(《驚夢》),又說“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尋夢》)。聯(lián)系起來看,所謂“由人戀”,意為對美好的事物想愛就愛;“隨人愿”,意為為了追求美好的事物要生死相隨;“無人怨”,意為即使死了也無怨言!赌档ねぁ穼懚披惸锏乃枷肱c行動同步,正是這個作品的成功之處,也是杜麗娘形象塑造中最有光彩之處。

    《牡丹亭》寫杜麗娘的性格發(fā)展和心理活動,層次鮮明,細致熨貼。游園以前,她感到“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游園時,她的心情由“悶”而“尋”,因為感受到大好春光而要追求愛;驚夢時,由“尋”而“歡”,終于找到情人;夢后,由“歡”而“空”,因為所愛的人無處尋覓而感到空虛寂寞。從《尋夢》出到《回生》出,杜麗娘的心理也寫得相當細致,且有跌宕起伏。不過,在還魂以后,她的性格特點幾乎消失,她的婚姻遭到父親反對,面對封建禮教觀念的阻力,她不敢反抗, 性格顯得蒼白無力。

    美中不足的是,柳夢梅寫得較為遜色,缺乏光彩。但也有評論家認為,柳夢梅的癡情和耿介寫來還是可貴可愛的,堪與杜麗娘的性格交相輝映。

    丫環(huán)春香也寫得個性鮮明。她直率地揭露陳最良的道學面貌,與杜麗娘的反抗性格相映襯。《閨塾》(即《春香鬧學》)出中,分明杜麗娘對陳最良“依注解書”不滿,但只能委婉地說“這經(jīng)文偌多”,春香卻直接向傳統(tǒng)的經(jīng)解挑戰(zhàn),故意問君子為什么要求淑女。在《寫真》出中,杜麗娘把夢中幽會事告訴春香,春香先是吃驚,接著表示感嘆:“怎的有這等方便呵!”活脫刻畫出她的純潔天真。

    《牡丹亭》文詞以典麗著稱!扼@夢》的幾支曲子一向為人稱道,如〔皂羅袍〕曲:“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寫杜麗娘對春光的欣賞和嘆惜,透露了她愛情上的苦悶。又如《尋夢》中的〔懶畫眉〕曲:“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來粉畫垣,原來春心無處不飛懸。睡荼抓住裙衩線,恰便是花似人心好處牽!睂懚披惸锟释貙づf夢、獲得愛情的歡樂,卻用她見到的景物來烘托。這種典麗的曲文用來刻畫杜麗娘這樣出身官宦人家的小姐的情態(tài)是很適合的。不過《牡丹亭》曲文也表現(xiàn)出它的弱點,使用冷僻的典故過多,甚至有晦澀生硬之病!赌档ねぁ返那牟⒉患兪堑潲悾诿鑼懴聦尤宋锶甾r(nóng)夫、牧童和桑婦時,比較通俗。在賓白的運用上,語言比較精練,也較通俗,在描寫陳最良等人物時,尤為出色。還有不少屬插科打諢的賓白則常流于庸俗,這也是元代以來戲曲中的一種通病。另外,《牡丹亭》中也有某些在男女情事上墮入惡趣的筆墨。

    《牡丹亭》問世后,盛行一時,使許多人為之傾倒。湯顯祖的《滕王閣看王有信演〈牡丹亭〉》詩中寫道:“愁來一座更衣起,江樹沉沉天漢斜。”湯顯祖還從朋友處得知有一位婁江的女讀者俞二娘斷腸而死,他寫了《哭婁江女子》詩,其中寫道:“如何傷此曲,偏只在婁江!”相傳《牡丹亭》還使女伶人商小伶?zhèn)亩,這些都說明《牡丹亭》有著極為感人的藝術(shù)力量。

    《牡丹亭》的出現(xiàn),又引起了一樁戲曲史上有名的“公案”──刪改《牡丹亭》的爭論。湯顯祖同年進士呂玉繩為了使《牡丹亭》便于用昆腔演唱,按昆腔音律作了改定(一說呂改本實為沈改本),湯顯祖不止一次對呂改本表示異議。他囑咐宜黃伶人羅章二說:“其呂家改的,切不可從。雖是增減一二字,以便俗唱,卻與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钡髞砀谋靖,且皆系名人所為,如臧懋循和馮夢龍都曾更定、刪削。馮夢龍還把他的刪改本改名為《風流夢》。湯顯祖和他家鄉(xiāng)一帶的宜黃腔藝人交往頗多,他所寫傳奇當是便于用宜黃腔演唱。由于昆腔盛傳,近代劇壇流行的《牡丹亭》演出本大抵出于改定本。

    圍繞著修改《牡丹亭》的爭論,也反映出湯顯祖在戲曲創(chuàng)作上首先講究“意趣神色”,不斤斤計較于按字模聲的創(chuàng)作主張。他對當時沈等編纂的曲譜、曲論雖有肯定,但也有批評。他在致呂玉繩的信中說:“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詞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模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边@種觀點同他主張文章要有靈性,是一致的。

    《邯鄲記》

    《邯鄲記》共30出。曲詞比較樸素。本事?lián)拼蚣葷膫髌嫘≌f《枕中記》改編。寫盧生一貧如洗,在邯鄲道旅舍中遇道士呂洞賓授他一枕,即入夢中。臥枕時旅舍主人方蒸黃粱。盧生在夢中得娶名門女子,中進士,當了20年宰相,封國公,食邑五千戶,官加上柱國太師。他的子孫也一齊高升。一夢醒來,黃粱方熟,盧生遂悟破人生,隨呂洞賓出家。劇中描寫盧生的煊赫聲勢,較之《枕中記》展開了更多的描繪。對盧生的卑劣手段,如倚仗妻子有錢去賄通官僚勛貴,以及中狀元等刻畫,更是屬于湯顯祖的創(chuàng)造。盧生享盡富貴榮華,在臨死之際,還一心思念身后的贈謚和青史留名。作品揭示和批判了封建官僚由發(fā)跡到死亡的丑惡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代官場的黑暗。這里融和著湯顯祖在多年仕宦經(jīng)歷中和對社會的觀察中所感受到的官場傾軋、科舉腐敗和官僚奢侈等情況。

    《南柯記》共44出,本事?lián)拼罟舻膫髌嫘≌f《南柯太守傳》改編。內(nèi)寫淳于棼酒醉后夢入槐安國(即螞蟻國) 被招為駙馬,和瑤芳公主成婚。后任南柯太守,政績卓著。公主死后,召還宮中,加封左相。他權(quán)傾一時,yin亂無度,終于被逐。醒來卻是一夢,被契玄禪師度他出家。和《南柯太守傳》相比,此劇在描寫中更多地揭露了朝廷的驕奢淫逸、文人的奉承獻媚等。

    《邯鄲記》和《南柯記》都通過夢幻寫人生,是諷世劇。由于唐人小說中原有人生如夢、富貴如煙的思想,湯顯祖本人又受到宗教思想的影響,這兩部作品也就表現(xiàn)出虛幻的色彩。

    《紫簫記》

    《紫簫記》現(xiàn)存34出,是湯顯祖的早期作品。男女主角李益和霍小玉明顯來自唐代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但情節(jié)不同。它寫李益和霍小玉成婚后在游華清宮時失散,后小玉拾到紫玉簫,皇帝遣送他回家。李益得中狀元,被派往朔方邊境軍中任職,兩人相互思念。數(shù)年后的一個七夕之晚,李益回家,夫妻團圓。全劇文筆麗,人物道白都為四六對句。也有惡趣筆墨。據(jù)作者的《紫釵記題詞》中說,《紫簫記》未成而“是非蜂起”、“訛言四方”,原因據(jù)說是作者企圖“暗刺時相”。但詳細真相不明。

    《紫釵記》

    《紫釵記》共53出,系據(jù)《紫簫記》改作。作者在情節(jié)上改動數(shù)處:娼妓身份的霍小玉改為良家女子;經(jīng)人撮合改為李益由拾釵而識小玉;批判負心漢改為歌頌李益和小玉在愛情上的堅貞,而阻撓他們婚姻的是盧太尉;把黃衫客寫成一個與宮廷有密切關(guān)系的十分有權(quán)勢的人物。詞藻麗,但也有疏雋處。《墮釵燈影》寫霍小玉和李益相會時又驚又羞又喜的初戀之情,細致傳神;《凍賣珠釵》寫霍小玉的癡情,相當動人!墩哿栮P(guān)》、《玉工傷感》和《怒撒金錢》等出寫人物心理,結(jié)合氛圍襯托,也很成功。

    其他成就

    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yī)藥卜筮諸書。26歲時刊印第1部詩集《紅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詩集《雍藻》(未傳),第3部詩集名《問棘郵草》。

    湯顯祖在戲曲批評和表、導演理論上,也有重要建樹。他通過大量書札和對董解元的《西廂記》、王玉峰的《焚香記》等等劇作的眉批和總評,發(fā)表了對戲劇創(chuàng)作的新見解。他認為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能單純強調(diào)曲牌格律而削足適履,所謂“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辭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模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尺牘《答呂姜山》)。他和以沈璟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吳江派作家進行了頑強的論爭。尤其是作為1602年前后的《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一文,不僅記述了弋陰腔的演唱情況,為中國戲曲史留下了珍貴資料,而且對表、導演藝術(shù)發(fā)表了精辟見解,強調(diào)演員要體驗生活,體驗角色,領(lǐng)會曲意,在生活上和藝術(shù)上嚴以律己,以人物的感情去感染觀眾。他自己勤于藝術(shù)實踐,“為情作使,劬于伎劇”,同臨川一帶上千名演唱海鹽腔的宜黃班藝人保持著廣泛的聯(lián)系,實際上成了地方戲曲運動的領(lǐng)袖。他還親自為演員解釋曲意,指導排練,“自踏新詞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

    人物評價

    1946年,趙景深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提到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五個相同點:一是生卒年相同,二是同在戲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三是創(chuàng)作內(nèi)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四是不守戲劇創(chuàng)作的清規(guī)戒律,五是劇作最能哀怨動人。

    1959年,田漢到江西臨川拜訪“湯家玉茗堂碑”,作詩:“杜麗如何朱麗葉,情深真已到梅根。何當麗句鎖池館,不讓莎翁在故村!碧岢鰷@祖與莎士比亞旗鼓相當,杜麗娘與朱麗葉不相上下。

    1964年,徐朔方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指出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時代相同,但具體的戲劇創(chuàng)作傳統(tǒng)不同,前者依譜按律填寫詩句曲詞,后者則以話劇的開放形式施展生花妙筆,認為湯顯祖的創(chuàng)作空間與難度更大。1986年到1987年,徐朔方兩次鉆研了湯顯祖與莎士比亞,聯(lián)系劇作家與中西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關(guān)系,指出湯顯祖生活的明朝封建社會,比起莎士比亞的伊麗莎白時代而言,要封閉落后得多,故而湯顯祖塑造出《牡丹亭》里杜麗娘敢于追求自身幸福的人物,更是難能可貴。

    后世影響

    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yī)藥卜筮諸書。26歲時刊印第1部詩集《紅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詩集《雍藻》(未傳),第3部詩集名《問棘郵草》。

    湯顯祖在戲曲批評和表、導演理論上,也有重要建樹。他通過大量書札和對董解元的《西廂記》、王玉峰的《焚香記》等等劇作的眉批和總評,發(fā)表了對戲劇創(chuàng)作的新見解。他認為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能單純強調(diào)曲牌格律而削足適履,所謂“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辭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模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尺牘《答呂姜山》)。他和以沈璟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吳江派作家進行了頑強的論爭。尤其是作為1602年前后的《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一文,不僅記述了弋陰腔的演唱情況,為中國戲曲史留下了珍貴資料,而且對表、導演藝術(shù)發(fā)表了精辟見解,強調(diào)演員要體驗生活,體驗角色,領(lǐng)會曲意,在生活上和藝術(shù)上嚴以律己,以人物的感情去感染觀眾。他自己勤于藝術(shù)實踐,“為情作使,劬于伎劇”,同臨川一帶上千名演唱海鹽腔的宜黃班藝人保持著廣泛的聯(lián)系,實際上成了地方戲曲運動的領(lǐng)袖。他還親自為演員解釋曲意,指導排練,“自踏新詞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

    湯顯祖在當時和后世都有很大影響。即使是認為他用韻任意,不講究曲律的評論家,也幾乎無一不稱贊《牡丹亭》,如晚于湯顯祖20多年的沈德符說“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又說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時的戲曲家呂天成推崇湯顯祖為“絕代奇才”和“千秋之詞匠”。王驥德甚至說,如果湯顯祖沒有“當置法字無論”和其他弱點,“可令前無作者,后鮮來哲,二百年來,一人而已”。由于湯顯祖的影響,明末出現(xiàn)了一些刻意學習湯顯祖、追求文采的劇作家,如阮大鋮和孟稱舜等,后人因之有玉茗堂派或臨川派之說,實際上并不恰切!赌档ねぁ分袀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代的《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湯顯祖生前就有《玉茗堂文集》刊行。逝世后 5年,韓敬編印《玉茗堂集》。他的作品于明清兩代均有刊本,通行的是1961年由錢南揚、徐朔方合編的《湯顯祖集》,包括詩文和戲曲!

    新中國成立后,有關(guān)部門對湯顯祖的作品進行了全面認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湯顯祖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人民政府在臨川市修建了湯顯祖墓園、玉茗堂影劇院,影劇院內(nèi)設(shè)有湯顯祖紀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國劇協(xié)江西分會在撫州玉茗堂影劇院聯(lián)合舉行了紀念湯顯祖逝世366周年大會。一九九二年,人民政府又籌建湯顯祖紀念館,一九九五年,占地二百畝的湯顯祖紀念館建成并對外開放!

    遂昌湯顯祖紀念館中國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于明萬歷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593-1598)任遂昌知縣。他勤政愛民,興教辦學、勸農(nóng)耕作、滅虎除害,政績顯著。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幾百年來享譽文壇,馳名海外,其主要思想的形成在遂昌縣,并與其密不可分。湯顯祖紀念館位于遂昌縣城北街四弄,面積900平方米,由前院、館舍、后園三部分組成,環(huán)境優(yōu)美,古樸雅致。館內(nèi)陳列內(nèi)容豐富,格調(diào)高雅,集中介紹湯顯祖生平、在遂昌政績,以及湯顯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成就。

    在2006中國·遂昌湯顯祖文化節(jié)暨湯顯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上,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周育德將“中國湯顯祖研究會”的牌匾授予遂昌,這標志著中國湯顯祖研究會正式落戶遂昌。

    遂昌作為湯顯祖主政和《牡丹亭》的醞釀創(chuàng)作之地,一直以來就是中外湯學專家、學者尋訪遺跡,搜集史料,進行各種形式研究活動之地。遂昌將積極發(fā)揮中國湯顯祖研究會落戶遂昌的優(yōu)勢,整合海內(nèi)外湯學資源,推動湯學研究的發(fā)展,同時,積極培養(yǎng)縣內(nèi)的湯學人才,使遂昌成為名副其實的湯學研究中心。

    紀念設(shè)施

    江西撫川湯顯祖紀念館

    該紀念館為紀念臨川明代著名的戲劇家、文學家、“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而于1995年建立的歷史名人紀念館,是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位于撫州城區(qū)東南2公里處文昌大道旁,占地180畝,主要由四夢村、娛樂村、度假村三大部分組成。主展廳清遠樓是一座仿明建筑的兩層樓閣,一樓是展廳,通過繪畫、照片等形式展示湯顯祖正直的一生及其流傳千古的“臨川四夢”;二樓則是戲劇舞臺——四夢臺,經(jīng)常上演“四夢”折子戲,使游人在委婉動人的音樂中領(lǐng)略撫州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shù)。館內(nèi)環(huán)境優(yōu)雅,樓臺亭閣十分壯觀,所有的景點都與湯顯祖有關(guān);三生橋、破繭山房、清遠樓、聽泉茶社自不必說,而四夢村里的牡丹亭、梅花庵、四夢廣場、壁照、半亭、毛澤東手碑、毓靄池、杜麗娘墓、瑤臺、黃粱飯店、勝業(yè)坊、錢廊,使人仿佛身處《臨川四夢》夢境之中。它們不僅將湯顯祖的四部名劇——《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中的場景結(jié)合園林特點藝術(shù)地予以展現(xiàn),同時還將湯顯祖生平、“臨川四夢”對后世的影響及湯顯祖在世界劇壇和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對世人進行展示。其中湯翁高尚的人格,公道正值的官品,輝煌的藝術(shù)成就給游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整個紀念館文化內(nèi)涵豐富,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載體。 湯顯祖紀念館不僅文化底蘊深厚,而且環(huán)境極其優(yōu)美。館內(nèi)既保留了一種原始林木狀態(tài),還栽種了許多適合觀賞的經(jīng)濟林木。在館內(nèi),春有鳥語花香,夏有綠樹成蔭,秋有魚肥果碩,冬有青松傲雪。在館內(nèi)還將撫州的林木資源集中展示,辟有玉蘭園、山茶園、松柏園、桂花園和桃花島,引種了香榧、銀杏、金錢松、紅楓等國家珍稀植物,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植物園。

    浙江遂昌湯顯祖紀念館

    該紀念館位于遂昌縣城北街四弄,于1995年4月在縣城建成。面積900平方米,由前院、館舍、后園三部分組成,環(huán)境優(yōu)美,古樸雅致。館內(nèi)陳列內(nèi)容豐富,格調(diào)高雅,集中介紹湯顯祖生平、在遂昌政績,以及湯顯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成就。遂昌作為湯顯祖主政和《牡丹亭》的醞釀創(chuàng)作之地,一直以來就是中外湯學專家、學者尋訪遺跡,搜集史料,進行各種形式研究活動之地。在2006中國·遂昌湯顯祖文化節(jié)暨湯顯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上,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周育德將“中國湯顯祖研究會”的牌匾授予遂昌,這標志著中國湯顯祖研究會正式落戶遂昌,使遂昌成為名副其實的湯學研究中心。

    湯顯祖墓

    湯顯祖墓是一座湯顯祖和他原配夫人吳氏及繼室夫人趙氏、傅氏的合葬墓。解放前夕,墓地幾遭夷平。1957年曾進行培修,“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壞,1982年10月遷址人民公園,這里成了文人憑吊、學者瞻仰的名勝之地。湯墓原址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guān)故事

    愛情故事

    湯顯祖和俞二娘

    “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這是《牡丹亭》中杜麗娘著名的唱詞。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故事,并非僅僅屬于《牡丹亭》。它的一位讀者俞二娘,也超越了生死,“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作者、觀眾和戲劇以最奇妙的方式相遇了。

    從明萬歷年間的原創(chuàng)版,到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經(jīng)上演了四百余年,湯顯祖娓娓描述的愛情故事,征服了無數(shù)觀眾,尤其是那些情竇初開的青年。其中,最為典型的當數(shù)俞二娘。用眼下的流行語來說,她是一位“超級粉絲”,追星族與她相比無不遜色。

    有一條為昆曲研究者奉若至寶的史料,記錄在明人張大復的《梅花草堂筆談》里:“婁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詞,未有所適?崾取赌档ねぁ穫髌妫夘^細字,批注其側(cè)。幽思苦韻,有痛于本詞者……”俞二娘在讀了《牡丹亭》以后,用蠅頭小楷在劇本間作了許多批注,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運也像杜麗娘一樣,終日郁郁寡歡,最后“斷腸而死”。臨終前從松開的纖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戲本,而且“飽研丹砂,密圈旁注,往往自寫所見,出人意表”。

    湯顯祖得知消息后,揮筆寫下《哭婁江女子二首》:“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繡窗。如何傷此曲,偏只在婁江。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一時文字業(yè),天下有心人!

    湯顯祖逝世后150年,與他同為江西人的蔣士銓,寫了一部《臨川夢》。據(jù)日本學者青木正兒《中國近代戲曲史》記載,這部以劇作家湯顯祖為主角的傳奇分上下兩卷,共20出。傳奇中多次出現(xiàn)特殊人物俞二娘。

    例如第四出《想夢》,寫俞二娘耽讀《還魂記》,柳生和杜麗娘竟幻影現(xiàn)身。第十出《殉夢》,寫俞二娘讀《還魂記》斷腸而死(這恐怕源于張大復的記載)?墒堑搅藙”镜南戮,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例如第十五出《寄曲》,寫俞二娘死后20多年,她的乳母將俞二娘批點的《還魂記》送到了湯顯祖手里。第十六出《訪夢》,寫俞二娘的亡魂打算拜訪湯顯祖,以此意訴之釋尊。第十九出《說夢》,寫湯顯祖長子死而歸天,與淳于棼、盧生、俞二娘、霍小玉(除俞二娘外均為湯顯祖的劇中人)等人在天王前相會,論世事皆夢。最后一出,則寫湯顯祖在玉茗堂睡覺,睡神引俞二娘的靈魂進入湯顯祖的夢中,與之相會。湯顯祖感其知己。淳于棼、盧生、霍小玉等人也來見。玉茗花神傳天王法旨迎眾人入覺華宮。(青木正兒《中國近代戲曲史》,王古魯譯,中華書局版)

    劇作家往往是經(jīng)由文字和舞臺表達思想,與觀眾交流感情的。然而在這部《臨川夢》中,湯顯祖與俞二娘不僅超越了劇作家與觀眾的關(guān)系,更超越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guān)系,他們的靈魂居然能在夢境中相聚,并進入仙界天庭。這與《牡丹亭》的藝術(shù)手法一脈相承。誠如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湯顯祖與俞二娘或許無緣相識,可是在《臨川夢》中,他們卻有了時間跨度很長的奇特交往,乃至心心相印。

    創(chuàng)辦書院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于1591年(萬歷十九年)貶任徐聞典史時,有感于當?shù)厥孔虞p生,因而倡建貴生書院,清代經(jīng)多次修建,1984年重建。貴生書院在徐聞縣徐城鎮(zhèn)舊城內(nèi)。書院前有明代石道,全長732米,寬4.6米,東西走向,路面有牛車車輪輾成軌跡2道,深達13厘米。沿石道西走300米有學宮,建于明,僅存大成殿,1986年重修,現(xiàn)完好。書院和石道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古代徐聞縣民風好斗人皆輕生,湯顯祖為了推廣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聯(lián)合知縣熊敏捐俸銀在徐聞縣城西門塘畔創(chuàng)辦了一所“貴生書院”,教民知書識禮,認識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輕生之俗。并宣傳“君子學道則愛人”、“天下之生皆當貴重”的人生哲理。湯顯祖將書院的12間教室,分別命名為審問、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并在《徐文留別貴生書院》一文中道:“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海波終日鼓,誰悉貴生情!睖@祖在教學上對弟子一視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談修,每日津津不厭。通過湯顯祖的教育和宣傳,徐聞文風漸盛,科舉盛行。清《王夫子賓興》碑文曰:“自明義仍先生來徐聞建書院,而徐益知向?qū)W,當時沐其教者,輟魏科登賦仕,后先輝映,文風稱極!1591年(萬歷十九年)至明末徐聞連年旱災,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qū)W,仍出了15名舉人。明清兩代徐聞多次修繕貴生書院,并訂立了《院規(guī)條》,還撥出學田96石作為會科經(jīng)費,可見湯學已經(jīng)深入徐聞人心。湯顯祖病逝的消息傳至徐聞,徐聞縣興建了“湯公祠”,以此表達當?shù)厝嗣駥λ某缇春蛻涯睢?/p>

    考古發(fā)現(xiàn)

    2017年8月28日,撫州市政府今天上午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的考古工作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發(fā)現(xiàn)明清時期湯顯祖家族墓園,目前已發(fā)現(xiàn)42座墓葬,基本確認湯顯祖墓葬的具體位置。

    2017年9月,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2017年度考古工作方案,明確提出‘發(fā)掘應(yīng)在充分調(diào)查、勘探的基礎(chǔ)上進行,發(fā)掘?qū)ο髴?yīng)為墓園內(nèi)相關(guān)建筑和附屬遺跡,不能涉及湯顯祖墓葬本體’!钡嘘P(guān)考古單位在開展考古工作的過程中未嚴格按照批復意見實施,存在著擅自發(fā)掘墓葬本體、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未及時上報等問題。

    名人推薦
    • 譚文瑞
      譚文瑞 (1922—2014),廣東新會人。中共黨員。1945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新聞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我國當代著名的新聞工作者,原人民日報總編輯。因病...
    • 唐瑄
       。ㄐ≌f30部+散文1篇)   1994-12 心心相擁 (禾馬)   1995-07 鐘愛保鏢 (禾馬)   1995-08 摩登女俠 (禾馬)   1995-10 傲氣少主妙...
    • 托比亞斯·斯摩萊特
      托比亞斯·斯摩萊特(1721—1771)出生于蘇格蘭邦希爾附近的一個鄉(xiāng)紳家庭。從格拉斯哥大學醫(yī)學系畢業(yè)后,他一度擔任軍艦上的醫(yī)生,在西印度群...
    • 田東照
      田東照山西興縣人。中共黨員。1965年畢業(yè)于山西大學中文系。1963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 湯永寬
      湯永寬,男,江蘇常州人,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退休前為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外國文藝》雙月刊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代...
    • 王巨成
      王巨成,1991年開始發(fā)表習作,迄今有五百多萬字,出版《校園男子漢》、《我是丁冬》、《一百二的飛翔》、《成長的旅行》、《我們的青蔥歲月》、《王...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