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律金 - 斛律金與敕勒族
斛律金,“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這是我國古代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敕勒族民歌,千百年來為我國各族人民所傳頌,也是我國古代詩歌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天高云淡,陰山巍峨,草原遼闊,風(fēng)吹草動,牛羊成群……這一切,象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風(fēng)景畫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峨防崭琛分挥昧硕邆字就如此形象地描繪了天空、高山、草原、牛羊、大地的場面,這在中外詩歌中也是罕見的。這首歌原來是用鮮卑語唱的,而歌唱者則是我國古代敕勒族的名將斛律金。
敕勒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個游牧民族,也有人稱他們?yōu)椤案哕嚒,秦、漢之際我國史籍上稱為“丁零”。敕勒族與古代維吾爾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guān)系。敕勒族當(dāng)時正處于奴隸社會,人民過著逐水草而居徙的游牧生活。畜牧生產(chǎn)以馬、牛、羊、駱駝為主,相當(dāng)繁盛。敕勒族包含許多部落,史書記載有十二部,斛律氏就是其中之一。
斛律金 - 生平事跡
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騎射,長于用兵,在北魏是具有豐富軍事經(jīng)驗的名將。戰(zhàn)場上,他觀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斷出敵軍的遠近;他望一望飛塵,就大致知道敵軍騎兵、步兵的多少。有一次,他奉命護送柔然的首領(lǐng)阿那環(huán),途中射獵,阿那環(huán)為他的騎射技藝驚嘆不已。斛律金不僅自己精于騎射,而且對兒孫們也要求得很嚴格。他的大兒子叫斛律光,字明月,小兒子叫斛律羨,字豐樂。每次他們出獵回來,斛律金一定要兄弟二人交獲獵物。大兒子獵物不多,卻得到了他的夸獎;小兒子獵物不少,他卻嚴厲斥責(zé)。別人不解,問其原因,他說:“明月射的箭都在獵物的背上,而豐樂卻是隨便射箭,數(shù)量雖然多,技藝卻比他哥哥差多了!庇幸淮,他把兒孫們召集來聚會射箭,看完后竟然哭了。他說:“明月、豐樂射箭不如我,諸孫兒又不如他們,我們家這樣下去將會衰敗的。”
公元535年,北魏分成了東魏和西魏,東魏當(dāng)時的軍政大權(quán)掌握在鮮卑化了的漢人高歡手中,斛律金隨高歡多次征戰(zhàn),戰(zhàn)功卓著。
公元537年,西魏的宇文泰率大軍進攻東魏,高歡集二十萬大軍迎擊,斛律金也隨軍出發(fā)。東魏大軍強渡黃河和洛水,與西魏軍會戰(zhàn)于沙苑。西魏軍隊鐵騎精銳,以逸待勞,出其不意地將東魏軍隊攔腰截斷,以致東魏軍隊大潰。高歡到了這時還要再戰(zhàn),他派人拿著軍士名冊到各營去點兵,結(jié)果無人答應(yīng)。高歡執(zhí)迷不悟,硬要發(fā)動進攻,斛律金在旁勸他:“將領(lǐng)離心,士兵潰逃,不能再打下去了,應(yīng)該立刻收拾剩余的部隊向河?xùn)|撤退。”高歡騎在馬上聽后仍猶豫不決,敵軍這時已準備截斷退路,斛律金知道形勢萬分危急,再遲一會,殘局將不可收拾。他當(dāng)機立斷,用馬鞭狠抽高歡的坐騎,才一塊兒迅速撤退。這次戰(zhàn)斗,東魏軍隊共損失八萬多人,要不是斛律金當(dāng)機立斷,恐怕就要全軍覆滅了。
公元546年9月,高歡率大軍圍攻西魏的重鎮(zhèn)玉壁(今山西稷山縣西南)。西魏的守城將領(lǐng)是韋孝寬,他善于隨機應(yīng)變,積極防御,使東魏大軍久攻不克。高歡率大軍苦戰(zhàn)五十余天,死傷七、八萬人,只好退兵。在撤退期間,軍中又訛傳高歡被韋孝寬一箭射中。西魏軍隊到處散布這個消息,一時東魏軍隊人心惶惶,軍心不安。高歡為了穩(wěn)定軍心,便出來與將士見面,會見的時候,眾人士氣低落,無精打彩,失敗的情緒籠罩著全軍。高歡為了激勵大家的情緒,便叫斛律金給大家唱《敕勒歌》。這位年過六旬,兩鬢斑白的老將軍嚴肅地站了起來,用鮮卑語唱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他那蒼勁悲壯、慷慨激昂的歌聲,使在場將士無不動容,人們仿佛看到了家鄉(xiāng)的大好河山,富饒的草原,奔馳在雄偉的陰山的駿馬……,精神頓時為之一振。高歡更是感動得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地站起來用鮮卑語又和唱了一遍。
高歡的兒子高洋于公元550年建立了北齊,斛律金被封為咸陽郡王,不久又加封太師。后來,我國北方的另一個游牧民族柔然進攻北齊,斛律金親自領(lǐng)兵抵御,取得勝利;貛熞院,他又被封為丞相。高洋晚年昏暴,任意殺人。有一次高洋騎馬捉矛,三次欲刺斛律金,斛律金強忍悲憤,巋然不動,毫無懼色,高洋只好縮手。
斛律金一家在北齊可以說榮華顯貴之至。他官居丞相,大兒子斛律光為大將軍,二兒子斛律羨和其它孫子都是鎮(zhèn)守外地的大將。他的孫女有的當(dāng)了皇后,有的當(dāng)了太子妃,他的孫子娶公主為妻。斛律金不識字,沒有文化,但他詳知歷代興亡事,對自己富貴已極的家族很是擔(dān)憂。他曾對兒子說過:“我雖然不讀書,但也知道東漢外戚梁冀等一時得勢,最后傾滅的歷史。女兒當(dāng)了皇后、貴妃,如果有寵,其它貴妃忌妒;如果沒有寵,天子嫌棄。我們家只是靠忠心為國建立功勛取得富貴的,怎么能依靠女孩子們呢?”
公元567年,這位一生戎馬倥傯,八十高齡的敕勒名將與世長辭了。斛律金死后五年,由于奸臣進讒,皇帝昏庸,遂使忠良遭誣,斛律金家滿門被害。從此,斛律金父子的事跡不再為一般人所知,而斛律金慷慨高歌過的《敕勒歌》卻作為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至今還閃爍著光輝,為我國各族人民所喜聞樂見。
斛律金 - 古文記載
《北齊書》
唐·李百藥
卷十七 列傳第九 斛律金(子光 羨)
金性敦直,善騎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塵識馬步多少,嗅地知軍度遠近。初為軍主,與懷朔鎮(zhèn)將楊鈞送茹茹主阿那瑰還北。瑰見金射獵,深嘆其工。后瑰入寇高陸,金拒擊破之。正光末,破六韓拔陵構(gòu)逆,金擁眾屬焉,陵假金王號。金度陵終敗滅,乃統(tǒng)所部萬戶詣云州請降,即授第二領(lǐng)民酋長。稍引南出黃瓜堆,為杜洛周所破,部眾分散,金與兄平二人脫身歸爾朱榮。榮表金為別將,累遷都督。孝莊立,賜爵阜城縣男,加寧朔將軍、屯騎校尉。從破葛榮、元顯,頻有戰(zhàn)功,加鎮(zhèn)南大將軍。
及爾朱兆等逆亂,高祖密懷匡復(fù)之計,金與婁昭、厙狄干等贊成大謀,仍從舉義。高祖南攻鄴,留金守信都,領(lǐng)恒、云、燕、朔、顯、蔚六州大都督,委以后事,別討李修,破之,加右光祿大夫。會高祖于鄴,仍從平晉陽,追滅爾朱兆。太昌初,以金為汾州刺史、當(dāng)州大都督,進爵為侯。從高祖破紇豆陵于河西。天平初,遷鄴,使金領(lǐng)步騎三萬鎮(zhèn)風(fēng)陵以備西寇,軍罷,還晉陽。從高祖戰(zhàn)于沙苑,不利班師,因此東雍諸城復(fù)為西軍所據(jù),遣金與尉景、厙狄干等討復(fù)之。元象中,周文帝復(fù)大舉向河陽。高祖率眾討之,使金徑往太州,為掎角之勢。金到晉州,以軍退不行,仍與行臺薛修義共圍喬山之寇。俄而高祖至,仍共討平之,因從高祖攻下南絳、邵郡等數(shù)城。武定初,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據(jù)城西叛,周文帝入寇洛陽。高祖使金統(tǒng)劉豐、步大汗薩等步騎數(shù)萬守河陽城以拒之。高祖到,仍從破密。軍還,除大司馬,改封石城郡公,邑一千戶,轉(zhuǎn)第一領(lǐng)民酋長。三年,高祖出軍襲山胡,分為二道。以金為南道軍司,由黃櫨嶺出。高祖自出北道,度赤谼嶺,會金于烏突戍,合擊破之。軍還,出為冀州刺史。四年,詔金率眾從烏蘇道會高祖于晉州,仍從攻玉壁。軍還,高祖使金總督大眾,從歸晉陽。
世宗嗣事,侯景據(jù)潁川降于西魏,詔遣金帥潘樂、薛孤延等固守河陽以備。西魏使其大都督李景和、若干寶領(lǐng)馬步數(shù)萬,欲從新城赴援侯景。金率眾停廣武以要之,景和等聞而退走。還為肆州刺史,仍率所部于宜陽筑楊志、百家、呼延三戍,置守備而還。侯景之走南豫,西魏儀同三司王思政入據(jù)潁川。世宗遣高岳、慕容紹宗、劉豐等率眾圍之。復(fù)詔金督彭樂、可朱渾道元等出屯河陽,斷其奔救之路。又詔金率眾會攻潁川。事平,復(fù)使金率眾從崿坂送米宜陽。西魏九曲戍將馬紹隆據(jù)險要斗,金破之。以功別封安平縣男。顯祖受禪,封咸陽郡王,刺史如故。其年冬,朝晉陽宮。金病,帝幸其宅臨視,賜以醫(yī)藥,中使不絕。病愈還州。三年,就除太師。帝征奚賊,金從帝行。軍還,帝幸肆州,與金宴射而去。四年,解州,以太師還晉陽。車駕復(fù)幸其第,六宮及諸王盡從,置酒作樂,極夜方罷。帝忻甚,詔金第二子豐樂為武衛(wèi)大將軍,因謂金曰: “公元勛佐命,父子忠誠,朕當(dāng)結(jié)以婚姻,永為蕃衛(wèi)。”仍詔金孫武都尚義寧公主。成禮之日,帝從皇太后幸金宅,皇后、太子及諸王等皆從,其見親待如此。
后以茹茹為突厥所破,種落分散,慮其犯塞,驚撓邊民,乃詔金率騎二萬屯白道以備之。而虜帥豆婆吐久備將三千余戶密欲西過,候騎還告,金勒所部追擊,盡俘其眾。茹茹但缽將舉國西徙,金獲其候騎送之,并表陳虜可擊取之勢。顯祖于是率眾與金共討之于吐賴,獲二萬余戶而還。進位右丞相,食齊州干,遷左丞相。
肅宗踐阼,納其孫女為皇太子妃。又詔金朝見,聽步挽車至階。世祖登極,禮遇彌重,又納其孫女為太子妃。金長子光大將軍,次子羨及孫武都并開府儀同三司,出鎮(zhèn)方岳,其余子孫皆封侯貴達。一門一皇后、二太子妃、三公主,尊寵之盛,當(dāng)時莫比。金嘗謂光曰:“我雖不讀書,聞古來外戚梁冀等無不傾滅。女若有寵,諸貴人妒;女若無寵,天子嫌之。我家直以立勛抱忠致富貴,豈可藉女也?”辭不獲免,常以為憂。天統(tǒng)三年薨,年八十。世祖舉哀西堂,后主又舉哀于晉陽宮。贈假黃鉞、使持節(jié)、都督朔定冀并瀛青齊滄幽肆?xí)x汾十二州諸軍事、相國、太尉公、錄尚書、朔州刺史,酋長、王如故,贈錢百萬,謚曰武。子光嗣。
光,字明月,少工騎射,以武藝知名。魏末,從金西征,周文帝長史莫孝暉時在行間,光馳馬射中之,因擒于陣,光時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為都督。世宗為世子,引為親信都督,稍遷征虜將軍,累加衛(wèi)將軍。武定五年,封永樂縣子。嘗從世宗于洹橋校獵,見一大鳥,云表飛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頸。此鳥形如車輪,旋轉(zhuǎn)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觀之,深壯異焉。丞相屬邢子高見而嘆曰: “此射雕手也!碑(dāng)時傳號落雕都督。尋兼左衛(wèi)將軍,進爵為伯。
齊受禪,加開府儀同三司,別封西安縣子。天保三年,從征出塞,光先驅(qū)破敵,多斬首虜,并獲雜畜。還,除晉州刺史。東有周天柱、新安、牛頭三戍,招引亡叛,屢為寇竊。七年,光率步騎五千襲破之,又大破周儀同王敬俊等,獲口五百余人,雜畜千余頭而還。九年,又率眾取周絳川、白馬、澮交、翼城等四戍。除朔州刺史。十年,除特進、開府儀同三司。二月,率騎一萬討周開府曹回公,斬之。柏谷城主儀同薛禹生棄城奔遁,遂取文侯鎮(zhèn),立戍置柵而還。乾明元年,除并州刺史。皇建元年,進爵巨鹿郡公。時樂陵王百年為皇太子,肅宗以光世載醇謹,兼著勛王室,納其長女為太子妃。大寧元年,除尚書右仆射,食中山郡干。二年,除太子太保。河清二年四月,光率步騎二萬筑勛掌城于軹關(guān)西,仍筑長城二百里,置十三戍。三年正月,周遣將達奚成興等來寇平陽,詔光率步騎三萬御之,興等聞而退走。光逐北,遂入其境,獲二千余口而還。其年三月,遷司徒。四月,率騎北討突厥,獲馬千余匹。是年冬,周武帝遣其柱國大司馬尉遲迥、齊國公宇文憲,柱國庸國公可叱雄等,眾稱十萬,寇洛陽。光率騎五萬馳往赴擊,戰(zhàn)于邙山,迥等大敗。光親射雄,殺之,斬捕首虜三千余級,迥、憲僅而獲免,盡收其甲兵輜重,仍以死者積為京觀。世祖幸洛陽,策勛班賞,遷太尉,又封冠軍縣公。先是世祖命納光第二女為太子妃,天統(tǒng)元年,拜為皇后。其年,光轉(zhuǎn)大將軍。三年六月,父喪去官,其月,詔起光及其弟羨并復(fù)前任。秋,除太保,襲爵咸陽王,并襲第一領(lǐng)民酋長,別封武德郡公,徙食趙州干,遷太傅。
十二月,周遣將圍洛陽,壅絕糧道。武平元年正月,詔光率步騎三萬討之。軍次定隴,周將張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彥、開府司水大夫梁景興等又屯鹿盧交道,光擐甲執(zhí)銳,身先士卒,鋒刃才交,桀眾大潰,斬首二千余級。直到宜陽,與周齊國公宇文憲、申國公扌翕跋顯敬相對十旬。光置筑統(tǒng)關(guān)、豐化二城,以通宜陽之路。軍還,行次安鄴,憲等眾號五萬,仍躡軍后,光從騎擊之,憲眾大潰,虜其開府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韓延等,又斬首三百余級。憲仍令桀及其大將軍中部公梁洛都與景興、士彥等步騎三萬于鹿盧交塞斷要路。光與韓貴孫、呼延族、王顯等合擊,大破之,斬景興,獲馬千匹。詔加右丞相、并州刺史。其冬,光又率步騎五萬于玉壁筑華谷、龍門二城,與憲、顯敬等相持,憲等不敢動。光乃進圍定陽,仍筑南汾城。置州以逼之,夷夏萬余戶并來內(nèi)附。二年,率眾筑平隴、衛(wèi)壁、統(tǒng)戎等鎮(zhèn)戍十有三所。周柱國枹罕公普屯威、柱國韋孝寬等步騎萬余,來逼平隴,與光戰(zhàn)于汾水之北,光大破之,俘斬千計。又封中山郡公,增邑一千戶。軍還,詔復(fù)令率步騎五萬出平陽道,攻姚襄、白亭城戍,皆克之,獲其城主儀同、大都督等九人,捕虜數(shù)千人。又別封長樂郡公。是月,周遣其柱國紇干廣略圍宜陽。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光以為軍人多有勛功,未得慰勞,若即便散,恩澤不施,乃密通表請使宣旨,軍仍且進。朝廷發(fā)使遲留,軍還,將至紫陌,光仍駐營待使。帝聞光軍營已逼,心甚惡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見,然后宣勞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別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簾而坐。祖珽不知,乘馬過其前。光怒,謂人曰:“此人乃敢爾!”后珽在內(nèi)省,言聲高慢,光適過,聞之,又怒。珽知光忿,而賂光從奴而問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嘆曰:‘盲人入,國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許。帝賜提婆晉陽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來常種禾,飼馬數(shù)千匹,以擬寇難,今賜提婆,無乃闕軍務(wù)也?”由是祖、穆積怨。
周將軍韋孝寬忌光英勇,乃作謠言,令間諜漏其文于鄴,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祖珽因續(xù)之曰:“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令小兒歌之于路。提婆聞之,以告其母令萱。萱以饒舌斥己也,盲老公謂珽也,遂相與協(xié)謀,以謠言啟帝曰:“斛律累世大將,明月聲震關(guān)西,豐樂威行突厥,女為皇后,男尚公主,謠言甚可畏也!钡垡詥栱n長鸞,鸞以為不可,事寢。祖珽又見帝請間,唯何洪珍在側(cè)。帝曰:“前得公啟,即欲施行,長鸞以為無此理!爆E未對,洪珍進曰:“若本無意則可,既有此意而不決行,萬一泄露如何?”帝曰:“洪珍言是也!豹q豫未決。會丞相府佐封士讓密啟云:“光前西討還,敕令放兵散,光令軍逼帝京,將行不軌,事不果而止。家藏弩甲,奴僮千數(shù),每遣使豐樂、武都處,陰謀往來。若不早圖,恐事不可測!眴⒃啤败姳频劬保瑫矍八梢,謂何洪珍云:“人心亦大圣,我前疑其欲反,果然!钡坌灾燎优,恐即變發(fā),令洪珍馳召祖珽告之。又恐追光不從命,E因云: “正爾召之,恐疑不肯入。宜遣使賜其一駿馬,語云‘明日將往東山游觀,王可乘此馬同行’,光必來奉謝,因引入執(zhí)之!钡廴缙溲。頃之,光至,引入涼風(fēng)堂,劉桃枝自后拉而殺之,時年五十八。于是下詔稱光謀反,今已伏法,其余家口并不須問。尋而發(fā)詔,盡滅其族。
光性少言剛急,嚴于御下,治兵督眾,唯仗威刑。版筑之役,鞭撻人士,頗稱其暴。自結(jié)發(fā)從戎,未嘗失律,深為鄰敵所懾憚。罪既不彰,一旦屠滅,朝野痛惜之。周武帝聞光死,大喜,赦其境內(nèi)。后入鄴,追贈上柱國、崇國公。指詔書曰: “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
光有四子。長子武都,歷位特進、太子太保、開府儀同三司、梁兗二州刺史。所在并無政績,唯事聚斂,侵漁百姓。光死,遣使于州斬之。次須達,中護軍、開府儀同三司,先光卒。次世雄,開府儀同三司。次恒伽,假儀同三司。并賜死。光小子鐘,年數(shù)歲,獲免。周朝襲封崇國公。隋開皇中卒于驃騎將軍。
羨,字豐樂,少有機警,尤善射藝,高祖見而稱之。世宗擢為開府參軍事。遷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加安西將軍,進封大夏縣子,除通州刺史。顯祖受禮,進號征西,別封顯親縣伯。河清三年,轉(zhuǎn)使持節(jié),都督幽、安、平、南、北營、東燕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其年秋,突厥眾十余萬來寇州境,羨總率諸將御之。突厥望見軍威甚整,遂不敢戰(zhàn),即遣使求款。慮其有詐,且喻之曰:“爾輩此行,本非朝貢,見機始變,未是宿心。若有實誠,宜速歸巢穴,別遣使來!庇谑峭俗摺L旖y(tǒng)元年夏五月,突厥木汗遣使請朝獻,羨始以聞,自是朝貢歲時不絕,羨有力焉。詔加行臺仆射。羨以北虜屢犯邊,須備不虞,自庫堆戍東拒于海,隨山屈曲二千余里,其間二百里中凡有險要,或斬山筑城,或斷谷起障,并置立戍邏五十余所。又導(dǎo)高梁水北合易京,東會于潞,因以灌田。邊儲歲積,轉(zhuǎn)漕用省,公私獲利焉。其年六月,丁父憂去官,與兄光并被起復(fù)任,還鎮(zhèn)燕薊。三年,加位特進。四年,遷行臺尚書令,別封高城縣侯。武平元年,加驃騎大將軍。時光子武都為兗州刺史。羨歷事數(shù)帝,以謹直見推,雖極榮寵,不自矜尚,至是以合門貴盛,深以為憂。乃上書推讓,乞解所職,優(yōu)詔不許。其年秋,進爵荊山郡王。
三年七月,光誅,敕使中領(lǐng)軍賀拔伏恩等十余人驛捕之。遣領(lǐng)軍大將軍鮮于桃枝、洛州行臺仆射獨孤永業(yè)便發(fā)定州騎卒續(xù)進,仍以永業(yè)代羨。伏恩等既至,門者白使人衷甲馬汗,宜閉城門。羨曰:“敕使豈可疑拒?”出見之,伏恩把手,遂執(zhí)之,死于長史廳事。臨終嘆曰:“富貴如此,女為皇后,公主滿家,常使三百兵,何得不!”及其五子世達、世遷、世辨、世酋、伏護,余年十五已下者宥之。羨未誅前,忽令其在州諸子自伏護以下五六人,鎖頸乘驢出城,合家皆泣送之至門,日晚而歸。吏民莫不驚異。行燕郡守馬嗣明,醫(yī)術(shù)之士,為羨所欽愛,乃竊問之,答曰:“須有禳厭!睌(shù)日而有此變。羨及光并少工騎射,其父每日令其出畋,還即較所獲禽獸。光所獲或少,必麗龜達腋。羨雖獲多,非要害之所。光常蒙賞,羨或被捶撻。人問其故,金答云: “明月必背上著箭,豐樂隨處即下手,其數(shù)雖多,去兄遠矣!甭?wù)呦谭溲浴?
金兄平,便弓馬,有干用。魏景明中,釋褐殿中將軍,遷襄威將軍。正光末,六鎮(zhèn)擾亂,隸大將軍尉賓北討。軍敗,為賊所虜。后走奔其弟金于云州,進號龍驤將軍。與金擁眾南出,至黃瓜堆,為杜洛周所破,部落離散。及歸爾朱榮,待之甚厚,以平襲父爵第一領(lǐng)民酋長。高祖起義,以都督從。稍遷平北將軍、顯州刺史,加鎮(zhèn)南將軍,封固安縣伯。尋進為侯,行肆州刺史。周文帝遣其右將軍李小光據(jù)梁州,平以偏師討擒之。出為燕州刺史。入兼左衛(wèi)將軍,領(lǐng)眾一萬討北徐賊,破之,除濟州刺史。侯景度江,詔平為大都督,率青州刺史敬顯俊、左衛(wèi)將軍厙狄伏連等略定壽陽、宿預(yù)三十余城。事罷還州,加開府,進位驃騎大將軍,進爵為公。顯祖受禪,別封羨陽侯。行兗州刺史,以黷貨除名。后除開府儀同三司。廢帝即位,拜特進,食滄州樂陵郡干;式ǔ,封定陽郡公,拜護軍。后為青州刺史,卒。贈太尉。
史臣曰:斛律金以高祖撥亂之始,翼成王業(yè),忠款之至,成此大功,故能終享遐年,位高百辟。觀其盈滿之戒,動之微也,才及后嗣,遂至誅夷,雖為威權(quán)之重,蓋符道家所忌。光以上將之子,有沈毅之姿,戰(zhàn)術(shù)兵權(quán),暗同韜略,臨敵制勝,變化無方。自關(guān)、河分隔,年將四紀。以高祖霸王之期,屬宇文草創(chuàng)之日,出軍薄伐,屢挫兵鋒。而大寧以還,東鄰浸弱,關(guān)西前收巴蜀,又殄江陵,葉建瓴而用武,成并吞之壯氣。斛律治軍誓眾,式遏邊鄙,戰(zhàn)則前無完陣,攻則罕有全城,齊氏必致拘原之師,秦人無復(fù)啟關(guān)之策。而世亂才勝,詐以震主之威;主暗時艱,自毀藩籬之固。昔李牧之為趙將也,北翦胡寇,西卻秦軍,郭開譖之,牧死趙滅。其議誅光者,豈秦之反間歟,何同術(shù)而同亡也!內(nèi)令諸將解體,外為強鄰報仇。嗚呼!后之君子,可為深戒。贊曰:赳赳咸陽,邦家之光。明月忠壯,仍世將相。聲振關(guān)右,勢高時望。迫此威名,易興讒謗。始自工言,終斯交喪。
斛律金 - 關(guān)于斛律姓氏
單一淵源:源于敕勒族,出自古敕勒族斛律部族,屬于以部族名稱漢化為氏。據(jù)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斛姓為斛律、斛斯等復(fù)姓所改。按斛律、斛斯,均為南北朝時期北郡方少數(shù)民族之姓氏。
敕勒族是中國古代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屬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稱赤勒、高車、狄歷、鐵勒、丁零(丁靈)。匈奴族人稱敕勒族為“丁零”,鮮卑族人則因其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因而稱之為高車族。
斛律氏為敕勒族中一支較強大的部落,族人皆驍勇善戰(zhàn),以部族為姓氏,在南北朝時期曾出了斛律金、斛律光、斛律羨等著名將領(lǐng),其后裔大多融入鮮卑族,后再漢化為漢字單姓斛氏。
斛律金 - 關(guān)于《敕勒歌》
相傳這是北齊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這首歌原為卑語,后被翻譯成漢語。敕勒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內(nèi)蒙古南部一帶。
注詞釋義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陰山:陰山山脈,起于河套西北。橫貫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偏西一帶。
穹廬:游牧民族所住的圓頂帳篷。即今蒙古包。
野:為了押韻,此處也可以按古音讀作yǎ。
見:同“現(xiàn)”, 這里不讀jiàn。
古詩今譯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亙?nèi)獾拇笊剑菰躁幧綖楸尘,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疤焖岂窂],籠蓋四野”,環(huán)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疤焐n蒼,野茫!保炜帐乔嗌n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tài)的勾畫,沒有什么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dāng)讀到末句――“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xiāng),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tǒng)統(tǒng)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dāng)一陣清風(fēng)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xiàn)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xiàn),到處都是。于是,由靜態(tài)轉(zhuǎn)為動態(tài),由表蒼一色變?yōu)槎嗖识嘧,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后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fēng)”字,備加欣賞。敕勒族人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對“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謳歌贊美,這樣的審美情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lián)系。穹廬是游牧異議的活動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們的衣食來源,對于這些與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guān)的事物 ,他們有著極深極厚的感情。所以我們說,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xiāng),贊美生活;我們并且認為,這首民歌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這里。
名句賞析——“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這句用“天蒼蒼”和“野茫!毙稳莶菰系乃,給人以無限遼闊的感受。而“風(fēng)吹草低”一句,寫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壯,又把整個畫面變成了一幅天人和諧的人文圖景,生動異常。語言簡練質(zhì)樸,音調(diào)雄壯,風(fēng)格明朗豪放,雄渾天成,是描寫草原風(fēng)光的千古絕唱。
斛律金 - 相關(guān)書籍
《敕勒將軍--斛律金》
基本信息·出版社: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
頁碼:299 頁碼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204090099
條碼:9787204090099
版次:2007年6月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16開
叢書名:北方星燦鮮卑時代
內(nèi)容簡介
五本書凝聚了鮮卑時代的歷史,五個人物演繹了一個游牧民族的成敗悲歡。
拓跋珪是率領(lǐng)鮮卑族統(tǒng)一北方的北魏開國皇帝;宇文泰是繼北魏之后建立北周鮮卑王朝的奠基者;馮太后是掌握了政權(quán)的改革家;千金公主是力圖反隋復(fù)周的巾幗英雄;斛律金是英雄,是將軍,還是一位偉大的歌者,他的《敕勒歌》堪稱千古絕唱,讓人們至今還歌詠和向往著“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
他們是皇帝、太后、公主、將軍,他們也是有著血肉之軀的普通人。
他們作出叱咤風(fēng)云的英雄壯舉,也有著男人與女人所追求的欲望與愛情。
當(dāng)壯烈的歷史活動與人的愛恨情仇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正是小說藝術(shù)最能打動每一位讀者的情感和心靈的時候。況且這五位曾經(jīng)載入中國正史的歷史人物所生活的歷史場景,都通過作家靈動的筆鋒一一再現(xiàn),那古老質(zhì)樸的自然景觀,那絢麗如畫的民風(fēng)民俗,那神秘浪漫的人文環(huán)境,那豐厚燦爛的多元文化,都將給讀者哲理的啟示和美的享受。
本書為你講述的是敕勒將軍斛律金的傳奇人生。
作者簡介
鄧九剛,代表作品《大盛魁商號》《茶葉之路》;駱駝系列小說《駝道》《駝路歌》《駝村》《駝殤》《駝幫》《駝村故事》;其他作品《人的魅力》《世界公民》《山野名人》《狗狐之戀》《翁恭查干》《黑氓!贰饵S羊鳴》《鳥誓》《靈鳥》《美狐尤莉》。
目錄
文學(xué)抒寫的鮮卑時代(總序)
卷首語
第一章 敕勒少年
第二章 六鎮(zhèn)風(fēng)云
第三章 進軍中原
第四章 北魏分裂
第五章 玉壁之戰(zhàn)
第六章 斛律金之死
第七章 落下帷幕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