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董昭

    董昭

    董昭,原仕袁紹,多有功勞,因受讒言而離開,成為張楊的謀士,后隨張楊迎接漢獻帝,被拜為議郎。董昭建議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昌,從此成為曹操的謀士,深受曹操信賴。后來,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加九錫,成為魏公、魏王。曹丕、曹睿執(zhí)政期間,董昭也多有謀劃,官至司徒。

    董昭

    字:公仁 
    生卒:152 — 232(81歲)
    終屬:魏
    籍貫:兗州濟陰定陶(山東定陶)
    官至:司徒、樂平侯
    謚曰:定 
    子女:董胄  
    兄弟:董訪  

    董昭,原仕袁紹,多有功勞,因受讒言而離開,成為張楊的謀士,后隨張楊迎接漢獻帝,被拜為議郎。董昭建議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昌,從此成為曹操的謀士,深受曹操信賴。后來,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加九錫,成為魏公、魏王。曹丕、曹睿執(zhí)政期間,董昭也多有謀劃,官至司徒。

    董昭 - 歷史年表

    董昭,舉孝廉出身,曾任癭陶長、柏人令,后來在袁紹手下任參軍事。

    192年,袁紹于公孫瓚在界橋交戰(zhàn),公孫瓚兵強,于是鉅鹿太守李邵等人叛離了袁紹去投奔公孫瓚。袁紹派董昭去任巨鹿太守,董昭到任后,假傳袁紹的檄文,斬殺了圖謀不軌的郡中大姓孫伉等人,一郡皆驚。董昭隨即安撫了巨鹿郡,這種做法得到了袁紹的稱贊。這時,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殺害,袁紹又讓董昭去任魏郡太守。當時魏郡郡中大亂,人數(shù)上萬名敵軍,派使者前來要求做買賣。董昭表面上答應,暗地里使用離間計,并趁機征討,兩天內(nèi)三傳捷報。

    董昭

    194年,因董昭的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而張邈與袁紹有矛盾,袁紹聽信讒言想要治董昭的罪。于是,董昭要求去晉見漢獻帝,借機脫離袁紹,半路上卻被張楊留在了河內(nèi)。這時,曹操統(tǒng)領兗州,想借道去朝見漢獻帝,張楊起初不肯,但在董昭的勸說下最終答應。董昭還為曹操寫信聯(lián)絡李傕、郭汜等人。

    195年,漢獻帝東歸,到達安邑。董昭隨張楊前往迎接,被拜為議郎。

    196年,漢獻帝到達洛陽,韓暹、楊奉、董承等人不和,相互爭權。董昭假做了一封曹操的書信拉攏楊奉,楊奉非常高興,勸諸將共同上表封曹操為鎮(zhèn)東將軍,董昭升為符節(jié)令。不久,曹操來朝見漢獻帝,向董昭問計,董昭建議曹操遷走漢獻帝,曹操依計將漢獻帝迎往許昌。楊奉等人不滿,出兵阻攔,但被擊敗,投靠于袁術。

    198年,董昭升任河南尹。這時張楊被部下所殺,曹操派董昭去拉攏張楊的殘部,董昭順利完成任務,升為冀州牧。

    199年,曹操派劉備去征討袁術,董昭暗地里出言勸阻,認為劉備不可信任,曹操并沒有改變主意,不久劉備果然占據(jù)徐州造反。曹操親自征討擊敗了劉備,調(diào)董昭作徐州牧。

    200年,袁紹將顏良進攻東郡,董昭改任魏郡太守,隨曹操征討顏良。

    204年,曹操平定冀州,圍攻鄴城,董昭寫信勸降鄴城守將春卿。鄴城平定后,董昭被任命為諫議大夫。

    207年,曹操遠征烏桓,運糧困難,在董昭的建議下開鑿了平虜、泉州二渠入海通運,解決了運糧問題。曹操上表封董昭為千秋亭侯,轉拜司空軍祭酒。董昭建議恢復五等爵位,并游說群臣,建議給曹操加九錫。后來曹操接受的魏公、魏王的稱號,都是董昭所創(chuàng)制的。

    219年,關羽包圍樊城,孫權秘密聯(lián)系曹操,群臣認為應該保密,唯獨董昭認為應該把消息泄漏給關羽,使關羽、孫權相互猜忌,促成內(nèi)訌。曹操依計行事,關羽果然猶豫不決,不久因東吳的偷襲而失敗。

    220年,曹丕繼承王位,董昭被任命為將作大匠。同年,曹丕稱帝,董昭升為大鴻臚,位列九卿,進封右鄉(xiāng)侯。

    221年,董昭升任侍中,并分出封邑賜其弟董訪為關內(nèi)侯。

    222年,曹休出兵伐吳,曹丕擔心,欲下詔制止,董昭勸阻,后來曹休果然獲勝。曹丕親征,在董昭的建議下避免了部隊被水淹沒,曹丕稱贊董昭有張良、陳平那樣的見識。

    224年,董昭改封成都鄉(xiāng)侯,拜太常。同年,董昭改任光祿大夫、給事中,隨皇帝東征。

    226年,董昭回朝,拜太仆。

    227年,曹睿繼位,董昭進封樂平侯,食邑1000戶,轉任衛(wèi)尉。

    230年,董昭開始代理司徒的工作。

    232年,董昭被正式任命為司徒,他上表陳述不良風氣的弊端。魏明帝曹睿下詔,斥免了諸葛誕、鄧飏等人。董昭去世,享年81歲,謚曰定侯,兒子董胄繼嗣。

    董昭 - 《三國志·董昭傳》

    董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人也。舉孝廉,除癭陶長、柏人令,袁紹以為參軍事。紹逆公孫瓚于界橋,巨鹿太守李邵及郡冠蓋,以瓚兵強,皆欲屬瓚。紹聞之,使昭領巨鹿。問:“御以何術?”對曰:“一人之微,不能消眾謀,欲誘致其心,唱與同議,及得其情,乃當權以制之耳。計在臨時,未可得言!必斂び倚諏O伉等數(shù)十人專謀主,驚動吏民。昭至郡,偽作紹檄告郡云:“得賊羅候安平張吉辭,當攻巨鹿,賊故孝廉孫伉等為應,檄到收行軍法,惡止其身,妻子勿坐!闭寻赶媪睿约磾刂。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訖白紹,紹稱善。會魏郡太守賈攀為兵所害,紹以昭領魏郡太守。時郡界大亂,賊以萬數(shù),遣使往來,交易市買。昭厚待之,因用為間,乘虛掩討,輒大克破。二日之中,羽檄三至。

    昭弟訪,在張邈軍中。邈與紹有隙,紹受讒將致罪于昭。昭欲詣漢獻帝,至河內(nèi),為張楊所留。因楊上還印緩,拜騎都尉。時太祖領兗州,遣使詣楊,欲令假涂西至長安,楊不聽。昭說楊曰:“袁、曹雖為一家,勢不久群。曹今雖弱,然實天下之英雄也,當故結之。況今有緣,直通其上事,并表薦之;若事有成,永為深分!睏钣谑峭ㄌ嫔鲜,表薦太祖。昭為太祖作書與長安諸將李傕、郭汜等,各隨輕重致殷勤。楊亦遣使詣太祖。太祖遺楊犬馬金帛,遂與西方往來。天子在安邑,昭從河內(nèi)往,詔拜議郎。

    建安元年,太祖定黃巾于許,遣使詣河東。會天子還洛陽,韓暹、楊奉、董承及楊各違戾不和。昭以奉兵馬最強而少黨援,作太祖書與奉曰:“吾與將軍聞名慕義,便推赤心。今將軍拔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冀佐之功,超世無疇,何其休哉!方今群兇猾夏,四海未寧,神器至重,事在維輔;必須眾賢以清王軌,誠非一人所獨建。心腹四支,實相恃賴,一物不備,則有闕焉。將軍當為內(nèi)主,吾為外援。今吾有糧,將軍有兵,有無相通,足以相濟,死生契闊,相與共之!狈畹脮矏,語諸將軍曰:“兗州諸軍近在許耳,有兵有糧,國家所當依仰也!彼旃脖硖鏋殒(zhèn)東將軍,襲父爵費亭侯,昭遷符節(jié)令。

    太祖朝天子于洛陽,引昭并坐,問曰:“今孤來此,當施何計?”昭曰:“將軍興義兵以誅暴亂,入朝天子,輔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諸將,人殊意異,未必服從,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耳。然朝廷播越,新還舊京,遠近跂望,冀一朝獲安。今復徙駕,不厭眾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將軍算其多者!碧嬖唬骸按斯卤局疽。楊奉近在梁耳,聞其兵精,得無為孤累乎?”昭曰:“奉少黨援,將獨委質。鎮(zhèn)東、費亭之事,皆奉所定,又聞書命申束,足以見信。宜時遣使厚遺答謝,以安其意。說‘京都無糧,欲車駕暫幸魯陽,魯陽近許,轉運稍易,可無縣乏之憂!顬槿擞露褢],必不見疑,比使往來,足以定計。奉何能為累!”太祖曰:“善。”即遣使詣奉。徙大駕至許。奉由是失望,與韓暹等到定陵鈔暴。太祖不應,密往攻其梁營,降誅即定。奉、暹失眾,東降袁術。三年,昭遷河南尹。時張楊為其將楊丑所殺,楊長史薛洪、河內(nèi)太守繆尚城守待紹救。太祖令昭單身入城,告喻洪、尚等,即日舉眾降。以昭為冀州牧。

    太祖令劉備拒袁術,昭曰:“備勇而志大,關羽、張飛為之羽冀,恐備之心未可得論也!”太祖曰:“吾已許之矣!眰涞较纶瑲⑿熘荽淌奋囄,反。太祖自征備,徙昭為徐州牧。袁紹遣將顏良攻東郡,又徙昭為魏郡太守,從討良。良死后,進圍鄴城。袁紹同族春卿為魏太守,在城中,其父元長在揚州,太祖遣人迎之。昭書與春卿曰:“蓋聞孝者不背親以要利,仁者不忘君以徇私,志士不探亂以?徽?幸,智者不詭道以自危。足下大君,昔避內(nèi)難,南游百越,非疏骨肉,樂被吳會,智者深識,獨或宜然。曹公愍其守志清恪,離群寡儔,故特遣使江東,或迎或送,今將至矣。就令足下處偏平之地,依德義之主,居有泰山之固,身為喬橋之偶,以義言之,猶宜背被向此,舍民趣父也。旦邾儀父始與隱公盟,魯人嘉之,而不書爵。然則王所未命,爵尊不成,《春秋》之義也。況足下今日之所托者乃危亂之國,所受者乃矯誣之命乎?茍不逞之與群,而厥父之不恤,不可以言孝。忘祖宗所居之本朝,安非正之奸職,難可以言忠。忠孝并替,難以言智。又足下昔日為曹公所禮辟,夫戚族人而疏所生,內(nèi)所寓而外王室,懷邪祿而叛知己,遠福祿而近危亡,棄明義而收大恥,不亦可惜邪!若能翻然易節(jié),奉帝養(yǎng)父,委身曹公,忠孝不墜,榮名彰矣。宜深留計,早決良圖!编捈榷ǎ哉褳橹G議大夫。后袁尚依烏丸蹋頓,太祖將征之。患軍糧難致,鑿平虜、泉州二渠入海通運,昭所建也。太祖表封千秋亭侯,轉拜司空軍祭酒。

    后昭建議:“宜修古建封五等!碧嬖唬骸敖ㄔO五等者,圣人也,又非人臣所制,吾何以堪之?”昭曰:“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今明公恥有慚德而未盡善,樂保名節(jié)而無大責,德美過于伊、周,此至德之所極也。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遭,今民難化,甚于殷、周,處大臣之勢,使人以大事疑己,誠不可不重慮也。明公雖邁威德,明法術,而不定其基,為萬世計猶未至也。定基之本,在地與人,宣稍建立,以自藩衛(wèi)。明公忠節(jié)穎露,天威在顏,耿弇床下之言,朱英無妄之論,不得過耳。昭受恩非凡,不敢不陳。”后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號,皆昭所創(chuàng)。

    及關羽圍曹仁于樊,孫權遣使辭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軍之圍,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備。”太祖詰群臣,群臣咸言宜當密之。昭曰:“軍事尚權,期于合宜。宜應權以密,而內(nèi)露之。羽聞權上,若還自護,圍則速解,便獲其利?墒箖少\相對銜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又,圍中將吏不知有救,計糧怖懼,儻有他意,為難不小。露之為便。且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碧嬖唬骸吧!奔措肪葘⑿旎我詸鄷渲鴩锛坝鹜椭,圍里聞之,志氣百倍。羽果猶豫。權軍至,得其二城,羽乃破敗。

    文帝即王位,拜昭將作大匠。及踐阼,遷大鴻臚,進封右鄉(xiāng)候。二年,分邑百戶,賜昭弟訪爵關內(nèi)候,徙昭為侍中。三年,征東大將軍曹休臨江在洞浦口,自表:“愿將銳卒虎步江南,因敵取資,事必克捷;若其無臣,不須為念”。帝恐休便度江,驛馬詔止。時昭侍側,因曰:“竊見陛下有憂色,獨以休濟江故乎?今者渡江,人情所難,就休有此志,勢不獨行,當須諸將。臧霸等既富且貴,無復他望,但欲終其天年,保守祿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僥幸?茍霸等不進,休意自沮。臣恐陛下雖有敕渡之詔,猶必沉吟,未便從命也。”是后無幾,暴風吹賊船,悉詣休等營下,斬首獲生,賊遂進散。詔敕諸軍促渡。軍未時進,賊救船遂至。

    大駕幸宛,征南大將軍夏侯尚等攻江陵,未拔。時江水淺狹,尚欲乘船將步騎入渚中安屯,作浮橋,南北往來,議者多以為城必可拔。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過人,而用兵畏敵,不敢輕之若此也。夫兵好進惡退,常然之數(shù)。平地無險,猶尚艱難,就當深入,還道宜利,兵有進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橋而濟,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狹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賊頻攻橋,誤有漏失,渚中精銳,非魏之有,將轉化為吳矣。臣私戚之,忘寢與食,而議者怡然不以為憂,豈不惑哉!加江水向長,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賊,尚當自完。奈何乘危,不以為懼?事將危矣,惟陛下察之!”帝悟昭言,即詔尚等促出。賊兩頭并前,官兵一道引去,不時得泄,將軍石建、高遷僅得自免。軍出旬日,江水暴長。帝曰:“君論此事,何其審也!正使張、陳當之,何以復加!蔽迥,徙封成都鄉(xiāng)侯,拜太常。其年,徙光祿大夫、給事中。從大駕東征,七年還,拜太仆。明帝即位,進爵樂平侯,邑千戶,轉衛(wèi)尉。分邑百戶,賜一子爵關內(nèi)侯。

    太和四年,行司徒事,六年,拜真。昭上疏陳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貴尚敦樸忠信之士,深疾虛偽不真之人者,以其毀教亂治,敗俗傷化也。近魏諷則伏誅建安之末,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伏惟前后圣詔,深疾浮偽,欲以破散邪黨,常用切齒;而執(zhí)法之吏皆畏其權勢,莫能糾擿,毀壞風俗,侵欲滋甚。竊見當今年少,不復以學問為本,專更以交游為業(yè);國士不以孝悌清修為首,乃以趨勢游利為先。臺黨連群,互相褒嘆,以毀訾為罰戮,用黨譽為爵賞,附己者則嘆之盈言,不附者則為作瑕釁。至乃相謂:‘今世何憂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羅之不博耳;又何患其不知己矣,但當吞之以藥而柔調(diào)耳!致劵蛴惺古兔髟诼毤胰,冒之出入,往來禁奧,交通書疏,有所探問。凡此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雖諷、偉之罪,無以加也!钡塾谑前l(fā)切詔,斥免諸葛誕、鄧飏等。昭年八十一薨,謚曰定侯。子胄嗣。胄歷位郡守、九卿。

    董昭 - 王道之臣

    由于《三國演義》的關系,荀彧、郭嘉、程昱作為曹操軍師的事跡,廣為流傳。而在這一節(jié)中登場的董昭,雖然《三國志》的記載中是與程昱、郭嘉等人并稱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的著名謀士,名頭卻弱了許多。

    董昭活躍在曹魏前期的各個時代,從跟隨曹操開始,一直到曹睿時期才去世,活了八十一歲。他在歸屬曹操之前,曾經(jīng)是袁紹的部下。關于當時的事跡在小說前面曾經(jīng)提到過,這里就不贅述了。在仕于曹操以后,曹操的稱公、稱王,一步一步削弱天子權威,都是出于董昭的設計。從這一點來看,他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一個“漢朝逆臣”。

    董昭的這種思想和政治觀點,與同為曹操謀士的荀彧等人截然不同。這就是霸道與王道的差別。王道和霸道是自從春秋戰(zhàn)國以來逐漸形成的諸侯處身亂世的兩種思路。所謂霸道,就是要“上尊天子,下合諸侯,討伐不臣”,成為天下的諸侯之長。歷史上這樣做的人,最典型的就是春秋時期的齊桓公、晉文公等五人,史書稱呼他們?yōu)榇呵镂灏,管這類的事業(yè)稱為霸業(yè),而對這種思想也就稱呼為“霸道”。無論是荀彧等人,還是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都是這個思路。
    說起王道,很多人認為王道就是簡單的仁德治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王道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思想,他認為諸侯通過仁義治國,規(guī)范禮儀,最后能夠達到“王天下”的目的。在秦始皇之前沒人稱帝,夏商周三代的天子其實都只稱王,只有進入戰(zhàn)國時期之后,諸侯國才膽敢逾制稱王。所以孟子的“王天下”思想,其實就是認為諸侯通過仁德的手段,就可以君臨天下,取周天子而代之。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傳》中假黃藥師做詩譏諷孟子,其中“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兩句,就是譏諷孟子不去輔佐周王室,卻向魏國齊國等諸侯國君兜售王道的行為。王道思想中最關鍵的,在于要達成君臨天下的目的,仁德只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采取的途徑而已。

    前面說董昭的政治理想與荀彧等人不同,并不是說他的主張是以仁德治國,而是說他并不主張“尊王室討伐不臣諸侯”的“霸道”,主張要推翻衰微的漢室,建立一個新王朝取而代之。

    曹操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道”思想起家的,最后當他說“若天命在孤,孤愿為周文王”,為自己的兒子取代漢室鋪平道路的時候,其實是舍棄了“尊天子討伐不臣”的霸道思想,向王道思想靠攏,這其中不能不說受到董昭的很大影響。

    董昭 - 演義傳記

    董昭,原為袁紹、張楊的從事,后朝見漢獻帝,被拜為議郎,因擅長養(yǎng)生之道而引起曹操的注意。董昭建議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昌,從此成為曹操的謀士,深受曹操信賴。后來,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加九錫,成為魏公。董昭在魏官至司徒。

    董昭 - 歷史評價

    陳壽評曰:董昭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yè),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董昭最初為袁紹效力,在袁紹與公孫瓚對峙的時候假做檄文,安定了巨鹿,后因袁紹聽信讒言,董昭被迫投奔張揚。在曹操準備西迎天子的時候又說通張揚為曹操牽線搭橋,之后又促使楊奉表薦曹操為鎮(zhèn)東將軍,奠定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基礎,后來建議曹操勸天子遷都許昌。在曹操派劉備攻袁術的時候提醒曹操注意提防。后在曹操遠征烏丸時建議鑿運河以便補給。于曹操晚年勸曹操進爵魏公,魏王。關羽圍困樊城時候,又獻計使徐晃射孫權書信到樊城以及關羽軍中以激勵魏軍并削弱關羽軍的士氣,遂逼退關羽......

    董昭這個人很有先見之明,多次獻計,每每成功,又很有政治眼光,幫助曹操確立政治優(yōu)勢,雖然不如荀,賈,郭等人那么有名,受重視的程度才不如那幾位核心謀士。不過他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啊。

    董昭 -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三國演義》
    《晉書》
    參考鏈接:http://www.e3ol.com/ren2/html/2004-5/243/243_2004515.htm

    TAGS: 三國人物 三國演義人物 三國群英傳游戲角色 中國三國時期人物 中國人 各國人物 曹操文臣 武將 虛擬人物
    名人推薦
    • 妲己
      妲己,有蘇氏部落族人,出生于有蘇國(今河南省溫縣),父為冀州侯,世稱“蘇妲己”己姓名妲。商王帝辛(受德)妃子。妲己是帝辛征伐有蘇氏部落時帶回...
    • 戴安·萊恩
      戴安·萊恩(DianeLane)少年時曾以其性感、天真的形象傾倒無數(shù)青少年影迷,是上個世紀80年代與波姬·小絲(BrookeShields)、詹妮弗&mid...
    • 戴菲菲
      戴菲菲,1983年2月7日生于南京,中國藝術體操運動員、演員。戴菲菲7歲時開始學習藝術體操。1999年,獲得了全國藝術體操冠軍賽團體第四名。2001年,...
    • 竇唯
      竇唯,1969年10月14日出生于北京,中國搖滾歌手、實驗音樂人。1988年,加入黑豹樂隊,擔任主唱并創(chuàng)作詞曲。1991年,離開黑豹,組建做夢樂隊。1992年...
    • 董其武
        董其武(1899年-1989年),山西省河津縣人,國民革命軍中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董其武1919年考入閻錫山創(chuàng)辦的學兵團,1924年開始從軍,先為...
    • 蒂姆·卡希爾
      蒂姆·卡希爾(Tim Cahill),1979年12月6日出生于澳大利亞悉尼,澳大利亞籍足球運動員,場上司職前鋒、前衛(wèi)。現(xiàn)效力于浙江綠城足球俱樂部。...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