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路歷程
概述
戴安-萊恩于1965年1月22日出生于紐約。她的父親伯特-萊恩(Burt Lane)是表演指導,母親科琳-法林頓 總會歌手。她在6歲時就已登臺演出,《櫻桃園》和《美狄亞》等廣受好評的舞臺劇使她受到了好萊塢的注意。
14歲時琳恩被導演喬治·羅伊·希爾看中,出演了1979年的《小小羅曼史》,與著名的勞倫斯·奧利佛演對手戲。雖然影片票房平平,但奧利佛盛贊琳恩為新一代的格雷斯·凱利。一舉成名之后,琳恩的照片登上了各大雜志如《時代周刊》的封面。
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選中她出演了兩部青春片,《斗魚》和《局外人》不僅成為電影經(jīng)典,而且為她贏得了相當一批忠實的影迷。這使得她重新回到公眾的視線,并一連獲邀主演三部大片。她拒絕了第一部《Splash》,接演了《狠將奇兵》和科波拉的《棉花俱樂部》,但遺憾的是,這兩部影片均遭到了瘋狂的抨擊。1995年戴安·琳恩在史泰龍主演、丹尼·坎農(nóng)執(zhí)導的驚悚科幻片《超時空戰(zhàn)警》(“Judge Dredd”),沃爾特·希爾執(zhí)導的《西域槍神》(“Wild Bill”)和1996年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主演的喜劇片《家有杰克》中出任主角,并在1997年與韋斯利·斯奈普斯(Wesley Snipes)合作主演了驚悚劇情片《白宮謀殺案》,然而所有這一切并沒有讓她跨入巨星行列。直到1999年,她在1999年廣受贊譽的影片《月球漫步》中扮演了一位60年代迷茫困惑的家庭主婦。
2000年,全球勁收3億3千萬的災難巨片《完美風暴》最終使琳恩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一線紅星。2001年,她在韋斯利·斯特里克執(zhí)導的恐怖懸疑片《玻璃屋的秘密》(“The Glass House”)中飾演莉莉·索伯斯基(Leelee Sobieski)陰險的“兩面”監(jiān)護人2002年的《不忠》再次與理查·基爾合作,扮演一位欺騙丈夫的妻子,其爐火純青的表演為她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事業(yè)初期
出色的舞臺表演,使戴安引起了好萊塢的注意。不久就被大導演喬治-羅伊-希爾(George Roy Hill)招入喜劇片《情定日落橋》(“A Little Romance”)劇組,飾演隨母親到巴黎的13歲美國女孩勞倫,與影壇傳奇人物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爵士演對手戲,這是她的第一部大銀幕作品。雖然這部影片商業(yè)表現(xiàn)平平,但是戴安清純的表演被奧利弗譽為是新一代的格雷斯-凱利,成為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緊接著她登上了1979年8月《時代》雜志及全球各雜志封面,《時代》還稱她為"新一代情感影星"、"一顆正在升起的兒童影星",從此星途一片光明。但她隨后的幾部影片《恩深情更深》(“Touched by Love”,1980)、《卡特-安妮和利特爾-布賴特切斯》(“Cattle Annie and Little Britches”,1981)和《六背包》(“Six Pack”,1982)等并沒有給人留下什么印象,表現(xiàn)令人失望。起步相當順,并且在18歲就已是百萬女富翁的戴安-萊恩,這時的星路卻起伏起來,她也就此沉寂了一段時間。這期間她還出演了幾部電視劇,并有著不錯的表現(xiàn)。
錯失良機
1983年,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注意到了戴安的表演風格,邀請她出演二部根據(jù)S.E.頎頓(S.E. Hinton)小說改編的青年題材影片《小教父》(“The Outsiders”)和《斗魚》(“Rumble Fish”)。這二部影片都成了經(jīng)典之作,奠定了戴安的演藝生涯,她終于成長為一名當紅明星,人氣直升。這時的電影界瞄上了戴安,她有了在三部高成本制作的影片中出演主角的機會。但她未能乘勝追擊,先是拒絕了第一部《現(xiàn)代美人魚》(“Splash”),喪失了一次與湯姆·漢克斯演對手戲的機會,該片當時著實令達利爾-漢娜(Daryl Hannah)大紅了一陣,更遺憾的是戴安另二部影片的出演機會也泡了湯。
1984年,戴安出演了沃爾特-希爾(Walter Hill)執(zhí)導的搖滾愛情片《狠將奇兵》(“Streets of Fire”)。當年,她還與恩師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三度合作,在其執(zhí)導的犯罪片《棉花俱樂部》(“The Cotton Club”)中,飾演理查德-基爾(Richard Gere)的放蕩情婦。但這二部影片的表現(xiàn)都不盡理想,并沒有贏得當時的觀眾認可。戴安也許被這二部影片的打擊所擊倒,完全可能在那時、那個地點結束她的從影歷程?傊19歲的戴安-萊恩自此息影了3年,并聲稱已經(jīng)忘記了她開始表演是為什么。但有趣的是多年以后,這二部影片漸漸為人們所接受,似乎找到了觀眾。
戴安重新確立影壇地位是緩慢而又漫長的。
1987年 歷程
復出以后她接拍的第一部影片是《晦》
澀而又十分性感的驚悚片《危險女人香》(“Lady Beware”),該片直接進入了租片市場。同年,她還與馬特-狄龍(Matt Dillon)和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合作推出了名聲很響但又很難得以一見的《賭城浪子》(“The Big Town”)。1989年,戴安-萊恩與法國著名演員克里斯托弗-朗貝爾(Christopher Lambert)合拍了神話愛情片《無價的愛》(“Love Dream”)后墜入情網(wǎng),并于當年結為夫妻,二人在女兒埃莉諾(Eleanor.Lane.Lambert )出生一年后的1994年離異。
1989年 歷程
戴安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西蒙-溫瑟爾(Simon Wincer)執(zhí)導的迷你電視影集《寂寞之鴿》(“Lonesome Dove”)中飾演內(nèi)心脆弱卻又真誠的妓女洛雷納-伍德(Lorena Wood),贏得了部分觀眾的喜愛,并獲得了艾美獎提名。第二年,她還在另一部著名的電視劇《墮落天使》(“Descending Angel”)中飾演兇手的女兒艾琳娜(Irina)。這以后戴安-萊恩的演藝事業(yè)又一次陷入了低潮期。
1992年 歷程
她在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執(zhí)導的主流影片《卓別林》(“Chaplin”)和1993年邁克-賓德(Mike Binder)執(zhí)導的《艷陽情》(“Indian Summer”)中出演了一些小角色,后又出演了1992年獨立制作的影片《我的新伙伴》(“My New Gun”)和懸念驚栗片《超級贏家》(“Knight Moves”)中的心理學家凱西(Kathy)等,這些影片都沒有給戴安帶來什么榮譽。
1994年 歷程
戴安-萊恩在澳大利亞電視劇《往日情懷》(“Oldest Living Confederate Widow Tells All”)中飾演美國年紀最大的軍人遺孀露西-馬斯登(Lucy Marsden),從14歲一直演繹到61歲,見證了一位婦女自我發(fā)現(xiàn)、成長的歷史。難度之大,只有戴安自己知道。這以后戴安-萊恩重新獲得了好萊塢的認可,并開始在一些高成本制作的影片,如1995年西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主演、丹尼-坎農(nóng)(Danny Cannon)執(zhí)導的驚悚科幻片《超時空戰(zhàn)警》(“Judge Dredd”)、沃爾特-希爾執(zhí)導的《西域槍神》(“Wild Bill”)和1996年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主演的喜劇片《家有杰克》(“Jack”)中出任主角,并在1997年與韋斯利-斯奈普斯(Wesley Snipes)合作主演了驚悚劇情片《白宮謀殺案》(“Murder at 1600”),然而所有這一切并沒有讓她跨入巨星行列.1997年她又重新回去出演一些低成本制作的影片(也許純屬偶然)。
1999年
戴安在名導托尼-戈爾德溫(Tony Goldwyn)執(zhí)導的獨立制作愛情片《月球漫步》(“A Walk on the Moon” )中飾演一位60年代的猶太妻子。這部影片得到了廣泛的贊揚,使她獲得了獨立精神獎最佳女演員提名,為她的戲路打開了一條新通道,也再度提醒了好萊塢她的存在。
終成正果
進入新千年,戴安-萊恩的演藝事業(yè)有了新起色。2000年,戴安先是在取得了不錯票房成績的《我的小狗斯基普》(“My Dog Skip”)中飾演母親愛倫(Ellen),接著參加了投資3億3000萬美元制作、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驚險片《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的拍攝,此片由德國導演沃爾夫甘-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執(zhí)導、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主演,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戴安-萊恩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明星。2001年,她在韋斯利-斯特里克執(zhí)導的恐怖懸疑片《玻璃屋的秘密》(“The Glass House”)中飾演莉莉-索伯斯基(Leelee Sobieski)陰險的“兩面”監(jiān)護人格拉斯夫人(Glass),使人難以忘懷。同年,與基努-里維斯(Keanu Reeves)合作,主演了布賴恩-羅賓斯(Brian Robbins)執(zhí)導的熱片《棒球教練》(“Hard Ball”),飾演美麗、熱愛生活的老師伊莉莎白(Elizabeth)。
2002年,戴安-萊恩與理查德-基爾二度聯(lián)袂,主演了英國著名導演阿德里安-萊恩(Adrian Lyne)執(zhí)導的犯罪驚悚片《不忠》,影片描寫的是一個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婚外戀故事,戴安飾演紅杏出墻的妻子康尼(Connie),她將不忠而又不能自拔的女人心理層次演繹得令人信服,迷茫的眼神和細膩的肢體動作贏得了評論界和觀眾們的一致認可,并因此榮獲本年度美國影評人協(xié)會及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女演員獎,以及第60屆金球獎、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提名,使她的演藝生涯達到了頂峰。影片的成功,媒體和評論界好評,使她跨入了好萊塢A級明星的行列。
戴安-萊恩興趣廣泛,10多歲時曾一度夢想成為一名職業(yè)模特,但是福特模特兒代理公司的艾琳-福特(Eileen Ford)說她的脖子"太短了",斷了她的模特夢。戴安-萊恩喜歡收集古董家具,還有一個僻好“喜歡高跟鞋"。閑遐時間,她喜歡旅游、騎馬、散步、練瑜珈,保持了良好的體形,并喜歡盡可能多地花時間陪女兒。當然她的私生活也是相當多彩,1980年至1985年與搖滾歌星喬恩-邦-喬維(Jon Bon Jovi)相戀,1994年與克里斯托弗-蘭伯特離婚后,即與《超時空戰(zhàn)警》導演丹尼-坎農(nóng)同居。2000年2月,她還在《紳士》(Esquire)雜志承認與蒂莫西-赫頓(Timothy Hutton)和克里斯托弗-阿特金斯(Christopher Atkins)有著不尋常的關系。但戴安-萊恩從影多年以來,雖然起伏不定,可她令人折服的演技和多變美貌,應該在好萊塢占有一席之地。
影視作品
電影
年份 | 名稱 | 角色 |
2013 | 《超人:鋼鐵之軀》Man Of Steel | 瑪莎·肯特 |
2010 | 《一代驕馬》(Secretariat)又稱《賽馬傳奇》 | 潘妮·切奈莉 |
2008 | 《射殺》Killshot | Carmen Colson |
《羅丹島之戀》Nights in Rodanthe | Adrienne Willis | |
《心靈傳輸者》Jumper | Mary Rice | |
《覓蹤》Untraceable | Jennifer Marsh | |
2006 | 《好萊塢莊園》Hollywoodland | Toni Mannix |
2005 | 《征婚廣告》Must Love Dogs | Sarah Nolan |
《一生愛永遠》Fierce People | Liz Earl | |
2003 | 《托斯坎艷陽下》(Under the Tuscan Sun) | 弗朗西絲·梅爾斯 |
2002 | 《不忠》(Unfaithful) | Connie Sumner |
2001 | 《玻璃屋的秘密》(The Glass House) | Mr.Glass |
2001 | 《棒球教練》(Hard Ball) | Elizabeth Wilkes |
2000 | 《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 | Christina ’Chris’ Cotter |
2000 | 《我的小狗斯基普》(My Dog Skip) | Ellen Morris |
1999 | 《落日》(The Setting Sun) | |
1999 | 《月球漫步》(A Walk on the Moon) | 沃爾 |
1998 | 《龍虎悍將》(Gunshy) | Melissa |
1997 | 《真命天子》(The Only Thrill) | Katherine Fritzsimmons |
1997 | 《一脫到底》(The Full Monty) | |
1997 | 《白宮謀殺案》(Murder at 1600)又名《1600謀殺案》 | |
1996 | 《子彈邊緣》(Mad Dog Time) | Grace Everly |
1996 | 《家有杰克》(Jack) | Karen Powell |
1995 | 《西域槍神》(Wild Bill) | |
1995 | 《超時空戰(zhàn)警》(Judge Dredd) | Judge Hershey |
1993 | 《艷陽情》(Indian Summer) | |
1992 | 《卓別林》(Chaplin) | |
1992 | 《我的新伙伴》(My New Gun)又名 《手槍情人夢》 | |
1992 | 《超級贏家》(Knight Moves)又名《突破死亡堡》《 致命的一擊》 | |
1990 | 《生死征兆》(Vital Signs)又名《生命體征》《死亡預兆》 | Gina Wyler |
1989 | 《無價的愛》(Love Dream) | |
1987 | 《賭城浪子》(The Big Town) | Lorry Dane |
1987 | 《危險女人香》(Lady Beware) | Katya Yarno |
1984 | 《棉花俱樂部》(The Cotton Club) | Vera Cicero |
1984 | 《狠將奇兵》(Streets of Fire) | 依蓮 |
1983 | 《斗魚》(Rumble Fish) | |
1983 | 《小教父》(The Outsiders) | |
1982 | 《六背包》(Six Pack) | Breezy |
1981 | 《國家諷刺電影》(National Lampoon Goes to the Movies) | |
1981 | 《卡特·安妮和利特爾·布賴特切斯》(Cattle Annie and Little Britches) | |
1980 | 《恩深情更深》(Touched by Love) | |
1979 | 《情定日落橋》(A Little Romance) | Lauren King |
電視
年份 | 名稱 |
2011 | 《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 |
2000 | 《英豪本色》(The Virginian) |
1998 | 《格雷斯與格洛里》(Grace and Glorie) |
1994 | 《往日情懷》(Oldest Living Confederate Widow Tells All) |
1990 | 《墮落天使》(Descending Angel) |
1989 | 《寂寞之鴿》(Lonesome Dove) |
1982 | 《惹人的紅薔薇》(Miss All-American Beauty) |
1981 | 《夏季》(Summer) |
獲獎記錄
2003
Hollywood Makeup Artist and Hair Stylist Guild Awards(Hollywood Makeup Artist and Hair Stylist Guild Award) Best Contemporary Hair Styling - Feature(提名)托斯卡尼艷陽下(2003)
2002
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提名)不忠(2002)
金衛(wèi)星獎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Drama不忠(2002)
芝加哥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女演員(提名)不忠(2002)
演員工會獎(Acto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Female Actor in a Leading Role(提名)不忠(2002)
廣播影評人協(xié)會獎 最佳女演員(提名)不忠(2002)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不忠(2002)在線影評人協(xié)會獎 最佳女演員(提名)不忠(2002)
ShoWest Convention, USA ShoWest Award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最佳女主角(提名)不忠(2002)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最佳女演員不忠(2002)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最佳女演員不忠(2002)
2000
Blockbuster Entertainment Awards Favorite Supporting Actress - Drama(提名)完美風暴(2000)
1999
獨立精神獎 Best Female Lead(提名)月球漫步(1999)
最佳女演員(提名) Las Vegas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月球漫步(1999)
1989
艾美獎(Emmy) Outstanding Lead Actress in a Miniseries or a Special(提名)寂寞之鴿(1989)
1984
金酸梅獎(Razzie Award) 最差女配角(提名)狠將奇兵(1984)
金酸梅獎 最差女配角(提名)棉花俱樂部(1984)
1983
青年藝術家獎 Best Young Motion Picture Actress in a Feature Film(提名)斗魚(1983)
青年藝術家獎 Best Young Supporting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提名)小教父(1983)
1980
青年藝術家獎 Best Young Actress in a Major Motion Picture恩深情更深(1980)
1979
青年藝術家獎 Best Juvenile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情定日落橋(1979) 因為她有其他活動而被處罰289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