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阿斯·隆洛特 - 人物年表
1802年4月9日,艾里阿斯·隆洛特出生于芬蘭。隆洛特首先進入圖爾庫大學學醫(yī)學。后轉(zhuǎn)到赫爾辛基。
1832年,艾里阿斯·隆洛特畢業(yè)。
1827年他開始寫關于早期芬蘭語的文章,同時他也開始從當?shù)鼐用袷占耖g傳說。隆洛特往往長時間離開他的診所,他跑遍芬蘭、薩阿米、拉普蘭和交界的俄羅斯的鄉(xiāng)村收集民間傳說。
1829年至1831年《Kantele》(Kantele是一種芬蘭的古老的類似箏的傳統(tǒng)樂器)
1835年至1836年《卡勒瓦拉》(原名可能是英雄之地的意思,也被稱為老卡勒瓦拉)
1840年《Kanteletar》(彈Kantele的少女)
1842年Sananlaskuja(諺語)
1849年一部擴大了的《卡勒瓦拉》(也稱新卡勒瓦拉)
1866年至1880年《Finske-Svenskt lexikon》(芬蘭語—瑞典語辭典)
1860年還發(fā)表了一本關于芬蘭植物的書。
1884年3月19日,艾里阿斯·隆洛特逝世于芬蘭。
艾里阿斯·隆洛特 - 人生經(jīng)歷
隆洛特首先進入圖爾庫大學學醫(yī)學,但他進入大學的當年圖爾庫發(fā)生了一場大火,城市的一半和大學都被燒毀,因此他轉(zhuǎn)到赫爾辛基。他于1832年畢業(yè)。此后他被派到芬蘭最北方的卡亞尼區(qū)做醫(yī)生。當時當?shù)卣l(fā)了一場饑荒。他的前任趁此機會退休,因此把位置讓給了一個這么年輕的醫(yī)生。此后幾年內(nèi)的欠收使許多人畜喪身。隆洛特向地方機關寫信,不是要藥,而是要糧食。他是他那個區(qū)4000人的唯一醫(yī)生。當時醫(yī)生非常少,而且非常昂貴,因此大多數(shù)人都不去看醫(yī)生或到同樣非常少非常貴的藥店里去買藥。他們寧可相信村里的醫(yī)師或當?shù)氐牟菟帯?/p>
隆洛特真正的興趣是芬蘭語。1827年他開始寫關于早期芬蘭語的文章,同時他也開始從當?shù)鼐用袷占耖g傳說。隆洛特往往長時間離開他的診所,他跑遍芬蘭、薩阿米、拉普蘭和交界的俄羅斯的鄉(xiāng)村收集民間傳說。隆洛特保存芬蘭口頭傳統(tǒng)的努力被受到贊賞,他被指定為赫爾辛基大學芬蘭文學的教授。
除了他收集的民間傳說外,他于1860年還發(fā)表了一本關于芬蘭植物的書。這本書當時在整個斯堪的那維亞半島都著名,因為它是第一部用當?shù)卣Z言寫的科學著作。在這部書中,他除了列舉了當?shù)氐闹参锿,還描寫了這些植物的作用。
艾里阿斯·隆洛特 - 主要貢獻
《卡勒瓦拉》Kalevala(又名《英雄國》)也是中古歐洲著名的史詩之一,它既不同于日耳曼人和北歐的史詩,也不同于法國和西班牙的史詩。它具有芬蘭民族的特點。這部巨著是芬蘭人民在長期歷史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從七世紀末、八世紀初起,芬蘭人民中就流傳著各種有關本民族的古代神話和傳說,一般都是歌謠形式,有些是十二世紀瑞典人把基督教傳入以后的產(chǎn)物。到了十九世紀,芬蘭醫(yī)生艾里阿斯·隆洛特(1802-1884)長期深入民間,收集了大量的歌謠,編成一部完整的史詩,題名《卡勒瓦拉》,于一八三五年出版。此后他又繼續(xù)收集補充,一八四九年出版了史詩的最后定本,包括五十支歌曲,二二七九五行詩句。 《卡勒瓦拉》是民族史詩之一,亦是芬蘭民族文學的代名詞!犊ɡ胀呃肥欠姨m語文學中,最意義重大的著作!犊ɡ胀呃繁徽J為鼓舞了民族主義,并最終于1917年從俄羅斯的統(tǒng)治之下獨立?ɡ胀呃值囊饬x是“卡勒瓦的國家”。
《卡勒瓦拉》以爭奪“三寶”的故事為核心,描寫了卡勒瓦拉的英雄們和北方黑暗國波赫尤拉之間的斗爭。三寶指的是一座能自動制造谷物、鹽和金幣的神磨。這部史詩雖有神話因素,但以直接具體地描摹現(xiàn)實的生活和人物為其特色,反映了芬蘭人民在氏族制度瓦解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意識。史詩不僅寫了氏族之間的斗爭,氏族制瓦解時期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而且還有許多日常生活和風習的細致描述,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這部史詩形成于基督教思想統(tǒng)治時期,但是仍然保留著芬蘭人民原有的多神教信仰,只有在少數(shù)歌謠中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影響(如結(jié)尾部分關于圣母的故事)。詩中有關于宇宙的創(chuàng)造、鐵的發(fā)明、天時氣候、耕作釀造等傳說,也包括一些咒語。這些都反映了人民對于自然的樸素認識和征服自然的斗爭和愿望!叭龑殹北旧硪脖磉_了人民對于繁榮富裕的理想。
史詩成功地描繪了兩個人民英雄的形象,他們都是人民的戰(zhàn)士和勞動能手,為了卡勒瓦拉人民的光明幸福,他們和波赫尤拉兇暴貪婪的女族長婁希進行了艱巨的斗爭。詩中的主要英雄是享有極高威望的老歌手萬奈摩寧,他的歌曲能感動神人鳥獸,同時他又是能耕作善漁獵的農(nóng)民。他懂得各種咒語,具有無比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在爭奪“三寶”的戰(zhàn)斗中建立了豐功偉績。另一個重要英雄是鐵匠伊爾瑪利寧,他沉默寡言,埋頭工作,鍛造出各種工具、武器和藝術品,“三寶”就是他的偉大創(chuàng)造。除了這兩個英雄以外,活潑輕率的青年戰(zhàn)士勒明蓋寧也是奪取“三寶”戰(zhàn)斗中的重要人物。史詩歌頌了創(chuàng)造性勞動和英雄們?yōu)槿嗣裥腋6M行的斗爭。
這部史詩全部都用四音步揚抑格頭韻體寫成,經(jīng)常運用重復的詩句和夸張的手法,具有人民詩歌的特點。它對芬蘭民族文學和民族語言起過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