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梁元帝

    梁元帝

    南朝梁元帝蕭繹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文學家、畫家、書法家和收藏家,天文、音律也很精通,由于博學多才,人們稱其為“詩書畫”三絕。

    梁元帝 - 概述

    梁元帝蕭繹 ,蕭衍第七子,初封湘東郡王,后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游。曾做過將軍、太守、刺史等官職,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稱梁元帝。梁元帝不但治國有方,而且還完成了大量學術著作,如《孝德傳》 、 《忠臣傳》 、《注漢書》 、 《周易講疏》 、 《老子講疏》 、 《全德志》 、 《江州記》 、 《貢職圖》等!读簳ぴ郾居洝贩Q贊他:“博覽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思敏捷,無人能和他相比!

    梁元帝 - 簡介

     梁元帝蕭繹 (508~554) ,南朝梁皇帝。字世誠,小字七符。在位三年。蕭衍第七子,初封湘東郡王,后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圍建康,梁各路援軍集結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萬之多。而蕭繹只派兒子蕭方智等率軍萬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辯率舟師萬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臺城,王僧辯舟師盡沒。不久,又命王僧辯擊潰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六兄蕭綸;并向西魏稱臣,襲殺益州刺史蕭紀(蕭衍第八子)。蕭繹翦除兄弟的目的達到后,便于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稱帝。年號承圣。但當時梁州、益州已并于西魏,襄陽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勢十分孤立。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謹、宇文護率軍五萬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蕭繹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蕭方智在建康稱帝,追尊為元帝。蕭繹盲一目,少聰穎,好讀書,善五言詩,但性矯飾,多猜忌。藏書十四萬卷,于江陵城破時自己燒毀。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種,四百余卷,今僅存《金樓子》 。

    梁元帝 - 生平

    元帝(南梁梁元帝,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梁朝第三任皇帝,有文學才華,著有《金樓子》一書,中國文論史上可以占一席的人物,葬送梁朝的主要責任人)因為猜忌岳陽王蕭詧(蕭繹的侄子, 《文選》作者昭明太子蕭統(tǒng)的兒子),并打算消滅之(中國古代皇帝的兒子一般會封某某王,比如蕭繹,登基之前被封為湘東王,也就是湖南東部的王),于是丟掉了襄陽(蕭詧因為不堪坐以待斃,于是招引北周勢力與叔父抗衡,梁因此失掉了襄陽),襄陽丟失,那么江陵的滅亡就很快了(蕭繹的治所)。等到武陵王蕭紀(蕭繹的弟弟)在成都稱帝的時候,梁元帝又請求北周宇文泰襲擊蕭紀,于是成都又被北周吞并,那么江陵的滅亡就不可避免了(從四川出兵消滅江陵,只需要順流而下,非常容易,李白有句詩,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梁朝屢屢損失疆土,這并不是因為北周宇文氏能夠造成的,而是自取滅亡。四川丟失,江陵陷落,襄陽又被北周吞并,江南還能夠保存幾十年(南朝最后一個王朝:陳朝到了589年才被隋統(tǒng)一,距離554年江陵陷落有35年的時間),實在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這是因為北周還有一個最大的敵人:高氏齊國還沒有消滅,關中的勢力還不夠穩(wěn)固,宇文泰還沒有篡奪西魏政權,所以才能幸免于難。梁朝內部不和導致潰敗,這并不是武陵王和岳陽王的罪過。梁元帝在發(fā)兵討伐朝廷叛賊侯景的過程中,因為猜忌,先后殺掉了弟弟桂陽王蕭慥,侄子蕭譽,并襲擊兄長蕭綸,殺害孫子輩的蕭棟;武陵王蕭紀派兒子蕭圓照援助蕭繹,而蕭繹將其阻擋在白帝城;另一個侄子蕭圓正率領部下接受他的部署,他卻將其囚禁在岳陽。蕭繹舍棄最大的敵人侯景,卻殘害自己的兄弟骨肉。

    蕭繹其人,也算列位亡國皇帝的一個,他本應該在歷代亡國之君中享有更高地位,至少比起他一生的所作所為,其在歷史上的人氣還是略顯單薄了些,比起隋煬帝、南唐后主這些大名鼎鼎之輩,他簡直處于被歷史遺忘的角落,至今甚少為人所知。

    蕭繹是個極其復雜的人物,“才子皇帝,表里不一”,也許是對他不太準確的一句總評。他的一生算不上太曲折,人生前四十年作為皇子養(yǎng)尊處優(yōu),呆在華屋高墻之內除了讀書著作,寫詩作畫,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太多痕跡。但在人生的最末期,他借助“侯景之亂”的機遇走上歷史前臺,登極為帝,卻做出很多被后人所詬病的舉動。

    在侯景之亂中,他擁具實力卻坐觀國禍不理,暗藏私心,首先殘忍地將對他登基為帝構成威脅的兄弟子侄逐個消滅,等到老父親梁武帝被外賊活活餓死之后才發(fā)兵勤王。他一生勤奮讀書,并辛苦聚書四十余載,收集起古代罕見的十四萬卷之多的圖書,在自己登上皇位之后,卻再度與北方的西魏產生矛盾,招來強敵寇境。失敗之余,他命人將這十四萬卷的圖書焚燒個一干二凈,說“讀書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禍”,引發(fā)中國歷史上續(xù)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最大的文化破壞事件,可以說是中華文明遭受巨大破壞的千古罪人。

    生活中他是一個相當失敗的人,作為普通人的他,因從小一只眼睛瞎掉,生理上的缺陷令他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屢屢因為獨眼猜忌別人,與人發(fā)生不快。

    作為人子,他躬行孝道,不但身體力行執(zhí)行,而且著書闡明自己的孝道觀念,極力向后世的人們擺明自己孝順的嘴臉,他本人死后也被贈與“孝元”皇帝的謚號。但他在父親晚年做出種種“大逆不道”之舉。

    作為人夫的他,夫妻生活極不美滿,他的妻子徐妃是為歷史上著名的“徐娘半老”典故里面的那個徐娘。徐娘做事大膽出格,屢屢用化“半面妝”的方式來諷刺他的一只眼,并且與人私通,將綠帽戴到了身為皇帝的蕭繹頭上,這真可謂是中國歷史最高“級別”的一頂綠帽。

    作為人父,他將對結發(fā)妻子的怒氣遷到兒子身上,倫常紊亂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家庭悲劇。到了晚年他先后喪失五個兒子,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令其悲痛欲絕。

    作為別人的親兄弟親骨肉,他以文人彬彬之外表,做出極端殘忍之舉動,將對他登極皇位可能構成威脅的兄弟子侄一一誅殺。古往今來為了皇位爭奪而骨肉相殘者或許并不鮮見,但像他這般身份與手段之不般配,言語與做法之不一致者,絕對是空前絕后的一人!父子兄弟之恩”,到他這邊,“可謂絕矣”(大儒王夫之語)!

    作為皇帝的他,登基時間前后不超過三年,比起將好好一個強盛的國家活活折騰到滅亡的隋煬帝,似乎不必對亡國負有全責。但由于其所犯下的錯誤,不是亡國之君也變成了亡國之君。他在平定侯景之亂中雖顯示了一定的政治手腕和軍事能力,但很快又與強大的鄰國西魏發(fā)生不快,在處理外交關系時犯下極端愚蠢的錯誤,讓對手找到借口出兵。在抵抗過程中,敵人大兵壓境,數萬軍隊正團團圍困住城池之際,蕭繹為了顯示其文人本色,賣弄儒雅,不忙于組織抵抗,居然還有閑情與臣下一起講解《老子》 。

    這種偽裝的鎮(zhèn)定很快被殘酷的戰(zhàn)爭徹底擊得粉碎。不久之后,南梁帝國的國都告破,蕭繹身死國滅,江陵數十萬百姓或成蕭繹的陪葬品,或被掠入關中從此一生為奴,曾經繁盛一時的蕭梁王朝也被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所取代。

    蕭繹在登皇位之前作為皇子,在太平盛世時代,不貪慕醉生夢死的貴族生活,十分勤奮辛苦地讀書、著書,即便因一只眼瞎不能親自捧書觀閱也要令書僮讀給他聽,徹夜不停,著書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負始終是他奮斗的理想。他出生在文學世家,文才十分了得,在歷代取得文學地位的帝王之中,“四蕭”(梁武帝蕭衍與三個兒子蕭統(tǒng)、蕭綱、蕭繹)堪比“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蕭繹又是“四蕭”之中的佼佼者,文學成就堪稱翹楚,在五千年中國歷史出現的數百個帝王之中留下的著作為第一豐富,遠比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博學多才,并且唯一留下作為諸子百家學說“子”部著作的《金樓子》 ,在中華文化歷史上鐫刻下自己的名字。

    梁元帝

    他雖沒有宋徽宗那樣直到今日仍未被超越的“瘦金體”書法水準,但若論及繪畫水平,漫漫五千年歷史百來個帝王之中,無人可出其右。他所畫的《職貢圖》 ,記錄了前來南梁朝貢的當時各個小國的人物形象,上面有金發(fā)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渾身只披一塊白布的黑人,因此,這不但是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國古代朝貢史極為珍貴的一份資料。

    而且他博學多才,從《隋書·經籍傳》留下的資料來看,他研究的花樣可謂五花八門,包容萬象。除去作為文學家、詩人、學者、皇帝、畫家、書法家的身份之外,他還是一名音樂理論家,對中醫(yī)的研究放到今天可拿博士頭銜;他的圍棋水平至少是九段高手,因為他也寫了好幾本棋譜研究;他是姓氏學家,也是玄學研究高手,在眾多研究周易專家之中仍可占據顯赫的地位。生在重文輕武的南朝的他甚至還寫了一本兵書《玉韜》 。更叫人吃驚的是,南朝士大夫們對騎馬十分反感,認為那是野蠻人才做的事情,蕭繹卻不辭辛苦花費大量時間在養(yǎng)馬的研究上面,并且寫了一部研究馬的專著,叫做《相馬經》 ,里面的研究成果據說超出了相馬專家伯樂的水準。他對一些為正直之士所不齒的旁門左道學問也十分感興趣,甚至能夠自己給自己算命,也能通過觀察星相知道天下大勢。他的才華以及學問簡直無人能及無所不包。

    但他的藝術水準以及文學成就又與他的人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梁元帝 - 蕭繹妃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蕭繹的偏妃,蕭繹當時為湘東王,手握重兵鎮(zhèn)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花蝶俱不息,紅素還相亂的江陵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女人。“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湘東王蕭繹自幼愛好文學,對政治了無興趣,更受他父親的影響,身著布衣,飲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當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設立士林館,延集學者講學論文的時候,蕭繹也在風光旖旎的江濱,天天與文人雅士談玄說道。
    徐昭佩美麗,聰明,長于詩詞,正值花樣年華,加上熱情如火的稟性,正是需要愛憐的時候,雖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卻始終撩不起蕭繹的情興,為此她悒郁寡歡,不知如何自處?

    最直接的辦法莫過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試著打入丈夫的興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態(tài),淡妝素抹地去參加丈夫的詩酒之會,經常與蕭繹左右的文友酬對,從而使她的精神領域與情感生活,得到了相當程度開展與疏解。

    盡管她的美艷,她的才情,已經得民了客觀的肯定,然而蕭繹仍然絲毫不為所動,于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藥,故意在化裝時只化半邊臉龐,時人稱之為“半面裝”。

    一個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紅只及半邊臉龐,想想看那是個什么樣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別人的視覺。而徐昭佩則是要借此宣泄她心頭的憤怒與不平,甚至用以來羞辱蕭繹。

    侍女們生怕徐妃的這一狠招,會使王爺大起反感,甚至會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卻要侍女們放一千個心,她說:“王爺父子講仁義,說道德,斷乎不會因這樣的小事焚琴煮鶴,頂多只不過是逐出宮會,眼不見心不煩。這樣也好,與其維持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擇人而嫁!闭l知蕭繹的修養(yǎng)確實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雖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氣,卻視若無睹,好像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當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違,人心不可失”為由而當上皇帝,滅了南齊,開始也注意勵精圖治,觀政聽謠,訪賢舉滯,悉罷女樂;尤其自奉儉約,衣食簡樸,為聽取民情,更設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達,于是到處出現一片升平氣象。但他老人家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尊信佛教,相傳現在和尚頭上留戒疤,就淵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贖身再為皇帝,除了天天誦經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講經說法,常常夜以繼日,一連講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時全國僧尼只幾全國人口的一半,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梁武帝再也沒有統(tǒng)一中國,澄清天下之志。國事多流于形式,終于釀成侯景之亂。

    侯景本是北朝東魏中原地區(qū)的太守,因與東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來降。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三下五下,又使反復小人侯景轉過來反梁,對侯景的叛亂,開始梁武帝還大言不慚地說:“是何能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亂平定后,蕭繹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冊封為貴妃。然而蕭繹仍舊習不改,依舊以讀書屬文為樂,動輒與文武百官講授老莊的道經,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宮寂寞,芳華虛度,這時她已經年近不惑了。

    蕭繹對后宮佳麗均不屑一顧,于是宮人們紛紛找尋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終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舉止風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時還自遮遮掩掩,后來居然公開來往,每當蕭繹在龍光殿上與群臣大談老莊之道時,也正是徐貴妃與暨季江在深宮內苑中盡情歡樂的時候。

    有人曾開玩笑地問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無隱諱地回答:“徐娘老矣,猶尚多情!被蛘呋卮穑骸炷镫m老,風韻猶存!”后世形容中年婦人的風情不減,常說:“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北闶怯纱硕鴣。

    暨季江的輕薄話很快傳到了梁元帝蕭繹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無動于衷,左右的都為之憤怒不已,但也無可奈何;

    梁元帝久滯江陵而不還旌建康,使得與梁國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為江陵靠近西魏,以為蕭繹是要進攻西魏,于是緊急整軍經武,準備向江陵用兵。根據西魏的估計:梁元帝蕭繹躍軍沔南,還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諜,以待援軍,乃是中策;若難以移動,據守江陵,乃是下策。經過周密部署,西魏大將于瑾領軍五萬直追江陵。

    其實連老婆都不愛,老婆偷人連醋都不會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他純粹是沉浸在老莊之道中。等到西魏大軍圍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談老莊之道,及至敵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視敵情,還口占一詩,群臣中竟然也還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嘆。南城已陷,火光沖天,蕭繹來到東閣竹殿,命左右盡燒古今圖書十四萬多卷,又用寶劍狂坎竹柱,仰天長嘆:“文武之道,今夜盡矣!”

    那徐昭佩呢?她在后宮之中緊緊擁抱著情郎暨季江,原以為?菔癄,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聽說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緊要關頭毫無留戀地掙脫了情人的擁抱,一溜煙逃得無影無蹤。徐昭佩悲從中來,放聲大哭,恰好蕭繹來到她的身邊,徐昭佩發(fā)瘋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是悔恨,是求助,說不清的感情一齊涌上心頭。拼命地搖晃著梁元帝蕭繹。良久以后,梁元帝蕭繹冷冷地問道:“那人呢?”徐昭佩無言以對。蕭繹無可奈何地說:“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淚也干了,在晨雞初唱,魏兵大舉入城之際,自縊于宮苑中的葡萄架下。

    梁元帝 - 文學才華

    梁朝自蕭衍開國以來,崇尚佛學,推崇儒學。在歷史最大的特點是以文學的興盛,光耀文壇。像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 、 《臨高臺》 、 《江南弄》 、 《子夜歌》等都為人津津樂道。他的長子蕭統(tǒng),也就是昭明太子常說:“山水有清音,何必絲竹。”如今我們時常閱讀的《昭明文選》 ,就是他替我們留下的文章精華。其他如沈約的“回聲八病之說”,劉勰的《文心雕龍》 ,鐘嶸的《詩品》都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采蓮賦》——梁元帝


    蕩舟心許,鹢首徐回,兼?zhèn)饔鸨。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终瓷讯鴾\笑,畏傾船而斂裾,故以水濺蘭橈,蘆侵羅縑。菊澤未反,梧臺迥見,荇濕沾衫,菱長繞釧。泛柏舟而容與,歌采蓮于江渚。歌曰: “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因持薦君子,愿襲芙蓉裳!

     翻譯版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蓮去。首船頭來回轉,交杯頻遞笑把愛情傳。槳板輕搖水草緊絆,船頭微動浮萍才分開。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綢衫兒束細腰。情意綿綿難分割,戀戀不舍把頭回。春末夏初好季節(jié)啊,葉兒正嫩花兒才開。撩水逗樂笑微微,怕水珠濺身弄濕衣。忽然又覺船兒斜,急忙收起綾羅裙。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于時妖童媛女,蕩舟心許,(益鳥,音益)首徐回,兼?zhèn)饔鸨h䦟⒁贫鍜,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终瓷讯鴾\笑,畏傾船而斂裾,故以水濺蘭橈,蘆侵羅(衤薦,音間)。菊澤未反,梧臺迥見,荇濕沾衫,菱長繞釧。泛柏舟而容與,歌采蓮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因持薦君子,愿襲芙蓉裳! ——蕭繹(508-554),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后于江陵稱帝,是為梁元帝,在位三年,為西魏軍所殺。生平著作甚多,今存《金樓子》輯本。        

    春日(梁元帝·蕭繹)


    春還春節(jié)美,春日春風過。春心日日異,春情處處多。處處春芳動,日日春禽變。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見。不見懷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結,春結詎能申。欲道春園趣,復憶春時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獨念春花落,還似昔春時。

    梁元帝蕭繹的五言、七言、雜言等詩,現存109題119首。大致可分三類:一是邊塞征戰(zhàn)詩,上承古代征戍詩,下開唐代岑參、高適的先河;二是閨怨艷情詩。既有社會時代風氣的影響,也有蕭繹個人婚戀情結的因素,非好聲色者不能寫出;三是寫景詠物詩,在煉字、對偶和白描等方面,為唐代近體詩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名人推薦
    • 劉子業(yè)
      劉子業(yè)(449年2月25日-466年1月1日),小字法師。宋孝武帝劉駿長子,母文穆皇后王憲嫄,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公元453年,被立為皇太子。公...
    • 李存勖
      后唐莊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后唐開國皇帝,晉王...
    •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872年-926年9月6日),姓耶律,名億,乳名啜里只,遼朝開國君主,契丹迭剌部霞瀨益石烈鄉(xiāng)耶律彌里人,遼德祖耶律撒剌的長子,生母為宣...
    • 遼道宗
      燕王,中國封建社會著名王爵之一。歷史上第一位燕王是燕易王,歷7世,為秦統(tǒng)一。此后多有分封及自立,最著名的如五代初期的燕王劉守光、唐初的燕王...
    • 明光宗
      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即明光宗(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母親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 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12月14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次子。因張皇太后(明武宗...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