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 - 個人簡介
吳道子,約685年,785年,河南禹縣人。唐代畫家。少時孤貧。初學(xué)書后轉(zhuǎn)習(xí)繪畫,二十歲才嶄露頭角。曾做過兗州瑕丘(今山東兗州)縣尉。浪跡洛陽時,玄宗李隆基聞其名,任以內(nèi)教博士,改名道玄。他擅畫道釋人物,亦擅畫鳥獸、草木、臺閣,筆跡落落,氣勢雄峻。曾作壁畫三百余間,“奇跡異狀,無一同者”。畫佛像圓光、屋宇柱梁、彎弓挺刃、皆一筆揮就。早年行筆較細(xì),風(fēng)格稠密,中年雄放,變?yōu)殄賱牛條富有運動感,粗細(xì)互變,線型圓潤似“莼菜條”,點劃之間,時見缺落,有筆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與張僧繇并稱“疏體”,以別于顧愷之、陸探微勁緊聯(lián)綿較為古拙的“密體”。所寫衣褶,有飄舉之勢,與曹仲達(dá)所作外國佛像,衣紋緊窄。喜用焦墨勾線,略敷淡彩于墨痕中,足顯意態(tài),又稱“吳裝”。壁畫名作有《地獄變相圖》。他兼工山水,描繪蜀道怪石崩灘很有名氣。張彥遠(yuǎn)認(rèn)為“山水之變,始于吳,成于二李”。蘇軾認(rèn)為“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眳鞘恰爱嬎芗婀ぁ,善于掌握“守其神,專其一”的藝術(shù)法則,千余年來被奉為“畫圣”;民間畫工尊之為“祖師”。
吳道子 - 人生軌跡
少年時孤苦窮困,起初曾從書法大家張旭、賀知章學(xué)習(xí)書法,未能成功,后遂發(fā)憤改攻繪畫,漸漸掌握了繪畫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學(xué),年未弱冠之時,已“窮丹青之妙”。
景龍三年(709),韋嗣立擢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逍遙公。這時吳道子在其屬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后來,又任瑕丘(今山東兗州)縣尉。約在開元初年,吳道子不再做官,開始“浪跡東洛”。由于他能“窮丹青之妙”,在畫壇上有些名氣,不久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長安,入內(nèi)供奉,充任內(nèi)教博士,并命他“非有詔不得畫”。后官至“寧王友”。
吳道子入內(nèi)供奉之后,多在宮中作畫,有時也隨從玄宗巡游各地。一次,他隨駕去東都洛陽,會見了將軍裴旻和書法家張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絕技:裴旻善于舞劍,當(dāng)即舞劍一曲;張旭長于草書,揮毫潑墨,作書壁;吳道子也奮筆作畫,“俄頃而就,有若神助”。洛陽士庶,一時大飽眼福,人們都高興地說:“一日之中,獲睹三絕”。后來,裴旻將軍居母喪,請吳道子于東都天宮寺畫神鬼像數(shù)壁,“以資冥助”。吳道子回答說:“廢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jié),舞劍一曲,庶因猛勵,獲通幽靈。”裴旻聽了,遂脫去缞服,如平時裝束,走馬如飛,劍在手中“左旋右抽”,忽地將劍拋向高空,距地面有數(shù)十丈,落地如電光下射。裴旻舉起劍鞘,不左不右,正好插入鞘內(nèi)。觀者數(shù)千人,齊聲喝彩。吳道子看了裴旻的舞劍英姿,一時靈感大興,遂揮毫作畫,“颯然風(fēng)起,為天下之壯觀”。這是吳道子一生的杰作,“得意無出于此”。
開元十三年(725),唐玄宗東封泰山,吳道子陪同前往。事后還至潞州(今山西長治),車駕過金橋,御路“曲折縈轉(zhuǎn)”。玄宗見數(shù)千里間“旗鮮潔,羽衛(wèi)整肅”,心中非常興奮,對左右侍從說:“張說言‘勒兵三十萬,旌旗千里間,陜右上黨,至于太原’。真才子也。”左右皆呼萬歲。于是召來吳道子、韋無忝、陳閎等,命他們?nèi)斯餐L制《金橋圖》。陳閎主畫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馬,韋無忝主畫狗馬、騾驢、牛羊等動物之類,而橋梁、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等主題部分則由吳道子主畫。《金橋圖》繪成后,“時謂三絕”。
天寶年間(742—755),一天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橫生,遂命吳道子乘驛傳赴嘉陵江去寫生。到了嘉陵江,吳道子漫游江上,縱目遠(yuǎn)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過,當(dāng)時的體會與感受,便深深銘記在心上,并沒有繪制一張草圖。當(dāng)吳道子游覽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后回到長安,玄宗問他繪畫的情況時,他回答說:“臣無粉本,并記在心!毙诿诖笸畋谏侠L畫。吳道子不是將嘉陵江山水表面羅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引人入勝的境界,即把這一帶的山川壯麗優(yōu)美與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揮筆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風(fēng)光躍然紙上,玄宗看了嘖嘖稱贊。在此之前,大畫家李將軍(思訓(xùn))擅長山水畫,也曾在大同殿壁上畫嘉陵江山水,雖然畫得也十分奇妙,但卻“數(shù)月方畢”,不如吳道玄畫得又快又好。因此,玄宗頗為感慨地說:“李思訓(xùn)數(shù)月之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笨梢妳堑雷赢嫾几叱P法嫻熟。
吳道子不僅善于畫山水畫,畫動物也頗能傳神。他在大同殿上曾畫了五條龍,“麟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真是生龍活現(xiàn)。乾元年間(758—759),吳道子尚健在。盧稜伽是吳道子的門生,“乾元初,于殿東西廊下畫行道高僧?dāng)?shù)堵”。后又在莊嚴(yán)寺三門繪畫,“銳思張開,頗臻其妙”。一天吳道子見了盧稜伽的繪畫,覺得他有很大的長進(jìn),酷似自己的筆法,于是驚嘆說:“此子筆力,當(dāng)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于此矣。”由于盧稜伽竭盡全力,嘔心瀝血地繪畫,過了一個來月,即離開了人世。由此可知,乾元年間,吳道子已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了。至于以后吳道子的生平仕履,因史籍失載,也就無從考證了。
吳道子長于山水畫,他主畫的《金橋圖》令人拍手稱絕。在他獨自畫《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圖》的過程中,其繪畫技藝更有所創(chuàng)新。唐人張彥遠(yuǎn)高度評價說:“因?qū)懯竦郎剿,始?chuàng)山水之體,自為一家,其書跡似薛少保!标悜循徱卜Q贊“禽獸山水,臺殿草木,皆神妙也,國朝第一”。
唐代佛教、道教都十分流行,宗教藝術(shù)也有長足的發(fā)展。因此,吳道子的佛畫藝術(shù)有很高的成就。他在東、西兩京寺觀作壁畫四十(一作四百)余間,而且“人相詭狀,無一同者”。西京興唐寺御注金剛經(jīng)院、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賢及西面降魔盤龍、小殿前面菩薩,景公寺地獄帝釋龍神,永壽寺中三門兩神等,“皆妙絕當(dāng)時”。吳道子畫中門內(nèi)神,圓光最在后,一筆而成。坊市老幼,每日有數(shù)百人“競候觀之”;及其下筆之時,“望者如堵”,只見他“風(fēng)落電轉(zhuǎn),規(guī)成月圓”,圍觀的人群見他畫技如此高明,“喧呼之聲,驚動坊邑,或謂之神”。他畫的人物,使人感到“虬須云鬢,數(shù)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余”?梢,他畫的人物形象鮮明,真切感人。他畫人物,人體各部分比例十分精確。
吳道子所畫的《地獄變相》是其代表之作。《東觀余論》記吳道子在景云寺所畫《地獄變相》時說:“視今寺剎所圖,殊弗同。了無刀林、沸鑊、牛頭、阿房之像,而變狀陰慘,使觀者腋汗毛聳,不寒而慄!奔热划嬛袩o“刀林、沸鑊”的恐怖的直覺形象來輔助畫面的“陰慘”,那么作品中當(dāng)然要有比神靈鬼怪等更能強烈地感動人心的力量。據(jù)景云寺的老僧玄縱說:“吳生(道子)畫此地獄變成之后,都人咸觀,皆懼罪修善,兩市屠沽,魚肉不售!逼渌囆g(shù)效果如此驚人,足見吳道子在佛畫藝術(shù)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吳道子在繪畫藝術(shù)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創(chuàng)作。《歷代名畫記》記載了他這樣兩句話:“眾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jǐn)于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庇纱丝梢娝诶L畫藝術(shù)上不落俗套,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為畫師們所學(xué)習(xí)的楷模,繪畫作品稱為“吳家樣”。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序》中品評了唐朝諸畫家“近代畫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吳道子天縱其能,獨步當(dāng)世,可齊蹤于陸(探微)、顧(愷之)。”
吳道子還弘揚繪畫藝術(shù),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藝傳給下一代,使繪畫藝術(shù)后繼有人。據(jù)《圖繪寶鑒》和《歷代名畫記》記載,他的弟子很多,其中較知名的有盧稜伽、李生、張藏、韓虬、朱繇、翟琰等。韓虬“以丹青自污,學(xué)吳道玄,尤長于道釋”。朱繇從師于吳道玄,也“妙得道玄筆意”。吳道子對弟子言傳身帶,不是讓弟子們背誦口訣、研色等,就是讓弟子們臨摹他的畫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稓v代名畫記》便有這樣的記載:“吳生(道子)每畫,落筆便去,多使琰(翟琰)與張藏布色。”有時,吳道子作壁畫時只描一個大概,其余便讓弟子來完成,在洛陽敬愛寺中,吳道子所描的“日藏月藏經(jīng)變”即由翟琰完成的。吳道子的繪畫藝術(shù)對唐代的繪畫有著深刻影響,他被畫工尊為“師祖”、“畫圣”。
吳道子 - 著名作品
吳道子酷愛繪畫,具有巨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一生所作的壁畫,僅在長安和洛陽就有三百余間,據(jù)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和段成式的《京洛寺塔記》等記載統(tǒng)計,總數(shù)也有百壁以上,如《云行雨施》、《萬國咸寧》,《地獄變相圖》。在卷軸畫方面,見于歷代著錄的有《明皇教授箓圖》、《十指鐘馗圖》、《金橋圖》、《朱云析檻圖》、《群驢圖》、《天王送子圖》等一百五十多幅,真可謂洋洋大觀了。還有如《八十七神仙圖》》、《孔子行教像》、《菩薩》、《鬼伯》、《寶積賓伽羅佛像》、《關(guān)公像》、《百子圖》等。
吳道子 - 藝術(shù)特點和成就
一、巨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吳道子一生曾作壁畫三百余堵,《宣和畫譜》猶著錄九十二幅卷軸畫,可見他一生作品數(shù)量是很大的,這就說明吳道子的過人的旺盛精力和不平凡的創(chuàng)作熱情。二、真實的描寫——長安菩提寺佛殿內(nèi)有吳道子畫維摩變,其中舍利佛描繪出轉(zhuǎn)目視人的效果。趙景公寺畫的執(zhí)爐天女,竊眸欲語有動人的表情。這都說明吳道子的宗教畫很有生活的真實感。而且有記載,他在長安千福寺西塔院畫的菩薩就是畫了自己的形貌。由此可知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是有生活基礎(chǔ)的。
三、大膽的想象能力——吳道子畫的變相數(shù)量既大,變化也多,如:凈土變、地獄變、降魔變、維摩變等,具有各種不同的情境和氣氛。變相中的人物,據(jù)說是“奇蹤異狀,無一同者”。吳道子不僅描繪出各種不同的情景,而且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充沛著力量的人物形象,被譽為“奇蹤異狀”,他畫的人物又被描寫為“虬須云鬢,數(shù)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巨壯詭怪,膚脈連結(jié)”,可知是激動的,充滿了力量的形象。
四、默畫及解剖知識的諳熟——吳道子大都是在興奮的時候?qū)Ρ趽]毫,技術(shù)熟練而造型生動,人們認(rèn)為他一定有“口訣”,即有固定的方法,但是沒有人知道那口訣如何,也就是沒有人知道他為什么能夠那樣自由的揮灑。例如他畫丈余的大像,可以從手臂開始,也可以從足部開始,而都能創(chuàng)造出很有表現(xiàn)力的形象,可見他的默畫的高超能力和對于人體解剖知識的諳熟。據(jù)說吳道子畫直線和曲線不利用工具,“彎弧挺刃,植柱構(gòu)梁,不假界筆直尺”,完全是空手描出。又有記載說他作佛像,最后畫圓光的時候,“轉(zhuǎn)背渾墨,一筆而成”,“立筆揮掃,勢若風(fēng)旋”,而引起觀眾的喧呼,甚至驚動了幾條街道。
五、技法特點——吳道子在筆墨技法上的特點主要的有三點。他描繪物象不是很工致的,所謂“眾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人皆謹(jǐn)于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他的作品的色彩不是很絢爛的,所謂“淺深暈成”,“敷粉簡淡”,而被稱為“吳裝”,甚至有不著色的“白畫”(景公寺的地獄變相)。他在早年作畫線紋較細(xì),但后來所用的線條是“蒪菜條”,可以表現(xiàn)“高側(cè)深斜,卷褶飄帶之勢”,是以表現(xiàn)對象的細(xì)微的透視變化高、側(cè)、深、斜為目的的,帶有立體感的線條。這種線條比鐵線描(顧愷之等人所擅長的)能更敏銳地表現(xiàn)出客觀事物的立體造型,和書法中的草書更接近。
六、線紋的激壯的律動的表現(xiàn)——吳道子用以組成形象的線紋一向以富于運動感和富于強烈的節(jié)奏感而引起評論家的特別注意。他的線紋的表現(xiàn)或被描寫為“磊落逸勢”(唐·李嗣真),“筆跡遒勁”,“筆力勁怒”(唐·段成式)或被描寫為“落筆雄勁”(宋·郭若虛),“氣韻雄狀”,“筆跡磊落”(唐·張彥遠(yuǎn))。線紋是表現(xiàn)手段,而其本身所產(chǎn)生的效果也有助于形成吳道子作為一個偉大的畫家所特有的風(fēng)格。這種線紋本身所產(chǎn)生效果,不應(yīng)該強調(diào)成繪畫藝術(shù)的唯一的表現(xiàn)目的,然而予以適當(dāng)?shù)淖⒁庖矔訌娝囆g(shù)的感染力量。吳道子就是結(jié)合著內(nèi)容的表現(xiàn)和形象的創(chuàng)造,在運用線紋上也滲透著強烈的情感,而大大提高了繪畫藝術(shù)中諸表現(xiàn)因素的統(tǒng)一性。
由以上所引述的各點,可以知道吳道子在作品中有著一種強烈的和極度緊張的感情的力量。
吳道子 - 畫圣故事
1.唐朝時,有個叫吳道子的人,少年失去父母,只好背井離鄉(xiāng),出外謀生。一天傍晚,吳道子路經(jīng)河北定州城外時,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寺院“柏林寺”,便走了進(jìn)去。吳道子邁進(jìn)院內(nèi),他從大殿虛掩的門縫里,看見油燈下一位年邁的老和尚正在殿墻上聚精會神地畫畫。吳道子很好奇,悄悄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jìn)去,站在老和尚身后看畫畫。老和尚一回頭,發(fā)現(xiàn)一個十來歲的男孩這么出神看他畫壁畫,打心里歡喜,便問吳道子:“孩子,你喜歡這幅畫嗎?”吳道子點了點頭。老和尚知道了他的身世后,撫摸著他的頭說:“你要愿意學(xué)畫,就做我的徒弟吧!眳堑雷勇犃嗣念^拜師。
這天,老和尚把吳道子領(lǐng)到后殿,指著雪白的墻壁說:“我想在這空壁上畫一幅《江海奔騰圖》,畫了多次都不像真水實浪。明天我?guī)愕礁鞯亟雍V苡稳,回來再畫它!贝稳找淮笤,吳道子收拾好行李,就跟著老和尚出發(fā)了。走到哪里,老和尚都叫吳道子練習(xí)畫水,開頭他還認(rèn)真,時間一長,吳道子就覺得有些膩煩了,畫起來就不怎么用功了。老和尚把他叫到身邊說:“吳道子呀,要想把江河湖海奔騰的氣勢畫出來,非下苦功不可,更要一個水珠、一朵浪花地畫!闭f罷,老和尚打開隨身帶的木箱,吳道子一瞅怔住了:這滿滿一箱畫稿,沒一張是完整的,上面全是一個小水珠、一朵浪花或一層水波!這時,吳道子才知道自己錯了。從此,他每天早起晚歸學(xué)畫水珠浪花,風(fēng)天雨天,也打著傘到海邊觀望水波浪濤的變化。
光陰似箭,一晃三年過去了。吳道子畫水很有長進(jìn),得到師父的贊賞。萬沒料到,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吳道子跪在床前真誠地說:“師父,我愿替您畫那幅《江海奔騰圖》!崩虾蜕幸娛辶鶜q的吳道子,竟說出這樣有志氣的話,心中大喜,病也好了一半,當(dāng)下就答應(yīng)了。于是,吳道子便走進(jìn)后殿畫起《江海奔騰圖》來。整整九個月,他不出殿堂,吃喝睡全在里邊,精心構(gòu)思壁畫。
深秋的一天,吳道子高興地跑出后殿,跪在老和尚面前激動地說:“師父,我已把《江海奔騰圖》畫出來了!請您去觀看!崩虾蜕新牶螅【谷蝗昧!他沐浴更衣,領(lǐng)著全寺院的和尚一同去后殿觀賞。吳道子把后殿大門輕輕打開,只見波濤洶涌,迎面撲來!一位和尚大聲驚呼道:“不好啦,天河開口了!”眾和尚嚇得你擠我撞,爭著逃命。老和尚心里有底,站在殿門口,看著撲面而來的浪花仰天大笑,沖著吳道子說:“孩子,你畫的這幅《江海奔騰圖》成功啦!”從那以后,來柏林寺觀賞臨摹《江海奔騰圖》的文人畫師絡(luò)繹不絕。但吳道子并不驕傲,他更加刻苦地學(xué)畫,終于成為中國盛唐時期的“畫圣”。
2.《盧氏雜記》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吳道子去訪問某僧人,欲討杯茶喝,但此僧對他不太禮貌。他很氣憤,即請來筆硯,迅即在僧房墻壁上畫了一頭驢,然后離去。不料一天晚上,他畫的驢變成了真驢,惱怒異常,滿屋地尥蹶子,把僧房的家具等物都給踐踏得亂七八糟,十分狼藉。這僧人知道是吳道子所畫的驢在作怪,只好去懇求他,請他把壁上畫涂抹掉。以后則相安無事了。畫上的驢變成了真的,固然是一種神奇的傳說,但卻反映了吳道子畫動物具有傳神之筆。
3.唐朝時候,畫圣吳道子來朝雞足山。他在金頂寺住宿的那天晚上,月亮格外明。他與躍治禪師對月飲酒,閑話古今,談得非常投機。禪師說:“久聞大師是丹青高手,乘此良宵,敢請大師即興作畫,一來讓貧僧開開眼界,二來也給寒寺留下一個永久的紀(jì)念,不知意下如何?”吳道子連連點頭。禪師便命小和尚侍侯。畫師略微想想,就拿起筆來,作了一幅《立馬圖》,那馬畫得真是活龍活現(xiàn)。剛要畫最后一筆——馬尾,畫師覺得胸悶惡心,十分難過,就把畫筆一擱,快步走到院里,嘔吐起來。執(zhí)事和尚忙端茶水請畫師洗漱,又?jǐn)v回禪室安歇。第二天醒來,畫師精神好些了,但沒有記起畫馬之事,吃過飯便辭別眾僧,下山去了。
過了幾天,禪師細(xì)看《立馬圖》,才發(fā)覺馬尾巴還沒有畫,十分惋惜,但也無可奈何,只得將它掛在禪堂側(cè)室里。禪師每天要在畫前燒一爐香,一來懷念大師,二來觀賞馬圖?茨邱R,越看越覺得活靈靈的,好象嘶鳴著要跳下來。
有一次,山下十來個農(nóng)人鬧鬧嚷嚷地沖進(jìn)寺院來,怒沖沖地對禪師說:“你們寺里的禿尾巴馬,天天晚上來吃我們的莊稼,這次被我們追著,它一直跑進(jìn)你們這個寺去了,你們得賠還我們莊稼!
禪師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說:“佛家養(yǎng)什么馬?不信請你們遍寺搜一搜!
農(nóng)人們到處去找,卻連馬的影子也沒見到,他們想一定是禪師藏了,便和他糾纏不休。禪師想了半天,忽然想起那幅畫來,便對農(nóng)人們說:“眾位鄉(xiāng)鄰,老僧確實無馬,倒有一幅吳道子大師畫的立馬圖,請進(jìn)屋來看看!
莊稼漢一看那圖上的馬,都大吃一驚,這禿尾馬竟跟他們尾追而來的禿尾馬一模一樣,看它嘴里,還銜著幾根青麥苗呢!于是,指著畫上的馬說:“就是它,天天夜里偷吃我們的莊稼!
禪師大怒,指著禿尾畫馬罵道:“畜生,留著你害人,不如送你到火塘里去!
一說這話,只見那馬跪了下來,兩眼流著淚。莊稼漢看著真是驚奇,覺得把它燒了也可惜,就說:“算了,只要它誠心改悔,不再糟蹋莊稼就行了!
從這以后,人們經(jīng)?匆娪衅ザd尾馬從雞足山下來,去幫莊稼戶干活,馱柴,馱麥,馱稻子。許多人不知道它的來歷,可那十多個莊稼漢心里明白:它就是吳道子畫了留下的禿尾神馬。
4.聽說“畫圣”吳道子一天傍晚,從新政離堆山觀景回來,路過一座茅草房側(cè),里面?zhèn)鞒黾徝藁ǖ穆曇簦灰娢堇镉袩艄,感到奇怪?/p>
第二天一早,吳來到這茅草房前。一個白發(fā)老太婆走出來,請他進(jìn)屋坐,請他喝茶。吳接過茶問:“老人家你認(rèn)得我嗎?”老太婆說:“認(rèn)得,認(rèn)得,我到街上賣線子,聽人說你是吳畫匠,還說你為人好,不巴結(jié)發(fā)財人和官府!眳屈c了點頭,又問:“你家有幾個人?”老太婆傷心地說:“丈夫死得早,前幾年兒子害病死了,剩下我這孤老婆子,就靠紡棉花賣線子糊嘴巴”。吳道子嘆了嘆氣,又問:“你晚上紡棉花,為啥不點燈?”老太婆含淚說:“吳先生吶,我白天夜晚不停地紡,賺的錢還供不住吃飯穿衣,哪有錢買油點燈羅!從兒子死后,已經(jīng)三年沒點燈了!眳堑雷酉肓讼,說:“老人家,你的日子很苦,我也幫不了你啥忙,給你畫幅畫吧。”老太婆很高興。
吳道子研磨鋪紙,開始作畫。先把蘸飽墨汁的筆往紙上一甩,紙上立刻出現(xiàn)許多亮晶晶的小點點,又用筆在小點點上輕輕涂幾下,最后在空白處畫了一個圓圈兒就算畫成了。他對老太婆說:“你把這畫貼在屋里,會有用的!崩咸烹m看不出畫的是啥,可是深信吳道子是個好人,不會騙她,她高興的接過畫,隨即從床頭邊取出一把挽好的線子對吳說:“操勞你了吳先生,我不曉得咋個報答你,就把線子送你去換筆墨吧!”吳道子說:“我給畫畫,不是為了錢。要是為錢,你就是出一千兩銀子我也不會畫的。你還是留著線子換米吧!”說完收拾畫具出門走了。老太婆小心地把畫帖在紡車前面的墻壁上。天黑了,老太婆發(fā)現(xiàn),那幅畫竟是一片藍(lán)天,上面有數(shù)不清的星星在閃光,一個圓圓的月亮把屋里照得和白天一樣亮。從那以后,一到夜晚,畫上的星星和月亮就發(fā)出光來,老太婆對著星月紡線比以前方便多了。
吳道子 - 后世評論
唐 張彥遠(yuǎn):自顧陸以降,畫跡鮮存,難悉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跡,可謂六法俱全,萬象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所以氣韻雄壯,幾不容于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于墻壁;其細(xì)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歷代名畫記》)
唐 張彥遠(yuǎn):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后無來者。授筆法于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張既號書顛,吳宜為畫圣。神假天造,英靈不窮。眾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jǐn)于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彎弧挺刃,植柱構(gòu)梁,不假界筆直尺。虬須云賓,數(shù)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當(dāng)有口訣,人莫得知。數(shù)仞之畫,或自臂起,或從足先。巨狀詭怪,膚脈連結(jié),過于僧繇矣。(《歷代名畫記》)
五代 荊浩:吳道子筆勝于象,骨氣自高,樹不言圖,亦恨無墨。(《筆法記》)
宋 郭若虛:曹吳二體,學(xué)者所宗。按唐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稱北齊曹仲達(dá)者,本曹國人,最推工畫梵像,是為曹,謂唐吳道子曰吳。吳之筆,其勢圓轉(zhuǎn)而衣服飄舉。曹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故后輩稱之曰:“吳帶當(dāng)風(fēng),曹衣出水。”(《圖畫見聞志敘論》)
宋 蘇軾: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cè)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dāng)?shù),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fēng),蓋古今一人而已。(《書吳道子畫后》)
宋 趙希鵠:畫忌如印,吳道子作衣紋或揮霍如蓴菜條,正避此耳。由是知李伯時孫太古專作游絲,猶未盡善。李尚時省逸筆,太古則去吳天淵矣。(《洞天清祿集古畫辨》)
元 湯垕:吳道子筆法超妙,為百代畫圣。早年行筆差細(xì),中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方圓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裝。(《畫鑒》)
明 李日華:每見梁楷諸人寫佛道諸像,細(xì)入毫發(fā),而樹石點綴則極灑落,若略不住思者;正以像既恭謹(jǐn),不能不借此助雄逸之氣耳。至吳道子以描筆畫首面肘腕,而衣紋戰(zhàn)掣奇縱,亦此意也。(《紫桃軒又綴》)
明 周履靖:吳之人物,似燈取影,逆來順往,意見疊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dāng)?shù)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把,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fēng),蓋古今而來,一人而已。(《天形道貌畫人物論》)
明 何良。悍虍嫾腋饔袀髋,不相混淆,如人物資流通其白描有二種:趙松雪出于李龍眠,李龍眠出于顧愷之,此所謂鐵線描。馬和之馬遠(yuǎn)則出于吳道子,此所謂蘭葉描也。(《四友齋畫論》)
清 方薰:衣褶紋如吳生之蘭葉紋,衛(wèi)洽之顫筆紋,周昉之鐵線紋,李公麟之游絲紋,各極其致。(《山靜居畫論》)
清 沈宗騫:規(guī)矩盡而變化生,一旦機神湊會,發(fā)現(xiàn)于筆酣墨飽之余,非其時弗得也,過其時弗再也。一時之所會即千古之奇跡也。吳道子寫地獄變相,亦因無藉發(fā)意,即借裴將軍之舞劍以觸其機,是殆可以神遇而不可以意求也。(《芥舟學(xué)畫編》)
清 沈宗騫:吳道子應(yīng)詔圖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勢之明驗也。山形樹態(tài),受天地之生氣而成,墨滓筆痕讬心腕之靈氣以出,則氣之在是亦即勢之在是也。氣以成勢,勢以御氣,勢可見而氣不可見,故欲得勢必先培養(yǎng)其氣。(《芥舟學(xué)畫編》)
吳道子 - 參考資料
1.http://info.datang.net/W/W1090.HTM
2.畫圣--吳道子http://wudaozi.memsky.com
3.[白壽彝]中國通史
4.河南論壇收集 http://www.hn3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