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米特里 - 簡介
米特里莫斯科大公(1358—1389在位)。 任大公時期,莫斯科公國不斷擴大自己的版圖,國勢日益強盛。羅斯人民迫切希望擺脫蒙古人的統(tǒng)治,建立統(tǒng)一的國家。在莫斯科公國走向強大的同時,欽察汗國卻因分裂及內訌而日益衰落。
1378年,羅斯軍隊打退大帳汗國軍隊,大帳汗國馬麥汗發(fā)誓要報仇雪恨,揚言要踏平羅斯的城市和教堂,將羅斯人殺光。1380年,為了消滅羅斯人的力量,馬麥汗同立陶宛大公結盟,并得到梁贊王國(曾經敗于羅斯公國)的支持。同年夏天,馬麥汗親自率領20萬大軍渡過伏爾加河,集聚在沃羅涅什,準備和立陶宛大公派來的援軍會合后,向羅斯軍隊發(fā)起進攻,直取莫斯科。季米特里集合了10萬羅斯軍隊抗擊蒙古軍。8月乘馬麥汗同立陶宛軍隊會師之前,先渡過奧卡河,9月7日再渡過頓河,在涅普利亞德瓦亞河附近的庫利科沃原野布置陣地迎戰(zhàn)蒙古大軍。季米特里將軍隊分為5個團隊,其中一個團隊埋伏在左邊的森林中。9月8日,戰(zhàn)斗打響了,雙方展開激烈的肉搏戰(zhàn),羅斯軍隊傷亡慘重,向涅普利亞德瓦亞河撤退。蒙古軍追到森林附近,羅斯伏兵出其不意發(fā)起攻擊,蒙古軍隊被打得潰不成軍。待立陶宛援軍趕到時,為時已晚。羅斯軍隊取得了輝煌勝利,季米特里因而被稱為“頓斯科伊”。庫利科沃戰(zhàn)役的勝利,動搖了欽察汗國在東北羅斯的統(tǒng)治,莫斯科公國作為羅斯統(tǒng)一的核心力量,進一步得到了加強,也為羅斯的獨立奠定了基礎。
1382年,托托迷失汗再次率欽察汗國軍隊進攻莫斯科,季米特里被打敗。莫斯科公國被迫繼續(xù)向大帳汗國納貢。但是,大帳汗國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統(tǒng)治羅斯人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統(tǒng)一事業(yè)并沒有因此而中斷。季米特里臨終前立下遺詔,要其長子即位,擺脫大帳汗國的統(tǒng)治,不再向大帳汗國納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