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高駢(821-887),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先世乃山東(太行山以東)漢族名門渤海高氏。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時歷淮南節(jié)度副大使,封渤?ね。光啟中為畢師鐸所殺。家世禁衞,頗修飾,折節(jié)為文學,筆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八六一)張翔所撰唐蹈溪廟記,為其所書。
《唐書本傳、集古錄》唐末大將。字千里。高駢之先世為渤海人﹐遷居幽州(今北京)。祖崇文,為唐憲宗李純時名將,世代為禁軍將領(lǐng)。高駢累仕為右神策都虞候。懿宗初,高駢統(tǒng)兵御黨項及吐蕃,授秦州刺史。咸通七年(866)﹐高駢鎮(zhèn)安南,為靜海軍節(jié)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廣州江道,溝通交廣物資運輸。后入為右金吾大將軍,除天平軍(今山東東平北)節(jié)度使。僖宗乾符二年(875),移鎮(zhèn)西川,在任上刑罰嚴酷,濫殺無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磚城,加強防御。又在境上駐扎重兵,迫南詔修好,幾年內(nèi)蜀地較安。五年,徙荊南(今湖北江陵)。當時,王仙芝、黃巢起義軍轉(zhuǎn)戰(zhàn)江南,朝廷任高駢為鎮(zhèn)海軍(今江蘇鎮(zhèn)江)節(jié)度使、諸道兵馬都統(tǒng)、江淮鹽鐵轉(zhuǎn)運使。次年,又遷淮南(今江蘇揚州北)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仍充都統(tǒng)、鹽鐵使以鎮(zhèn)壓起義軍和主管江淮財賦。
高駢,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之孫,家世禁衛(wèi)。幼頗修飭,折節(jié)為文學,初事朱叔明為司馬,后歷右神策軍都虞候、秦州刺史。咸通中,拜安南都護,進檢校刑部尚書,以都護府為靜海軍,授駢節(jié)度,兼諸道行營招討使。僖宗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劍南西川節(jié)度,進檢校司徒,封燕國公,徙荊南節(jié)度,加諸道行營都統(tǒng)、鹽鐵轉(zhuǎn)運等使,俄徙淮南節(jié)度副大使。廣明初,進檢校太尉、東面都統(tǒng)、京西京北神策軍諸道兵馬等使,封渤?ね酰瑸椴繉厧熻I所害。詩一卷。
干符六年(879年)黃巢軍隊沿長江南岸西進,朝廷任高駢為鎮(zhèn)海軍(今江蘇鎮(zhèn)江)節(jié)度使,高駢遣將領(lǐng)張璘、梁纘阻擊,黃巢轉(zhuǎn)由浙江南進廣州,廣明元年(880年)黃巢北上,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饒)擊斃張璘。七月,飛渡長江。
高駢懾于黃巢威勢,又與中宦田令孜有怨,故坐守揚州,擁兵十余萬,保存實力。黃巢軍入長安時,唐僖宗急調(diào)高駢勤王,他不服朝廷節(jié)制,割據(jù)一方。唐朝之亡,和高駢有很大關(guān)系。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王鐸兼中書令,充諸道行營都統(tǒng),高駢有詩才,聽到王鐸加封都統(tǒng),頗不以為然,寫詩《聞河中王鐸加都統(tǒng)》諷之:“煉汞燒鉛四十年,至今猶在藥爐前;不知子晉緣何事,只學吹簫便得仙!蓖,朝廷罷免高駢諸道兵馬都統(tǒng)﹑鹽鐵轉(zhuǎn)運使等職。
高駢晚年昏庸,信神仙之術(shù),重用術(shù)士呂用之、張守一等人,付以軍政大權(quán)。呂用之專斷獨行,動輒譖毀諸將﹐乃使上下離心,淮南將領(lǐng)畢師鐸恐懼,中和五年(885年)遂反,高駢召宣州觀察使秦彥助戰(zhàn)。
光啟三年(887年),畢師鐸出屯高郵,聯(lián)合諸將攻揚州,高駢派人向楊行密求救,未至,城陷,高駢被囚,不久被秦彥、畢師鐸所殺,楊行密得知后,命令全軍將士為高駢穿孝,大慟三日,后發(fā)兵殺秦、畢二人。羅隱曾寫詩諷刺高駢好神仙之術(shù)。
作品鑒賞
鑒賞
安南送曹別敕歸朝邊城聽角邊方春興殘春遣興池上送春春日招賓對花呈幕中對雪二妃廟
訪隱者不遇風箏赴安南卻寄臺司赴西川途經(jīng)虢縣作廣陵宴次戲簡幕賓閨怨
過天威徑海翻和王昭符進士贈洞庭趙先生
寄鄠杜李遂良處士寄題羅浮別業(yè)錦城寫望句
留別彰德軍從事范校書馬嵬驛南海神祠南征敘懷
平流園席上遣興遣興筇竹杖寄僧入蜀
塞上寄家兄塞上曲二首山亭夏日蜀路感懷送春
太公廟嘆征人途次內(nèi)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
渭川秋望寄右軍王特進聞河中王鐸加都統(tǒng)湘妃廟
寫懷二首言懷宴犒蕃軍有感依韻奉酬李迪寓懷
雜歌謠辭·步虛詞贈歌者二首、山亭夏日、對雪、太公廟、句、寓懷、寄鄠杜李遂良處士、馬嵬驛、贈歌者二首、依韻奉酬李迪、途次內(nèi)黃馬病,寄僧舍呈、雜歌謠辭·步虛詞、宴犒蕃軍有感、渭川秋望寄右軍王特進、閨怨、留別彰德軍從事范校書、春日招賓、赴安南卻寄臺司、送春、遣興、言懷、和王昭符進士贈洞庭趙先生、赴西川途經(jīng)虢縣作、邊城聽角、步虛詞、聞河中王鐸加都統(tǒng)、廣陵宴次戲簡幕賓、海翻、蜀路感懷、塞上曲二首、南海神祠、湘妃廟、入蜀、安南送曹別敕歸朝、筇竹杖寄僧、對花呈幕中、訪隱者不遇、嘆征人、殘春遣興、過天威徑、平流園席上、錦城寫望、塞上寄家兄、邊方春興、風箏(一作題風箏寄意)、遣興、南征敘懷、寄題羅浮別業(yè)、池上送春。
詩詞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dào)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注釋
1.水精簾:又作水晶簾。形容質(zhì)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
2. 薔薇:花名。夏季開花,有紅、白、黃等色,美艷而香。
意譯
綠葉茂盛,樹蔭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jié)要長,
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
微風輕輕拂動色澤瑩澈的珠簾,
而滿架的薔薇散發(fā)出一股清香,整個庭院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景色的詩,主要是捕捉夏日涼快的一面,在炎夏或者煩悶氣躁時讀來倍感清涼安詳。
綠樹蔭濃、池塘倒影,這些景象都可消除暑氣,讓人的心很自然的平靜下來,如果再看到微風輕拂水晶簾,吹動滿庭花香,那么就更能感覺出夏日的可愛,而不覺得它的漫長與悶熱了。詩人捕捉了微風之后的簾動、花香這些不易覺察的細節(jié),傳神地描繪了夏日山亭的寧靜。
詩的第三句中“水精簾動”是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chè);微風吹來,水光瀲(liàn)滟(yàn),碧波粼粼(lín),這一景象,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美妙而逼真,多美!
意境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nèi),即樹陰密而且深!都t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給人以“夏日長”的感覺。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因此,“夏日長”是和“綠樹陰濃”含蓄地聯(lián)在一起的,決非泛泛之筆。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nèi)的樓臺倒影!叭搿弊钟玫脴O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第三句“水精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詩人用“水精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多美啊!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精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后再寫“水精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正當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耙辉合恪,又與上句“微風起”暗合。
詩寫夏日風光,純乎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diào)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xiàn),然而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對雪
六出①飛花入戶時,
坐看清竹變瓊枝②。
如今好上高樓望,
蓋盡人間惡路歧③。
注釋
①六出:六瓣。雪的形狀如六瓣花
②瓊枝:白玉雕成的樹枝
③惡路歧:險惡的岔路
譯文
雪花飄入庭戶,窗外的青竹漸漸變成玉液瓊枝。如果登上高樓欣賞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嶇難走的道路都將被大雪蓋盡。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詩人希望白雪能消除人世間一切罪惡,使艱難險阻都變成光潔的坦途。
詩句
【作品名稱】《山亭夏日》
【作品別名】《夏》
【創(chuàng)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高駢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全詩】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野史逸聞
逸聞趣事一
高駢
唐光啟三年,中書令高駢,鎮(zhèn)淮海。有蝗行而不飛,自郭西浮濠,緣城入子城,聚于道院,驅(qū)除不止。松竹之屬,一宿如剪。幡幀畫像,皆啗去其頭。數(shù)日之后,又相啖食。九月中,暴雨方霽,溝瀆間忽有小魚,其大如指,蓋雨魚也。占有兵喪。至十月,有大星夜墮于延和閣前,聲若奔雷,迸光碎響,洞照一庭。自十一月至明年二月,昏霧不解。或曰:“下謀上之兆!笔菚r粒食騰貴,殆逾十倍。寒僵雨仆,日輦數(shù)十口,棄之郭外。及霽而達坊靜巷,為之一空。是時浙西軍變,周寶奔毗陵。駢聞之大喜,遽遣使致書于周曰:“伏承走馬,已及奔牛。(“奔!毖呙,在常州西。)今附齏一瓶,葛粉十斤,以充道途所要。”蓋諷其齏粉也。三月,使院致看花宴,駢有與諸從事詩。其末句云:“人間無限傷心事,不得樽前折一枝!鄙w亡滅之讖也。及為秦彥幽辱,計口給食。自五月至八月,外圍益急,遂及于難。(出《妖亂志》)
【譯文】
唐朝光啟三年,中書令高駢鎮(zhèn)守淮海時,發(fā)現(xiàn)蝗蟲只爬不飛,從城西浮過護城河,攀緣著城墻進入內(nèi)城。聚集在道路上和庭院中,驅(qū)除也不停止爬行。松竹之類的樹木,一宿之間象用剪子剪過一樣,布幅上的畫像,都被它們咬去了頭。幾天以后,它們又互相咬食。九月中旬,暴雨則晴,溝渠里忽然發(fā)現(xiàn)小魚,大小如手指,都是下的雨魚。經(jīng)卜算說有兵喪。到十月,有顆大星在晚上墜落在延和閣前面,聲音好象滾雷,迸發(fā)出光亮和破碎的響聲,光亮照滿庭院。自從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大霧昏沉,長期不散。有人說:這是以下犯上的征兆。當時米價昂貴,是過去的十多倍,因寒冷和大雨而僵臥倒地的人,每天用車拉出幾千口,都扔到城墻外。等到天晴再到里巷和街道里看,全部都空了。這時浙西軍隊叛變,周寶逃奔毗陵去了。高駢聽說后非常高興,立刻派使者送給周寶一封信,信上說:“你依靠著走馬將要到達奔牛,現(xiàn)在附帶送上一瓶齏粉和十斤葛粉,用來解決路途上的需要”。這是諷刺他將要成為齏粉。三月。使院請他看花赴宴,并列著有一首給諸從事的詩,詩的末句是:“人世間有無限傷心的事,不能在酒樽前折去一枝。”大概是滅亡的預(yù)言吧。到了被秦彥幽禁羞辱,算計人口供給食物。從五月到八月,外面圍兵圍困更加緊急。接著就遭到死難。
逸聞趣事二
唐高駢幼好為詩,雅有奇藻,屬情賦詠,橫絕常流,時秉筆者多不及之。故李氏之季,言勛臣有文者,駢其首焉。集遇亂多亡,今其存者盛傳于時。其自賦《言懷詩》曰:"恨乏平戎策,慚登拜將壇。手持金鉞重,身掛鐵衣寒。主圣匡扶易,恩深報效難。三邊猶未靜,何敢便休官!抖畯R詩》云:"帝舜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水云間。當時珠淚垂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又《詠雪》云:"六月花飄入戶時,坐看修竹變瓊枝。逡巡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又《聽歌》詩:"公子邀歡月滿樓,佳人揭調(diào)唱伊州。便從席上秋風起,直到蕭關(guān)水盡頭。"又《寄僧筇竹杖詩》云:"堅輕筇竹枝,一杖有九節(jié)。寄與沃州僧,閑步秋山月。"(出謝蟠《雜說》)
【譯文】
唐朝的高駢,幼年時就喜歡寫詩,辭藻奇麗,感情飽滿,才華橫溢。在李氏王朝(唐朝)后期,要說武臣當中文章好的,高駢是第一個。他的詩集因為戰(zhàn)亂,大部分都散佚了。留下來的,直到現(xiàn)在還在流傳。他的一首感懷詩寫道:
恨乏平戎策,慚登拜將壇。
手持金鉞重,身掛鐵衣寒。
主圣匡扶易,恩深報效難。
三邊猶未靜,何敢便休官。
《二女廟》詩:
帝舜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水云間。
當時珠淚垂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
又有《詠雪》詩:
六月花飄入戶時,坐看修竹變瓊技。
逡巡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聽歌》詩:
公子邀歡月滿樓,佳人揭調(diào)唱伊州。便從席上秋風起,直到蕭關(guān)水盡頭。
《寄僧筇竹杖詩》
堅輕筇竹杖,一杖有九節(jié)。
寄與沃州僧,閑步秋山月。
逸聞趣事三
高駢
江淮州郡,火令最嚴,犯者無赦。蓋多竹屋,或不慎之,動則千百間立成煨燼。高駢鎮(zhèn)維揚之歲,有術(shù)士之家延火,燒數(shù)千戶。主者錄之,即付于法。臨刃,謂監(jiān)刑者曰:"某之愆尤,一死何以塞責。然某有薄技,可以傳授一人,俾其救濟后人,死無所恨矣。"時駢延待方術(shù)之士,恒如饑渴。監(jiān)行者即緩之,馳白于駢。駢召入,親問之。曰:"某無他術(shù),唯善醫(yī)大風。"駢曰:"可以核之。"對曰:"但于福田院選一最劇者,可以試之。"遂如言。乃置患者于密(密原作隙,據(jù)明抄本改)室中,飲以乳香酒數(shù)升,則懵然無知,以利刀開其腦縫。挑出蟲可盈掬,長僅二寸。然以膏藥封其瘡,別與藥服之,而更節(jié)其飲食動息之候。旬余,瘡盡愈。才一月,眉須已生,肌肉光凈,如不患者。駢禮術(shù)士為上客。(出《玉堂閑話》)
【譯文】
江淮一帶的州郡;鹆钍亲顕绤柕,違犯火令的人一律嚴懲決不放過。當?shù)囟嗌w竹屋,倘若不小心,一著火千百間房屋就立刻化為灰燼。高駢鎮(zhèn)守維揚的時候,有位術(shù)士家著火漫延開了。燒毀了幾千家。主持防火的人把這事記錄下來。依法懲辦,臨刑時,術(shù)士對行刑的人說:"我犯下的罪過,用一死怎么能抵得了呢?但是我有點小技術(shù),可以傳授給一個人,讓他救濟后人,我就死而無撼了。"當時高駢很長時間就請求接待方術(shù)之士,他尋求方術(shù)之士的心情如饑似渴。監(jiān)刑者聽了這位術(shù)士的一番話后,立刻暫緩執(zhí)行,騎馬飛馳去告訴高駢。高駢召術(shù)士進來,親自問他。術(shù)士說:"我沒有別的技術(shù),只善于治麻風病。"高駢說:"可以驗證一下。"術(shù)士回答說:"只在福田院里選一個最嚴重的病人,可以試一下。"于是依照術(shù)士說的,選了一個最重的病人。術(shù)士把病人送進一個密室中,給他喝了幾升乳香酒,酒后病人就朦朧迷胡什么也不知道了。術(shù)士用快刀剖開他的腦縫,從里面挑出一條二寸之長的小蟲,然后用膏藥封住瘡口,又另外給藥內(nèi)服。而且特別注意病人節(jié)制飲食,運動和休息都要有規(guī)律。十多天,病人的瘡口全好了,剛剛一個月,眉毛胡須都已經(jīng)長出來了,肌肉光滑潔凈,與沒患過麻瘋病的人一樣。高駢禮待這位術(shù)士,尊他為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