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松齡,唐人張志和(《漁歌子》)之兄,一名“張鶴齡”,官居浦陽尉(今浙江蕭山境內(nèi)),之弟張志和寫的漁
-
【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原籍蘇州(今屬江蘇),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
-
李嶠(644~713),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
-
張志和,唐代詞人,原名龜齡,字子同,自號玄真子,婺州(今浙江金華)人,生卒年月不詳。他自幼聰明好學,年
-
張祜(約785—849?),字承吉,小名冬瓜。邢臺清河(今屬河北)人,一說南陽(今河南鄧縣)人,唐代詩人,以宮
-
常建,男,唐代詩人。字號不詳。 《唐才子傳》說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其詩意境清迥,語言洗煉自然,藝
-
唐詩人,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士、大理司直
-
張謂(生卒年不詳), 字正言,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市)人,唐朝詩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天寶二
-
張若虛(660年約720年),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官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號“吳中
-
張籍張籍(約767~約830)中國唐代詩人。字文昌。原籍蘇州(今屬江蘇),遷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
-
張泌,《花間集》列于牛嶠、毛文錫之間,稱為“張舍人”,字里無考。南唐時別有張泌者,為李煜舍人,且及見
-
張仲素(約769—819),字繪之,河間人,唐代詩人。
-
雍裕之:唐朝人(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詳,蜀人。有詩名。工樂府,極有情致。貞元后,數(shù)舉進士不第
-
項斯([唐]約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遷,浙江仙居縣人。項斯是臺州第一位進士,也是臺州第一位走向
-
許渾(生卒年不詳),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七五律尤
-
徐凝,唐代詩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詳,與諍友張祐(792?-853?)年歲相當,與白居易、元稹同時而
-
翁宏[約公元九一五年前后在世]字大舉,桂林人。生卒年均不詳,不仕。入宋,寓居昭、賀間。與王元、廖融等交
-
王駕(851~ ?),晚唐詩人,字大用,自號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大順元年(890)登進士第,仕至
-
王灣,唐代詩人, 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
王涯(公元764—835),字廣津,太原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共著有文集十卷。
-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
-
譚用之、字藏用,五代末人。善為詩,而官不達。詩一卷。
[約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
-
蘇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人。九歲能詩文,少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乾封中進
-
齊己(863~937)俗名胡得生,唐潭州益陽(今湖南寧鄉(xiāng))人。齊己雖皈依佛門,卻鐘情吟詠,詩風古雅,格調(diào)清
-
錢起(生卒年不詳),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shù)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
-
唐代詩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陜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詳。少有詞藻,工歌詠,“每作人必傳誦”(《唐才
-
權(quán)德輿,字載之,天水略陽人。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聞其材,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
-
皮日休(834至839~902),字逸少 ,男,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晚唐著名詩人、散文家,與陸龜蒙并稱"皮陸",
-
據(jù)《唐詩三百首新注》記載,馬戴,子虞臣,《唐才子傳》作華州(今陜西華縣)人,武宗會昌進士,在太原幕府中
-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今建德李家鎮(zhèn))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lǐng)悟頗多。大中八年(854),
-
李頎(690751),東川(今四川三臺)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xiāng)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
-
李適之(694~747),唐朝隴西成紀人。其為李承乾之孫,歷官通州刺史、刑部尚書等職,天寶元年,任左相,因與
-
李益(746-829),唐代詩人,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
-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時﹐因與牛僧
-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生平不詳,大約為余杭(今屬浙江)人,唐代詩人,F(xiàn)今僅存詩《春怨》一首,卻是好詩
-
賈至[唐](公元七一八年至七七二年)字幼隣,洛陽人,賈曾之子。生于唐玄宗開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歷七年
-
韓琮[唐](約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詩紀事作代封,此從新唐書藝文志注及唐才子傳)里居及生
-
胡令能(785年-826年),唐代詩人,隱居圃田(河南中牟縣),唐貞元、元和時期人。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
-
高駢(821年-887年),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先世乃山東(太行山以東)漢族
-
高蟾[唐](約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詳,河朔間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貧,工
-
顧況(約725年—約814年),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蘇州海鹽恒山人(今在浙江海
-
郭震,(656~713) 中國唐朝將領(lǐng)。字元振,魏州貴鄉(xiāng)人。以字顯。少有大志,十八舉進士,為通泉尉。任俠使氣
-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
-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祖籍嶺南或鄱陽。詩人早年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有
-
唐代大詩人曹鄴與晚唐著名詩人劉駕、聶夷中、于濆、邵謁、蘇拯齊名,而以曹鄴才穎最佳。
-
曹松,唐代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附近)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
-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nóng)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江人,中國
-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內(nèi)黃人。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
-
李群玉(約813~約860) 唐代詩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縣)人。性情淡泊,一度應(yīng)進士舉,不第,即棄去。
-
姚合(約779~約855)中國唐代著名詩人。陜州(今河南陜縣)人。元和十一年(816)進士,授武功主簿。歷任監(jiān)察
-
元結(jié) (719~772) 中國唐代文學家。字次山,號漫叟 、聱叟 。河南魯山人。天寶六載(747)應(yīng)舉落第后,歸隱商余
-
于鵠[唐](約公元七八O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詳,隱居漢陽,三十猶未成名。大歷中,嘗應(yīng)薦歷諸府
-
于良史 ,唐代詩人,肅宗至德年間曾任侍御史,德宗貞元年間,徐州節(jié)度使張建封辟為從事。其五言詩詞語清麗超
-
嚴武,[唐]字季鷹,出生年月是公元726年。去世年月是公元765年。華州華陰人。生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卒于
-
萬楚,登開元進士第。詩八首。生平事跡不詳。
-
唐彥謙(?~893?)字茂業(yè),號鹿門先生,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試,結(jié)果十馀年不中
-
司空曙(約720-790?),姓名: 司空曙 [唐](約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
-
上官儀(公元608年公元664年),初唐宮廷作家,齊梁余風的代表詩人,
-
丘為(694789?) 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事繼母孝,嘗有靈芝生堂下。屢試不第,歸山攻讀數(shù)年,天寶初年,進士
-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縣西北)人。約生于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天寶年間赴長安應(yīng)試未第,30歲后始舉
-
呂溫(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濟市)人。德宗貞元十四年(798)進士,次年又中博學宏詞
-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
-
盧照鄰(約636~695后)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治今河北涿縣)人。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并稱
-
盧汝弼,字子諧,范陽人。景福進士。今存詩八首。(《才調(diào)集》作盧弼),登進士第,以祠部員外郎、知制誥,
-
劉駕印章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
劉采春,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
-
劉叉,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籍貫均不詳;顒釉谠湍甏。他以“任氣”著稱,喜評論時人。韓愈善接天下
-
寒山(約691~793) 寒山子乃唐代首都長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
-
崔道融,號東甌散人,湖北江陵人,唐末詩人,官至右補闕。著有《申唐詩》三卷, 《東浮集》九卷。
-
崔涂(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啟四年(888)進士。終生飄泊,漫游巴蜀、吳楚
-
崔護,字殷功,博陵人。唐貞元十二年登第。終嶺南節(jié)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詩六首,皆是佳作,
-
楊柳映春江崔國輔,唐詩人。吳郡(今蘇州)人,一說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歷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