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世民 - 簡介
耿世民,古突厥語和西域學專家,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代民族語文學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導。1929年生于江蘇徐州,1949年考入北京大學東語系,1953年起任教于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個哈薩克語言文學專業(yè)。1992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國際知名學者獎”,2000年獲國際阿爾泰學常設會議(PIAC)最高獎項PIAC金質獎章。主要著作有《古代突厥文碑銘研究》、《回鶻文社會經(jīng)濟文書研究》、《古代維吾爾文獻教程》、《維吾爾與哈薩克語文學論集》等。
耿世民 - 經(jīng)歷
突厥文化研究 |
1949年,新中國誕生之際,21歲的徐州青年耿世民考進了北京大學,他覺得有點困惑。
這個外語天才本來興沖沖地想報考大名鼎鼎的東語系主任季羨林主導的印度語專業(yè),可是,來遲了一步,名額都滿了。季羨林見他法語好,便建議他選擇越南語。耿世民聽了一個禮拜的越南語課,失去了興趣,“覺得和廣東話差不多!睕]有多少選擇了。他選擇了自己一無所知的維吾爾語。今天,耿世民已被認為是建國后研究古突厥語的第一人。人們都說,在他之前,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突厥-維吾爾語文學。在世界范圍的阿爾泰語大會中,別人談論起中國的古突厥語研究代表,都會提到耿世民的名字。
今年已80歲的耿世民,用畢生來研究西域學中消失的語言,他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運動,誤會和不解,然而,他的閉門研究,卻給中國西域學研究帶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耿世民 - 貢獻
1953年,他在中央民族學院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個哈薩克語言文學專業(yè);
1957年,蘇聯(lián)專家捷尼舍夫受聘來中央民族學院突厥語研究班講課時,他擔任助手,并承擔該班的部分教學任務;
1976年,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有關領導的委托,他主持開辦了我國第一個古突厥語班并編寫了我國第一套古代突厥語文教材;
1985 年起,他招收了古代突厥-回鶻文獻研究方面的碩士研究生,1993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
古代突厥(回鶻)語文班的開辦和系列教材的編寫,對于中國古代突厥-回鶻語文學人才的培養(yǎng)和研究工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梢哉f,在此之前,中國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古代突厥語文學研究。而古代突厥(回鶻)語文班的開辦,培養(yǎng)了一批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的專門人才。令人欣慰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卓有成就的教授、專家,為中國的維吾爾學及古代突厥語學研究做出了貢獻。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民族語文學家和國際知名的古突厥語文學家,耿世民對此功不可沒。
耿世民 - 成就
用漢、英、德等種語言文字出版了《維吾爾古代文化和文獻概論》、《敦煌突厥回鶻文書導論》、《彌勒會見記》等專著13部,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邀請為該組織編寫的《中亞文明史》第四卷撰寫了《高昌回鶻王國》一章,受國際東方學協(xié)會之約為該會主編的《突厥語文學基礎》第三卷撰寫了《突厥汗國》一章;翻譯出版世界著名學者用法、德、英、日、俄、古代突厥等語言撰寫的《高地亞洲》(〔法〕伯希和)、《中亞突厥史十二講》(〔前蘇〕巴爾托里德)、《西域文化史》(〔日〕羽田亨)、《福樂智慧》(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等著作14部(篇);用中文、維吾爾文及英、法、德、日等文字發(fā)表《回鶻文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研究》、《回鶻文(八十華嚴)殘經(jīng)研究》、《試論塔里木盆地民族的融合和近代維吾爾族的形成》等論文100多篇;先后有5部(篇)論著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民委和北京市頒發(fā)的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二等獎,其中《大唐西域記校注》(合著)一書除獲得新聞出版總署全國古籍整理一等獎等多項一等獎外,還獲得陸文星韓素音中印友誼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