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馬雍(Humayun, 1508年 — 1556年 ),又被寫作胡瑪云或者胡默元,印度莫臥兒帝國皇帝。是莫臥爾王朝的第一任國王巴布爾之子。在位時間為1530年-1556年,但由于后來被舍爾薩哈打敗,使得這個阿富汗人統(tǒng)治了印度北部15年之久。胡馬雍在死前一直致力于收復失地,1556年死于意外,隨后他的王位傳給了13歲的長子阿克巴。
胡馬雍 - 簡介
胡馬雍是大莫臥兒巴布爾之子。 1530年 繼承其父的印度領地。 胡馬雍征服亠古吉拉特邦 ,但被 比哈爾 的統(tǒng)治者瑟爾汗擊敗,不得不逃亡 伊朗 。1540年,胡馬雍在曲女城戰(zhàn)役中為比哈爾阿富汗酋長舍爾沙擊敗,流亡波斯和阿富汗,莫臥兒王朝在印度的統(tǒng)治暫告中斷。1542年初與一個波斯學者的女兒結婚的。在波斯國王太美斯普一世支持下,他招募到一支波斯軍隊,在 1545年 攻占喀布爾 。 1555年 胡馬雍打敗了瑟爾汗的繼承人之一扎堉達爾汗,并占領了德里 。
1555年,胡馬雍重征印度平原,占領德里和亞格拉,恢復了莫臥兒王朝在印度的統(tǒng)治。翌年死於意外,由其子 阿克巴 繼位。 1556年,阿克巴繼位,實行了進步的內(nèi)政改革,采取寬容的宗教政策,擴大了莫臥兒王朝統(tǒng)治印度的社會、政治基礎。他建立中央集權制,開疆拓土,統(tǒng)一了次大陸廣大地區(qū),推動了印度社會經(jīng)濟的向前發(fā)展。
胡馬雍 - 評價
胡馬雍的流亡,那得完全歸咎于他自身的軟弱和優(yōu)柔寡斷。在他的身上,我們看不到遺傳基因的影響。他的父親巴布爾(1482~1530年)是莫臥兒帝國的奠基者,這位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后裔,是亞洲歷史上最富傳奇性的人物之一,而胡馬雍雖然像其他莫臥兒帝王一樣知書達禮而且喜愛文化,甚至在流亡波斯期間仍在研究中國和波斯的藝術,卻缺乏他父親所具有的智慧、謹慎以及堅強的決心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一切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極端需要的。一生忙于流亡和征戰(zhàn)的巴布爾雖然在1526年建立了莫臥兒王朝,但他無暇制訂新的法律和整頓行政,因而他留給長子胡馬雍的是一個既不完善又不穩(wěn)固的政權。23歲的胡馬雍登基時局勢不很平靜,由于種種矛盾和沖突,他不能指望得到他的親屬、朝臣和軍隊的可靠支持,而被征服者的意圖反叛和外部敵對勢力的日益增長都是對這位不稱職的國王的威脅。開始他的運氣不錯(他名字的意思是“幸運者”),曾一年內(nèi)迅速征服了兩個大省——馬爾瓦和古吉拉特,然而由于他的顯而易見的弱點,翌年卻又失之一旦。
胡馬雍 - 一波三折命運
與阿富汗復興的斗士舍爾沙·蘇爾的沖突是胡馬雍不幸的開始。1539年和1540年他兩度被舍爾沙打敗,軍隊喪失殆盡,從而毀滅了巴布爾在印度的事業(yè),使印度斯坦的統(tǒng)治權又再次轉(zhuǎn)入阿富汗人之手,胡馬雍也不得不開始他約15年的流亡生活。后來他時來運轉(zhuǎn),得到伊朗薩非王朝的幫助,趁舍爾沙建立的蘇爾王朝內(nèi)亂之機,卷土重來,挽回了以往的失敗,巴布爾開創(chuàng)的帝國總算失而復得。
這樣的一波三折,一方面是由于胡馬雍的無能造成的,另一方面卻也同巴布爾的早逝使他無法鞏固自己對于北印的征服有關。說起胡馬雍父親的去世,還有一則比較荒誕的軼事。據(jù)說胡馬雍生過一次大病,巴布爾曾為此熱切地向真主祈禱,要真主把他兒子的病轉(zhuǎn)移到他自己的身上,因此在兒子開始好轉(zhuǎn)的時候,父親的健康就漸漸垮了下來,到胡馬雍康復后兩三個月,他就去世了。
而他那個叫做“幸運者”的兒子卻未免太名不符實了,1556年1月24日,恢復了莫臥兒統(tǒng)治的胡馬雍,還未盡情地享受得之不易的勝利,就意外地從德里的藏書樓的樓梯上跌了下來,并因此而喪命。當時他遠未確保對印度斯坦的霸權,不過,他的兒子要比他強得多,這個叫阿克巴的第三代帝王擴大并鞏固了乃祖父開創(chuàng)的莫臥兒帝國,成為這座輝煌的“帝國大廈”的建筑師。
胡馬雍 - 胡馬雍陵
胡馬雍的陵墓是阿克巴時代莫臥兒建筑風格發(fā)展中一個突出的里程碑。它巧妙地融合了伊斯蘭建筑和印度教建筑的風格,開創(chuàng)了伊斯蘭建筑史上的一代新風。這組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布局完整。整個陵園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四周環(huán)繞著長約2千米的紅砂石圍墻。陵園內(nèi)景色優(yōu)美,棕櫚、絲柏縱橫成行,芳草如茵,噴泉四濺,實際上是一個布局講究的大花園。
胡馬雍和皇后的石棺安放在寢宮正中,兩側(cè)宮室放著莫臥兒王朝5個帝王的石棺。
通常人們認為胡馬雍墓受波斯藝術的影響,不過其底層平面圖是印度的風格。它的外表大量使用白色大理石也是印度的風格,而沒有波斯建筑師所慣用的彩色磚裝飾。整個陵墓給人一種威嚴、宏偉又端莊明麗的感覺,一掃過去伊斯蘭陵墓灰暗、陰森的風格。顯然,它和整個莫臥兒時期的建筑一樣,是伊斯蘭教建筑的簡樸和印度教建筑的繁華的巧妙融合。
胡馬雍 - 參考資料
[1] 攜城旅行網(wǎng)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873406.html
[2] 維庫 http://www.wikilib.com/wiki?title=%E8%8E%AB%E5%8D%A7%E5%84%BF%E7%8E%8B%E6%9C%9D&variant=z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