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冊立太子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誕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寧宮,其母后赫舍里氏因難產(chǎn)于兩個時辰后去世,終年21歲,謚號“仁孝皇后”。康熙帝與皇后感情甚篤,康熙帝萬分悲痛,隆重治喪后親自承擔(dān)起撫養(yǎng)皇后遺孤胤礽的重任。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冊封胤礽為皇太子,下諭禮部擇吉日舉行冊封大典:“帝王紹基垂統(tǒng),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胤礽為皇太子。爾部詳察應(yīng)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
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康熙帝于太和殿舉行冊封大典,授予胤礽皇太子冊、寶,正位東宮,十四日正式頒詔天下,下詔說:“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qū),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jǐn)告天地、宗廟、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tǒng),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開列于后。于戲。主器得人,益篤靈長之祜。綸音式渙,用昭浩蕩之仁。布告中外,咸使聞知!痹t書中還包括三十條皇帝賜予百姓的恩典,諸如蠲免賦稅,舉行大赦等。同時,設(shè)立專門為皇太子服務(wù)的詹事府衙門,并為其配備官員。十二月,授胤礽的外祖父赫舍里·噶布喇為一等公,世襲罔替。
康熙十五年(1676年)正月,康熙帝因為建儲的原因,加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徽號,全部建儲儀式至此結(jié)束?滴跏辏1677)五月,康熙帝行仁孝皇后赫舍里氏三周年祭日致祭禮。同年九月,康熙帝前去察看仁孝皇后的山陵。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一月,胤礽不幸出痘(天花),天花在當(dāng)時為不治之癥,一旦出痘便使人無比恐慌。出于愛子心切,康熙帝下旨從當(dāng)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各部院衙門的奏章全部送到內(nèi)閣,自己則全心全意看護在兒子身邊,陪伴太子度過病危期。待太子痊愈之后,康熙帝還特地祭掃了方澤、太廟、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這一喜訊。
年少恩寵
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帝特命人修葺紫禁城東面齋宮與奉先殿之間的明奉慈殿,改為毓慶宮,作為皇太子胤礽居住的東宮,以示恩寵。同年六月初三,康熙帝首次率太子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宮前行禮。翌日,年僅五歲的皇太子胤礽隨父皇于景山騎射時連發(fā)五箭,射中一鹿、四兔,康熙帝非常高興。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二十三日,詹事府等衙門商議皇太子出閣讀書的事宜。五月初三,是仁孝皇后的六周年祭日,康熙帝特命胤礽至皇后的陵寢為無緣謀面的母親致祭,以盡孝道。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孝昭皇后三周年忌日,命皇太子胤礽率諸王以下、八旗四品官以上一半,及王妃以至一品官命婦前去祭祀。二月十七日,因為送兩宮皇后的梓宮,皇太子胤礽率諸王以下、八旗三品官以上及王妃以至一品官命婦前去祭祀。十一月十三日,御史戴王縉上奏康熙帝,皇太子應(yīng)該出閣讀書,康熙帝認(rèn)為此事當(dāng)行,十五日,皇太子率皇長子保清(胤禔)以及諸王大臣等于皇后陵前祭祀、行禮;十六日,因為清軍攻克昆明的捷報傳來,康熙帝召集眾臣親自宣讀漢文捷書,命年僅八歲的太子宣讀滿文捷書,二十一日,太子行獵時遇到兩只豹,裕親王福全與太子各射斃一只。十二月初六日,鑾儀衛(wèi)請求在皇太子儀仗中添設(shè)滿洲官三十員,漢官二十員以及校尉等官職,康熙帝認(rèn)為此事尚早,暫時留著不去實行。
出閣受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為平定“三藩之亂”,率皇太子前往遼東關(guān)外的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月二十三日行圍時,途中遇到三虎,康熙帝射死了兩只虎,胤礽射死了一只虎。二十五日,因俄國侵?jǐn)_中國東北地區(qū),太子隨父皇到吉林烏喇地方視察?滴醵辏1683年)三月二十六日,康熙帝為皇太子讀書而特地修繕了文華殿,以便作為太子日后出閣講書的地方。十一月二十一日,因為清朝統(tǒng)一臺灣,康熙帝攜太子胤礽親祭南京明孝陵。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諸臣上奏康熙帝,太子的《四書》、《書經(jīng)》已經(jīng)全部讀完,并且深通義旨,所以康熙帝命禮部、詹事府詳細(xì)查閱一下歷代的典籍,選擇一個吉日舉行皇太子的出閣典禮。四月二十八日,各部議定在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日,舉行皇太子的出閣講書典禮,康熙帝制訂諸王大臣于皇太子前行兩跪六叩的大禮。同年閏四月二十四日,舉行皇太子出閣讀書典禮,皇太子胤礽率滿漢大學(xué)士、九卿、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員在保和殿前向康熙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正月,太子講官尹泰、湯斌、徐潮等為胤礽講解。五月二十九日,康熙帝下諭大學(xué)士在漢人大臣中選擇學(xué)問優(yōu)長的人來輔導(dǎo)太子。六月初六,康熙帝選擇達(dá)哈塔、湯斌、耿介三人作為皇太子的講師。初七日,康熙帝于暢春園與眾臣探討輔佐皇太子的事宜;初九,胤礽開始在暢春園無逸齋讀書。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三十日,因為朝鮮國王使臣的奏表內(nèi)未避皇太子的名諱而遭嚴(yán)懲。十二月十二日,康熙帝因病命胤礽與諸皇子代行孝莊文皇后再期致祭禮。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西征期間,胤礽與皇三子胤祉赴康熙行宮探病,因太子表現(xiàn)不佳被遣回京師。十二月初四日,孝莊太后三周年祭日,胤礽在安奉殿(孝莊棺槨暫安處)祭奠。
奉旨監(jiān)國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五月初八,皇太子大婚禮成;六月初七日,康熙冊立石氏為太子妃?滴跞迥辏1696年)正月二十八日,康熙啟行親征噶爾丹,二月初二日,康熙帝派遣皇太子胤礽祭大社、大稷;康熙出征命皇太子監(jiān)國。六月初四日,太子率大學(xué)士阿蘭泰、戶部尚書馬齊、禮部尚書佛倫前去勘察諾海河朔地方;初八日康熙帝命太子先回京師;初九日,太子迎康熙皇駕回宮。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九月十五日,康熙帝下諭內(nèi)務(wù)府處死曾于太子的住處行徑悖亂的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頭,膳房人額楚圈禁家中。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冊封諸成年皇子,包括皇長子胤禔為多羅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多羅誠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為多羅貝勒。受封的諸皇子參與國家政務(wù),并分撥佐領(lǐng),各有屬下之人。分封皇子,相對削弱了太子的力量,對皇太子是一次考驗。同時,諸年長皇子有權(quán)有勢以后,加劇了與皇太子的矛盾,諸皇子及其黨羽的共同打擊目標(biāo)是皇太子及皇太子黨。于是,在皇帝與儲君、諸皇子與皇太子之間的矛盾錯綜復(fù)雜,日益加劇。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索額圖因“議論國事,結(jié)黨妄行”之罪,被宗人府拘禁。
初次廢黜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長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隨駕。在巡幸期間,發(fā)生了幾件事,促使康熙帝與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報告了太子的許多不良表現(xiàn)。比如說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以至兵丁“鮮不遭其荼毒”,還有截留蒙古貢品,放縱奶媽的丈夫、內(nèi)務(wù)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種種不仁的表現(xiàn),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滿。這些報告,有些是不實之辭,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僅為太子的暴行所氣惱,而且不滿太子的越位處事。他認(rèn)為皇太子的行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巡幸途中,剛滿七歲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慮,太子卻無動于衷?滴跻环矫嫣蹛勰暧椎睦蟻碜,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來一直耿耿于懷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烏蘭布通之戰(zhàn)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與皇三子馳驛前迎。胤礽到行宮看到父皇病容,絲毫沒有憂愁的樣子,康熙認(rèn)為這個兒子絕無忠愛君父之念,讓他先回北京。當(dāng)時只有16歲的胤礽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父皇的不滿,但是康熙認(rèn)為這說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后來康熙在廢太子時說已包容了20年,就是把這件事作為起點的,可見此事給康熙留下多么深的印象?滴鯕鈶嵉刎(zé)備太子:作為嫡長子,毫無做兄長的樣子。但是皇太子不僅不接受批評,而且還忿然發(fā)怒,蠻橫地與父皇頂嘴。返京途中,康熙發(fā)現(xiàn)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帳篷,從縫隙向里面窺視,便立即懷疑太子可能要“弒逆”。這件事也刺激他下決心立即廢掉皇太子。十一月十四日,康熙于暢春園召集眾臣命在諸皇子中除大阿哥外選出一人做皇太子,八阿哥黨的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人遂私相計議、與諸大臣暗通消息推舉八阿哥胤禩,被康熙帝否決,康熙厭胤禩勾結(jié)胤禔,也將其關(guān)押,后又釋放。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于眾人之前釋放廢太子胤礽;十七日,科爾沁達(dá)爾漢親王額駙班第及文武諸臣,為請復(fù)皇太子事具疏上奏,留中。
復(fù)立再廢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為大阿哥與八阿哥爭儲失敗,康熙帝諸子矛盾激化,為了緩和局勢,康熙帝決定再立胤礽為太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復(fù)立胤礽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三月初十日,以大學(xué)士溫達(dá)、李光地為正使,刑部尚書張廷玉、都察院左都御史穆和倫為副使持節(jié),授胤礽冊、寶,復(fù)立為皇太子;以禮部尚書富寧安為正使,禮部侍郎鐵圖為副使持節(jié),授石氏冊寶,復(fù)封為皇太子妃。同日,分別晉胤祉、胤禛、胤祺為親王,晉胤祐、胤礻我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俱封為貝子,胤禩此前已復(fù)為貝勒?滴踉噲D以此促進皇太子與諸皇子以及諸子之間的團結(jié)。
而自初次被廢黜后,胤礽一反常態(tài),行為瘋癲,便被康熙帝懷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無日不流涕,寢食不寧。他回想拘禁胤礽那天,天色忽暗;皇十八子胤祄病死;進京前一日,大風(fēng)旋繞駕前;夜間夢見已故祖母孝莊與胤礽生母仁孝皇后,她們顏色不悅;之后去南苑行圍,憶昔皇太子及諸阿哥隨行之時,不禁傷懷。終于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月二十三日病倒。當(dāng)日回宮,立即召見胤礽,并諭告臣下:“自此以后,不要再提這件事了。”此后經(jīng)常召見胤礽,每召見一次,心里便舒適一次。
皇太子雖復(fù)立,但原有的君儲矛盾并未解決,所以很快就又發(fā)生了嚴(yán)懲皇太子黨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議處戶部尚書沈天生等串通戶部員外郎伊爾賽等,包攬湖灘河朔事例額外多索銀兩一案;侍釉诓邉澅聘富时M早讓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实叟c儲君之間的矛盾,終于又發(fā)展到不可調(diào)和的地步?滴鯖Q定再廢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視塞外回京當(dāng)天,即向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從復(fù)立以來,以前的狂妄還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業(yè)斷不可托付給他。朕已經(jīng)奏報給了皇太后,現(xiàn)在要將胤礽拘執(zhí)看守!笔辉率,康熙帝將廢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
廢儲時光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初二日,都察院左都御史趙申喬奏請立皇太子,康熙帝不準(zhǔn)。五月初三日,蒙古喇嘛鎮(zhèn)魘胤礽案審結(jié)。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一月,大學(xué)士王掞、御史陳嘉猷等上疏請求康熙帝建儲。康熙五十七年(1718)正月二十日,翰林院檢討朱天保再次上奏請求復(fù)立胤礽為皇太子。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六月初二日,康熙帝冊封胤礽的第三女為郡主,下嫁土默特達(dá)爾漢貝勒阿喇布坦?滴趿辏1721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帝萬壽節(jié)的時候,王掞再次向康熙帝提出復(fù)立胤礽為太子,但未獲準(zhǔn)許。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危,召三、四、七、八、九、十、十二、十三諸皇子及隆科多覲見,康熙帝遺詔立胤禛為嗣皇帝,弘皙為親王,要胤禛善待廢太子與皇長子,康熙帝當(dāng)日病逝于暢春園;十四日,胤禛封弘晳為郡王;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改翌年為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帝封弘晳為多羅理郡王。
晚景凄涼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初七日,雍正命理郡王弘晳攜家屬遷移至京郊(今北京昌平區(qū))鄭家莊居。涣率呷,改仁孝皇后謚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圣仁皇后。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諭大臣安排后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錮地紫禁城咸安宮,終年51歲;十五日,雍正帝想要去理密親王處祭奠,涉及胤礽有其感激雍正對其施惠,并教導(dǎo)其子弘晳一定要忠于皇上等話;冊弘晳之母為理親王側(cè)妃,由其子贍養(yǎng),其余妾室隨個人意愿擇定居所,“豐其衣食,以終余年”;十六日,雍正帝往五龍亭,哭奠。
胤礽死后,雍正規(guī)定:依前二阿哥福晉石氏喪儀照和碩福晉例(實際規(guī)格高于親王福晉),故胤礽喪儀照和碩親王例;理郡王府人員都穿孝(另命允祉、允祹、弘曙、弘晫、弘曦、弘昉、弘春、弘昂穿孝);令弘晳得盡子道,出殯時,每翼派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各一員、散秩大臣各二員、侍衛(wèi)各五十員擇定出殯日期,送至鄭家莊,設(shè)棚安厝。如此等等。
胤礽后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于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謚曰密。
爭儲余波
胤礽第二子弘晳是為康熙皇長孫,自幼獲得祖父寵愛,撫育宮中。在其父胤礽被廢太子之后,弘晳已長成一名青年,他為人賢德,故時有傳言康熙帝會因?qū)檺酆霑懚谌蝺粤⒇返i為儲君。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初,宗人府議奏,康熙帝第十六子莊親王允祿與其子輩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結(jié)黨營弘,往來詭秘,上書請求將他們進行懲處。
乾隆帝認(rèn)為:“弘晳自以為自己是以前太子的嫡子,居心叵測!敝鴮⒑霑懜锶ビH王,仍準(zhǔn)于鄭家莊居住,不許出城,后改禁錮地至景山東果園內(nèi),除宗籍,改名為四十六。此事件不可不謂為康熙朝儲位斗爭的余波。
人物評價
總評
胤礽是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聰慧好學(xué),開講經(jīng)筵;主持祭祀。緊序有秩;作為康熙殷切期望的繼承人,他不負(fù)眾望,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國才能,這點即使是后來康熙帝對他失望透頂之時仍予以承認(rèn)。數(shù)次監(jiān)國聽政,多少減輕了康熙的負(fù)擔(dān),對清朝極盛時期的來臨,胤礽功不可沒;但長期的養(yǎng)尊處優(yōu)及錯綜復(fù)雜的政治斗爭最終使其人格分裂,賢德不再;而對高度集權(quán)的最高統(tǒng)治者來說,皇太子擁有的過多特權(quán)對其構(gòu)成嚴(yán)重威脅。君儲、父子之間的悲劇不可避免;侍訌U而復(fù)立、繼而再廢,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在第二次廢太子后,雖然并非如他自己所說“毫不介意,談笑處之”,但確實不像第一次時那么痛苦。因為他發(fā)現(xiàn),立太子就難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皇儲爭奪的內(nèi)斗。自康熙朝后,雍正帝鑒于太子立廢、皇子紛爭的殘酷性,故另創(chuàng)秘密建儲制度,此后沿用至咸豐朝。
歷代評價
康熙帝:①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②皇太子自幼讀書,深明大義,必然謹(jǐn)慎。上則祖廟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朕不勝喜悅。③爾在宮穩(wěn)坐泰山理事,故朕在外放心無事,多日悠閑,此可輕易得想乎?朕之恩福蓋由行善而致也。朕在此無不告知眾人。爾如此孝順父親,諸事掛念在心,朕亦祝爾長壽無疆,子孫同爾一樣孝順,亦如此恭敬爾。爾諸事稔知恭敬,故寫信寄之。④皇太子并與諸臣巨細(xì)問之,此一大暢快事也。⑤皇太子乃極孝順之人,想是見花鳥魚獸,憐惜朕于沙鹵邊陲之勞苦耳。⑥朕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以付此人!乾隆帝:可知建儲冊立,非國家之福,召亂起釁多,由於此即。以我朝而論,皇祖時,理密親王亦嘗立為皇太子,且特選公正大臣,如湯斌者,為之輔導(dǎo)。乃既立之后,情性乖張,即湯斌亦不能有所匡救;群小復(fù)從,而蠱惑。遂致屢生事端。上煩皇祖圣慮,終至廢黜;且即理密親王孝而無過,竟承大統(tǒng),亦不過享國二年。白晉:可以說,此刻已23歲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儀表在北京宮廷里同年齡的皇族中是最完美無缺的。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宮廷中沒有一個人不稱贊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中華帝國前所未有的偉大皇帝之一!肚迨芳o(jì)事本末》:①太子性仁弱,率易任情,無矯飾。②胤礽居儲位,會圣祖親征準(zhǔn)噶爾,胤礽奉命監(jiān)國,以性仁弱故,為政務(wù)寬大。徐世昌:(胤礽)詩載文穎,中述祖勤民,其言悱惻,固未嘗有不克負(fù)荷之征,(其詩)亦復(fù)斐然可誦。王鐘翰:在皇太子未廢以前三十多年,康熙外出遠(yuǎn)征期間,讓皇太子試之以政者再,太子按章辦事,均無差錯。軼事典故
父子情深
康熙屢次外出,皆不忘問候留在宮中的愛子;有時胤礽可能對于給父皇寫信的事不太重視,康熙便十分焦急,在他心中,太子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曾言“情之最親者,莫如父子”。有一次他甚至給太子的書信中說“此間爾請安文書隔絕,朕內(nèi)心不安。” 在父子感情最融洽的時候,胤礽偶染小病,康熙便急得坐臥不寧、寢食難安。父子相互依戀,在康熙出征塞外時,胤礽曾奏“臣從來依戀膝下,習(xí)以為!保滴醺强紤]周全,在塞外凡遇新鮮事物皆不忘寄送京中太子,乃至諭旨太子寄去幾件舊衣服以達(dá)睹物思人之效;康熙40歲時突患瘧疾,外國傳教士建議使用奎寧,但奎寧服用后的效果還沒有準(zhǔn)確的結(jié)論,胤礽非常焦急,他呵斥索額圖等人粗心大意。索額圖等在皇太子的指責(zé)下情急之中當(dāng)場服用奎寧,胤礽這才放心地將藥推薦給康熙。
康熙是一位慈父,他疼愛每一名兒女,對太子更甚。但對胤礽不分輕重的驕縱和溺愛,最終讓他嘗到苦果:默許索額圖所定規(guī)格幾乎與皇帝等同的皇太子儀仗、冠服(只有尺寸有些許裁剪);康熙規(guī)定每年的元旦、冬至、千秋三大節(jié),百官對皇太子都要行二拜六叩的禮節(jié),并避太子名諱;為了維護太子的地位,不惜罷斥重臣明珠;縱容兒子揮霍浪費,如歷次外出巡游,太子所用皆較皇帝上乘,命令當(dāng)?shù)毓賳T搜刮民脂民膏。東宮內(nèi)花銷亦高于皇帝;太子脾氣暴躁,任意鞭撻諸王、眾臣,康熙卻加以包庇,甚至“以身作則”處置忤逆太子的人;默認(rèn)私生活不檢的太子放肆地廣羅美女、豢養(yǎng)面首?傊侍迂返i的一切過錯在康熙處均能得到包庇,康熙不厭其煩地選撤太子的侍從,因為他堅信自己的兒子無甚過錯,唯有兒子身邊的小人教唆壞了太子。長此以往,使得高高在上的胤礽養(yǎng)成了不可一世、蠻橫無禮的性格,之前的君子氣度已蕩然無存,變得乖戾暴躁,四周早已樹敵無數(shù)。后來康熙帝更是訓(xùn)斥他“不法祖德,不遵朕訓(xùn)。“
政治才能
身為一國儲君,胤礽有較高的政治才能。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帝親征準(zhǔn)噶爾部噶爾丹之際,先后有十多個月的時間不在京城,他命22歲的胤礽坐鎮(zhèn)京師處理朝政:“凡事俱著皇太子聽理。若重大緊要事,著諸大臣會同議定,啟奏皇太子”。太子心思縝密,無論巨細(xì)皆一一詳詢,直到父皇滿意為止;其克盡厥職,不負(fù)眾望,“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滴醯垡埠軡M意,他給太子的朱批說:“皇太子所問,甚周密而詳盡,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與朕心相同,朕不勝喜悅。且汝居京師,辦理政務(wù),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yōu)閑,冀此豈易得乎?朕之福澤,想由行善所致耶!朕在此凡所遇人,靡不告之。因汝之所以盡孝以事父,凡事皆誠懇敦切,朕亦愿爾年齡遐遠(yuǎn),子孫亦若爾之如此盡孝,以敬事汝矣。因稔知爾諸事謹(jǐn)慎,故書此以寄。”
康熙為了培育太子,還打破自古以來封建國家有關(guān)皇帝和儲君之間的規(guī)矩,破格樹立胤礽的權(quán)威。如他讓太子結(jié)交江南士紳的代表人物,讓皇太子的聲威遠(yuǎn)播南方,甚至還示意太子可以與外國的傳教士往來,而大清皇太子的言行舉止給眾洋人留下極好的印象。由此觀之,胤礽的個人修養(yǎng)很高,他很尊重外國人和外國文化,因此在這些傳教士面前表現(xiàn)了一個大國儲君應(yīng)有的涵養(yǎng)與風(fēng)采,既給父皇掙足了面子,又體現(xiàn)了禮儀之邦的風(fēng)范,也難怪當(dāng)時的歐洲人崇尚中國文明,尤其是儒家禮義。
被廢原因
沒有處理好皇帝與儲君的矛盾當(dāng)時處于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向中央集權(quán)過渡時期,預(yù)立儲君,包括皇帝、滿洲貴族和儲君本人都一時無法適應(yīng)這種新的情況。比如,實行儲君制度,就應(yīng)當(dāng)堅持儲君不御政;侍佑,必然引發(fā)皇太子與皇帝的權(quán)力沖突。皇太子御政,必然從中植成黨羽,與皇權(quán)相爭?滴醯垡环矫娓母锴按幕饰焕^承制度,建立儲君;另一方面又讓太子領(lǐng)兵從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參與各種軍政事務(wù),其本意是鍛煉和培養(yǎng)皇子,讓他們?yōu)閲医üαI(yè);侍訖(quán)勢的增長侵犯和威脅了皇權(quán)。無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現(xiàn)兩個中心,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受到侵犯?滴醯凼屡c愿違,陷入旋渦,遭到失敗。
沒有處理好太子與皇子的矛盾明朝諸王“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清朝諸王“內(nèi)襄政本、外領(lǐng)師干”,這樣太子與皇子便發(fā)生矛盾?滴醯郾疽馐桥囵B(yǎng)教育皇子,卻使他們增長了對權(quán)力與財富的欲望。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觀意志所決定的。諸皇子成人之后,賜封世爵,分撥人口,建立府第,設(shè)置官署,對內(nèi)臨政,對外領(lǐng)兵。各自所屬人員又“各庇護其主”,甚而糾集黨羽。這本身就容易與皇權(quán)產(chǎn)生某種矛盾。如果設(shè)立皇太子,其地位高于諸王,近于皇帝,又必然為諸皇子所不容,使矛盾更趨復(fù)雜?滴醯蹆闪蓮U皇太子,既是皇帝與儲君矛盾,也是太子與皇子矛盾尖銳化的集中表現(xiàn)。
無法解開皇位繼承制度的死結(jié)清朝立儲制,為康熙帝所創(chuàng),雖思之久遠(yuǎn),卻事與愿違。這不是康熙帝無能,而是皇位繼承制結(jié)下的苦果。后來雍正帝的“秘密建儲制”、慈禧太后的“懿旨立儲制”,都不能解開皇位繼承制度的死結(jié)。6歲的同治、4歲的光緒、3歲的宣統(tǒng)繼承皇位,說明清朝已經(jīng)走進“家天下”的死胡同。以民主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專制,才是歷史之趨勢、世界之潮流、時代之必然、民眾之所望。
親屬成員
父祖
祖父:清世祖順治帝福臨。祖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父親:圣祖仁皇帝(康熙帝)玄燁。母親: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兄弟
同母兄:承祜。妻妾
嫡福晉(皇太子妃)瓜爾佳氏(?—1718年),都統(tǒng)、伯石文炳之女。側(cè)福晉李佳氏,輕車都尉舒爾德庫之女。側(cè)福晉李佳氏,云騎尉雷大人之女。側(cè)福晉林氏。側(cè)福晉唐氏。側(cè)福晉程氏,程世福之女。側(cè)福晉王氏。庶福晉范氏。庶福晉劉氏。妾劉氏。妾錢氏。妾邱氏。妾祁氏。妾朱氏。妾裴氏。子女
兒子
第一子,未有名。第二子,已革理親王弘晳。第三子,奉恩輔國公品級弘晉。第四子,未有名。第五子,未有名。第六子,奉恩輔國恪僖公弘曣。第七子,已革輔國公弘晀。第八子,未有名。第九子,三等侍衛(wèi)弘暚。第十子,多羅理恪郡王弘?。第十一子,弘暋5謔櫻疃鞲ü霑垺?p>女兒長女(康熙三十二年四月—同年八月)次女(康熙三十三年二月—同月)三女(康熙三十六年八月—雍正十三年四月),郡主,嫁土默特達(dá)爾漢貝勒阿喇布坦。四女(康熙四十五年二月—生即殤)五女(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康熙五十一年一月)六女(康熙四十七年一月—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和碩淑慎公主,嫁科爾沁博爾濟錦氏觀音保。七女(康熙五十年十月—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八女(康熙五十三年一月—乾隆二十五年十月),郡主,嫁敖漢博爾濟吉特氏臺吉彭蘇克拉氏。九女(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乾隆二十七年閏五月),縣主,嫁敖漢臺吉七旺多爾濟。十女(康熙五十六年六月—康熙五十九年一月)十一女(康熙五十六年六月—雍正三年二月)十二女(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乾隆四十一年三月),郡主,嫁科爾沁一等塔布囊喀英阿。十三女(康熙五十七年一月—康熙五十八年四月)十四女(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七月)史籍記載
史料 | 作者 | 時期 |
---|---|---|
《康熙起居注》 | 不詳 | 康熙十年(1671年) |
《清實錄·圣祖實錄》 | 不詳 | 清朝時期 |
《湯子遺書》 | 湯斌 | 清朝康熙年間 |
《清史紀(jì)事本末》 | 黃鴻壽等 | 民國初年 |
《康熙朝滿文奏折》 | 不詳 | |
《御制文集》 | 不詳 | |
《清史稿》 | 趙爾巽等 | 民國初年 |
《晚晴簃詩匯》 | 徐世昌 | 民國初年 |
《清宮述聞》 | 章乃煒 | 民國三十年(1941年) |
《居易錄》 | 王士禎 | 清朝康熙年間 |
《篤素堂集鈔》 | 張英 | |
《清暉贈言》 | 王翚 | |
《益齋集》 | 永璥 | |
《康熙皇帝》 | 【法】白晉 | |
《韃靼旅行記》 | 【比】南懷仁 |
藝術(shù)形象
注:現(xiàn)眾多文學(xué)影視作品由于受傳統(tǒng)史學(xué)觀念的影響,未正確為歷史人物定位。故在不少作品中懦弱無能的皇太子形象實則是對歷史史實的歪曲與對真實人物的誤解,權(quán)當(dāng)娛樂,不可當(dāng)真。
年份 | 劇名 | 演員 |
---|---|---|
1980 | 《大內(nèi)群英》 | 麥天恩 |
1987 | 《滿清十三皇朝》 | 黃偉良 |
1997 | 《雍正王朝》 | 徐敏 |
1999 | 《雍正小蝶年羹堯》 | 周紹棟 |
2001 | 《康熙王朝》 | 萬中良 |
2002 | 《李衛(wèi)當(dāng)官1》 | 徐敏 |
2004 | 《避暑山莊大傳奇》 | 趙寧宇 |
2003 | 《皇太子秘史》 | 馬景濤 |
2003 | 《康熙微服私訪記3》 | 高虎 |
2011 | 《少林寺之大漠英豪》 | 蘇茂 |
2011 | 《宮鎖心玉》 | 宗峰巖 |
2011 | 《步步驚心》 | 張雷 |
2012 | 《深宮諜影》 | 張丹峰 |
2013 | 《宮鎖沉香》 | 林子聰 |
2015 | 《新步步驚心》 | 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