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 - 生平概況
愛新覺羅·代善,生于明萬歷十一年七月初三日(1583年8月19日),卒于清順治五年十月十一日(1648年11月25日),清初宗室大臣。建州人,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
初封大貝勒,與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并稱四大貝勒。勇武善戰(zhàn),多有戰(zhàn)功。萬歷三十五年(1607),與兄褚英、貝勒舒爾哈齊統(tǒng)兵襲取斐悠城瓦爾喀之民,敗烏拉兵于烏碣巖,斬烏拉貝勒博克多,因功賜號“古英巴圖魯”。四十一年(1613),從努爾哈赤滅烏拉。四十四年(1616)后金分裂后被封為和碩貝勒。1618年四月,從軍克撫順城,敗朝廷援軍。四年,在薩爾滸戰(zhàn)役中,多立戰(zhàn)功,繼取開原、鐵嶺、敗蒙古牢賽兵。八月克葉赫西城。六年,從軍破沈陽、遼陽。1626年,與諸子立皇太極為汗。1627年五月,統(tǒng)兵圍錦州,敗明援軍。十月,從皇太極征中國,趨京城、下良鄉(xiāng)。五年,圍困大凌河城,敗朝廷四萬軍,生擒監(jiān)軍張春。崇德(1643),皇太極死,八月,與諸王貝勒擁世祖福臨即位,以鄭親王濟(jì)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
在四大貝勒中阿敏、莽古爾泰先后被革去大貝勒之職,惟有代善表現(xiàn)乖巧,對皇太極誓表忠誠,風(fēng)光一生。此外代善在順治時曾大義滅親殺死鼓動多爾袞自立為帝的子孫碩托與阿達(dá)禮,對清庭確是一片忠心。
在努爾哈赤諸子中,代善一系還是最顯赫的一支。在他的8個兒子中,3人被封為親王,2人被封為郡王,1人被封為貝子,1人被封為輔國公。在清朝世襲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中,代善祖孫三代就占了3個,即代善首封的禮親王爵,其子岳讬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孫勒克德渾首封的順承郡王爵。
代善 - 長壽秘訣
在努爾哈赤諸子中,代善是最長壽的一個。努爾哈赤長子褚英只活了36歲,三子阿拜64歲,四子湯古代56歲,五子莽古爾泰46歲,六子塔拜51歲,七子阿巴泰59歲,八子皇太極52歲,九子巴布泰64歲,十子德格類40歲,十一子巴布海48歲,十二子阿濟(jì)格47歲,十三子賴慕布36歲,十四子多爾袞39歲,十五子多鐸36歲,十六子費(fèi)揚(yáng)古21歲。
他們中間,活過50歲的只有6個人,除了傷痛、疾病,權(quán)力爭斗造成的傷害也是致死的重要原因。
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是因行為不端,被父親賜死的。五子莽古爾泰是因與其弟皇太極爭權(quán),被降爵、罰銀、削奪人口而氣死的,死后不久又被檢舉,生前曾與同母弟德格類盟誓,企圖奪權(quán)謀逆。另外,十一子巴布海以編造匿名帖陷害罪、十二子阿濟(jì)格以口出怨言等罪,均在順治年間被處死。第十六子費(fèi)揚(yáng)古,《清史稿》本傳只記載他在太宗時犯大罪伏法而死,罪名卻沒有說明。其母為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袞代,是莽古爾泰、德格類的同母弟,所以有學(xué)者推測,他的死,很可能與莽古爾泰、德格類的“謀逆案”有關(guān)。與這些死于非命的兄弟相比,代善相當(dāng)幸運(yùn),幾十年中盡管他身歷多次內(nèi)部爭斗,總是有驚無險,一直活到清朝入關(guān)以后的第五年(1648),66歲時壽終正寢。
第一子,多羅克勤郡王岳托,己亥年二月初二日寅時生,母嫡福晉李佳氏,達(dá)褚祜巴晏之女。初授臺吉。天命十一年,封貝勒。崇德元年四月,封成親王。八月,坐降貝勒。二年八月,再降貝子。三年,復(fù)貝勒。崇德四年己卯正月初九日卯時薨于軍,年四十一歲,追封為克勤郡王?滴醵吣,立碑紀(jì)功。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嫡福晉納喇氏,阿拜宜之女;繼福晉納喇氏,吳爾祜達(dá)之女。七子:長子羅洛渾,次子多羅衍禧介郡王洛洛歡,三子多羅顯榮貝勒喀爾楚諢,四子多羅和惠貝勒巴爾楚諢,五子鎮(zhèn)國將軍品級巴思哈,六子多羅剛毅貝勒祜里布,七子富英武。
第二子,已革固山貝子碩托,庚子年十一月初十日丑時生,母嫡福晉李佳氏,達(dá)褚祜巴晏之女。初授臺吉。天命十一年,授貝勒。天聰四年,坐削爵。尋封貝子。崇德四年,降輔國公。尋復(fù)封貝子。太宗崩,碩讬與阿達(dá)禮謀立睿親王多爾袞,于崇德八年八月十八日處死,年四十四歲,黜宗室。嫡妻烏喇納喇氏,布占泰貝勒之女;妾張氏,張國棟之女;媵妾明氏,明尚隆之女;妾宋氏,宋昌云之女。三子:長子喇喀,次子齊蘭布,三子岳賽布。
第三子,和碩穎毅親王薩哈磷,甲辰年五月二十三日卯時生,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初授臺吉。天命十一年,授貝勒。崇德元年丙子五月初九日辰時薨,年三十三歲,追封和碩和碩穎親王?滴跏晡逶,謚曰毅。嫡福晉烏喇納喇氏濟(jì)海爾,布占泰貝勒之女,崇德八年八月十八日,因罪與子阿達(dá)里被處死。三子三女。三子:長子已革多羅郡王阿達(dá)里,次子多羅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琿,三子奉恩鎮(zhèn)國公杜蘭。
第四子,多羅謙襄郡王瓦克達(dá),丙午年五月十三日酉時生,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順治三年,封三等鎮(zhèn)國將軍。四年,進(jìn)封鎮(zhèn)國公。五年,進(jìn)封郡王。順治九年壬辰八月初七日子時薨,年四十七歲。康熙十年,追謚。嫡福晉赫舍里氏,巴圖禮之女;繼福晉他塔喇氏,尚書塔穆拜之女;側(cè)福晉巴林氏,圖魯克宜之女;側(cè)福晉納喇氏,塔喇瑪之女;庶福晉何氏,何起龍之女;庶福晉卞氏,卞進(jìn)泰之女;媵妾納喇氏,袁布之女。三子:長子巴克達(dá),次子已革鎮(zhèn)國公留雍,三子已革鎮(zhèn)國公噶爾塞。
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是因行為不端,被父親賜死的。五子莽古爾泰是因與其弟皇太極爭權(quán),被降爵、罰銀、削奪人口而氣死的,死后不久又被檢舉,生前曾與同母弟德格類盟誓,企圖奪權(quán)謀逆。另外,十一子巴布海以編造匿名帖陷害罪、十二子阿濟(jì)格以口出怨言等罪,均在順治年間被處死。第十六子費(fèi)揚(yáng)古,《清史稿》本傳只記載他在太宗時犯大罪伏法而死,罪名卻沒有說明。其母為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袞代,是莽古爾泰、德格類的同母弟,所以有學(xué)者推測,他的死,很可能與莽古爾泰、德格類的“謀逆案”有關(guān)。與這些死于非命的兄弟相比,代善相當(dāng)幸運(yùn),幾十年中盡管他身歷多次內(nèi)部爭斗,總是有驚無險,一直活到清朝入關(guān)以后的第五年(1648),66歲時壽終正寢。
代善 - 妻妾子女
嫡福晉李佳氏,達(dá)褚祜巴晏之女;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三娶福晉葉赫納喇氏,阿納布貝勒之女;側(cè)福晉哈達(dá)納喇氏,孟格布祿貝勒之女;側(cè)福晉喀爾喀博爾濟(jì)吉特氏,寨三貝勒之女;妾富察氏,和之女;第一子,多羅克勤郡王岳托,己亥年二月初二日寅時生,母嫡福晉李佳氏,達(dá)褚祜巴晏之女。初授臺吉。天命十一年,封貝勒。崇德元年四月,封成親王。八月,坐降貝勒。二年八月,再降貝子。三年,復(fù)貝勒。崇德四年己卯正月初九日卯時薨于軍,年四十一歲,追封為克勤郡王?滴醵吣,立碑紀(jì)功。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嫡福晉納喇氏,阿拜宜之女;繼福晉納喇氏,吳爾祜達(dá)之女。七子:長子羅洛渾,次子多羅衍禧介郡王洛洛歡,三子多羅顯榮貝勒喀爾楚諢,四子多羅和惠貝勒巴爾楚諢,五子鎮(zhèn)國將軍品級巴思哈,六子多羅剛毅貝勒祜里布,七子富英武。
第二子,已革固山貝子碩托,庚子年十一月初十日丑時生,母嫡福晉李佳氏,達(dá)褚祜巴晏之女。初授臺吉。天命十一年,授貝勒。天聰四年,坐削爵。尋封貝子。崇德四年,降輔國公。尋復(fù)封貝子。太宗崩,碩讬與阿達(dá)禮謀立睿親王多爾袞,于崇德八年八月十八日處死,年四十四歲,黜宗室。嫡妻烏喇納喇氏,布占泰貝勒之女;妾張氏,張國棟之女;媵妾明氏,明尚隆之女;妾宋氏,宋昌云之女。三子:長子喇喀,次子齊蘭布,三子岳賽布。
第三子,和碩穎毅親王薩哈磷,甲辰年五月二十三日卯時生,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初授臺吉。天命十一年,授貝勒。崇德元年丙子五月初九日辰時薨,年三十三歲,追封和碩和碩穎親王?滴跏晡逶,謚曰毅。嫡福晉烏喇納喇氏濟(jì)海爾,布占泰貝勒之女,崇德八年八月十八日,因罪與子阿達(dá)里被處死。三子三女。三子:長子已革多羅郡王阿達(dá)里,次子多羅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琿,三子奉恩鎮(zhèn)國公杜蘭。
第四子,多羅謙襄郡王瓦克達(dá),丙午年五月十三日酉時生,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順治三年,封三等鎮(zhèn)國將軍。四年,進(jìn)封鎮(zhèn)國公。五年,進(jìn)封郡王。順治九年壬辰八月初七日子時薨,年四十七歲。康熙十年,追謚。嫡福晉赫舍里氏,巴圖禮之女;繼福晉他塔喇氏,尚書塔穆拜之女;側(cè)福晉巴林氏,圖魯克宜之女;側(cè)福晉納喇氏,塔喇瑪之女;庶福晉何氏,何起龍之女;庶福晉卞氏,卞進(jìn)泰之女;媵妾納喇氏,袁布之女。三子:長子巴克達(dá),次子已革鎮(zhèn)國公留雍,三子已革鎮(zhèn)國公噶爾塞。
第五子,巴喇瑪,戊申年二月初一日辰時生,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天聰五年辛未六月十九日午時卒,年二十四歲,嫡妻佟佳氏,巴圖禮之女;媵妾博爾濟(jì)吉特氏,班第臺吉之女。無子女。
第六子,奉恩輔國公瑪占,壬子年七月十三日辰時生,母側(cè)福晉哈達(dá)納喇氏,孟格布祿貝勒之女。崇德元年,封輔國公。崇德三年戊寅十一月二十五日辰時卒,年二十七歲。無子,未立后。爵停襲。嫡妻納喇氏,都統(tǒng)蘇耐之女。
第七子,和碩巽簡親王滿達(dá)海,天命七年壬戌三月二十日戌時生,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阿納布貝勒之女。崇德六年,封輔國公。順治元年,進(jìn)貝子。六年,襲禮親王爵。八年,改封號曰巽親王。九年壬辰二月初六日巳時薨,年三十一歲,予謚。十六年,追論滿達(dá)海生前之罪,削謚,降爵為貝勒。嫡福晉博爾濟(jì)吉特氏,巴拜之女;繼福晉伊爾根覺羅氏,都統(tǒng)阿爾進(jìn)之女;側(cè)福晉奇特氏,公布顏圖之女;庶福晉舒舒黨羅氏,安堵祜之女,妾吳氏,吳大之女。二子:長子多羅懷憨貝勒常阿岱,次子楞塞宜。
第八子,追封和碩惠順親王祜塞,天聰二年戊辰正月二十八日申時生,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阿納布貝勒之女。初封鎮(zhèn)國公,順治三年丙戌二月初六日辰時薨,年十九歲,追封惠順親王。嫡福晉科爾沁博爾濟(jì)吉特氏,桑阿爾塞臺吉之女;媵妾他塔喇氏,淮塔庫之女。三子:長子阿林,次子多羅懷憨郡王精濟(jì),三子和碩康良親王杰書。
第六子,奉恩輔國公瑪占,壬子年七月十三日辰時生,母側(cè)福晉哈達(dá)納喇氏,孟格布祿貝勒之女。崇德元年,封輔國公。崇德三年戊寅十一月二十五日辰時卒,年二十七歲。無子,未立后。爵停襲。嫡妻納喇氏,都統(tǒng)蘇耐之女。
第七子,和碩巽簡親王滿達(dá)海,天命七年壬戌三月二十日戌時生,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阿納布貝勒之女。崇德六年,封輔國公。順治元年,進(jìn)貝子。六年,襲禮親王爵。八年,改封號曰巽親王。九年壬辰二月初六日巳時薨,年三十一歲,予謚。十六年,追論滿達(dá)海生前之罪,削謚,降爵為貝勒。嫡福晉博爾濟(jì)吉特氏,巴拜之女;繼福晉伊爾根覺羅氏,都統(tǒng)阿爾進(jìn)之女;側(cè)福晉奇特氏,公布顏圖之女;庶福晉舒舒黨羅氏,安堵祜之女,妾吳氏,吳大之女。二子:長子多羅懷憨貝勒常阿岱,次子楞塞宜。
第八子,追封和碩惠順親王祜塞,天聰二年戊辰正月二十八日申時生,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阿納布貝勒之女。初封鎮(zhèn)國公,順治三年丙戌二月初六日辰時薨,年十九歲,追封惠順親王。嫡福晉科爾沁博爾濟(jì)吉特氏,桑阿爾塞臺吉之女;媵妾他塔喇氏,淮塔庫之女。三子:長子阿林,次子多羅懷憨郡王精濟(jì),三子和碩康良親王杰書。
代善 - 和碩禮親王世襲表
代善:努爾哈赤子,和碩禮烈親王;
滿達(dá)海:代善子,和碩巽簡親王;
常阿岱:滿達(dá)海子,巽 親 王(后追奪);
杰書:代善孫,祜塞子,和碩康良親王;
椿泰:杰書子,和碩康悼親王;
崇安:杰書子,椿泰弟,和碩康修親王;
巴爾圖:杰書子,椿泰、崇安弟,和碩康簡親王;
永恩:崇安子,和碩禮恭親王(復(fù)號禮);
昭梿:永恩子,和碩禮親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碩禮親王;
麟趾:永諲子,和碩禮安親王;
錫春:麟趾子,追封和碩禮親王;
全齡:錫春子,和碩禮和親王;
世鐸:全齡子,和碩禮恪親王;
誠厚:世鐸子,和碩禮敦親王。
崇安:杰書子,椿泰弟,和碩康修親王;
巴爾圖:杰書子,椿泰、崇安弟,和碩康簡親王;
永恩:崇安子,和碩禮恭親王(復(fù)號禮);
昭梿:永恩子,和碩禮親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碩禮親王;
麟趾:永諲子,和碩禮安親王;
錫春:麟趾子,追封和碩禮親王;
全齡:錫春子,和碩禮和親王;
世鐸:全齡子,和碩禮恪親王;
誠厚:世鐸子,和碩禮敦親王。
代善 - 兄弟姊妹
愛新覺羅·褚英,長子,皇太子(后來被廢,清太宗即位后封其為廣略貝勒)。
愛新覺羅·代善,次子,禮烈親王。
愛新覺羅·阿拜,三子,鎮(zhèn)國勤敏公。
愛新覺羅·湯古代,四子,鎮(zhèn)國克潔將軍。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五子,原封貝勒。
愛新覺羅·塔拜,六子,輔國愨厚公。
愛新覺羅·阿巴泰,七子,饒馀敏郡王。
愛新覺羅·皇太極,八子,清太宗。
愛新覺羅·巴布泰,九子,鎮(zhèn)國恪僖公。
愛新覺羅·德格類,十子。
愛新覺羅·巴布海,十一子,已革鎮(zhèn)國將軍 。
愛新覺羅·阿濟(jì)格,十二子,原封英親王。
愛新覺羅·賴慕布,十三子,輔國介直公。
愛新覺羅·多爾袞,十四子,睿忠親王,后被清世祖追溢為成宗。
愛新覺羅·多鐸,十五子,豫通親王。
愛新覺羅·費(fèi)揚(yáng)果,十六子。
皇長女,固倫公主(1578一1652):其母為努爾哈赤元妃佟佳氏哈哈納札青。明萬歷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僅是長女,而且是努爾哈赤諸子女中之最長者。褚英與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僅11歲就嫁給棟鄂氏何和禮,因此稱東果格格,亦稱東果公主。 東果格格于順治九年(1652)七月卒,時年75歲。
皇次女,和碩公主(1587—1646):其母為努爾哈赤側(cè)妃伊爾根覺羅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萬歷十五年(1587)生。據(jù)唐邦治先生考證,此女先嫁巴圖魯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遺棄。努爾哈赤殺死了伊拉喀,又將此女在天命年間嫁給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楊書之子,也是努爾哈赤親外甥郭爾羅氏達(dá)爾漢,稱嫩哲格格,亦稱沾河公主。嫩哲格格于順治三年(1646)七月卒,時年60歲。
皇三女,莽古濟(jì)(1590一1635):其母為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袞代,莽古爾泰、德格類、費(fèi)揚(yáng)古是她同母兄弟。明萬歷十八年(1590)生,二十九年(1601)年12歲嫁給哈達(dá)部納喇氏吳爾古代,因而又稱哈達(dá)公主,亦稱哈達(dá)格格。天命未年,吳爾古代卒。天聰元年(1627)復(fù)嫁給蒙古敖漢部博爾濟(jì)吉特氏瑣諾木杜凌,賜以開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濟(jì)因驕暴被削除格格稱號而為民,并且禁止其與親屬往來。岳托亦要?dú)⑺浪换侍珮O所阻。
皇四女,和碩公主穆庫什(1595—1659):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嘉穆瑚覺羅氏,與巴布泰、巴布海,努爾哈赤的五女、六女同母。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生。三十六年(1608)14歲時嫁給海西女真烏拉部貝勒納喇氏布占泰。隨著布占泰與努爾哈赤矛盾的加深,萬歷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鳴鏑,努爾哈赤率兵將其接回。后來復(fù)將其嫁給后金的開國元勛鈕祜祿氏巴圖魯額亦都的第八子圖爾格,稱和碩格格,亦稱和碩公主。圖爾格生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比穆庫什小一歲。順治十六年(1659)五月卒,時年65歲。圖爾格后來因軍功復(fù)職,積功晉三等公,順治二年(1645)卒。
皇五女(1597—1613):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嘉穆瑚覺羅氏,與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庫什及努爾哈赤的六女同母。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生,三十六年(1608)年12歲時嫁給后金開國元勛巴圖魯額亦都的次子黨奇(達(dá)啟)為妻。黨奇自幼即受到努爾哈赤的鐘愛,估寵而驕,成為額駙后,更是驕橫,經(jīng)常在努爾哈赤諸子面前行止無禮。額亦都雖多次訓(xùn)斥,但始終不改。為正門庭,是年額亦都將黨奇殺死。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五女卒,時年17歲。
皇六女(1600一1646):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嘉穆瑚覺羅氏,與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庫什、五女為同母。明萬歷二十八(1620)生,四十一年(1613)年l4歲,嫁給海西女真葉赫納喇氏蘇鼐。蘇潮鼐(蘇納孝慈)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聰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職。祟德五年(1640)卒。六女于順治三年(1646)去世,時年47歲。
皇七女(1604—1685):鄉(xiāng)君品級。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伊爾根覺羅氏。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16歲嫁給騎都尉納喇氏鄂托伊,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陣亡。七女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終年82歲。
皇八女,和碩公主聰古倫(1612—1646):其母為努爾哈赤側(cè)妃葉赫納喇氏。明萬歷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順治七年(1650)晉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復(fù)爵,十八年(1661)卒,時年65歲。聰古倫于順治三年(1646)二月去世,時年35歲。
養(yǎng)女,和碩公主巴約特格格(1590—1649):是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第四女,其母為舒爾哈齊繼福晉瓜爾佳氏。明萬歷十八年(1590)六月二十一日生。順治六年(1649)四月公主去世,時年60歲。
養(yǎng)孫女,和碩公主肫哲公主(1612—1648):是努爾哈赤從子恪僖貝勒固倫之第二女。明萬歷四十年(1612)七月十六日生,天命年間努爾哈赤撫養(yǎng)宮中。天命十一年(1626)15歲時嫁給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jì)吉特氏臺吉奧巴。天聰六年(1622)奧巴去世,復(fù)嫁給蒙古土謝圖親王巴達(dá)禮。祟德二年[1637),皇太極遣使封其為和碩公主。順治五年(1648)去世,時年37歲。
愛新覺羅·代善,次子,禮烈親王。
愛新覺羅·阿拜,三子,鎮(zhèn)國勤敏公。
愛新覺羅·湯古代,四子,鎮(zhèn)國克潔將軍。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五子,原封貝勒。
愛新覺羅·塔拜,六子,輔國愨厚公。
愛新覺羅·阿巴泰,七子,饒馀敏郡王。
愛新覺羅·皇太極,八子,清太宗。
愛新覺羅·巴布泰,九子,鎮(zhèn)國恪僖公。
愛新覺羅·德格類,十子。
愛新覺羅·巴布海,十一子,已革鎮(zhèn)國將軍 。
愛新覺羅·阿濟(jì)格,十二子,原封英親王。
愛新覺羅·賴慕布,十三子,輔國介直公。
愛新覺羅·多爾袞,十四子,睿忠親王,后被清世祖追溢為成宗。
愛新覺羅·多鐸,十五子,豫通親王。
愛新覺羅·費(fèi)揚(yáng)果,十六子。
皇長女,固倫公主(1578一1652):其母為努爾哈赤元妃佟佳氏哈哈納札青。明萬歷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僅是長女,而且是努爾哈赤諸子女中之最長者。褚英與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僅11歲就嫁給棟鄂氏何和禮,因此稱東果格格,亦稱東果公主。 東果格格于順治九年(1652)七月卒,時年75歲。
皇次女,和碩公主(1587—1646):其母為努爾哈赤側(cè)妃伊爾根覺羅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萬歷十五年(1587)生。據(jù)唐邦治先生考證,此女先嫁巴圖魯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遺棄。努爾哈赤殺死了伊拉喀,又將此女在天命年間嫁給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楊書之子,也是努爾哈赤親外甥郭爾羅氏達(dá)爾漢,稱嫩哲格格,亦稱沾河公主。嫩哲格格于順治三年(1646)七月卒,時年60歲。
皇三女,莽古濟(jì)(1590一1635):其母為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袞代,莽古爾泰、德格類、費(fèi)揚(yáng)古是她同母兄弟。明萬歷十八年(1590)生,二十九年(1601)年12歲嫁給哈達(dá)部納喇氏吳爾古代,因而又稱哈達(dá)公主,亦稱哈達(dá)格格。天命未年,吳爾古代卒。天聰元年(1627)復(fù)嫁給蒙古敖漢部博爾濟(jì)吉特氏瑣諾木杜凌,賜以開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濟(jì)因驕暴被削除格格稱號而為民,并且禁止其與親屬往來。岳托亦要?dú)⑺浪换侍珮O所阻。
皇四女,和碩公主穆庫什(1595—1659):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嘉穆瑚覺羅氏,與巴布泰、巴布海,努爾哈赤的五女、六女同母。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生。三十六年(1608)14歲時嫁給海西女真烏拉部貝勒納喇氏布占泰。隨著布占泰與努爾哈赤矛盾的加深,萬歷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鳴鏑,努爾哈赤率兵將其接回。后來復(fù)將其嫁給后金的開國元勛鈕祜祿氏巴圖魯額亦都的第八子圖爾格,稱和碩格格,亦稱和碩公主。圖爾格生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比穆庫什小一歲。順治十六年(1659)五月卒,時年65歲。圖爾格后來因軍功復(fù)職,積功晉三等公,順治二年(1645)卒。
皇五女(1597—1613):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嘉穆瑚覺羅氏,與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庫什及努爾哈赤的六女同母。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生,三十六年(1608)年12歲時嫁給后金開國元勛巴圖魯額亦都的次子黨奇(達(dá)啟)為妻。黨奇自幼即受到努爾哈赤的鐘愛,估寵而驕,成為額駙后,更是驕橫,經(jīng)常在努爾哈赤諸子面前行止無禮。額亦都雖多次訓(xùn)斥,但始終不改。為正門庭,是年額亦都將黨奇殺死。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五女卒,時年17歲。
皇六女(1600一1646):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嘉穆瑚覺羅氏,與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庫什、五女為同母。明萬歷二十八(1620)生,四十一年(1613)年l4歲,嫁給海西女真葉赫納喇氏蘇鼐。蘇潮鼐(蘇納孝慈)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聰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職。祟德五年(1640)卒。六女于順治三年(1646)去世,時年47歲。
皇七女(1604—1685):鄉(xiāng)君品級。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伊爾根覺羅氏。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16歲嫁給騎都尉納喇氏鄂托伊,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陣亡。七女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終年82歲。
皇八女,和碩公主聰古倫(1612—1646):其母為努爾哈赤側(cè)妃葉赫納喇氏。明萬歷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順治七年(1650)晉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復(fù)爵,十八年(1661)卒,時年65歲。聰古倫于順治三年(1646)二月去世,時年35歲。
養(yǎng)女,和碩公主巴約特格格(1590—1649):是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第四女,其母為舒爾哈齊繼福晉瓜爾佳氏。明萬歷十八年(1590)六月二十一日生。順治六年(1649)四月公主去世,時年60歲。
養(yǎng)孫女,和碩公主肫哲公主(1612—1648):是努爾哈赤從子恪僖貝勒固倫之第二女。明萬歷四十年(1612)七月十六日生,天命年間努爾哈赤撫養(yǎng)宮中。天命十一年(1626)15歲時嫁給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jì)吉特氏臺吉奧巴。天聰六年(1622)奧巴去世,復(fù)嫁給蒙古土謝圖親王巴達(dá)禮。祟德二年[1637),皇太極遣使封其為和碩公主。順治五年(1648)去世,時年37歲。
代善 - 《清史稿》列傳
禮烈親王代善,太祖第二子。初號貝勒。歲丁未,與舒爾哈齊、褚英徙東海瓦爾喀部斐悠城新附之眾,烏拉貝勒布占泰遣其將博克多將萬人要於路。代善見 烏喇兵營山上,分兵緣山奮擊,烏喇兵敗竄,代善馳逐博克多,自馬上左手攫其胄斬之。方雪甚寒,督戰(zhàn)益力,烏喇?dāng)”┡P相屬,復(fù)得其將常柱、瑚哩布。師還,太祖嘉代善勇敢克敵,賜號古英巴圖魯。
歲癸丑,太祖伐烏喇,克遜紥搭、郭多、郭謨?nèi)。布占泰將三萬人越富勒哈城而營,諸將欲戰(zhàn),太祖猶持重,代善曰:“我?guī)熯h(yuǎn)伐,利速戰(zhàn),慮布占泰不出耳。出而不戰(zhàn),將謂之何?”太祖曰:“我豈怯戰(zhàn)?恐爾等有一二被傷,欲計萬全。今眾志在戰(zhàn),復(fù)何猶豫!币蝼獗M(jìn),與烏喇步兵相距百步許,代善從太祖臨陣奮擊,大破之,克其城。烏喇兵潰走,代善追殪過半。布占泰奔葉赫,所屬城邑盡降,編戶萬家。天命元年,封和碩貝勒,以序稱大貝勒。
太祖始用兵於明,行二日,遇雨,太祖欲還,代善曰:“我?guī)熂热朊骶,遽引還,將復(fù)與修好乎?師既出,孰能諱之?且雨何害,適足以懈敵耳。”太祖從之。夜半雨霽,昧爽,圍撫順,明將李永芳以城降。東州、瑪哈丹二城及臺堡五百馀俱下。師還,出邊二十里,明將張承蔭率兵來追。代善偕太宗還戰(zhàn),復(fù)入邊,破其三營,斬承蔭及其裨將頗廷相等。四年,命代善率諸將十六、兵五千,守紥喀關(guān)備明。尋引還。
三月,明經(jīng)略楊鎬大舉來侵,遣總兵劉綎將四萬人出寬甸,杜松將六萬人出撫順,李如柏將六萬人出清河,馬林將四萬人出三岔口。太祖初聞明兵分出寬甸、撫順,以寬甸有備,親率師西御撫順明兵。代善將前軍,諜復(fù)告明兵出清河,代善曰:“清河道狹,且崎嶇,不利速行,我當(dāng)御其自撫順來者!边^紥喀關(guān),太宗以祀事后至,言界凡方筑城,民應(yīng)役,宜急衛(wèi)之。代善引兵自太蘭岡趨界凡,與筑城役屯吉林崖。杜松以二萬人來攻,別軍陣薩爾滸山。代善與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及諸將議以千人助吉林崖軍,使陟山下?lián)簦跑姀垉梢,右?yīng)吉林崖,左當(dāng)薩爾滸。太祖至,以右翼兵益左翼,先趨薩爾滸。明兵出,我兵仰射,不移時破其壘。吉林崖軍自山馳而下,右翼渡河夾擊,破明兵,斬松等。馬林出三岔口,以三萬人軍於尚間崖,監(jiān)軍道潘宗顏將萬人軍於飛芬山,松后部龔念遂、李希泌軍於斡琿鄂謨,太祖督兵攻之。代善將三百騎馳尚間崖,見明兵結(jié)方營,掘壕三匝,以火器居前,騎兵繼之,嚴(yán)陣而待,遣騎告太祖。太祖已擊破念遂等,親至尚間崖,令於軍,皆下馬步戰(zhàn)。未畢下,明兵突至,代善躍馬入陣,師奮進(jìn),斬獲過半。翌日,代善以二十騎先還,诇南路敵遠(yuǎn)近。太祖亦還,聞劉綎兵深入,命代善率先至諸軍御之。出瓦爾喀什,綎已至阿布達(dá)哩岡,太宗率右翼陟山,代善率左翼出其西,夾擊,明兵大潰,斬綎。鎬所遣諸軍盡敗。
七月,從太祖克鐵嶺。八月,太祖伐葉赫。葉赫有二城:金臺石居其東,布揚(yáng)古居其西。師至,太祖攻東城,代善攻西城。東城下,布揚(yáng)古及其弟布爾杭古乞盟,代善諭而降之。六年三月,從太祖伐明沈陽,率其子岳讬戰(zhàn),斬馘甚眾。復(fù)偕莽古爾泰遷金州民於復(fù)州。
十一年八月,太祖崩,岳讬與其弟薩哈璘告代善,請奉太宗嗣位,代善曰:“是吾心也!”告諸貝勒定策。太宗辭讓再三,代善等請益堅,乃即位。是冬,伐蒙古喀爾喀紥魯特部,擒貝勒巴克等,斬鄂爾齋圖,俘所屬而歸。
天聰元年,從太宗圍錦州,拒明山海關(guān)援兵,薄寧遠(yuǎn),破敵,以暑還師。三年,從伐明,入洪山口,克遵化,薄明都,明總兵滿桂等赴援,擊敗之德勝門外,克良鄉(xiāng),又破明兵永定門外。從上閱薊州形勢,明步兵五千自山海關(guān)至,與師遇,不及陣,列車楯、槍炮而營,代善率左翼四旗擊破之。四年正月,明侍郎劉之綸率兵至遵化,營山上,代善環(huán)山圍之,破其七營,之綸走入山,射殺之。五年八月,從上圍大凌河,收城外臺堡。九月,明總兵吳襄、監(jiān)軍道張春等將四萬人自錦州至,距大凌河十五里,代善從上將二萬人擊之,明兵方陣,發(fā)槍炮,督騎兵突入,矢如雨,明兵大卻。襄遁,春收潰兵復(fù)陣。黑云起,風(fēng)自西來,明兵乘風(fēng)縱火逼我軍。大雨反風(fēng),毀其營,明兵死者甚眾,師乘之,獲春等。春見上不屈,上將誅之,代善諫,乃赦之。
初,太祖命四和碩貝勒分直理政事,每御殿,和碩貝勒皆列坐。至是,禮部參政李伯龍請定朝會班制。時和碩貝勒阿敏已得罪,莽古爾泰亦以罪降多羅貝勒,諸貝勒議不得列坐。代善曰:“奚獨(dú)莽古爾泰?上居大位,我亦不當(dāng)并列。自今請上南面,我與莽古爾泰侍坐于側(cè),諸貝勒坐于下。”
六年四月,從上伐察哈爾,過興安嶺,聞林丹汗遠(yuǎn)遁,移師攻歸化城,趨大同、宣府,出塞,與沙河堡、得勝堡、張家口諸守將議和而還。八年五月,從伐明,出榆林口,至宣府邊外,分兵自喀喇鄂博克得勝堡,遂自朔州趨馬邑,會師大同而還。
崇德元年,封和碩兄禮親王。冬,從上伐朝鮮。二年,有司論王克朝鮮,違旨以所獲糧米飼馬及選用護(hù)衛(wèi)溢額,上曰:“朕于兄禮親王敬愛有加,何不體朕意若是?”又曰:“王等事朕雖致恭敬,朕何所喜?必正身行義以相輔佐,朕始嘉賴焉!彼哪晔辉,從上獵于葉赫,射獐,馬仆,傷足。上下馬為裹創(chuàng),酌金卮勞之,因泣下曰:“朕以兄年高不可馳馬,兄奈何不自愛?”罷獵,還,命乘輿緩行,日十馀里,護(hù)以歸。
八年,太宗崩,世祖即位。王集諸王、貝勒、大臣議,以鄭親王濟(jì)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輔政。又發(fā)貝子碩讬、郡王阿達(dá)禮私議立睿親王,下法司,誅之。碩讬,王次子;阿達(dá)禮,薩哈璘子,王孫也。順治元年正月朔,命上殿毋拜,著為例。二年春,至京師。五年十月,薨,年六十六。賜祭葬,立碑紀(jì)功。康熙十年,追謚。乾隆四十三年,配饗太廟。
代善子八,有爵者七:岳讬、碩讬、薩哈璘、瓦克達(dá)、瑪占、滿達(dá)海、祜塞。祜塞,初封鎮(zhèn)國公,追封惠順親王,而滿達(dá)海襲爵。
代善 - 禮親王府
禮親王府位于西城區(qū)西皇城根南街西側(cè),即大醬坊胡同東口路北。南起大醬房胡同,北至頒賞胡同,占地約30公頃。禮親王府的所在地在明代是崇禎皇帝外戚周奎宅,后為代善所有,F(xiàn)大殿門下部雕有云龍,工藝為明代手法。規(guī)模雄偉,占地寬廣,重門疊戶,院落深邃是禮王府的一大特點。王府分三路,中路有正門、二道門、銀安殿、穿堂門、神殿、后罩樓等!王府的西部是花園,亭臺樓閣錯落有制,設(shè)計的十分巧妙。東部是王爺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間。嘉慶十二年(1807)禮王府失火,后經(jīng)嘉慶皇帝賜銀萬兩由當(dāng)時的禮王昭梿主持大體按照原式重修。1927年,禮親王府的后人將王府前半部租給華北學(xué)院。一直延續(xù)到新中國成立,華北大學(xué)為國家接管華北地區(qū)的機(jī)關(guān)、企業(yè)單位培訓(xùn)了大批干部。華北大學(xué)在完成了歷史使命后改為內(nèi)務(wù)部(后改民政部)辦公用地,F(xiàn)在中路建筑大多保存,猶具舊日規(guī)模,其余多經(jīng)改建,名目已非。但仍屬于保存較好的王府,1984年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hù)單位。
禮王墳坐西朝東,建筑雄偉,松柏參天。兩扇紅漆大門上釘有64顆金色釘子,門檻很高,用鐵皮包裹,俗稱“鐵門檻”,表明墓主人不是一般王爺,而是鐵帽子王爺!進(jìn)門后有石橋,過石橋后為五座高大的碑亭,亭內(nèi)都聳立有一馱龍碑,碑文上記錄著歷代禮親王家族的功績。中間的就是始王代善的墓碑。整個陵寢氣勢磅礴,無論規(guī)模還是地位都是“京西第一家族墓地”。
清王朝覆滅后,禮親王的后代坐吃山空,不得不變賣祖墳維持生活。短短幾十年間,這座京西第一家族墓地就被拆得面目全非。到現(xiàn)在只剩下代善之孫———第三代禮親王杰書的墓碑還孤單地聳立在原址上,所有地面建筑都已經(jīng)蕩然無存。而禮親王代善自己的墓碑也已經(jīng)只剩下碑身,現(xiàn)在植物園曹雪芹故居的碑林里供游人參觀。
代善 - 禮親王墳
禮親王家族墳位于京西香山附近門頭村,原來家族墳地占地面積很大,方圓幾里地內(nèi)全是禮親王家族的地盤,周邊還駐扎有軍隊,有好幾個村子都是為他家看墳的,拿俸祿。禮王墳坐西朝東,建筑雄偉,松柏參天。兩扇紅漆大門上釘有64顆金色釘子,門檻很高,用鐵皮包裹,俗稱“鐵門檻”,表明墓主人不是一般王爺,而是鐵帽子王爺!進(jìn)門后有石橋,過石橋后為五座高大的碑亭,亭內(nèi)都聳立有一馱龍碑,碑文上記錄著歷代禮親王家族的功績。中間的就是始王代善的墓碑。整個陵寢氣勢磅礴,無論規(guī)模還是地位都是“京西第一家族墓地”。
清王朝覆滅后,禮親王的后代坐吃山空,不得不變賣祖墳維持生活。短短幾十年間,這座京西第一家族墓地就被拆得面目全非。到現(xiàn)在只剩下代善之孫———第三代禮親王杰書的墓碑還孤單地聳立在原址上,所有地面建筑都已經(jīng)蕩然無存。而禮親王代善自己的墓碑也已經(jīng)只剩下碑身,現(xiàn)在植物園曹雪芹故居的碑林里供游人參觀。
名人推薦
- 種放(955年-1015年),字明逸,號云溪醉侯,河南洛陽人,父種詡,宋吏部令史,后調(diào)補(bǔ)長安主簿。七歲能寫文章,精于易學(xué)。不應(yīng)科舉,父亡隨母親隱居...
- 摩納哥大王子安德烈(英文名:AndreaCasiraghi),外婆是富有傳奇色彩的好萊塢神話——摩納哥王妃格蕾絲凱利,他是格蕾絲凱利的大女兒卡羅琳公主的...
- 愛新覺羅·嫮生(1941—),華裔日本人,愛新覺羅·溥杰的次女,現(xiàn)居於日本,育有五名子女。其父溥杰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杰1929年留...
- 格格,原名蒙克其其格,著名蒙古族青年女歌手。2007年推出單曲《想你想到草綠了》。2009年她推出個人首張個人專輯《火苗》;甫一面世即迅速燃起“草...
- 卡羅琳公主(Caroline Grimaldi;1957年1月23日-),摩納哥公主、德國漢諾威王妃。她是前摩納哥國家元首蘭尼埃三世親王與摩納哥王妃格雷絲·...
- 瑪哈·哇集拉隆功(泰語:?????????????????????? ???????????????????? ???????????...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