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 - 個人簡介
父親蘇建,曾經(jīng)幾次跟隨名將衛(wèi)青北擊匈奴,后來做過代郡太守。當時的官僚制度規(guī)定,父親做官的,其子可以先從品級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蘇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遷。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拜中郎將。當時中原地區(qū)的漢朝和西北少數(shù)民族政權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fā)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人向蘇武游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入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里受盡了折磨?柿,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過了好幾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fā)敬重蘇武的氣節(jié),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于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么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后,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在這里,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jié)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旌節(jié)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jié)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fā)和胡須也都變白了。
當時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于執(zhí)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
后來,漢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區(qū),終于得知蘇武依然健在,于是揚言說,漢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腳上系著帛書,帛書中清楚地寫著蘇武在北方的沼澤之中。單于只好把蘇武等九人送還。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于回到了長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系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后,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漢宣帝,被賜爵關內侯。
蘇武 - 奉使匈奴
他的父親蘇建在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以校尉隨從大將軍衛(wèi)青征匈奴有功,封平陵侯,曾率領兵士十余萬人筑朔方城(在今內蒙烏拉特前旗南),后來升任衛(wèi)尉之職。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蘇建以衛(wèi)尉為游擊將軍隨從衛(wèi)青出朔方郡(今內蒙河套以南地區(qū))擊匈奴,斬獲頗多。第二年,大將軍衛(wèi)青率六將軍從定襄郡(今內蒙河套以東地區(qū))出擊,蘇建任右將軍,會同前將軍趙信率三千余騎北上,與匈奴單于所率數(shù)萬大軍遭遇,激戰(zhàn)一晝夜,部下傷亡殆盡,趙信降匈奴,蘇建脫身歸,以失軍罪論斬,允許繳納贖金,免官為民。蘇建晚年被起用為代郡太守,終于任所。蘇建有三子,以次子蘇武最為知名。蘇武少年時,因其父為九卿,按照漢朝任子制的規(guī)定,他與他的兄弟們同任郎官之職。不久,升任廄中廄監(jiān)。當時漢匈戰(zhàn)爭頻繁,但雙方仍通使往來不絕,觀察對方情況。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匈奴先后留漢使路充國等十余人,不遣送回國;漢朝也是采取同樣辦法,所留匈奴使節(jié)大致與匈奴所留漢使數(shù)字相當。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單于新立,畏懼漢朝興兵北伐,“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M歸漢使路充國等!蔽涞垡云鋺B(tài)度恭順,派蘇武為中郎將,命其持節(jié)護送過去所留匈奴使者歸國,并以禮物厚贈與單于,以為答謝。蘇武與副使張勝(時為副中郎將)偕同隨員;莸纫约靶l(wèi)士百余人來到匈奴,完成使命。
蘇武 - 杖節(jié)不虧
單于準備派人護送蘇武等回國,忽然發(fā)生了一樁意外的事情。原來在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漢浚稽將軍、浞野侯趙破奴兵敗被俘,同時被俘的還有漢官虞常和匈奴降將緱王(河西戰(zhàn)役中隨同渾邪王降漢)等。蘇武等到匈奴后,緱王與虞常合謀正準備劫持單于之母閼氏歸漢。虞常在漢時與張勝相知,乃以其密謀告知張勝,張勝表示支持。后來密謀泄漏,緱王等被殺,虞常被擒,供出張勝參預密謀。單于怒,欲盡殺漢使,后來聽從臣下意見,命降臣衛(wèi)律脅迫蘇武等投降。蘇武覺得屈節(jié)辱命,無顏歸漢,乃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大驚,急忙抱持已受重傷的蘇武,召來醫(yī)生治療,“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蘇武復蘇后,;莸劝阉Щ貭I中,“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蘇武痊愈后,單于又派衛(wèi)律前去勸降。衛(wèi)律當蘇武、張勝之面將虞常斬首,然后舉劍擊張勝,張勝請降;又舉劍欲擊蘇武,“武不動”。衛(wèi)律以威脅無效,又以利誘。他對蘇武說:“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蘇武痛斥衛(wèi)律說:“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叛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毙l(wèi)律知蘇武終不肯降,乃報告單于。單于更想要他投降,將他幽禁在裝糧食的空窖中,不給飲食,想迫使他投降,適逢天降雨雪,蘇武饑則吞氈,渴則飲雪,數(shù)日不死。匈奴人嘆為神奇,乃把他遷徙到北海(今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上,使其牧羝羊(公羊),告訴他說:等候羝羊產(chǎn)乳才放他回去。蘇武到北海后,無人送食,以挖掘野鼠所藏的草實作為食物,經(jīng)常手持漢節(jié)牧羊;過了幾年,節(jié)上旄毛脫落殆盡。
蘇武在漢時,與李陵同為侍中,平素交情頗深。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即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兵敗,投降匈奴。他深知蘇武為人,不敢見蘇武。后來單于派了李陵前去北海勸降。李陵到了海上,置酒設樂,與蘇武歡飲數(shù)日,乘間勸蘇武說:“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又說,你的兄弟,聽說皆坐事自殺;我來時太夫人(指蘇武母)已不幸;你的妻子已改嫁了;還有你的兩個妹妹、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叭松绯,何久自苦如此!”李陵勸說數(shù)日,蘇武始終沒有動搖。他告訴李陵,如欲逼降,愿“效死于前”。李陵見其至誠,深深嘆息:“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告別蘇武而去。
蘇武 - 完節(jié)歸漢
昭帝即位后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朝因遣使尋求蘇武、;莸,匈奴詐稱蘇武已死。后來漢使再次來到匈奴,;菡f通看守他的人,夜間往見漢使,告以蘇武未死;并教使者對匈奴單于這樣說:漢天子在上林苑打獵,獲得一只雁,雁足上系有帛書,書上寫明蘇武現(xiàn)在某地大澤中。使者見到單于后,按照;菟痰哪且环,責備單于不誠實。單于大為吃驚,只得承認“武等實在”。隨即召見蘇武及其部屬;莸热,允其歸漢。除去投降匈奴和已經(jīng)死去者外,隨同蘇武回國的僅有常惠等九人。
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蘇武一行到達闊別多年的長安。昭帝下詔令武等拜謁武帝陵園,任命武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qū);隨武出使的;、徐圣、趙終根等三人,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告老還鄉(xiāng),賜每人錢十萬,終身免除賦役!拔淞粜倥彩艢q,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蔽鳚h一代奉使不辱使命者,以蘇武、張騫為最著。
蘇武歸國的第二年,即昭帝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左將軍上官桀、驃騎將軍上官安父子、御史大夫桑弘羊與昭帝兄燕王旦、昭帝姊鄂邑長公主等陰謀發(fā)動政變,廢昭帝,黜霍光,立燕王為帝。政變失敗后,蘇武之子蘇元因參預上官安密謀被處死;同時,武又與上官桀、桑弘羊友善;燕王旦又曾上書為蘇武回國賞賜太薄鳴過不平,廷尉奏請逮捕蘇武,霍光以武有重名,且未參預政變,不加追究,僅罷免他的官職而已。昭帝死后,“武以故二千石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衛(wèi)將軍張安世薦其“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宣帝起用他為典屬國,“甚優(yōu)寵之”。朝廷大臣如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平恩侯許廣漢等“皆敬重武”。宣帝憫武年老,其子蘇元前被處死,無人侍奉,詢問蘇武在匈奴時有無子女。蘇武報告,在匈奴時曾與當?shù)貗D人通婚,生子名通國,因奏請宣帝準其用金帛贖回,隨從漢使歸國,立為后嗣。宣帝許之。后來通國隨漢使回長安,任為郎官。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蘇武病故,終年八十余歲。蘇武 - 名垂青史
蘇武為人廉潔,所得賞賜皆施與親友中貧困的人,死后,“家不余財”。宣帝甘露年間,“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蘇武歸漢時,李陵為之餞別,曾說:“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焙髞硎聦嵶C明:這一番話確非虛譽之辭。直到唐朝,各地尚有蘇武廟,受到后人的瞻仰憑吊。如唐末著名詩人溫庭筠《蘇武廟》詩云:“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廟兩茫然。云邊雁斷胡邊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厝諛桥_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边@首詩表達了后人對他高風亮節(jié)的無限崇敬;同時對于漢朝賞功太薄也不無遺憾。
蘇武 - 相關文獻
清抄本《蘇武牧羊記》,全劇25出!赌裂蛴洝肥且怀鰵v史故事劇。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拒不投降,被放逐到北海牧羊。19年的牧羊生活,蘇武吞氈嚙雪、歷盡艱辛。匈奴單于曾令蘇武的好友、降將李陵前去探望,動之以情;又派美妓誘之以色。但蘇武正氣凜然,李陵羞愧而回,美妓自刎身亡。后來,漢皇見到大雁帶回蘇武的血書,派兵擊敗匈奴,蘇武得以榮歸。戲劇情節(jié)較歷史記載有所增刪!稘h書·蘇武傳》所載,漢朝使者為了要求匈奴單于釋放蘇武,才編造了漢武帝在上林射雁得見帛書的故事。作品歌頌蘇武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jié)!秳窠怠、《逼降》表現(xiàn)他拒絕敵人的威逼利誘,義正詞嚴,不可侵犯!冻匝、《牧羊》描寫他在冰天雪地中茹苦含辛、不屈不撓的意志!锻l(xiāng)》、《告雁》抒發(fā)他思君念母的深情。劇中寫了衛(wèi)律、李陵兩個降臣,其思想、品格卻不一樣。衛(wèi)律貪圖富貴、降順匈奴,他的貪婪無恥、陰險狡詐受到嘲諷和鞭撻。李陵由于孤軍無援,兵敗被俘。作者對他的投降有所批判,又較細致地描寫了他內心的矛盾和痛苦,表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劇中有些場次寫得簡練生動;曲詞古樸可喜,并能通過景物描寫烘托氣氛,抒發(fā)人物感情。
《蘇武牧羊》
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
雪地又冰天,
窮愁十九年,
渴飲雪,
饑吞氈,
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
旄落猶未還。
歷盡難中難,
心如鐵石堅,
夜在塞上時有笳聲,
入聲痛心酸。
轉眼北風吹,
雁群漢關飛。
白發(fā)娘,
望兒歸,
紅妝守空幃,
三更同入夢,
兩地誰夢誰?
任?菔癄,
大節(jié)不稍虧,
終教匈奴心驚膽碎,
拱服漢德威。
蘇武 - 李陵詩集
(一)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商。
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
惟念當離別,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
愿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二)
結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zhàn)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三)
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
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
請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絲竹厲清聲,慷慨有余哀。
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歸。
俯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
愿為雙黃鵠,送子俱遠飛。
(四)
燭燭晨明月,馥馥秋蘭芳。
芳馨良夜發(fā),隨風聞我堂。
征夫懷遠路,游子戀故鄉(xiāng)。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俯觀江漢流,仰視浮云翔。
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
嘉會難再遇,歡樂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隨時愛景光。
(五)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
屏營衢路側,執(zhí)手野躑躕。
仰視浮云馳,奄忽互相逾。
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
欲因晨風發(fā),送子以賤軀。
(六)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
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七)
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蘇武 - 參考資料
1.蘇武紀念館:http://www.lifeall.com/Memorial/MemorialDefault.aspx?MemorialID=774
2.http://www.5ily.org/blog/class/wasd/archives/2006/2574.shtml
3.牧羊愛國心--蘇武http://suwu.memsky.com
4.《中國通史》白壽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