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舒桐

    舒桐

    舒桐,男,京劇凈角。滿族人。出身于梨園世家,父親舒茂林坐科于天津“稽古社”,工武生,藝名承元;母親是與謝銳青、劉秀榮為同門師姐妹的陳玉英。舒茂林、陳玉英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曾隨中國京劇院老四團(tuán)支援“三線”去到寧夏,加入當(dāng)時(shí)新組建的寧夏京劇團(tuán),直至退休。

    人物簡介

    舒桐自小寄養(yǎng)在北京的姑奶奶(小生前輩 程繼先的夫人)家。

    由于當(dāng)時(shí)父母不在身邊,周圍也無人事京劇藝術(shù),他也就無緣于此了。直至小學(xué)畢業(yè)返回銀川,他才真正得以接觸京劇。因?yàn)槿狈τ坠,所以在?高慶奎先生之子 高韻笙先生指導(dǎo)下每天練功。1986至1992年期間,舒桐在寧夏藝術(shù)學(xué)校向“ 富連成”科班的 葉盛富、張?jiān)袄罹S坤等先生學(xué)習(xí)了《黃金臺》、《雙李逵》、《大回朝》、《鎖五龍》、《刺王僚》等劇目。與此同時(shí),他每天早晨由父親“監(jiān)功”練一出《鐵籠山》。1992年,舒桐以《探皇陵》一劇榮獲寧夏自治區(qū)戲曲青年演員大賽一等獎,這時(shí)的他已分配到寧夏京劇團(tuán)工作。

    為了攀登藝術(shù)之巔,舒桐決定報(bào)考中國戲曲界的最高學(xué)府——中國戲曲學(xué)院。他毅然辭掉工作,帶著一雙“厚底”和一雙球鞋,乘火車顛簸26個小時(shí),來到了熟悉而又日思夜想的北京。考試那天,舒桐以《探皇陵》、《鐵籠山》應(yīng)試?荚囆菹r(shí),表演系兩位考官來到舒桐面前,拉著他的手問道:“你是愿意學(xué)武生還是花臉?”后來他才得知,這兩位考官,一位是花臉教師馬名群教授,一位是武生教師曲詠春教授。試后,舒桐如愿以償,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中國戲曲學(xué)院表演系錄取,主工架子、銅錘花臉。

    《蘆花蕩》、《姚期》、《捉放曹》、《除三害》、《連環(huán)套》、《醉打山門》……四年來,舒桐如饑似渴地向馬名群、 張關(guān)正、 馬名駿等老師學(xué)習(xí)。《李七長亭》是出瀕于失傳的傳統(tǒng)戲,畢業(yè)公演前,舒桐特請馬名群老師指導(dǎo)排練,并特?zé)┦Y世林先生為自己化妝、扮戲。演出當(dāng)日,恰巧政協(xié)委員來學(xué)校視察,其中就有袁世海先生,袁老欣喜地看完全劇后對馬名群教授贊譽(yù)道:“您的學(xué)生大有前途!”一次,中央電視臺播放舒桐主演的《盜御馬》,被時(shí)任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團(tuán)長的名丑 鄭巖先生見到,頓覺他是個有潛力、可塑性強(qiáng)的好架子花。當(dāng)時(shí),二團(tuán)正在為 于魁智排演新編歷史劇《 彈劍記》,劇中須有一位好架子花飾演劇中陰險(xiǎn)狡詐的秦王,鄭巖遂舉薦了舒桐,劇中,舒桐很好地完成了演出任務(wù)。這次演出是他借臺演出的開始。

    借臺演出對于從事戲曲教學(xué)工作的舒桐來講,確實(shí)獲益頗豐。他陪 于魁智演《打金磚》 姚剛、《滿江紅》秦檜、《野豬林》高俅;陪 李勝素演《霸王別姬》項(xiàng)羽、《生死恨》張萬戶;陪 李海燕演《荒山淚》中軍,《朱痕記》李仁;陪 管波演《紅娘》慧明等角色,都為演出增色不少。舒桐比較鐘情多次演出的《盜御馬》,這是全部《連環(huán)套》中一折,可謂重中之重。而主角竇爾墩這一人物則是銅錘、架子兩門抱,前輩花臉名家 金少山、 裘盛戎、袁世海均擅此戲,而風(fēng)格卻各不相同。舒桐則根據(jù)自身的條件,采取“架子花臉銅錘唱”的方法,力求通過“ 裘派”的聲腔韻味,體現(xiàn)出竇爾墩豪邁奔放的情懷,用袁先生的表演風(fēng)格表達(dá)出綠林英雄俠義剽悍的形象,演出人物,演出風(fēng)范。舒桐又向名凈 景榮慶先生學(xué)習(xí)了《戰(zhàn)宛城》,向 賀春泰先生學(xué)習(xí)了《鐘馗嫁妹》。

    舒桐

    出生:1972年,農(nóng)歷壬子年

    活動年表

    中國京劇院首演《彈劍記》

    1999年8月13日,農(nóng)歷己卯年七月初三日,19時(shí)15分:中國京劇院首演《 彈劍記》

    中國京劇院在北京人民劇場首演《 彈劍記》。首演演員有: 于魁智, 李勝素, 張威, 鄭巖,舒桐, 管波, 張嵐,陳仲建, 王寶利, 宋鋒, 孫洪勛, 陳國森, 翟建東,徐立群,劉振英,沈京麟, 李磊,吳樹林,馬建華,張志書; 蘇廣忠司鼓, 趙建華、 李亦平操琴。

    《 彈劍記》是根據(jù)《史記》、《戰(zhàn)國策》、《東周列國志》有關(guān)記載章節(jié),新編寫的歷史故事劇。描述“馮諼客孟嘗”的故事。

    2000年5月14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2000年5月14日,農(nóng)歷庚辰年四月十一日,19時(shí)30分:2000年5月14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長安大戲院本晚由中國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女起解》( 李勝素, 鄭巖)

    《打金磚》(于魁智, 鄧沐瑋, 楊赤,王寶利,管波,舒桐,陳仲健,陳國森)

    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第三天

    2000年12月26日,農(nóng)歷庚辰年十二月初一日: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第三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

    本日演出陣容: 袁慧琴(《紅燈記》飾李奶奶)、 徐暢(《紅燈記》飾李鐵梅)、 張威(《玉門關(guān)》飾班超)、 呂昆山(《春草闖堂》飾胡進(jìn))、 宋小川(《平貴別窯》飾薛平貴)、舒桐(《盜御馬》飾竇爾墩)、 刁麗(《蝶戀花》飾楊開慧)

    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

    2001年1月9日,農(nóng)歷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在長安戲院舉行,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副部長 潘震宙、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李牧、文化部藝術(shù)司司長 馮遠(yuǎn)以及有關(guān)方面的領(lǐng)導(dǎo)和專家、評委出席了閉幕式并向獲獎演員頒獎。此次演出共有144位演員分成25臺節(jié)目進(jìn)行評比展演,經(jīng)過評委會的評選,榮譽(yù)獎和一、二、三等獎各有得主。

    獲獎名單

    榮譽(yù)獎

    王蓉蓉(北京京劇院)

    鄧敏(中國京劇院)

    江其虎(中國京劇院)

    張克(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張火。ㄖ袊﹦≡海

    李軍(上海京劇院)

    李勝素(中國京劇院)

    李海燕(中國京劇院)

    孟廣祿(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趙永偉(中國京劇院)

    趙秀君(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閆。ㄌ旖蚯嗄昃﹦F(tuán))

    董翠娜(煙臺市京劇團(tuán))

    一等獎

    刁麗(中國京劇院)

    王艷(天津京劇院實(shí)驗(yàn)團(tuán))

    王小蟬(河北省京劇院)

    王東華(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王佩瑜(上海師大表演藝術(shù)學(xué)院)

    王桂榮(錦州市京劇團(tuán))

    馮蘊(yùn)(沈陽京劇院)

    石曉亮(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劉建杰(山西省京劇院)

    劉桂娟(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呂昆山(中國京劇院)

    孫慧珠(大連市京劇團(tuán))

    安平(上海京劇院)

    年金鵬(北京京劇院)

    朱強(qiáng)(北京京劇院)

    江峰(湖北省京劇院)

    嚴(yán)慶谷(上海京劇院)

    宋小川(中國京劇院)

    張軍強(qiáng)(青島市京劇團(tuán))

    張淑景(北京京劇院)

    張慧芳(湖北省京劇院)

    李瑋(吉林省京劇院)

    李潔(江蘇省京劇院)

    李紅賓(北京京劇院)

    李紅艷(北京京劇院)

    李宏圖(北京京劇院)

    李佩紅(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李國靜(上海京劇院)

    李曉蘭(北京京劇院)

    李淑蘭(維坊市京劇團(tuán))

    楊少彭(北京京劇院)

    范樂新(南京市京劇團(tuán))

    鄭佳艷(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金喜全(中國戲曲學(xué)院)

    胡璇(上海京劇院)

    趙群(上海京劇院)

    耿巧云(中國京劇院)

    袁慧琴(中國京劇院)

    郭文華(維坊市京劇團(tuán))

    常東(沈陽京劇院)

    康云翔(陜西省京劇院)

    黃炳強(qiáng)(中國京劇院)

    程聯(lián)群(重慶市京劇團(tuán))

    董圓圓(北京京劇院)

    裴永杰(吉林省京劇院)

    二等獎

    尹松濤(中國京劇院)

    王萍(吉林省京劇院)

    可雙(錦州市京劇團(tuán))

    劉軍(上海京劇院)

    劉露(成都市京劇團(tuán))

    孫亮(中國戲曲學(xué)院)

    朱福(云南省京劇院)

    朱玉峰(烏魯木齊市京劇團(tuán))

    阮學(xué)東(福建省京劇團(tuán))

    嚴(yán)陣(江蘇省京劇院)

    吳愛民(河北省京劇院)

    張威(中國京劇院)

    張晶(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張麗媛(北京京劇院)

    張馨月(中國戲曲學(xué)院)

    李師友(北京京劇院)

    李紅梅(中國京劇院)

    李曉玉(云南省京劇院)

    李繼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京劇團(tuán))

    楊淼(中國戲曲學(xué)院)

    楊占凱(錦州市京劇團(tuán))

    楊雪斌(吉林省京劇院)

    陳長慶(德州市京劇團(tuán))

    周天(江蘇省京劇院)

    羅戎證(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范永亮(上海京劇院)

    姜玲(德州市京劇團(tuán))

    姜艷(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姜亦珊(天津京劇院實(shí)驗(yàn)團(tuán))

    趙永墩(中國京劇院)

    項(xiàng)星(湖南省京劇院)

    凌珂(湖南省京劇院)

    卿松(成都市京劇團(tuán))

    賈艷麗(山西省京劇院)

    郭偉(北京京劇院)

    郭睿玥(上海師大表演藝術(shù)學(xué)院)

    高頌(成都市京劇團(tuán))

    扈金娜(河北省京劇院)

    董宏利(吉林省京劇院)

    韓冰峰(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靳學(xué)斌(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熊明霞(上海京劇院)

    管波(中國京劇院)

    翟萍(山東省京劇院)

    翟墨(北京京劇院)

    譚曉令(中國戲曲學(xué)院)

    顏蓓(貴陽市京劇團(tuán))

    魏建海(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魏積軍(中國京劇院)

    三等獎

    馬少敏(甘肅省京劇團(tuán))

    馬翔飛(攀枝花市京劇團(tuán))

    方未艾(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王燕(寧夏京劇團(tuán))

    王琳瑯(大連市京劇團(tuán))

    包飛(北京京劇院)

    史蘭云(大連市京劇團(tuán))

    劉小榮(淮陰市京劇團(tuán))

    張歡(黑龍江省京劇院)

    張強(qiáng)(陜西省京劇院)

    張薇(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張丹露(中國戲曲學(xué)院)

    張虎彪(重慶市京劇團(tuán))

    張曉波(湖北省京劇院)

    李昕(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李青(濟(jì)南市京劇團(tuán))

    李靜(云南省京劇院)

    李璨(湖南省京劇院)

    李為群(江蘇省京劇院)

    李保良(濟(jì)南市京劇團(tuán))

    楊妍妍(黑龍江省京劇院)

    周利(重慶市京劇團(tuán))

    易燕(湖北省京劇院)

    松巖(風(fēng)雷京劇團(tuán))

    林涵(哈爾濱市京劇院)

    苑瑞芳(河北省京劇院)

    趙新田(山西省京劇院)

    徐暢(中國京劇院)

    郭瑤瑤(中國戲曲學(xué)院)

    都 金玲(哈爾濱市京劇院)

    崔延龍(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康靜(北京京劇院)

    唐雅麗(成都市京劇團(tuán))

    盛海寧(江蘇省京劇院)

    黃華(中國戲曲學(xué)院)

    舒桐(中國京劇院)

    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2001年上海演出第二天

    2001年3月17日,農(nóng)歷辛巳年二月廿三日,13時(shí)30分: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2001年上海演出第二天

    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赴上海演出第二天。

    午場(13時(shí)30分)

    全本《生死恨》( 李勝素, 張威,舒桐)

    夜場(19時(shí)15分)

    《羅成叫關(guān)》( 江其虎)

    《上天臺·打金磚》(于魁智, 楊赤(特邀))

    長安大戲院2002年5月5日演出

    2002年5月5日,農(nóng)歷壬午年三月廿三日,13時(shí)30分:長安大戲院2002年5月5日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由中國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日場(13時(shí)30分)

    《目蓮救母》(郭瑤瑤, 張威,陳仲。

    《洗浮山》( 奚中路)

    《轅門射戟》( 江其虎,舒桐,王寶利,馬建華)

    夜場(19時(shí)30分)

    《謝瑤環(huán)》( 李勝素, 張威, 沈健瑾, 管波, 李磊, 王寶利,王仲偉,侯連英, 鄭巖, 陳國森,張靜, 王芳,劉振英)

    北京大學(xué)百年講堂演出

    2004年11月6日,農(nóng)歷甲申年九月廿四日,晚:中國戲曲學(xué)院第三屆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送戲進(jìn)北大第一場

    中國戲曲學(xué)院第三屆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的學(xué)員們在即將畢業(yè)前,在北京大學(xué)百年講堂演出《楊門女將》。

    當(dāng)晚的《楊門女將》并不是完全按照傳統(tǒng)的路子去排,為了在該劇中集中展示更多的研究生班學(xué)員,而精心修改出了這個版本。劇中由 王艷和第一屆畢業(yè)生史依泓飾穆桂英,第一屆畢業(yè)生 袁慧琴飾佘太君, 王潤菁飾柴郡主, 田冰飾楊七娘, 杜鎮(zhèn)杰飾寇準(zhǔn), 劉建杰飾宋王,徐孟柯飾 王輝,舒桐飾王文, 徐超飾焦延貴, 嚴(yán)陣飾采藥老人, 呂慧敏和中國戲曲學(xué)院本科班的 徐瀅飾楊文廣。此外,本科班參加演出的還有: 劉宸飾 楊洪, 詹磊飾 張彪, 方旭飾王翔。這些主演絕大多數(shù)都曾經(jīng)扮演過這次演出的角色,而本科班上半年剛剛排過這出戲。

    北京大學(xué)百年講堂演出第二場

    2004年11月7日,農(nóng)歷甲申年九月廿五日,晚:中國戲曲學(xué)院第三屆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送戲進(jìn)北大第二場

    中國戲曲學(xué)院第三屆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的學(xué)員們在即將畢業(yè)前,在北京大學(xué)百年講堂舉行京劇經(jīng)典唱段演唱會。

    此次演唱會中,最有特色的是京劇的“女子樂坊”,清一色的女子京劇樂隊(duì)在開場時(shí)率先亮相,演奏《夜深沉》。這30位演奏者中連“武場子”的鑼鼓鐃鈸都是由女子演奏的。

    演出節(jié)目

    《珠簾寨》( 王佩瑜)

    《賣水》( 呂慧敏)

    《霸王別姬》( 尚偉)

    《釣金龜》( 翟墨)

    《錘震金蟬子》( 常東)

    《智斗》( 張慧芳)

    《御果園》(舒桐)

    《棒打薄情郎》( 劉薇)

    《百花贈劍》( 王玉蘭)

    《坐宮》( 董圓圓、 楊少彭)

    《游街》(徐孟柯)

    《春秋亭》( 遲小秋)

    流水聯(lián)唱( 張威、 王潤菁等)

    《追韓信》( 裴永杰)

    《鐘馗嫁妹》(侯永強(qiáng))

    《打虎上山》(杜鎮(zhèn)杰)

    全場合唱“今日同飲慶功酒”

    地方戲板塊:

    豫劇《香魂女》( 汪荃珍)

    川劇《金子》( 沈鐵梅)

    評劇《鳳陽情》( 曾昭娟)

    黃梅戲《長恨歌》(李文)

    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shù)節(jié)閉幕

    2004年12月15日,農(nóng)歷甲申年十一月初四日: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shù)節(jié)閉幕

    由文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shù)節(jié)在上海閉幕。本屆京劇藝術(shù)節(jié)共有15臺節(jié)目參加演出,另有《三寸金蓮》和京昆合演《桃花扇》參加展演,同時(shí)設(shè)有優(yōu)秀兒童題材新劇目展演,包括《岳家小將》、《新鬧龍宮》、《北斗星》和《閃閃的紅星》,并首次設(shè)立武戲擂臺賽。

    獲獎名單

    金獎(排名不分先后)

    《廉吏于成龍》(上海京劇院)

    《瀘水彝山》(中國京劇院)

    《梅蘭芳》(北京京劇院)

    優(yōu)秀保留劇目創(chuàng)新獎(排名不分先后)

    《楚宮恨》(天津市青年京劇團(tuán))

    《烏龍?jiān)骸罚ㄉ虾>﹦≡海?/p>

    優(yōu)秀劇目獎(排名不分先后)

    《襄陽米顛》(湖北省襄樊市京劇團(tuán))

    《媽祖》(湖北省京劇團(tuán))

    《樊姬夫人》(湖北省京劇團(tuán))

    《東坡宴》(浙江京劇團(tuán))

    《天馬歌》(青海省戲劇藝術(shù)劇院)

    《李清照》(濟(jì)南市京劇院)

    劇目獎(排名不分先后)

    《酒魂》(遼寧省錦州市京劇團(tuán))

    《走西口》(山西省京劇院)

    《霸王別姬》(廣西京劇團(tuán))

    評委會特別獎

    《巴山秀才》(臺北新劇團(tuán))

    單項(xiàng)獎

    榮譽(yù)編劇獎

    《楚宮恨》李瑞環(huán)(天津市青年京劇團(tuán))

    優(yōu)秀編劇獎(排名不分先后)

    《廉吏于成龍》 梁波、 戴英祿、 黎中城、 王涌石

    《襄陽米顛》 習(xí)志淦、謝魯

    《媽祖》馬金星、劉益民

    《東坡宴》莫江陵、 顧頌恩

    《李清照》 羅懷臻

    優(yōu)秀導(dǎo)演獎(排名不分先后)

    《瀘水彝山》 高牧坤

    《廉吏于成龍》 謝平安

    《樊姬夫人》 余笑予

    《梅蘭芳》 陳薪伊

    《酒魂》 歐陽明

    《李清照》 黃在敏

    優(yōu)秀音樂獎(排名不分先后)

    《走西口》續(xù)正泰

    《媽祖》 陳建忠

    《梅蘭芳》朱紹玉

    《廉吏于成龍》 高一鳴、 尤繼舜、 龔國泰

    《樊姬夫人》 謝振強(qiáng)、沈鵬飛

    優(yōu)秀舞美獎(排名不分先后)

    《梅蘭芳》 李銳丁

    《走西口》范曉惠

    《瀘水彝山》 苗培如

    《媽祖》王衛(wèi)中

    《襄陽米顛》 田少鵬

    《天馬歌》 李威

    榮譽(yù)表演獎

    尚長榮《廉吏于成龍》

    優(yōu)秀表演獎(排名不分先后)

    趙葆秀、 于魁智、 孟廣祿《梅蘭芳》

    孟祥宏《襄陽米顛》

    楊海東《天馬歌》

    關(guān)棟天《廉吏于成龍》

    趙秀君、 張克《楚宮恨》

    李寶春《巴山秀才》

    張建國、 袁慧琴《瀘水彝山》

    張慧芳《樊姬夫人》

    陳少云《東坡宴》

    王艷《媽祖》

    表演獎(排名不分先后)

    李巖、 李勝素《梅蘭芳》

    李蘭萍、 王玉璽《襄陽米顛》

    張麗萍、張祖強(qiáng)、 梁建國《霸王別姬》

    張萍《天馬歌》

    朱傳敏、 孫正陽《巴山秀才》

    馬帥《瀘水彝山》

    舒桐《樊姬夫人》

    范永亮、 嚴(yán)慶谷《烏龍?jiān)骸?/p>

    趙東海、陳銀鳳《東坡宴》

    尚繼春《走西口》

    楊占坤、 王桂榮、楊占凱《酒魂》

    李青《李清照》

    武戲擂臺獲獎名單

    金獎(按演出次序排列)

    田磊《賺歷城》(福建省京劇團(tuán))

    奚中路《鐵籠山》(上海京劇院

    劉魁魁《火燒余洪》(中國京劇院)

    王立軍《林沖夜奔》(天津市青年京劇團(tuán))

    閻巍《泗州城》(天津市青年京劇團(tuán))

    孫亮《金錢豹》(中國京劇院)

    銀獎(按演出次序排列)

    馮蘊(yùn)《百草泉》(中國戲曲學(xué)院)

    金喜全《八大錘》(上海京劇院)

    王平《岳飛與楊再興》(天津京劇院)

    張森《盜王墳》(中國京劇院)

    李靜文《兩狼關(guān)》(沈陽京劇院)

    張淑景《盜庫銀》(北京京劇院)

    李紅艷《虹橋贈珠》(北京京劇院)

    嚴(yán)慶谷《金刀陣》(上海京劇院)

    銅獎(按演出次序排列)

    王琳琳《十八羅漢斗悟空》(黑龍江省雞西市人民藝術(shù)劇院京劇團(tuán))

    董宏利《伐子都》(吉林省京劇院)

    浦沖聰《雁蕩山》(甘肅省京劇團(tuán))

    魏友寶《三岔口》(河南省京劇院)

    和志杰《三岔口》(河南省京劇院)

    年金鵬《火神阻路》(北京京劇院)

    張立《鐘馗嫁妹》(重慶市京劇團(tuán))

    李繼春《鬧天空》(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京劇團(tuán))

    劉建杰《插入敵后》(山東省京劇院)

    張強(qiáng)《金雁橋》(陜西省京劇團(tuán))

    王永立《雁蕩山》(新疆烏魯木齊市京劇團(tuán))

    詹磊《挑滑車》(中國戲曲學(xué)院)

    康云翔《盤腸戰(zhàn)》(陜西省京劇院)

    集體獎(按演出次序排列)

    中國戲曲學(xué)院《百草泉》

    甘肅省京劇團(tuán)《雁蕩山》

    北京京劇院《盜庫銀》

    中國京劇院《火燒余洪》

    新疆烏魯木齊市京劇院《雁蕩山》

    第一季《中國失傳京劇大考工程》演出第二場

    2005年9月14日,農(nóng)歷乙酉年八月十一日,19時(shí)30分:第一季《中國失傳京劇大考工程》演出第二場

    由香港京劇藝術(shù)團(tuán)、長安大戲院、中國文聯(lián)中聯(lián)影視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中國失傳京劇大考工程》將首次亮相京城舞臺。該工程旨在搶救、挖掘、整理一批失傳京劇名劇,并在演出同時(shí)錄像,建立資料庫。工程負(fù)責(zé)人、劇目主演為 朱嘯風(fēng),演出藝術(shù)顧問為天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 董文華。計(jì)劃于每季公演一次。

    首次恢復(fù)四出戲,都是因?yàn)殡y度大、技巧高而瀕臨失傳。

    演出劇目

    全本《百涼樓》( 馬玉璋, 周龍, 韓巨明, 王旭, 丁晨元)

    全本《戲迷傳》( 朱嘯風(fēng), 張永生,朱錦華, 馬玉璋, 周龍, 黃炳強(qiáng),舒桐, 賈勁松, 王旭,丁晨元)

    2005年10月7日,農(nóng)歷乙酉年九月初五日,晚:第五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

    第五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

    獲獎名單

    金獎(20名)

    老生組: 譚正巖、凌科、 張建峰

    花旦組: 常秋月、 唐禾香、 熊明霞

    武生組: 李陽鳴、 黃齊峰

    小生組: 金喜全

    花臉組:劉魁魁、安平

    武旦組: 閆虹羽、 楊亞男

    丑行組: 焦敬閣

    老旦組: 翟墨、康靜

    青衣組: 張慧芳、 王艷、 呂洋、姜亦珊

    銀獎(21名)

    老生組: 韓勝存、 劉建杰

    花旦組: 張悅

    武生組: 王雪清、 詹磊、李哲、 康云翔

    小生組:包飛、 朱福

    花臉組:舒桐、 陳長慶

    武旦組: 李丹、 潘月嬌

    丑行組: 談元

    老旦組: 黃麗珠

    青衣組:丁曉軍、 李國靜、郭偉、張立媛、周利、隋曉慶

    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劇目展演第三天

    2005年10月30日,農(nóng)歷乙酉年九月廿八日,19時(shí)30分: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劇目展演第三天

    為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全院在北京舉行劇目展演。第三天由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在中國京劇院實(shí)驗(yàn)劇場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沒有使用胸部麥克風(fēng)。

    演出劇目

    《石秀探莊》(李陽鳴、 甄建華、 孫桂元、舒桐、 陳國森、 王寶利等)

    《打漁殺家》( 于魁智、 李勝素、 鄭巖、 楊燕毅、 甄建華等)

    《九江口·闖宮》( 楊赤、 江其虎、 管波、舒桐、 張嵐等)

    《二堂舍子》( 于魁智、 李勝素、 宋怡、 潘月嬌等)

    2005年11月5日,農(nóng)歷乙酉年十月初四日,19時(shí)30分: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劇目展演第九天

    為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全院在北京舉行劇目展演。第九天由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在中國京劇院實(shí)驗(yàn)劇場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沒有使用胸部麥克風(fēng)。

    演出劇目

    《穆桂英掛帥》( 李勝素、 于魁智、 趙葆秀、 楊赤、李陽鳴、 黃樺、 甄建華、劉魁魁、舒桐、王寶利等)

    梨園之春

    2006年3月4日,農(nóng)歷丙戌年二月初五日,19時(shí)30分:梨園之春——優(yōu)秀青年京劇演員慈善演唱會舉辦

    陸地園因患急性淋巴細(xì)胞白血病,急需巨額手術(shù)費(fèi)。為了讓一個年輕的藝術(shù)生命能夠再次煥發(fā)青春的光彩而重返舞臺,為廣大的京劇觀眾創(chuàng)作、奉獻(xiàn)更優(yōu)秀的藝術(shù)作品,更為喚起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心與支持, 王佩瑜倡議發(fā)起,舉辦“梨園之春——優(yōu)秀青年京劇演員慈善演唱會”,演出的所得全部捐贈予 陸地園的醫(yī)療之需。此次義演活動由中華慈善總會聯(lián)合解放軍歌劇院主辦,N劇場戲劇網(wǎng)絡(luò)協(xié)辦。

    演員陣容(排名不分先后):

    張建峰:《轅門斬子》

    郭明月:《大英杰烈》

    舒桐:《御果園》

    劉錚:《詩文會》

    李艷艷:《金玉奴》

    譚正巖:《定軍山》

    陳晨:《西施》

    翟墨:《打龍袍》

    呂洋:《龍鳳呈祥》

    崔玥:《鎖五龍》

    楊少彭:《珠簾寨》

    王艷:《楊門女將》

    王佩瑜:《搜孤救孤》

    李劍

    唐禾香:《紅燈記》選段“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中國京劇院第十次赴臺演出第一天

    2006年8月22日,農(nóng)歷丙戌年七月廿九日,19時(shí):中國京劇院第十次赴臺演出第一天

    中國京劇院第十次赴臺演出第一天。

    演出劇目

    《群英會·借東風(fēng)·華容道》( 于魁智飾前魯肅、后關(guān)羽, 江其虎,舒桐, 朱強(qiáng), 鄭巖, 楊赤, 奚中路,劉魁魁)

    中國京劇院第十次赴臺演出第四天

    2006年8月25日,農(nóng)歷丙戌年閏七月初二日,19時(shí):中國京劇院第十次赴臺演出第四天

    中國京劇院第十次赴臺演出第四天。

    演出劇目

    《伍子胥》(于魁智,李海燕, 楊赤, 朱強(qiáng),舒桐,鄭巖,翟建東,王寶利)

    中國京劇院第十次赴臺演出第六天

    2006年8月27日,農(nóng)歷丙戌年閏七月初四日,14時(shí):中國京劇院第十次赴臺演出第六天

    中國京劇院第十次赴臺演出第六天。

    演出劇目

    午場(14時(shí))

    《長坂坡·漢津口》( 奚中路飾前趙云、后關(guān)羽,舒桐, 于魁智,李勝素, 管波,劉魁魁, 鄭巖, 孫亮,李陽鳴)

    夜場(19時(shí))

    名家名段清唱會

    2006年9月30日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演出

    2006年9月30日,農(nóng)歷丙戌年八月初九日,19時(shí)15分:2006年9月30日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演出

    本日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長坂坡·漢津口》(奚中路, 于魁智,李勝素,舒桐,管波,劉魁魁,孫亮,李陽鳴, 陳國森)

    開場的時(shí)候差不多有4成觀眾,最多的時(shí)候差不多有5成。演到 李勝素扮演的糜夫人中箭臥地、4句唱完,臺上上來一位工作人員,講了這樣一番話(大意)“對不起各位觀眾,接中央通知臨時(shí)有演出,這里的演出只能到此”;把李勝素請下去后,接著又說“下面接著演出”,一起走的還有此時(shí)在后臺的劉備扮演者 于魁智。緊跟著的是觀眾沒有秩序了。演出休息十分鐘。工作人員又上來表示抱歉,戲繼續(xù)開鑼。觀眾依舊的沒有秩序。曹操與眾將還在臺上演出。沒有秩序漸漸的沒有了。 奚中路上來了,奚迷們的掌聲響起,觀眾逐漸又回到看戲的氣氛中。廣播中又傳出“請大家拿好戲票,散戲以后全額退票”。

    京劇《走西口》首演

    2006年10月19日,農(nóng)歷丙戌年八月廿八日:京劇《走西口》首演

    山西京劇院、中國京劇院、中國戲曲學(xué)院攜手打造的大型新編近代京劇《走西口》在長安大戲院首演。

    此次山西京劇院和中國京劇院、中國戲曲學(xué)院聯(lián)合排演,演員包括 于魁智、 李勝素、 劉桂娟、 管波、 袁慧琴、舒桐、 朱強(qiáng)等。 于魁智扮演“晉德!鄙烫柪习宄S陿颍 李勝素出演師妹鐘雪兒。中國戲曲學(xué)院副院長 趙景勃任藝術(shù)總監(jiān), 孫桂元、 張四全、 鄭巖領(lǐng)軍導(dǎo)演, 張延培擔(dān)當(dāng)作曲、唱腔設(shè)計(jì),樂隊(duì)則由山西省京劇院、中國京劇院、山西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tuán)聯(lián)合組成,并聘請 胡炳旭擔(dān)任首席指揮。

    2006年10月24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2006年10月24日,農(nóng)歷丙戌年九月初三日:2006年10月24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演出大型新編近代京劇《走西口》,由山西省京劇院、中國京劇院、中國戲曲學(xué)院演出,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文化廳主辦, 于魁智、李勝素、劉桂娟、管波、舒桐、 袁慧琴、 朱強(qiáng)領(lǐng)銜。

    紀(jì)念袁世海誕辰九十周年演出第二天

    2006年12月9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月十九日,晚:紀(jì)念袁世海誕辰九十周年演出第二天

    紀(jì)念袁世海誕辰九十周年演出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由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和大連京劇團(tuán)演出。

    演出劇目

    《野豬林》( 于魁智, 李勝素, 楊赤, 王立軍, 肖迪, 鄭巖,舒桐, 陳國森,陳仲健,沈京林, 王玨, 宋奕萱,劉魁魁飾高旺)

    紀(jì)念袁世海誕辰九十周年演出第四天

    2006年12月11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月廿一日,晚:紀(jì)念袁世海誕辰九十周年演出第四天

    紀(jì)念袁世海誕辰九十周年演出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由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和大連京劇團(tuán)演出。

    演出劇目

    《黑旋風(fēng)李逵》( 楊赤,于魁智,陳少云,肖迪,舒桐,奚中路,鄭巖,陳國森)

    2006年12月22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2006年12月22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一月初三日,19時(shí)30分:2006年12月22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演出京劇,由中國戲曲學(xué)院演出《悲慘世界》。演員有張建峰、 徐超、舒桐、 王小燕、杜哲、郝珈藝、 李艷艷、馬珍珍、 劉宸、 侯宇、楊威、 張健、俞紅亞、吳仕超等。

    2006年12月23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2006年12月23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一月初四日,19時(shí)30分:2006年12月23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演出京劇,由中國戲曲學(xué)院演出《悲慘世界》。演員有張建峰、徐超、舒桐、王小燕、杜哲、郝珈藝、李艷艷、馬珍珍、劉宸、侯宇、楊威、張健、俞紅亞、吳仕超等。

    京劇《走西口》二次晉京演出

    2007年3月10日,農(nóng)歷丁亥年正月廿一日,晚:京劇《走西口》二次晉京演出

    由山西省京劇院、中國京劇院、中國戲曲學(xué)院聯(lián)合推出的新編歷史京劇《走西口》,3月10日至3月12日晚亮相長安大戲院,這是該劇自2006年成功首演后,廣納觀眾及各界人士的建議和意見,本著精益求精的創(chuàng)作理念,經(jīng)由專家、主創(chuàng)人員等進(jìn)行大規(guī)模修改后的第二次晉京。

    此次修改范圍涉及劇本、音樂、唱腔、舞美等諸多方面,加大了 李勝素的表演空間,使情節(jié)更完整、合理,唱腔更委婉、優(yōu)美。三家著名京劇院團(tuán),以及 于魁智、李勝素、 袁慧琴、 劉桂娟、 管波、 朱強(qiáng)、舒桐等七位京劇當(dāng)代名角,這種合作打破了地域和院團(tuán)界限,有效利用了藝術(shù)資源,實(shí)現(xiàn)優(yōu)勢互補(bǔ),并以劇組制的形式,共同形成中國京劇發(fā)展的新合力。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湖北演出第四天

    2007年4月21日,農(nóng)歷丁亥年三月初五日: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湖北演出第四天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湖北演出,本日在武漢洪山禮堂演出。蘇廣忠司鼓,趙建華操琴。舞臺監(jiān)督 宋鋒、 孫洪勛。

    演出劇目

    《野豬林》( 于魁智飾 林沖, 楊赤飾魯深, 李勝素飾林娘子, 鄭巖飾高士德,舒桐飾高俅, 陳國森飾陸謙,劉魁魁飾高旺, 宋鋒飾張勇,沈京林飾薛霸、張三,陳仲健飾董超, 王玨飾富安, 宋奕萱飾 錦兒, 劉搏飾李四,武智飾仁五,脫志國飾徐六)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山西演出第四天

    2007年5月3日,農(nóng)歷丁亥年三月十七日: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山西演出第四天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山西演出,本日舉行“京劇名家演唱會”,慶祝山西省京劇院成立五十周年。由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于魁智、李勝素、袁慧琴、劉桂娟、 管波、舒桐以及本日抵達(dá)太原的梅葆玖、遲小秋、 王蓉蓉、 杜鵬等聯(lián)袂祝賀演出。

    2007年5月4日,農(nóng)歷丁亥年三月十八日:山西省京劇院50華誕暨榮獲文化部“省級重點(diǎn)京劇院團(tuán)”授牌儀式舉行

    山西省京劇院50華誕暨榮獲文化部“省級重點(diǎn)京劇院團(tuán)”授牌儀式將在太原市青年宮演藝中心舉行,同天還舉行“京劇名家演唱會”, 于魁智、李勝素、袁慧琴、劉桂娟、管波、舒桐、梅葆玖、遲小秋、 王蓉蓉、 杜鵬等聯(lián)袂祝賀演出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三天

    2007年6月7日,農(nóng)歷丁亥年四月廿二日,19時(shí):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三天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三天,演于國家戲劇院。 蘇廣忠、趙琪、孫宇司鼓, 趙建華、 李亦平、胡啟明操琴。

    演出劇目

    《文姬歸漢》( 李海燕飾蔡文姬, 江其虎飾左賢王, 陳國森飾 李成,舒桐飾曹操)

    2007年6月8日,農(nóng)歷丁亥年四月廿三日,19時(shí):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四天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四天,演于國家戲劇院。蘇廣忠、趙琪、 孫宇司鼓,趙建華、 李亦平、胡啟明操琴。

    演出劇目

    《趙氏孤兒》( 朱強(qiáng)飾程嬰, 于魁智飾趙盾, 李勝素飾莊姬, 楊燕毅飾魏絳, 奚中路飾韓厥,舒桐飾屠岸賈)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五天

    2007年6月9日,農(nóng)歷丁亥年四月廿四日,14時(shí):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五天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五天,演于國家戲劇院。蘇廣忠、趙琪、孫宇司鼓,趙建華、李亦平、胡啟明操琴。

    演出劇目

    午場(14時(shí))

    《八大錘》(車輪大戰(zhàn)、斷臂說書、 文龍歸宋)( 奚中路飾前陸文龍, 于魁智飾王佐, 江其虎飾后陸文龍,舒桐飾兀術(shù), 張嵐飾乳娘)

    晚場(19時(shí))

    《兩將軍》(李陽鳴飾馬超,劉魁魁飾張飛)

    《打嚴(yán)嵩》( 朱強(qiáng)飾鄒應(yīng)龍, 鄭巖飾嚴(yán)俠,舒桐飾嚴(yán)嵩, 張威飾常寶童)

    《霸王別姬》( 李勝素飾虞姬, 楊赤飾項(xiàng)羽)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六天

    2007年6月10日,農(nóng)歷丁亥年四月廿五日,14時(shí):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六天

    中國京劇院一團(tuán)2007年赴臺演出第六天,演于國家戲劇院。蘇廣忠、趙琪、孫宇司鼓,趙建華、李亦平、胡啟明操琴。

    演出劇目

    午場(14時(shí))

    《張協(xié)狀元》( 江其虎, 李海燕,劉魁魁, 賈勁松, 陳國森)

    夜場(19時(shí))

    《野豬林》(于魁智飾林沖,李勝素飾林娘子, 楊赤飾魯智深, 鄭巖飾高世德,舒桐飾高俅, 陳國森飾陸謙)

    名人推薦
    • 茹富蘭
        茹富蘭(1902~1973)著名京劇文武小生演員,原名文藻,字子峰。北京人。茹富蘭1973年病故,享年72歲! 〕錾砝鎴@世家,其祖父茹萊卿,先是京...
    • 孫毓敏
      孫毓敏(1940~)女,原籍上海。自幼喜好京劇,10歲考入北京市藝培戲曲學(xué)校,初習(xí)武旦,后專工花旦。先后向趙綺霞、李金鴻、趙德勛、高玉倩等學(xué)戲...
    • 石曉亮
      石曉亮,男,漢族,天津人。出生于1964年。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國家一級演員,工武丑,中國戲曲學(xué)院首屆京劇碩士研究生。天津河西區(qū)政協(xié)委員,中國戲劇...
    • 孫盛武
      孫盛武(1913~1986)京劇丑角演員。河北河間人,生于上海,出身梨園世家。
    • 宋昌林
      宋昌林,男,1955年生,京劇凈角。祖籍山東榮成。現(xiàn)為山東省京劇院花臉演員、副院長。1976年畢業(yè)于山東省藝術(shù)學(xué)校后加入山東省京劇院,受教于恩師方...
    • 譚富英
      譚富英(1906年—1977年),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四大須生之一,生于北京,祖籍湖北武昌。曾任北京京劇團(tuán)副團(tuán)長。祖父譚鑫培,父親譚小培。
    名人推薦